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囉哈囉大家好我是主揪小P
終於來到這了呢!
兩年後的夏波帝諸島。
阿不是,終於到行為,上集,沒錯,還有下集。
上集的最後一章。在這本書一開始時,行為的作者 薩波斯基,寫下了這麼一段話。
人類是一種動物,但是是一種用特殊的方式特殊的動物。
從腦神經學到動物行為學,再聊到嬰兒時期和基因,最後的最後,我們要來解決一個問題,人類的行為有多大程度像是動物呢?人類的特殊是特殊在哪?
而我們將會從演化的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
沒錯,這個演化,就是達爾文的演化論。
演化是一個我們可能國小就接觸到的理論,但是,人們卻常常對他有所誤解。
其中最常見的就是,
請問是大猩猩是你的祖先,還是倭黑猩猩是呢?
答案是,都不是!
對於演化,最常見的誤解就是,以為現存的物種是你的祖先。
打個比喻就是,假設你今天姓李好了,你遇到另一個姓李的人,就覺得那個人是你的祖先,那種感覺。
正確來說,你們是有 共同的祖先 而不是他是你的祖先,人不是由黑猩猩進化成的!
再來,人們另外會有的誤解是,以為 現在活著的物種,比以前的物種適應性更高!
你看,恐龍那麼笨重,那麼大隻,很難隨著環境變化,很難適應新環境,所以哺乳類才會崛起。
這種說法是錯的。
過去的物種在過去的環境也適應的很好,相反的,我們哺乳類在那時並沒有優勢,並不是我們的適應性比較好,而是環境條件的改變,剛好讓我們有優勢。
用比較悲觀的想法來看,恐龍滅絕這樣的事情,同樣也在等著我們。
演化大部分是在說,特徵的演化,但是,生物學有不少分支,而既然,我們這本書叫做 行為,自然,我們得來討論,行為的演化,而有個專門學科就是在研究這個議題的,他的名字是
社會生物學。
社會生物學認為,行為,會遺傳,而且會被自然給選擇。
聽起來很詭異吧?
這就像說,我爸會抽煙,所以我也會抽煙一樣,這很不...科學?
當然,這裡說的行為,只包含某些特定行為,而非所有行為,你當然不會因為你爸愛抽煙,你也跟著變成老菸槍。但有些行為,卻可能是刻在基因上的,例如 殺嬰。
1977年時,科學家發現到 一種被稱作 葉猴 的雄性猴子,會自相殘殺,雖然聽起來很殘酷,但似乎合情合理,反正男生就是這樣嘛~都會打打殺殺。
但是,他們卻會做一些特殊得殘殺行為,公葉猴會殺死嬰兒。
為什麼要做這樣的事情?
這不是變相的在害自己的族群滅絕嗎?
原因是,公葉猴只有在剛上位時會殺嬰,殺死其他公猴的種,
並且,為了趕快讓母猴停止哺乳,因為正在分泌乳汁的母猴,沒有生育的能力,趕緊物理斷奶,才能再度生產。
公猴並不懂種族的利益,他只知道,要讓自己的基因傳下去。
後來人們在各種動物中都發現這種,競爭性殺嬰的行為。
這在當時也推翻了 動物會為了種族的利益而犧牲的學說。
我們可以稱作 舊群體選擇。
也就是,有些時候,例如 ~ 一群牛羚,站在河邊等著過河,但是,河中有等著獵食的鱷魚,這時候怎辦呢?一隻老牛羚會跑到前頭,縱身一躍,犧牲自己,讓群體得以過河。
本來科學家以為,這是為了群體,為了種族的利益,而光榮的犧牲,但實際發生的更可能是,其他牛羚為了自己,而把老頭推到前頭,他們不是為了族群利益,而是為了個體的利益。
動物會首先為了自己的利益,而目的,是為了讓自己的基因得以留存。
這就是演化給我們的第一條生存規則,個體選擇。
你要把自己,而不是別人的基因傳播下去,所以,你要競爭交配權,而且保護自己,而不是別人的後代。
第二條生存規則是,親屬選擇。
因為目的是基因的傳播,所以,你的兄弟姐妹,有你1/4得基因,你表哥表妹,則有你1/8的基因,考慮到,你的小孩也只有你1/2的基因,這個基因從你的小孩傳下去,和從你的親戚傳下去幾乎沒有差別,所以,你也該為你的親戚拚命。
這就是血緣關係為什麼這麼重要,不只是人類,動物也會照顧自己的親戚,但是他們當然不知道什麼1/4 1/8的東西,他們本能就這麼做,原因?
