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資本市場,發行公司的老闆說的話往往不能完全相信,需要仔細揣摩其背後的潛台詞。
以下是一些常見的例子:
1️⃣ 我們融了數千萬元
一般指1000-4000萬之間,但也很有可能是只融了1000萬,講這樣其實是還想再融一些。2️⃣ 我們這個團隊核心技術是某知名教授
目前沒有CTO,公司內部團隊的技術能力可能不足以支撐公司未來的發展。3️⃣我是連續創業者
之前交了很多學費但是還沒進步,可能在經營上存在問題。
4️⃣這輪知名創投都很關注
邀來了個分析師聊了下,但實際上並沒有深入溝通。
5️⃣我們是大廠團隊出來的
當初所在的業務線被裁了,只能出來創業了,但可能沒有足夠的創業經驗。
6️⃣我們產品是國際大廠的替代選擇
其實是山寨了國外廠商的上一代產品,可能沒有核心競爭力。
7️⃣我們跟某某大廠簽署了戰略合作協定
其實某大廠是表示將提供除了支持以外的一切支持,而且可能只是口頭承諾。
8️⃣我們非常重視研發投入
記得和教授老師們吃飯的費用發票都記到研發費用裡面去,可能只是在虛增研發費用。
9️⃣我們打算明年IPO
不出意外的話是送不了的,可能公司根本還沒有達到IPO的標準。
10️⃣ 我們打算打造第二獲利引擎
本業快不行了,只好另謀出路,目前可能只是在拖延時間。
記得在與老闆們交流時,要注意觀察他們的言行舉止,並結合公司的實際情況,才能做出明智的投資決策。
-----
親愛的讀者,感謝您耐心閱讀本篇文章。在接近閱讀結束之際,我誠摯邀請您繼續探索更多我之前所撰寫的文章,相信這些內容將為您帶來更多啟發和收穫。在下方,您可以找到一系列豐富多彩的主題,每篇都充滿了精彩的知識和見解。
我深知您抽出寶貴時間閱讀這些文字,對我來說是非常暖心的支持和鼓勵。您的關注是我創作的動力,每一次的閱讀都讓我更有動力將更多的內容呈現給您。為使我們更靠近,一些交流互動的方式:
❤️點愛表心|💬留言相伴|✏️追蹤大叔|🔗分享此文|☕贊助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