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幼稚園前需具備哪些能力?《入學前具備的5大能力》讓孩子更快適應

上幼稚園前需具備哪些能力?《入學前具備的5大能力》讓孩子更快適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一轉眼孩子就長大了,你家小寶貝剛好是即將踏入幼稚園的新鮮人嗎?
而在入園前,除了要準備姓名貼手帕姓名印章…..等等幼稚園必備用品
小寶貝本身也需要做好準備唷!

孩子需要準備些什麼呢?該如何觀察孩子有沒有準備好呢?

🙋‍♀️來來來~先放下你的擔心,拿起你的耐心!
我們生活中所具備能力,大都是透過後天學習而來的!

作伴貼心幫您整理出孩子入學前需具備的5大能力
順便來檢視一下你家小寶貝可以做到多少吧👀
一起降低孩子初體驗的挫折感,幫助小寶貝們更快融入校園生活~😘



1.生活自理能力

raw-image

老師同時要照顧很多孩子,與其擔心小寶貝是否能受到完好照顧,
不如先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能給自己最基本的照顧。

這階段的孩子模仿力很強,也是加強自理能力最佳時機
而這能力應從平時就開始培養,不是等進入幼稚園再跟老師唷~🧏‍♀️

平時在家可以讓孩子練習:
📌喝水:打開水壺喝水。
📌吃飯:拿湯匙把食物舀起來送入嘴巴。
📌如廁:在安全範圍內如廁,並學會擦屁股、洗手。
📌穿脫衣物:能自行穿脫衣物。
📌收拾東西:把自己的物品收拾好。

在經過多次練習和嘗試後,孩子們大多都可以做得不錯
擁有獨立的自理能力,還能增加孩子進入幼稚園的自信心唷😁




2.表達需求能力

raw-image

在幼稚園團體行動時,老師沒辦法一次顧到每個孩子,
當孩子有需求時卻不太會表達,老師不能在第一時間解決,
這樣孩子受到委屈卻不能得到幫助,反而加深了孩子對幼稚園的恐懼唷!

爸爸媽媽平時可多讓孩子練習表達,訓練用語言訴說想法,幼幼班孩子可從表情和手勢開始,說出簡單的字詞「便便」「尿尿」
接著再練習長一點的句子「我想上廁所」「我身體不舒服」等。

讓孩子主動說出需求,在遇到困難時,老師才能理解孩子的想法,
在第一時間給予幫忙,這樣孩子幼稚園生活也會比較順利👌




3.理解指令能力

raw-image

當孩子擁有表達需求的能力,同時也要理解他人的意思,
幼稚園不像在家一樣,不能想做什麼就做什麼,需要聽從老師的指令,
孩子若不理解老師的意思,很容易跟不上各位同學的步調,而感到焦慮唷!

💬平時可多向孩子說說在學校會有的簡單規則和指令,
在多次練習之下,孩子也比較不會因為不理解而感到不知所措!


比較能夠在上課時快速進入狀況,並完成老師給的任務,
這樣不只讓他覺得有成就感,還更容易融入幼稚園的群體生活唷😍



4.社交互動能力

raw-image

進到幼稚園,孩子第一次長時間參與在集體生活中,
面對老師、還有一群不認識的小朋友們,就像進入一個小型社會,
特別是個性內向或獨生的孩子,因為缺乏與同齡孩子互動經驗,
所以不知道該如何跟別人相處,入學後容易感到緊張。

建議爸媽平時可多為孩子營造多元的社交環境
去親子場合走走、參加親友聚會、加入社區遊戲團體….等。

讓孩子嘗試與周遭人群互動,學會尊重他人、與人溝通,
並在團體中學習輪流、分享、等待......等互動經驗,
自然能幫助孩子更快融入幼稚園的團體生活唷!



5.問題解決能力

raw-image

對於幼稚園新鮮人來說,每件事都是初體驗,難免會面臨各種問題,
我們沒辦法隨時陪在孩子身邊,也無法預測孩子什麼時候會遇上難題~

而在過度保護下成長的孩子,缺少面對問題的經驗,
一旦在幼稚園遇到困難,可能會感到退縮甚至放棄😭

建議爸媽可從生活中讓孩子練習,適時放手給孩子自行找方法,
當看到孩子有困難時,支持孩子勇敢嘗試、不要害怕犯錯💪

從中給予引導示範,增進情境應對技巧,養成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之後孩子也比較能從容面對幼稚園的各項挑戰。



作伴總整理

經過以上作伴介紹的入學前具備5大能力
《生活自理》、《表達需求》、《理解指令》、《社交互動》、《問題解決》
家中小寶貝是否都擁有了呢?