或許是,如果你的基因傾向幫助親戚,這段基因就更容易被傳播。
這就是 自私的基因 這句話的原因,演化的重點不是 你這個個體,也不是人類這個種族,而是 基因。
遺傳學家霍爾丹曾開玩笑說:我很樂意為兩個兄弟,或八個表親奉獻我的生命。
摁,對,這是個玩笑。
我覺得科學家玩笑,基本上是老爸笑話的EX plus 加倍升級版。
像是 拍對I說,你要實際一點,I對拍說,你要有理點。
因為拍是無理數,I是虛數....
摁!好!不好笑!我們繼續!
親屬選擇中,還有另一個子議題,那就是,德國骨科。
不知道你知不知道德國骨科這個梗~
這是一個發生在中國的事情,後來不知道為什麼,在二次元圈被廣為流傳。
簡單來說,事情就是,有個男的愛上他妹妹,然後就順理成章的睡了下去,結果,被他老爸發現,他就被打到腳骨斷裂,後來去德國看骨科才治好,
這個故事被當事人上傳在微博,結果瞬間爆紅,變成梗。
如果動畫中出現妹控,這種角色,就是喜歡親妹妹得角色,或是類似的情節,就會出現。
德國骨科關心您,或是德國骨科嗎?這裡預定一個床位,這樣的迷因出現。
那,我說這個要幹嘛?
嘿對,這就是親屬選擇的問題。
既然你兄弟姐妹有你1/4的基因,為什麼不讓基因更完整一點?為什麼近親交配不是普遍的?
這裡不是要討論道德或是價值觀這樣的問題,而是從動物上來說,為什麼基因沒有鼓勵近親交配?
作者這裡只從人類角度解釋說,啊~因為近親交配會有很多遺傳問題,壞處大於好處,所以,不會去近親交配。
但我就好奇啊,人類會主動避免這件事情,那動物呢?動物也會本能地避免嗎?但是像...我家養的狗好了,他們可沒這問題啊!
我就稍微爬了一下文,然後發現,中文的文章,討論這個的真是太少了。
於是,我只好用我的破英文,和強大的google翻譯,來嘗試理解,結果發現一些有趣的事情。
像是,有些臭蟲,比起一般的昆蟲,更傾向近親交配的,但是他們的基因可以抵抗一些近親遺傳的壞處,科學家還不知道為什麼?但是對於臭蟲還有蟑螂,近親交配完全no problem.
而有些動物,例如獅子,會因為從出生到有性能力的時間夠長,通常女兒的老爸已經退休,所以不會近親交配,還有,野生的家鼠可以靠嗅覺辨認親緣關係,而主動避免。
原來近親交配是一個這麼廣大的世界啊。
喔對了,附註,德國骨科的那位啊,和他妹移居國外,並且結婚了,滿嘴砂糖啊。
我們剛剛說過 個體選擇,但~你有沒有覺得哪裡怪怪的?
沒錯,動物在我們大多數的印象中,的確是跟無私扯不上邊,但是,難道動物的本質就是競爭?難道就是要自私的佔優勢,動物就是為了征服?
大多數情況,是的。
但是,總會有幾種例外。
例如:假設有,剪刀 石頭 布,三種族群。
很明顯的,他們相互克制,剪刀剪破布,布包圍石頭,而石頭砸壞剪刀。
但是,就因為石頭能砸壞剪刀,他就應該善用優勢,把所有剪刀砸壞嗎?
不行!
因為如果這麼做,布就會沒有剋星,布可以完全包圍石頭。
所以石頭會克制自己的衝動,來讓剪刀不會損失太多。
聽起來很不像一般生物界會發生的事情,克制自己的衝動?聽起來很像人類的行為,聽起來很有博弈論的味道,但是,這個情況是的的確確在 大腸桿菌 中被發現的。
這有點像是食物鏈當中的微妙平衡,這種平衡是得來不易的,但這好像跟無私不太像,克制自己不殺人,跟幫助人不一樣的吧?
