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釀選劇|《月光騎士》:拒做創傷的僕從,倖存即是英雄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文首警告,本文為暴雷劇評,閱讀前請斟酌!!===
《月光騎士》做為漫威第四階段的一份子,揉合了英雄作品中較為罕見的埃及神話,但主題仍不脫本階段的宗旨:創傷之後的療癒。若說《尚氣與十環傳奇》、《永恆族》以及《黑寡婦》談的是家人之間的和解,《月光騎士》則跟《汪達幻視》十分相像,均提到了面對創傷時的哀悼以及逃避,並如《洛基》一般,主角同樣得要學習跟多重的自我建立關係,才好突破龐大的僵局。
當然,創傷通常意味著習以為常的世界轉瞬崩解,少了熟悉的生活軌跡,重建的過程必然伴隨大量的迷惘、混亂,就如《月光騎士》中的馬克一般,撕裂自己的人格,只為安放受挫的童年。
甚者,宏觀來講,彈指事件足以被視為漫威宇宙獨有的集體創傷,不僅是普通人,就連英雄們都得重新拼湊慌亂的日常。換言之,即使多數人皆能回歸現實,但令人安心的一切,卻已悄悄走遠。這就好比新冠疫情:全球做為一種社群,共同經歷某種程度的幽微性死亡,又輕又重,一瞬間失去了想像中的未來展望,以及陪伴數年的親友們。
薩諾斯的彈指事件,彷彿像是一種未來洞見,冥冥之中揭露了現實世界的走向,令人毛骨悚然。不過,虛實之間的偶然,可不只是自然界的捉弄,也確實反映了人類最為真實的集體恐懼──社群關係的毀滅,而這更是《月光騎士》一路埋藏的核心伏筆。
順著故事的推移,我們逐步發現,本以為的主角史蒂芬,不過是主人格馬克的替身,用來確保他能在母親的怨懟、暴力之下倖存的心理防衛機制。然而,這一個有助於生存的人格,其特質卻不如大眾假設的強悍、陽剛。相反地,史蒂芬更為纖細、陰柔,甚至還有一點懦弱,大多時候都以「逃跑」做為主要應對策略。
相較於武力高強的馬克,面對戰鬥,史蒂芬可以說是顯得非常沒用。於是,這也不禁讓人好奇,何以史蒂芬會是「拯救」馬克的子人格?《月光騎士》第五集揭露,史蒂芬其實是馬克依照虛構人物──史蒂芬葛蘭特博士想像而來,但那僅是最外層的形貌;試著往下挖掘,即能發現史蒂芬的性格設計,恰恰契合馬克的需求:修補殘破的童年。
以此來說,史蒂芬的細膩,那些好奇與樂天,正是馬克需要的欺騙。史蒂芬幫助馬克在無助且無望的成長中,召喚出一盞名為希望的光火,更讓他擁有隨時遁逃的通道。藉由史蒂芬,馬克扭曲、否定了自己不被愛的事實,進而得以活在虛構的理想世界。
易言之,史蒂芬這個人格是精神界的救贖,他所提供的功能,剛好補全馬克的缺憾,就如長久以來的心理學假定:面對各種威脅,人類往往得要靈巧運用戰鬥或是逃跑,才有辦法續存下去,尤其是在日漸複雜的當代,兩者缺一不可。
可惜的是,精神界的平衡,仍舊會因為真實世界的衝擊而潰堤,好比說母親的去世。對馬克而言,那看似是痛苦的起源消失了,但換個角度想,死亡的不可逆,同樣也讓馬克永遠地失去修復關係的可能性。這正好解釋了為何馬克明明是主人格,卻逐漸匿蹤,並在之後讓出人格主導權──因為他歷經了徹底的絕望。
