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撰於2021年1月
昨天跟很久不見得小學同學跨海講電話聊天,美日連線互相分享彼此有多慘。
從小從身高、家庭、學歷、經歷、收入到女人緣我是沒一個贏他,但是要比慘我看他可能要多練個兩輩子才能來跟我比。一如往常,不學無術一路在社會底層掙扎過來的學店畢業生,以及台灣最高學府雙學士畢業之後拿到美國百大名校博士學位的高材生之間,在2021年又開啟了一場菁英跟庶民的對話。
除了聊電動漫畫還有最近追什麼劇以外,各種垃圾話中稍微有一點營養的大概就是講到台灣人怎麼看疫情這件事。P.S.這篇沒有要探討任何防疫政策成功還是失敗,只是聊聊台灣人看事情的態度。
日本防疫失敗背後原因只是死要錢?
疫情爆發之後在我熟悉的日本自媒體圈中,很明顯有兩種意見,一種就是日本好棒棒,另一種就是日本防疫很廢。不管論點是什麼,都非常的單一,而且依據跟指標會讓人覺得「也許有些人說的是有一套道理,但有必要把語氣講成那樣嗎?」,在昨天閒聊中,朋友點出了一個重點「台灣人的教育中,有“正確答案”這個概念,所以我們在不知不覺中總是在尋找最佳解。」
這我非常有感觸,那些得理不饒人,覺得自己是防疫大師的網民,大概覺得自己想的是正確答案吧?不然為何那麼理直氣壯?
日本防疫以結果而言很多策略都失利,這件事是不可否定的,但網民們相近於手痛剁手、腳痛剁腳的意見,我看了也只能搖搖頭。一個國家是由無數不同的複雜系統相輔相成才能維持現在的狀況,而那些系統有些東西是斷不得的。這些東西要維持下去當然不只政府行政跟執法、民眾的輿論、媒體的風向等等都是這些系統中用來維持穩定度的一環。
而所有我們看到的資訊,通通都只是這些龐大系統因為疫情產生故障的一小部分症狀而已。
當然媒體可以很簡單的說,因為日本要辦奧運、因為日本很依賴中國所以不得不開放國界、因為日本人覺得肺炎只是流感根本沒在怕,但這背後的原因,還有造成的根本現象是什麼,資訊太多太雜,我想大部分的人知道的應該只有「醫療系統崩壞」「奧運停辦日本會負債累累」這兩件事吧?
如果大家知道的資訊那麼少又那麼片面,那到底網路上發酸文怎麼那麼有自信覺得自己是智者能為防疫下指導棋?網路可貴的地方就是自由討論的風氣,每個人都可以發表意見是很棒的,但若因為這樣反而讓某些觀點膚淺,又覺得自己的主張是唯一正義的人們聚集,在選擇性接收情報的狀況下,造成某種資訊斷層,那應該不是大家樂見的。
但人們比起客觀中立的資訊,更會選擇「跟自己意見相同(然後說自己客觀中立)」的意見,這樣說來似乎很多狀況都是不可避免。
話說回來這些大家看似簡單的問題處理起來有多複雜?
光舉一個不要依賴中國這件事來講好了。現在台灣對中國的態度是保持一定距離,大家都知道跟中國交手就是要小心(要多小心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尺)。那我們以個人單位來說,有一天國家突然跟大家說:因為防疫,現在你生活中所有用到的東西,只要有一點中國零件,或是製造公司有跟中國往來就通通不要用,因為零件上可能有病毒,跟中國有關係的金流都會去支持萬惡共匪統一世界的計畫,那這樣大家生活會變成怎樣?再把問題拉回日本。試問把日本所有海外資源通通抽掉,那日本這個國家要怎麼維持下去?
老話一句,有錢人是怎樣都傷不了他半根汗毛,但是可憐的永遠是中下階級跟收入不高的受薪階級,新聞不報大家還不知道那些人在幹嘛勒。光一個”經濟不要依賴中國”這件事都可以扯到那麼多層面了,更何況其他的。
追求正確答案帶來的傷害
二元論的討論方式,除了影響我們對問題的思考以外,也影響我們發言的態度跟對討論的熱衷度。
不是善就是惡、不是黑就是白、除了正確答案以外通通都是錯的。
這種想法無論套到任何討論上都是很不OK的。有人深怕自己講錯話、或是言論有漏洞會被攻擊,乾脆選擇緘默,另一方面發言者若講對了就人人捧,但有一天犯了錯直接掉下神壇。
追本溯源大概問題都出在“有正確答案的教育”上,這世界上所有的答案都沒有百分之百的對錯,只代表了某種立場的一種主張,自由討論的風氣是很好,但發言前別忘了世界上永遠還有幾百個跟自己對立,但也正確的答案。
想追求一種言論可以從問題的根源來尋求解答,並用那個解答去駁斥任何一種異議,這件事根本上來說就很奇怪。但把範圍再拉到台日兩國的話,我覺得這也不光是台灣的問題,日本多少也有這種風向,畢竟誰不想相信有一個答案是自己看得懂,又可以駁斥一切的真理?