誒誒!我今天阻止了一起殺人案的發生喔!
喔?你怎麼阻止的啊!好厲害喔!你有受傷嗎?
沒有!我靠著強大的自制力!
這...明顯不是無私的行為吧?這不是利他的 合作。
互惠利他行為,就是演化給我們的第三條規則。
有時候,這種規則也被稱作敗部復活的,新 群體選擇
動物界的合作和我們所想的合作不太一樣,他不一定是信任的,更多的情況是這樣的。
如果你幫我抓背,我就幫你抓背,但我其實不想幫你抓,我想作弊躲過!而且我知道你也這麼想,所以我要監督你。
根據第二條規則,合作一定會盡量找 親戚,我想這在 人類 也不是少見的,但是,一個社會性的群體,例如猴子們,就不可能只跟親屬合作。
鳥類列隊飛行,因為可以由最前面那隻鳥的上升氣流來節省力氣,但是為什麼那隻鳥要站前面?
小魚們一起游泳,可以讓獵食者難以獵食,甚至以量取勝,嚇走大魚,但誰要在最外面?
答案是輪流
因為預期對方會有所回報,所以犧牲自己的好處,去換取下次的回報。
但就像猴子抓癢一樣,這需要有懲罰機制,你不幫我抓,那我下次也不幫你,你這次不原意去前面飛翔,那你就不准在隊伍中。
那些不合作的打不過合作的,所以消失了。
這其中的機制跟我在 理性來說,你該當個好人。 那一集說到的囚徒困境 博弈論 是一樣的。
有興趣得話,你可以再去聽聽看~
說了這三條規則,似乎這三條規則 個體 親屬 群體,都只提到動物。
那人類呢?人類,又有什麼不同呢?
我曾經聽過,人類的信任機制還有名聲 名譽這種東西,其實,就是一種懲罰機制,如果不合作,就不會被信任,而一個信任破產的人,不會有人再次合作,而這樣得人,也終將消失。
或者再往回推,第二條規則,親屬選擇,不也常常出現在人類社會中嗎?
各種裙帶關係,各種只是因為是誰誰誰的親戚,而有的位置。而我們也的確更容易信任親戚,而非陌生人。
更不用說,第一條規則,自私的個體選擇了。
人類是自私自利,這點還需要解釋嗎?
但,好像又有一點不同
通常,現代人類的社會,不會完全讓違反合作的人 物理上的消失,我們其實不喜歡讓人 物理消失,也就是放任致死,通常他的基因還是會傳下去。
通常,我們的確更信任親戚,但我們對毫無血緣關係的人的信任,也沒少過。而且我們真的很少會很樂意為兩個兄弟,或八個表親奉獻自己的生命。
通常,我們雖然自私,但人類不會有競爭性的殺嬰行為。
有句形容個體選擇的格言是說,一隻雞,只不過是一顆蛋為了製造另一顆蛋的過程。
生物只是基因為了產生下一代基因而有的產物。
但或許,人類的特殊點就在於,我們的基因是怪咖,他不是只為了傳下代而活著,有些人甚至終身不結婚,不生小孩,為的,或許是自己的宗教或是自己抱負。
有人覺得,不生小孩是自私的行為。
我自己覺得,嘿,或許這就對了!也許這就是答案。
我們的人類的自私,是個體的自私,這裡的個體,不是基因的自私,而是個人的自私。
當演化給基因選擇的三隻腳,個體 親屬 和利他群體,都是以基因為主時,人類把基因替換成了個體,個人。
於是,用特殊的方式特殊的動物,人類,出現了。
不知不覺,行為 上集 我們已經討論完了。
我不知道你覺得如何,但我覺得,每個章節之間的連貫性 超級差。
我感覺自己每一次都是在開新的話題,新的學科,新的脈絡。
而且越往後講,越難和具體得 行為 做連結。
到最後都有種,我在說冷知識的感覺。
行為發生前一秒發生的事情,和幾萬年前一隻討厭的魚爬上岸來,害我現在得要上班繳房租。
這兩件事情可以說關聯很小。
一個可能是腦神經學的事情,另一個卻是遺傳生物學的事情。
但,一切卻都和那個行為有關。
這一切很複雜。
而這,就對了。