綜觀《月光騎士》六集,奧斯卡伊薩克的演出非常吸睛,少了他變色龍般的演技,整個系列絕對會黯然失色。然而,影集的呈現方式,容易讓人誤會史蒂芬是無中生有的嶄新人格,再加上其它的影視作品,也時常會以「異變」這種誤解去勾勒「解離性身份障礙」,好似一副皮囊,裝載著複數的靈魂。但在醫療實務上,人們口中的主副人格,其實皆屬單一的主體,做為內在保護機制,那並不是心靈的分身,而是人格的破碎,擾亂意識的連續性,因而導致患者的記憶、知覺蒙上一層濃霧,再再迷失自己的航路。
換句話說,史蒂芬並非從石頭蹦出來的救世主,更像是一種應急、病態的成長,目的在於提升馬克這個人的心靈延展性,確保他未來面對相似的危機時,具備彈性回應的策略與技巧。想當然,著眼於治療與康復,馬克與史蒂芬終究仍得融合,促使分裂的自我合而為一,才好發展出兼具靈活性的完整自我。
回到劇情,馬克與史蒂芬同時手持一顆心臟的環節,即是象徵式的內在統合。只不過,為了繼續推進故事,影集自然不可能讓史蒂芬完全消失,卻也確實讓他轉變成一種可以溝通的意識結構,不但能被馬克辨識,更不會引發記憶亂流,還能合作擊退反派,而這亦算是相符實務場域的康復進程。畢竟,融合是理想上的長遠目標,能否順利完成,還得考慮個別差異、環境因子,絕非一蹴可幾。另外,除非是還有漏網之魚,比如潛伏於意識之外的第三種人格(意即影集片尾所示),否則在人格共存且能合作的基礎下,照理來說,不會再次出現記憶斷片/屏障的狀況。目前看起來,雖然解決了大反派,但顯然關於馬克、史蒂芬的心靈旅途仍有一段路要走。
承前若干討論,大多聚焦於馬克身上,但精神世界的疆域,猶如心理學家榮格所言,並不侷限於單一人類的腦海中。上古的傳說、神話與神祇,全是人類精神世界的延伸,再以一種集體性的權威,反過來規範「生產信仰」的我們。若以後設的角度來談,拉回古埃及,人類不過是盒子裡的玩具,就連享有神力的法老替身,都像是受神擺佈的魁儡,直到工業革命、啟蒙運動崛起,精神世界的束縛也才終於鬆綁。
也因此,隨著時代進步,我們會有叛逆的替身,比如説拒絕輕易服從的蕾拉、馬克與史蒂芬。以此來說,哈羅之所以會被放在反派的位置,答案很明顯:重點不在內心的天秤是否平衡,而是他的忠誠──或是說盲從,違反現代社會對於自由意志的追尋。
由此可知,影集當中實際想對抗的,除了惡人,更是暴虐的神。這恰巧延續《永恆族》的命題,持續地闡述人類對於極權力量的抵抗。巧合的是,這正好又相符現實趨勢,不自覺地再現民主以及極權的對峙現況,還有人們害怕喪失自由的焦慮。
談回馬克,其精神狀態,亦讓影集充滿玩味性。尤其,劇情的建構全都仰賴眼前這一位不可靠的敘事者,究竟何者為真?何者又為虛構的妄想?一時之間,事理的真相變得難以捉摸,似曾相識的擺設、人物以及搖晃的病房,正是在凸顯這種不確定性。
比較可惜的是,前述的曖昧狀態,很快就被釐清,雖然馬克精神狀態欠佳,但影集中的河馬、鱷魚以及骨鳥,並不是馬克的腦內妄想,而是超越物質界的玄奧力量。不過,如前所述,馬克的精神世界依然存在著秘密,觀眾僅僅窺探了記憶殿堂的一角,那些陰暗、潮濕,甚至腐臭的房間,盡數等待未來的探訪。
