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媽媽只是他們所是的 別太神話也無需為難他們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爸媽他們跟我們一樣,有自己的童年有自己的成長背景,有自己生命所經歷的難處,也有自己能體會過的一方風景。


爸媽是兩個被稱作「爸爸」「媽媽」一輩子的正常人,有時運氣好,他們也體會過被呵護、好好對待的童年、甚至還有被尊重跟鼓勵的青少年,因此,懂得那份呵護、好好對待、尊重跟鼓勵的愛。


有時,運氣不太好,我們的爸爸媽媽遇到了在冷漠家中成長的他們的爸爸媽媽,或者在嚴厲、打罵、高壓環境下成長的爸爸媽媽,於是我們的爸爸媽媽,就變成了沒辦法用你想要的方式給予你愛的爸爸媽媽。


但,他們生下了我們,所以我們一輩子叫著「爸爸」「媽媽」,以為這兩個代名詞要代表很多很多,被保護的童年、陪伴玩耍的片刻、生病時的照顧、碰到挫折時的避風港,長大了我們還希望更多,希望能支持我們想要的、希望能尊重我們的想法善於溝通表達、又覺得怎麼這麼情緒化又喜歡端個樣子,講話為什麼一定要仗著是爸媽而壓迫孩子,永遠他們是對的,也永遠把已經一把年紀的我們當不懂事的孩子。


Photo by Josh Willink on Pexels.com



「爸爸」「媽媽」沒有上過「爸爸」「媽媽」學校,沒有人能告訴他們,這個孩子他們該怎麼帶領、怎麼相處,他們所知道的只有他們能夠知道的世界,就如我們也只會我們所經歷過的。但就是有種,怎麼會這樣的遺憾,被看不起的落寞、不被接納的傷感、甚至得保持距離的無奈。



或許這個無奈是彼此的,「爸爸」「媽媽」也很渴望孩子能懂得。


懂得他們已經盡力了,懂得他們「爸爸」「媽媽」只是兩個陌生又責任的代名詞,他們莫名的在你生日那天冠上了那個代名詞,然後或許他們就被剝去了一點點自我,因為他們的人生不能只有自己,他們必須為你的吃穿用度多一份思量,為你的學校老師多一份心思,為你的大小選擇多一份擔心,但要看見這份因我們的存在而創造的剝奪,其實並不容易,因為看見自己所沒有的比較容易又舒心,當責怪者、受害者,是件自我感覺良好的事。



我沒有選擇做為母親,是因為對自我的認識,我的愛比較適合以目前的方式協助成人心靈成長,或說,我也不認為自己有能力擔任如此大的職責,對我而言,母親的能量是神聖而偉大的,為了孩子要幻化成不同的角色、狀態,來協助孩子成為他們合適的樣子,而單純地成為輔助之翼。



但許多的女性,在認識他們自身到底是什麼樣的一份愛之前,已經在社會風氣、自我危機感的種種原因下,成為了一位母親,而成為母親後,有的人走出了自己的承擔,有的人創造了自己從未體驗過的愛,有的人感到非常不適應而備感壓力。



在這個社會上,我們沒有先認識自身是什麼樣的一份愛,這份愛適合給予什麼樣的對象,就輕易的踏入生命的培養,是一個風險蠻高的事,因為自知方能愛己愛人。


Photo by Pixabay on Pexels.com




如果你還困於生命中那些成長期間時情感的受傷、被愛匱乏的感受,好好的把這份力量拿回來吧,父母有他們自身在面對的生命課題,只有我們願意好好的填補自己內心所需的愛,這個與原生家庭的不和諧、不圓滿的感受才能有機會化解。雖然這很困難,因為原生家庭時的你已經距離現在好久了,一來許多意識在潛意識之中,二來許多感受沒有能力判讀或缺乏認知情緒的能力,畢竟我們身處在較以儒家思想、孝順父母的社會思維中,對於各自尊重彼此界線的劃定並不熟悉,所以也產生了各種帶入各自婚姻中,無法學習溝通表達、共同面對困難的困境。


在親子教育的範疇中,我們常常把「孩子」當作一面鏡子來看待,知道自己如何對待孩子,孩子就自然的會反映回來自身,而如果我們把自己當作成為那面鏡子,又會如何去看待與父母的關係投射呢?