與其擔心孩子不能適應,不如在入學前多多鍛鍊他們,
平常在家可以陪伴孩子練習,利用一些小遊戲來達到效果,
除了給予鼓勵之外,也需要充分的耐心唷~

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小困難,適時給予孩子一點點幫助,
小寶貝有了成功的經驗,一定能更順利融入幼稚園生活的💗



🔗作伴官網
🔗作伴Facebook
🔗作伴Instagram
🔗作伴Youtube






avatar-img
作伴 ZuoBann的沙龍
17會員
82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作伴 ZuoBan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許多父母沒有意識到從小建立孩子身體自主權的重要性, 導致孩子身體界線被侵犯時,感到不舒服卻不敢表達, 別以為小朋友還小,性別教育永遠都不嫌早,別讓壞人有機可趁了! ✨作伴✨要來分享建立孩子的『身體自主權』的小方法, 認識身體界線,學著尊重別人,同時也要學會保護自己,在不舒服時要勇敢做出回應!
家庭是孩子第一個學習情緒的地方,手足之間有衝突是很正常, 是幼兒溝通和解決問題的方式,我們應該從中引導孩子在處理時該怎麼做。 《作伴小編今天要來與大家說說「處理孩子手足衝突小方法」💥 爸比媽咪們可以跟著做做看,一起優雅的化解這場戰爭吧🙌
3C除了會侵襲孩子的視力,連情緒、專注力、人際互動都會受影響, 但要因此禁止小孩接觸3C產品嗎? 其實3C並不可怕,而是錯誤的使用情境~ 🙋‍♀️本篇作伴要來給 爸比媽咪們建立孩子使用3C的小原則, 一起來為孩子的健康把關吧💓
兒福聯盟表示有七成多家長曾有孩子走失經驗 小朋友最容易走失的年齡層在2~4歲 想到就覺得好膽戰心驚呀…… 💁‍♀️作伴小編今天要與大家說說預防孩子走失小技巧, 爸比媽咪除了要看緊孩子,孩子自己本身學著自我保護也很重要哦!
孩子在需要等待的情境下,說想要就馬上要,等一下都不行, 甚至變成任性的急躁小霸王,哭鬧、耍脾氣樣樣來😡 在面對缺乏耐性的孩子,家長們首先需要足夠的耐心呀XDD 💁‍♀️作伴小編來帶你們分析《孩子沒耐心原因和培養耐心的小技巧》 一起讓你家的急躁小霸王學習等待~😘
孩子在學前,許多爸爸媽媽希望孩子能早點學會認字 會購買一大堆識字卡、練習本給孩子練習~ 但其實這些充滿文字的書籍,對於他們就像文字天書一樣抽象 💁‍♀️作伴小編要來與你們說說不同年齡層的孩子認字的好方法 一起好好善用孩子的「識字敏感期」來引導孩子學會認字
許多父母沒有意識到從小建立孩子身體自主權的重要性, 導致孩子身體界線被侵犯時,感到不舒服卻不敢表達, 別以為小朋友還小,性別教育永遠都不嫌早,別讓壞人有機可趁了! ✨作伴✨要來分享建立孩子的『身體自主權』的小方法, 認識身體界線,學著尊重別人,同時也要學會保護自己,在不舒服時要勇敢做出回應!
家庭是孩子第一個學習情緒的地方,手足之間有衝突是很正常, 是幼兒溝通和解決問題的方式,我們應該從中引導孩子在處理時該怎麼做。 《作伴小編今天要來與大家說說「處理孩子手足衝突小方法」💥 爸比媽咪們可以跟著做做看,一起優雅的化解這場戰爭吧🙌
3C除了會侵襲孩子的視力,連情緒、專注力、人際互動都會受影響, 但要因此禁止小孩接觸3C產品嗎? 其實3C並不可怕,而是錯誤的使用情境~ 🙋‍♀️本篇作伴要來給 爸比媽咪們建立孩子使用3C的小原則, 一起來為孩子的健康把關吧💓
兒福聯盟表示有七成多家長曾有孩子走失經驗 小朋友最容易走失的年齡層在2~4歲 想到就覺得好膽戰心驚呀…… 💁‍♀️作伴小編今天要與大家說說預防孩子走失小技巧, 爸比媽咪除了要看緊孩子,孩子自己本身學著自我保護也很重要哦!
孩子在需要等待的情境下,說想要就馬上要,等一下都不行, 甚至變成任性的急躁小霸王,哭鬧、耍脾氣樣樣來😡 在面對缺乏耐性的孩子,家長們首先需要足夠的耐心呀XDD 💁‍♀️作伴小編來帶你們分析《孩子沒耐心原因和培養耐心的小技巧》 一起讓你家的急躁小霸王學習等待~😘
孩子在學前,許多爸爸媽媽希望孩子能早點學會認字 會購買一大堆識字卡、練習本給孩子練習~ 但其實這些充滿文字的書籍,對於他們就像文字天書一樣抽象 💁‍♀️作伴小編要來與你們說說不同年齡層的孩子認字的好方法 一起好好善用孩子的「識字敏感期」來引導孩子學會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