有趣的是,取用精神病院做為內在世界的形象,一方暗示精神的絮亂,另一方面也能用來引出一個人對於自我的認識,正如第六集所言:馬克選擇擁抱不正常,並且以此組建有關於英雄的認同與姿態。
到頭來,雖然影集沒有往心理驚悚的方向耕耘,但就效果而言,試圖兼顧娛樂與情感描繪這一點,值得讚許。再說,已有太多精神分裂式的恐怖片,能有不同以往的影劇風格,未必是件壞事。畢竟,精神疾病或許能夠提味,卻也不該總是做為托襯張力的便利性道具,若想拍攝相關主題,在避免污名化的考量下,無疑需要謹慎執行。
除此之外,本作並沒有電影宇宙的加持,在缺少知名角色的情況下,《月光騎士》進一步證明:只要主題新穎且有趣,就算是完全陌生的異能、神話,仍舊有它的賣點,而這多少替漫威影業打上一針強心劑,鞏固其佈局信心,接續擴張多元的英雄世界。
至於說本作缺點,應是節奏把控有待加強,時快時慢,難免讓人覺得紛亂,甚至消磨耐心,尤其第三集特別拖沓,不免流失觀眾。幸好,後續兩集又能貼合主角的處境,獻出驚悚且真摯的內容。季終集再以絢麗的打鬥、服裝還有巨獸互毆畫下句點,雖然稍嫌倉促,聲光氛圍卻也符合品牌定位:娛樂優先的準則,可說是功大於過。
整體來講,歸功於原作設定,《月光騎士》所包含的元素不僅豐富,例如埃及神祇、陵墓冒險以及精神疾患,結合的手法更是用心,巧妙地將多重人格這件事貫穿到底,而非流於噱頭。
全文劇照、海報:IMDb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有別於過往對美國夢的想像,要野心勃勃、積極進取,同時需通過自己的努力實踐階級流動,21世紀的美國夢卻是在金錢泡沫堆裡,不斷吹捧出的美麗幻想。一旦夢想的泡泡被戳破後,野心家便顯象成為可笑的詐欺犯。劇中不斷重複的那句「弄假成真」,讓人不僅反思在安娜陷落後,還有多少個安娜在前仆後繼,編織起一張綿密的謊言網
《廢柴男又怎樣》展現了現代人害怕的日常──尚未躺平,卻也無力再起,權太的改變雖是被迫,但也鼓勵了人們嘗試全新的生活態度與處世之道。我們難以經歷靈魂交換的奇遇,也無需等到被迫改變那天,只要稍微站得遠一些,呼喚孩時的自己,或留話給未來的我們,當我們感到迷茫時,藉由拉長時間的刻度,便得以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
在紐約這世界頂端擁有一席之地是多麼虛幻的事,更何況你沒有任何資源、你甚至犯過錯。可如果現實的蹎躓,真能讓我們放下夢想就好了。但沒有,我們仍在灰撲撲的日子裡,掛念著那些金色的東西。
即使他們沒有同住,依然可以是互相關心的家人,擁有比普通朋友更加親密的、非關愛情的關係,因為之所以成為家人,是因為想擁有依靠,也成為對方的依靠,而若這份關係反倒阻礙了彼此追求幸福,不就適得其反了嗎?「家人」不再需要外在的束縛,也不需要外在的證明,僅需在心底為他標記出一個重要的位置。
乍看之下,《金魚妻》的世界觀似乎是「外遇可以解決所有問題」,但若仔細沉澱內容、將吸引觀眾目光的火辣噱頭放到一邊,本劇也勾勒出許多日常生活的瓶頸。在這缸名為婚姻或社會的魚缸裡面,如果不快樂,何處是出口?難受的情緒如何排解?
