爸爸媽媽只是他們所是的 別太神話也無需為難他們了

2021/06/01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爸媽他們跟我們一樣,有自己的童年有自己的成長背景,有自己生命所經歷的難處,也有自己能體會過的一方風景。

爸媽是兩個被稱作「爸爸」「媽媽」一輩子的正常人,有時運氣好,他們也體會過被呵護、好好對待的童年、甚至還有被尊重跟鼓勵的青少年,因此,懂得那份呵護、好好對待、尊重跟鼓勵的愛。

有時,運氣不太好,我們的爸爸媽媽遇到了在冷漠家中成長的他們的爸爸媽媽,或者在嚴厲、打罵、高壓環境下成長的爸爸媽媽,於是我們的爸爸媽媽,就變成了沒辦法用你想要的方式給予你愛的爸爸媽媽。

但,他們生下了我們,所以我們一輩子叫著「爸爸」「媽媽」,以為這兩個代名詞要代表很多很多,被保護的童年、陪伴玩耍的片刻、生病時的照顧、碰到挫折時的避風港,長大了我們還希望更多,希望能支持我們想要的、希望能尊重我們的想法善於溝通表達、又覺得怎麼這麼情緒化又喜歡端個樣子,講話為什麼一定要仗著是爸媽而壓迫孩子,永遠他們是對的,也永遠把已經一把年紀的我們當不懂事的孩子。
Photo by Josh Willink on Pexels.com
「爸爸」「媽媽」沒有上過「爸爸」「媽媽」學校,沒有人能告訴他們,這個孩子他們該怎麼帶領、怎麼相處,他們所知道的只有他們能夠知道的世界,就如我們也只會我們所經歷過的。但就是有種,怎麼會這樣的遺憾,被看不起的落寞、不被接納的傷感、甚至得保持距離的無奈。



或許這個無奈是彼此的,「爸爸」「媽媽」也很渴望孩子能懂得。

懂得他們已經盡力了,懂得他們「爸爸」「媽媽」只是兩個陌生又責任的代名詞,他們莫名的在你生日那天冠上了那個代名詞,然後或許他們就被剝去了一點點自我,因為他們的人生不能只有自己,他們必須為你的吃穿用度多一份思量,為你的學校老師多一份心思,為你的大小選擇多一份擔心,但要看見這份因我們的存在而創造的剝奪,其實並不容易,因為看見自己所沒有的比較容易又舒心,當責怪者、受害者,是件自我感覺良好的事。


我沒有選擇做為母親,是因為對自我的認識,我的愛比較適合以目前的方式協助成人心靈成長,或說,我也不認為自己有能力擔任如此大的職責,對我而言,母親的能量是神聖而偉大的,為了孩子要幻化成不同的角色、狀態,來協助孩子成為他們合適的樣子,而單純地成為輔助之翼。


但許多的女性,在認識他們自身到底是什麼樣的一份愛之前,已經在社會風氣、自我危機感的種種原因下,成為了一位母親,而成為母親後,有的人走出了自己的承擔,有的人創造了自己從未體驗過的愛,有的人感到非常不適應而備感壓力。


在這個社會上,我們沒有先認識自身是什麼樣的一份愛,這份愛適合給予什麼樣的對象,就輕易的踏入生命的培養,是一個風險蠻高的事,因為自知方能愛己愛人。
Photo by Pixabay on Pexels.com



如果你還困於生命中那些成長期間時情感的受傷、被愛匱乏的感受,好好的把這份力量拿回來吧,父母有他們自身在面對的生命課題,只有我們願意好好的填補自己內心所需的愛,這個與原生家庭的不和諧、不圓滿的感受才能有機會化解。雖然這很困難,因為原生家庭時的你已經距離現在好久了,一來許多意識在潛意識之中,二來許多感受沒有能力判讀或缺乏認知情緒的能力,畢竟我們身處在較以儒家思想、孝順父母的社會思維中,對於各自尊重彼此界線的劃定並不熟悉,所以也產生了各種帶入各自婚姻中,無法學習溝通表達、共同面對困難的困境。
在親子教育的範疇中,我們常常把「孩子」當作一面鏡子來看待,知道自己如何對待孩子,孩子就自然的會反映回來自身,而如果我們把自己當作成為那面鏡子,又會如何去看待與父母的關係投射呢?

事實上所有的關係都是一種投射,所以任何關係的不和諧,都在幫助我們看待內心還在學習的某種智慧或者愛人的能力,當我們願意去學習那份自己缺乏的愛,也不再矛頭指向外,生命會為關係帶來和解的機緣,讓彼此之間不管是冰河還是各自的門鎖,願意慢慢的因為有人願意選擇愛而緩緩敞開。
或許,當我們真正窺見了門後的父母,映入眼簾的,是兩個害怕、傷心、孤單、緊張、不知所措的當年的孩子,一樣的需要愛,一樣的不知如何給予自己愛。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Hsin老師|和解療癒
Hsin老師|和解療癒
從一個26歲就身心破裂的孤單靈魂 多年來學習心靈成長 最終在和解療癒中 修復了愛 ; 愛回了自己 以「生命和解」協助個案 帶領「自我和解」「生命關係和解」課程 「自我和解,是最觸動心的自我療癒 它帶來深深的自愛,深深的接住自己 為愛一起轉身,成為自己的療癒師 」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