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山報第七期】2018年林語堂故居特展—博物館日常:進擊的小館員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2018/007《前山報》

◎黃皓天

raw-image

如同往年一樣,林語堂故居每年特展即將於10月底展開,本年度的展覽方向與以往有些許改變,並非將林語堂先生撇除在外,而是探討「林語堂故居」本身作為「博物館」這一回事。如細說林語堂故居屬於那類形的博物館,其實它屬於典形的「紀念博物館」(Memorial Museum);1950年代後,紀念博物館大規模出現在世界各地,通常以人物紀念館或紀念碑形式出現,似乎記錄著20世紀那段紛紛擾擾的歷史。紀念館通常有三種類型:第一,紀念政治軍事領袖或所謂「國家偉人」(National Heroes),帶有民族主義色彩的紀念館;第二,紀念在某專業領域上有特殊貢獻的人物,以表揚他們的傑出表現,林語堂故居就屬於此範疇內;第三,除紀念人物外,創傷記憶或重大天災人禍事件也屬於紀念館的範圍。紀念館不僅是告訴觀眾某段故事或教育歷史,更重要的功能是作為一種「提醒」,用以喚起某段已經發生過的事情,並讓它不至被社會所遺忘和拋棄。另一方面,林語堂故居也屬於歷史建築博物館(Historic house Museum),簡單說,建築和空間本身就是一種歷史展示,儘管故居直到2018年才被指定為台北市首座紀念建築,但無疑故居建築本身與林語堂有強烈的歷史連結,充份反映語堂先生晚年生活史的原樣,透過建築空間作為真實性的支柱,所帶出的臨場感相對活靈活現,能夠彌補文字紀錄上的不足之處。

raw-image

但說到底,如果不分那麼細,那林語堂故居就是一座博物館,而對觀眾而言,博物館是什麼樣的概念和想像?當觀眾走進博物館的裡頭,他會看到了什麼?觀眾為什麼會進來?文物、展覽、朋友、空間、燈光?美食?咖啡?對觀眾而言,我們假設他們對那些保存起來的美好事物感到興趣,或被博物館的建築外形所吸引,或可能只是一個偶然,一刻瞬間踏進來,但無論有意或無意,在博物館裡都是開放的、包容的。

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對博物館的定義如下:「一座以服務社會為宗旨的非營利機構,它負有蒐集、維護、溝通和展示自然和人類演化物質證據的功能,並以研究、教育和提供享受為目的。」

raw-image

在故居裡,我們把林語堂生命中最美好最精彩的故事,都放在這幢小房子裡。從「家」轉化為「博物館」,由私領域走向公領域的過程,其結果並非憑空出現,而是透過許多人的努力和改造,讓林語堂的家成為一座為公眾服務的博物館,並持續傳遞語堂先生的思想與價值。本次展覽的核心問題是「博物館」是怎麼成為「博物館」?嘗試將概念擬人化,透過「小館員」們來與觀眾分享博物館學的趣味。展覽除了提高觀眾對林語堂的認識外,更著墨介紹大眾比較陌生的「博物館功能」和「博物館環境」,這兩個基本又極為重要的事博物館日常事務,是如何在故居落實發展。如果您來到故居,不妨在這次的展覽,做一次小小的日常觀察,再一次認識博物館的可愛之處。