《那年,我們的夏天》是一篇符號化的詩篇,被組織結構過後,又再被戀人一一拆解。崔雄的「十個討厭延秀的理由」裡沒有討厭,只有滿眼的喜歡;延秀的「分手原因」裡也沒有真正的原因,只有對自我傲慢的懺悔。最後,兩人在度過了沒有彼此的五年後,愛情裡,還是只剩愛情。
有別於過往對美國夢的想像,要野心勃勃、積極進取,同時需通過自己的努力實踐階級流動,21世紀的美國夢卻是在金錢泡沫堆裡,不斷吹捧出的美麗幻想。一旦夢想的泡泡被戳破後,野心家便顯象成為可笑的詐欺犯。劇中不斷重複的那句「弄假成真」,讓人不僅反思在安娜陷落後,還有多少個安娜在前仆後繼,編織起一張綿密的謊言網
《廢柴男又怎樣》展現了現代人害怕的日常──尚未躺平,卻也無力再起,權太的改變雖是被迫,但也鼓勵了人們嘗試全新的生活態度與處世之道。我們難以經歷靈魂交換的奇遇,也無需等到被迫改變那天,只要稍微站得遠一些,呼喚孩時的自己,或留話給未來的我們,當我們感到迷茫時,藉由拉長時間的刻度,便得以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
在紐約這世界頂端擁有一席之地是多麼虛幻的事,更何況你沒有任何資源、你甚至犯過錯。可如果現實的蹎躓,真能讓我們放下夢想就好了。但沒有,我們仍在灰撲撲的日子裡,掛念著那些金色的東西。
即使他們沒有同住,依然可以是互相關心的家人,擁有比普通朋友更加親密的、非關愛情的關係,因為之所以成為家人,是因為想擁有依靠,也成為對方的依靠,而若這份關係反倒阻礙了彼此追求幸福,不就適得其反了嗎?「家人」不再需要外在的束縛,也不需要外在的證明,僅需在心底為他標記出一個重要的位置。
乍看之下,《金魚妻》的世界觀似乎是「外遇可以解決所有問題」,但若仔細沉澱內容、將吸引觀眾目光的火辣噱頭放到一邊,本劇也勾勒出許多日常生活的瓶頸。在這缸名為婚姻或社會的魚缸裡面,如果不快樂,何處是出口?難受的情緒如何排解?
《那年,我們的夏天》是一篇符號化的詩篇,被組織結構過後,又再被戀人一一拆解。崔雄的「十個討厭延秀的理由」裡沒有討厭,只有滿眼的喜歡;延秀的「分手原因」裡也沒有真正的原因,只有對自我傲慢的懺悔。最後,兩人在度過了沒有彼此的五年後,愛情裡,還是只剩愛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劉慈欣說,他所講述的故事是關於人類的好奇心、以及全人類共同面臨的危機。比方那張名為「黯淡藍點」的照片,那是「旅行者一號」在走過六十億公里後回頭拍攝的一張照片,在這張照片裡,地球就只是太空中的一個點,而我們所生活的地方不過是一顆沙粒般渺小。然而,正正是人類知道了自己的渺小,才會越想接近無垠宇宙的盡頭。
Thumbnail
一直到全劇結尾,當 Donny 聽著 Martha 的獨白而痛哭時,那並非是騷擾終於結束後的鬆一口氣,而不是受傷後準備痊癒的自我釋放。那是在漫長(且並不一定能痊癒)的修復過程中,即將開始的第一步:發現他人有著和自己相似的創傷經驗,因此感覺到自己並不是那麼孤單,有點幸福,有點悲哀,有點病態的倖存之感。
Thumbnail
《不夠善良的我們》能用「量子糾纏」的故事,將簡慶芬與 Rebecca、Rebecca 與何瑞之、何瑞之與簡慶芬之間的糾纏拍得那麼細膩又感性,各自成立也平衡了彼此的善良指數,這何嘗不是一種台灣人情味的寫實與具現?而且,當用科學來比喻一件事,卻還是依然很浪漫的時候,那這件事果真是很不得了的浪漫吧?