這個作者想說的其中一個最重要的點就是,
行為,真的他喵的很複雜。
而我們能做的只能像現在這樣,一個一個學科的拆開來,嘗試去接近真相,但或許人類拆開來研究拆習慣了,使得雖然我們每個都知道的很細,就很少把東西組合起來看,而這本書就是給你一個組合的視角。
所以,說了這麼多,重點就是該來複習一遍了~
首先,一個 行為 發生了。
這可能是個壞的行為,你扣下了板機。
這可能是個好的行為,槍聲嚇跑了狼群,你和朋友得以獲救。
到底是好是壞,這取決於 當下的脈絡,和角度。
不提脈絡,我們無從評判行為。
這點很重要。
而要提脈絡,我們得先說 一秒之前。
一秒之前首先影響你的,是你的大腦,
自動控制層 邊緣系統 和 皮質是主要的成員。
邊緣系統負責情緒,皮質從事認知 抽象 和 理性。
大腦基本上直接控制或者說制約了,人的行為。
而大腦會受到來自外在資訊的影響,包括你自己都沒意識到的,那些在淺意識的資訊。
這些資訊會觸發神經網路,來影響大腦。
接著,我們來到幾天前,用荷爾蒙來解釋,為什麼我們會對某些資訊有興趣,對其他資訊卻不屑一顧。
荷爾蒙常常和多巴胺這種神經傳導物質搞混,這兩種物質的差別在於,荷爾蒙影響時間較長,但較慢,而多巴胺神經傳導物質則較短較快。
而荷爾蒙中的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是最受人關注,但同時也被高估了的影響之一,雄性激素並不必然導致攻擊,他更多的是 放大行動力 。
雌性激素也不代表著利他行為,他甚至會使你敵我分明,對自己人友好,對敵人無情。
而大腦為什麼長這樣?你的神經為什麼塑造成如此?為什麼今天你會分泌這種荷爾蒙?
這,跟童年的塑造有關。
童年很重要,因為童年會塑造 成年後的大腦。
有的孩子生活在恐懼壓力中,有的孩子生活在機會中。
在壓力中的小孩,會分泌許多糖皮質激素,而長期的糖皮質激素會對成人造成認知和記憶上的問題,更不用說對小孩的成長有什麼影響了。
經歷童年逆境,會造成不可逆的大腦影響。
但逆境不是唯一的影響。
父母對小孩的要求和回應也是,這可以被分成四種風格。
其中 高要求高回應的 威信型,可以說是最好的一種。
但為什麼不是所有父母都用這種方式來教小孩呢?
這,意外的跟階級有關。
而有些影響,是從基因中就有的。
基因就像是一個食譜,上面寫著要加多少糖?要攪拌多久?甚至拍下看起來應該要如何?但是,食譜不能決定何時做蛋糕。
什麼時候做,取決於環境。
基因開啟或關閉,由環境來控制。
這環境,包括童年,也包括行為前一秒。
而基因,由演化而來。
誒?等等,我們忘了一個重要的點。那就是,文化。
文化從我們出生的當下,就開始影響著我們,
影響基因的開關,影響了我們最不受基因控制的,額葉皮質。
我們說了很多很多大腦 神經 基因 這些東西,而這些東西全都會被環境影響。
人類又用文化影響著環境。文化又會因為我們的行為而改變。
一切的一切都環繞在一起,就像是莫比烏斯環一樣,沒有正反,沒有絕對。
好,至此,行為 上集已經講完了。
這座牛排和鵝肝組成的,羅西尼牛排,我們已經品嚐一半了。
現在我們有了各科科學家們對於行為的了解。
我希望你腦中已經有個框架,有個關於 行為背後原因 的思考模型。
因為,接著我們要用這個模型來討論行為的本身。
但是,我想各位也累了,這幾天我因為實習結束,也要忙一下搬家~
所以下週就讓我請假一週吧!
我們下下週9/2不見不散~
就這樣啦~掰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