事實上所有的關係都是一種投射,所以任何關係的不和諧,都在幫助我們看待內心還在學習的某種智慧或者愛人的能力,當我們願意去學習那份自己缺乏的愛,也不再矛頭指向外,生命會為關係帶來和解的機緣,讓彼此之間不管是冰河還是各自的門鎖,願意慢慢的因為有人願意選擇愛而緩緩敞開。



或許,當我們真正窺見了門後的父母,映入眼簾的,是兩個害怕、傷心、孤單、緊張、不知所措的當年的孩子,一樣的需要愛,一樣的不知如何給予自己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Hsin老師|和解療癒的沙龍
72會員
129內容數
長期的靈性探索、自我覺察,讓許多的思緒成為了一篇篇富有哲思的詩篇,其中的文字或許能帶給心一些悸動、生命一些反思,讓文字成為一份愛,流動入心
2021/09/13
有許多人 喜歡為自己設定一個很美好的形象 總是要表現生活無虞、日子開心 到處享受、物質生活豐盛 總是美麗大方、參與了某種知名活動 在社交媒體上呈現正能量滿載、有許多朋友 然而能量和打造出來的形象不一定是同件事 能量不會騙人 眼睛也不會 我碰過許多學員 常常都是喜歡轉念、喜歡正念思考
Thumbnail
2021/09/13
有許多人 喜歡為自己設定一個很美好的形象 總是要表現生活無虞、日子開心 到處享受、物質生活豐盛 總是美麗大方、參與了某種知名活動 在社交媒體上呈現正能量滿載、有許多朋友 然而能量和打造出來的形象不一定是同件事 能量不會騙人 眼睛也不會 我碰過許多學員 常常都是喜歡轉念、喜歡正念思考
Thumbnail
2021/09/10
可以喔,無私很好,做自己也很好 有些女人靈魂能量屬水 她們習慣默默的做事、默默的付出 屬水的人身形很容易水腫 很不喜歡動、喜歡安靜喜歡穩定生活 喜歡有場域、喜歡用細膩心思為人著想、害羞 可以每天重複一樣的行為 一樣的習性不感到乏味 對人喜歡接納包容一切 心裡總是有著 「那就是他們的個性啊、
Thumbnail
2021/09/10
可以喔,無私很好,做自己也很好 有些女人靈魂能量屬水 她們習慣默默的做事、默默的付出 屬水的人身形很容易水腫 很不喜歡動、喜歡安靜喜歡穩定生活 喜歡有場域、喜歡用細膩心思為人著想、害羞 可以每天重複一樣的行為 一樣的習性不感到乏味 對人喜歡接納包容一切 心裡總是有著 「那就是他們的個性啊、
Thumbnail
2021/08/03
#靈魂本質風性能量者的自信學習 風性能量者非常的有趣。 他們總是有無盡的創意、好奇、總是喜歡各類各樣的新鮮感,常在發掘有趣、奇怪、好玩之處 就如風一樣,他們的意識與情緒也會隨風擺動,前幾分鐘還像輕柔的微風,帶來舒服、溫和的關懷,但事情若一再的不如他心中的預期,就可以突然刮起強陣風,情緒起伏來回震盪。
Thumbnail
2021/08/03
#靈魂本質風性能量者的自信學習 風性能量者非常的有趣。 他們總是有無盡的創意、好奇、總是喜歡各類各樣的新鮮感,常在發掘有趣、奇怪、好玩之處 就如風一樣,他們的意識與情緒也會隨風擺動,前幾分鐘還像輕柔的微風,帶來舒服、溫和的關懷,但事情若一再的不如他心中的預期,就可以突然刮起強陣風,情緒起伏來回震盪。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自從生了孩子之後,才算正式開啟療癒自我創傷的旅程,原因是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看見以往小時候,那些無法理解的事情,原來都是一道又一道的傷口,我活在看似“健全“的家庭,沒有吃不飽穿不暖,只是沒有愛...
Thumbnail
自從生了孩子之後,才算正式開啟療癒自我創傷的旅程,原因是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看見以往小時候,那些無法理解的事情,原來都是一道又一道的傷口,我活在看似“健全“的家庭,沒有吃不飽穿不暖,只是沒有愛...
Thumbnail
愛是包容、是學習、是欣賞、是感謝、是純粹的,成為媽媽是一件值得喜悅卻也徬徨的事,可因為父子來到我身邊與我生活在一起,讓我更能體會愛是什麼。
Thumbnail
愛是包容、是學習、是欣賞、是感謝、是純粹的,成為媽媽是一件值得喜悅卻也徬徨的事,可因為父子來到我身邊與我生活在一起,讓我更能體會愛是什麼。
Thumbnail
我旁觀著母親,有時感覺她是沒有長大的妹妹,或者是永遠在心裡有著一個孩子的女兒!也唯有這樣理解,母親便不需要「應該」是一個母親,我也不用再從所有影視小說故事裡的母親那一角尋覓著有一種愛(被期待的、被想像的、非要索討的)叫「母愛」!
Thumbnail
我旁觀著母親,有時感覺她是沒有長大的妹妹,或者是永遠在心裡有著一個孩子的女兒!也唯有這樣理解,母親便不需要「應該」是一個母親,我也不用再從所有影視小說故事裡的母親那一角尋覓著有一種愛(被期待的、被想像的、非要索討的)叫「母愛」!