Thumbnail
有別於雷普利直截複製格林利夫的人生以再造自我身分,此版改編讓雷普利充分發揮更高的能動性,再創了格林利夫的身分認同,更以一場在威尼斯致敬卡拉瓦喬佈光美學的高反差攝影調度,為這起不凡的創作落下榮耀的終章,藉以彰顯雷普利相對於自恃財富、毫無天賦的闊少們,才是真正領略、履行藝術的異稟之人。
Thumbnail
僵直的身軀長埋於夜,心魔自夢囈開展,終是看不清歸路,從此再無故人。 迪士尼為神話新添的歲月,讓歐比王和安納金的宿命再譜出一段離散的樂章,影集《歐比王.肯諾比》目光重新聚焦歐比王與天行者家族的愛恨情仇,運用多元的視角串接起從前傳三部曲開始的命運引線。回憶使過去顯影,凝視讓宿命扎根,在所有影視作品中,
Thumbnail
我們常常陷入一種潛意識自動導航,放任慣性去過日子,因此常分散注意力,作者艾莉森.路易斯在《從1%的選擇開始,去做你真正渴望的事》這本書告訴我們如何過濾訊息、降低噪音來如何精準『分配注意力』。 (讀)思考—(寫)書寫—(做)行動的3個步驟, 打破負循理脫離窮忙迴圈! -----
Thumbnail
「最多被浪費的時間,就是還沒開始行動的時間。」 ——Dawson Trotman. 一直到前陣子我才發現,我生活中有許多的低潮,都是源自於忙碌的生活讓我喘不過氣。但其中最讓我沮喪的,不是忙碌本身,而是瞎忙。 時常一整天像個轉不停的陀螺,一點一滴榨乾自己的身心,回過神來卻發現自己似乎一事無成,感受不
Thumbnail
《秘密內幕—女警的反擊—》(ハコヅメ~たたかう!交番女子~)受到我身邊的女警、警校生讚賞,她們不只感到十分寫實,甚至頗有共鳴感。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劉慈欣說,他所講述的故事是關於人類的好奇心、以及全人類共同面臨的危機。比方那張名為「黯淡藍點」的照片,那是「旅行者一號」在走過六十億公里後回頭拍攝的一張照片,在這張照片裡,地球就只是太空中的一個點,而我們所生活的地方不過是一顆沙粒般渺小。然而,正正是人類知道了自己的渺小,才會越想接近無垠宇宙的盡頭。
Thumbnail
一直到全劇結尾,當 Donny 聽著 Martha 的獨白而痛哭時,那並非是騷擾終於結束後的鬆一口氣,而不是受傷後準備痊癒的自我釋放。那是在漫長(且並不一定能痊癒)的修復過程中,即將開始的第一步:發現他人有著和自己相似的創傷經驗,因此感覺到自己並不是那麼孤單,有點幸福,有點悲哀,有點病態的倖存之感。
Thumbnail
《不夠善良的我們》能用「量子糾纏」的故事,將簡慶芬與 Rebecca、Rebecca 與何瑞之、何瑞之與簡慶芬之間的糾纏拍得那麼細膩又感性,各自成立也平衡了彼此的善良指數,這何嘗不是一種台灣人情味的寫實與具現?而且,當用科學來比喻一件事,卻還是依然很浪漫的時候,那這件事果真是很不得了的浪漫吧?
Thumbnail
有別於雷普利直截複製格林利夫的人生以再造自我身分,此版改編讓雷普利充分發揮更高的能動性,再創了格林利夫的身分認同,更以一場在威尼斯致敬卡拉瓦喬佈光美學的高反差攝影調度,為這起不凡的創作落下榮耀的終章,藉以彰顯雷普利相對於自恃財富、毫無天賦的闊少們,才是真正領略、履行藝術的異稟之人。
Thumbnail
僵直的身軀長埋於夜,心魔自夢囈開展,終是看不清歸路,從此再無故人。 迪士尼為神話新添的歲月,讓歐比王和安納金的宿命再譜出一段離散的樂章,影集《歐比王.肯諾比》目光重新聚焦歐比王與天行者家族的愛恨情仇,運用多元的視角串接起從前傳三部曲開始的命運引線。回憶使過去顯影,凝視讓宿命扎根,在所有影視作品中,
Thumbnail
我們常常陷入一種潛意識自動導航,放任慣性去過日子,因此常分散注意力,作者艾莉森.路易斯在《從1%的選擇開始,去做你真正渴望的事》這本書告訴我們如何過濾訊息、降低噪音來如何精準『分配注意力』。 (讀)思考—(寫)書寫—(做)行動的3個步驟, 打破負循理脫離窮忙迴圈! -----
Thumbnail
「最多被浪費的時間,就是還沒開始行動的時間。」 ——Dawson Trotman. 一直到前陣子我才發現,我生活中有許多的低潮,都是源自於忙碌的生活讓我喘不過氣。但其中最讓我沮喪的,不是忙碌本身,而是瞎忙。 時常一整天像個轉不停的陀螺,一點一滴榨乾自己的身心,回過神來卻發現自己似乎一事無成,感受不
Thumbnail
《秘密內幕—女警的反擊—》(ハコヅメ~たたかう!交番女子~)受到我身邊的女警、警校生讚賞,她們不只感到十分寫實,甚至頗有共鳴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