人們活在這個世界上就是那麼迷惘無助,就算我們只能透過媒體跟他人口中的資訊來拼湊這個世界的樣貌,本能還是拼命尋找那個唯一的正確答案,儘管在某內心某個角落,大家多少都知道正確不只一種,答案也不只一個。
無知的力量
以前有一個常看我文章的朋友說:「你寫的文章好像喜歡駁斥一些立場,最後又把問題丟出來,但是沒有答案。」我想沒錯,因為每個答案都是對的,但也都不是完美的,而網路上的受眾希望在茫茫網海中找到“解答”,而不是提供自己思考的線索。
但無知的力量絕對是強而有力的。
之前某篇文章提到日本新聞報導女性決斷力強、男人優柔寡斷;這件事我在最近讀的書裡面也有相關論述,當然書裡面所寫的跟性別無關,而是純就決斷力來論述。
決定人有沒有辦法做出決策馬上行動的關鍵,有一部分就在於“無知”。
沒辦法馬上行動的人,原因可以歸類於“想太多”跟“設下太多條件”。當自己想要達成某個目標時,事前會在腦內整理一大堆步驟,然後光用想的就很麻煩,最後導致自己懶得行動。其次行動前設下條件,大家應該都會覺得我們以成功為目標行動是理所當然對吧?但為了成功所需要的條件非常多,光是上網查一查就會不知道要怎麼踏出第一步,最終也成了讓人停步不前的原因。
所謂的決斷力,就是在無數條件跟資訊呈現出的選項中,捨棄所有東西選擇其中一項。
經濟掛了怎麼辦?弱勢族群餓死怎麼辦?失業率飆高支持率下降怎麼辦?金主的企業財源斷了沒有金援怎麼辦?十年的計畫斷在第九年中止了又要從第一年開始怎麼辦?通通不管反正就選擇其中一樣就對了!通通都要反而通通都抓不住!
老人遲早都會死、窮人活得那麼痛苦乾脆早早去死、經濟系統崩潰中小企業都掛了大家可以去大企業下面當奴工,就當作疫情是一場人口洗清好了....那請問要怎麼跟百姓交代?這樣的決策團體以後還有正當性能取信於人嗎?這世界上奇怪的地方就是世界明明就是由少數人統治,卻要裝成好像民眾有決定權一樣...要維持這個系統的表象,到底要怎麼決策才對?知道越多越難下決定。
再把範圍縮小到個人比較單純的事來說。
我之前也拿過「當業務要不要把自己的個人SNS拿來宣傳」這件事當例子,這次就再借用一下。
以前在當房仲時很多新人不願意把自己個人SNS帳號拿來當宣傳,問了原因都在於「不想讓人知道自己落魄到去當房仲」「拿自己帳號宣傳很丟臉」。追本溯源,當業務有什麼好丟臉的?當了不賺錢的業務才丟臉吧?但是業務人人都賺錢嗎?哪個王牌業務不是從不賺錢的開始做起?
業務這個行業有很多事可以講,比如大家都會努力擠進獅子會或是扶輪社,出去外面談事情就要名車名錶,行頭被看衰就會衰運連連之類,入門起步手段眾說紛紜,但我自己最相信的是以前一個老闆跟我說過的「每個人都會有人欣賞,業務就是出門去尋找欣賞自己的人。」而回到起點,要是想東想西,為自己設下一堆枷鎖後連第一步都沒辦法跨出,那不是本末倒至嗎?
但這件事放在個人跟團體來看又有不同。
當我們評估條件少,導致可以很快決策並採取行動,這件事放在個人來說可能是好的。從單純的行動開始,在需要的階段再獲取相對情報才是相對理想的做法,初期就在沒有經驗的狀況下就把一大堆資訊混進決策思考中只會讓人混亂,進而導致無法前進。
但在團體中沒辦法每次都期待決策時幸運之神都會降臨,面臨失敗後,檢討跟咎責以及接連而來收拾殘局的工作可能都會讓人吃不消,所以一個能做出快速決策的團體,一直以都很不容易。
結語
最後下個簡單結論好了。
討論很好,覺得大家都錯只有自己對就不好。追求答案跟不斷思辨很好,得到一個答案就奉之為真理覺得其他人都白癡就很不好。不要想太多搞到妨礙行動很好,但覺得其他不行動的人都是白癡就不太好。
結論是雖然愛與和平才會讓世界進步,不過台灣又要怕中國,多年看著美日車尾燈大概壓抑太久了,能趁這次嘴秋一下,嗆嗆歐美白癡智障死了活該,也算是正常能量釋放吧?想想也沒啥不好啦!能嘴砲別人就是我們庶民最大的幸福吧!
2022追記
疫情走到現在這一步,隨著病毒無止境的變種,台灣防疫也開始越來越多人詬病了,在這個又是戰爭又是肺炎的時代,大家真的要多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