  • 展期 :10月20日(六)─11月 25日(日),09:00─17:00
  • 費用:憑門票可免費參加活動
  • 指導單位:台北市文化局、東吳大學
  • 主辦單位 林語堂故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前山報
17會員
83內容數
前山報創刊於2015年的秋天,我們聚焦於士林、陽明山前山區域的藝文生態,企求呈現繽紛多采的人間故事。歡迎朋友們來到林語堂故居、大稻埕舒喜巷,一同享受閱讀裡的美好時光。
前山報的其他內容
2025/03/07
關於臺北城想寫的東西太多了,似是對老情人的絮語,說不完的情話與詩篇,只好透過走訪紀實來完滿。 回到城中,過已一百多天,卻依然每天興致勃勃的觀賞、尋找——那些曾幾何時未曾留意的小事,來不及回望的街口,對照記憶的深度,拼湊出這座城市的影像。城隍廟與詩人周夢蝶,中華商場的起落
Thumbnail
2025/03/07
關於臺北城想寫的東西太多了,似是對老情人的絮語,說不完的情話與詩篇,只好透過走訪紀實來完滿。 回到城中,過已一百多天,卻依然每天興致勃勃的觀賞、尋找——那些曾幾何時未曾留意的小事,來不及回望的街口,對照記憶的深度,拼湊出這座城市的影像。城隍廟與詩人周夢蝶,中華商場的起落
Thumbnail
2024/12/31
本文以臺北城門為主題,追憶作者童年在臺北城生活的點滴,並穿插臺北城歷史、城門變遷、周邊景點(博物館、文化景觀、老店)等資訊,情懷濃厚,兼具歷史與文化價值。
Thumbnail
2024/12/31
本文以臺北城門為主題,追憶作者童年在臺北城生活的點滴,並穿插臺北城歷史、城門變遷、周邊景點(博物館、文化景觀、老店)等資訊,情懷濃厚,兼具歷史與文化價值。
Thumbnail
2024/12/03
泉源里位於臺北市北投區,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社區,曾稱「十八份庄」。隨著年齡老化與人口外移的問題,泉源里透過農村再生計畫,不僅保存了當地文化,發展當地特色,還吸引了年輕人返鄉服務,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找到社區的定位。
Thumbnail
2024/12/03
泉源里位於臺北市北投區,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社區,曾稱「十八份庄」。隨著年齡老化與人口外移的問題,泉源里透過農村再生計畫,不僅保存了當地文化,發展當地特色,還吸引了年輕人返鄉服務,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找到社區的定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但故宮的未來,畢竟大部份還是操在一年都不去自己當平民百姓參觀一次的立委,以及寧可帶外賓釣蝦也不陪同參訪博物館美術館的「極峰」身上。故宮不能盡如人意,有一大半實是被這些有力人士有意指點或刻意漠視造成的。與其問道:故宮在乎未來嗎?看看這些我們選出來的人,我們是否更該捫心自問:我們在乎未來嗎?
Thumbnail
但故宮的未來,畢竟大部份還是操在一年都不去自己當平民百姓參觀一次的立委,以及寧可帶外賓釣蝦也不陪同參訪博物館美術館的「極峰」身上。故宮不能盡如人意,有一大半實是被這些有力人士有意指點或刻意漠視造成的。與其問道:故宮在乎未來嗎?看看這些我們選出來的人,我們是否更該捫心自問:我們在乎未來嗎?
Thumbnail
 難得的三連休,是不是不知道要去那裡逛逛。如果你住在北部,又喜歡靜態的活動,逛逛故宮的。這裡給你另一個選擇: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這個博物館的地理位置離故宮約600公尺左右的地方,是由順益集團林清富創辦人成立的博物館。 博物館的網址在這裡: https://www.museum.org.
Thumbnail
 難得的三連休,是不是不知道要去那裡逛逛。如果你住在北部,又喜歡靜態的活動,逛逛故宮的。這裡給你另一個選擇: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這個博物館的地理位置離故宮約600公尺左右的地方,是由順益集團林清富創辦人成立的博物館。 博物館的網址在這裡: https://www.museum.org.
Thumbnail
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對博物館的定義如下:「一座以服務社會為宗旨的非營利機構,它負有蒐集、維護、溝通和展示自然和人類演化物質證據的功能,並以研究、教育和提供享受為目的。」
Thumbnail
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對博物館的定義如下:「一座以服務社會為宗旨的非營利機構,它負有蒐集、維護、溝通和展示自然和人類演化物質證據的功能,並以研究、教育和提供享受為目的。」
Thumbnail
博物館吧出書囉!隆重向大家介紹博物館吧的第一本新書《#博物館與它的產地》,適合13歲以上的讀者,也適合父母帶著孩童一起閱讀。希望在這個疫情緊張的時刻,提供各位一場放鬆心靈的紙上博物館環球之旅...
Thumbnail
博物館吧出書囉!隆重向大家介紹博物館吧的第一本新書《#博物館與它的產地》,適合13歲以上的讀者,也適合父母帶著孩童一起閱讀。希望在這個疫情緊張的時刻,提供各位一場放鬆心靈的紙上博物館環球之旅...
Thumbnail
如果博物館作為承載 文化歷史與教育的本質,如何在資訊氾濫的當下抓住學習欲望與對話本質變得尤為重要。濃縮的話題與網美打卡的背景牆或許也是要一併思考的議題了... 「剖析、穿梭、交織、下探、滲透」串連新舊歷史展望未來,環環相扣的架構與清晰的詮釋與大膽的量體手法,扎實厚重的力道深深的作為跨年小旅行的序曲.
Thumbnail
如果博物館作為承載 文化歷史與教育的本質,如何在資訊氾濫的當下抓住學習欲望與對話本質變得尤為重要。濃縮的話題與網美打卡的背景牆或許也是要一併思考的議題了... 「剖析、穿梭、交織、下探、滲透」串連新舊歷史展望未來,環環相扣的架構與清晰的詮釋與大膽的量體手法,扎實厚重的力道深深的作為跨年小旅行的序曲.
Thumbnail
​ 台灣各地許多博物館前身都是由許多具有歷史背景改變而成的,天龍國台北市有許多博物館更是如此。僅次於台北市立美術館有台北市第二博物館稱謂台北當代藝館(英文簡稱:MOCA      TAIPEI),走過百年歷史演進、成立二十周年台北當代藝術館,是集合了歷史、藝術、古蹟、科技多個層面之建築體。 台北當
Thumbnail
​ 台灣各地許多博物館前身都是由許多具有歷史背景改變而成的,天龍國台北市有許多博物館更是如此。僅次於台北市立美術館有台北市第二博物館稱謂台北當代藝館(英文簡稱:MOCA      TAIPEI),走過百年歷史演進、成立二十周年台北當代藝術館,是集合了歷史、藝術、古蹟、科技多個層面之建築體。 台北當
Thumbnail
           台北植物園位在建中對面, 這也是我小時候常來的地方.......        裡面不僅有歷史摩物館, 還有藝術館, 以及科學館.......        現在科學館已搬到士林那邊, 因此該棟建築物處於荒廢狀態.......    這是植物園正門進去時看到的場景.....
Thumbnail
           台北植物園位在建中對面, 這也是我小時候常來的地方.......        裡面不僅有歷史摩物館, 還有藝術館, 以及科學館.......        現在科學館已搬到士林那邊, 因此該棟建築物處於荒廢狀態.......    這是植物園正門進去時看到的場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