Thumbnail
即便她是我的母親。我都期待她不只是我的母親,還能完整保有她自己。後來她都說,全世界就只有她的孩子倆會給她臉色看!我都吐吐舌頭尷尬的笑著。我想那也是她對孩子最大的包容和退讓,這應該就是愛了!
Thumbnail
即便她是我的母親。我都期待她不只是我的母親,還能完整保有她自己。後來她都說,全世界就只有她的孩子倆會給她臉色看!我都吐吐舌頭尷尬的笑著。我想那也是她對孩子最大的包容和退讓,這應該就是愛了!
Thumbnail
你不只是你的爸爸跟媽媽的小孩,你也是天跟地的孩子,天跟地孕育你的母親跟父親,也孕育你照顧你教育你,不要害怕從原生家庭長出你自己的枝芽,因為天跟地永遠都會接納與包容你,鼓勵你成為一個跟你的父親或母親一樣平等的個體。
Thumbnail
你不只是你的爸爸跟媽媽的小孩,你也是天跟地的孩子,天跟地孕育你的母親跟父親,也孕育你照顧你教育你,不要害怕從原生家庭長出你自己的枝芽,因為天跟地永遠都會接納與包容你,鼓勵你成為一個跟你的父親或母親一樣平等的個體。
Thumbnail
圖片 「親子關係」是理所當然的情感連結,卻也是最不容易維持的親密關係,父母與孩子總是「最近也最遠」。 我的個人部落格→YC TALK (yctalkspace.blogspot.com) 圖片 了解是雙向的,你了解過你的父母嗎? 很多正值叛逆期的青少年最常抱怨的就是:「爸媽都不懂我?」 但在這句話
Thumbnail
圖片 「親子關係」是理所當然的情感連結,卻也是最不容易維持的親密關係,父母與孩子總是「最近也最遠」。 我的個人部落格→YC TALK (yctalkspace.blogspot.com) 圖片 了解是雙向的,你了解過你的父母嗎? 很多正值叛逆期的青少年最常抱怨的就是:「爸媽都不懂我?」 但在這句話
Thumbnail
「親愛的H你好,你會怎麼描述曾經或是正在身處的狀態?」 「父親出軌,離婚,媽媽過於依賴孩子,曾經兩個小孩被單獨丟在家好幾天,父母輪流離家出走。之後好幾年打官司,財產、監護權等等,身為長女的我幾乎都會陪媽媽去法院,有時候也會是列席人。家庭界線模糊。
Thumbnail
「親愛的H你好,你會怎麼描述曾經或是正在身處的狀態?」 「父親出軌,離婚,媽媽過於依賴孩子,曾經兩個小孩被單獨丟在家好幾天,父母輪流離家出走。之後好幾年打官司,財產、監護權等等,身為長女的我幾乎都會陪媽媽去法院,有時候也會是列席人。家庭界線模糊。
Thumbnail
爸媽他們跟我們一樣,有自己的童年有自己的成長背景,有自己生命所經歷的難處,也有自己能體會過的一方風景。 爸媽是兩個被稱作「爸爸」「媽媽」一輩子的正常人,有時運氣好,他們也體會過被呵護、好好對待的童年、甚至還有被尊重跟鼓勵的青少年,因此,懂得那份呵護、好好對待、尊重跟鼓勵的愛。 有時,運氣不
Thumbnail
爸媽他們跟我們一樣,有自己的童年有自己的成長背景,有自己生命所經歷的難處,也有自己能體會過的一方風景。 爸媽是兩個被稱作「爸爸」「媽媽」一輩子的正常人,有時運氣好,他們也體會過被呵護、好好對待的童年、甚至還有被尊重跟鼓勵的青少年,因此,懂得那份呵護、好好對待、尊重跟鼓勵的愛。 有時,運氣不
Thumbnail
在家庭議題當中,「母女之間」是女性不得不面對的課題之一。母親與女兒是鏡射關係、是糾纏的共生關係,也是對話關係。 並不是每個女性都應該,或者適合成為母親,我的母親也是這樣。她不適合成為母親,也的確做得不「好」,但她始終認為自己「應該」要成為母親,一個「好的」母親。
Thumbnail
在家庭議題當中,「母女之間」是女性不得不面對的課題之一。母親與女兒是鏡射關係、是糾纏的共生關係,也是對話關係。 並不是每個女性都應該,或者適合成為母親,我的母親也是這樣。她不適合成為母親,也的確做得不「好」,但她始終認為自己「應該」要成為母親,一個「好的」母親。
Thumbnail
和母親情感相處引發的連結、摩擦、衝突、侵佔...等等各種好的壞的互動經驗,都將成為孩子最早的依戀需求情感對象。不論孩子要和母親分享或討好、請求或索取...這一段最早期的關係經驗,勢必形成一個孩子的情感依戀模式的原型,也成為他未來建立親密關係過程,會出現怎樣愛恨情仇情感拉扯或羈絆的最早資料庫來源.
Thumbnail
和母親情感相處引發的連結、摩擦、衝突、侵佔...等等各種好的壞的互動經驗,都將成為孩子最早的依戀需求情感對象。不論孩子要和母親分享或討好、請求或索取...這一段最早期的關係經驗,勢必形成一個孩子的情感依戀模式的原型,也成為他未來建立親密關係過程,會出現怎樣愛恨情仇情感拉扯或羈絆的最早資料庫來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