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有機的生命力―蝸行十年系列之一

更新於 2022/05/12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2012年春天我們一群老朋友開始搭乘火車或高鐵,然後用徒步的方式旅行,分段繞行台灣,當然不是無趣地沿著公路走,而是以台灣風景優美的步道為主。徒步旅行可以隨時停留,將每個觀光景點串成線與面,可以體會到自然環境與村落社區的關係,以及追索先民是如何擴展與遷徒。
今年是我們這群荒野保護協會老伙伴蝸行滿十年。
在二0一二年二月,大伙依慣例在大年初一時刻到我家聚會團拜。老婆大人有感而發:「我們不能每次碰面都是吃吃喝喝的,太不健康了!」
的確,會到家裡團拜的老朋友,以當年參加民生健士會的人為主,再加上部分後來荒野成立,一起開疆拓土打江山的老伙伴,然後隨著大夥逐漸卸任荒野的志工幹部,彼此碰面的機會只能在特別邀約的吃飯場合了。
二0一二年初,也是我剛滿五十歲沒多久,我呼應老婆大人的話:「從今年起,我要慢下腳步,每個月花幾天的時間徒步旅行台灣。」
剛剛卸任荒野綠色生活地圖召集人的汪仁珮很有義氣的相挺:「我來幫忙找路線,規劃行程!」而且劍及履及的立刻詢問參與千里步道的伙伴,隔沒幾天,就在劉倫凱與許瑤琴家召開蝸行計劃說明會並且討論第一次蝸行的行程。
因為汪汪提到千里步道,我就想起當初千里步道的籌備與成立,我們也都有參與,千里步道成立大會就在我們社區的女童軍活動中心(我家隔壁),千里步道起步走的第一條路線就是荒野烏來定點觀察小組的組長陳漢順帶領,因此千里步道第一個活動名稱就叫做――漢順上學路。
我商請漢順在蝸行正式起步之前,在三月初先幫我們帶一次漢順上學路,這算是蝸行的試走,也成為五.六年後每個月不過夜的 ”小蝸行”的原型。
三月試走之後,四月從池上、豐南、羅山走到玉里,走在田野稻浪間四天三夜第一次蝸行,大伙走得實在太開心,也太感動了,為往後的蝸行,奠定下最美好的開始。
漫走遊台灣―本文收錄於2013年1月出版的{你撥的電話未開機}書中
2012年春天我們一群老朋友開始搭乘火車或高鐵,然後用徒步的方式旅行,分段繞行台灣,當然不是無趣地沿著公路走,而是以台灣風景優美的步道為主。
徒步旅行可以隨時停留,將每個觀光景點串成線與面,可以體會到自然環境與村落社區的關係,以及追索先民是如何擴展與遷徒。
近些年在政府積極的交通建設之下,已把台灣建構成一日生活圈,我們可以快速到達所有地方,但是其實反而任何地方都到不了。當我們開始依賴高速公路,高鐵或捷運時,慢慢就會忘記城市的樣子,也不再看見一條河一座山與城鄉之間的關係,我們永遠只孤立地存活在一個點裏,無法連結到整個區域與環境。
的確,相信大部份的人都以為已將台灣走透透,但是大家也許只是開著車忽嘯而過,頂多在路旁觀景涼亭停車5分鐘拍個相片,或許找排隊店吃美食,因為不斷經過的熟悉感,反而喪失了對台灣真正的瞭解。
如何可以讓我們不再『路過』,而是專心探索這個同時擁有遼濶海岸連綿山脈以及溪流平原及豐富自然生態與歷史人文內涵的地方,這是我們年過半百之後給自己的新課題吧!
在一切講求快速的時代,我希望能留有一些緩慢的餘地;在習慣於追求明確具體目標的世界,我刻意讓自己漫無目地的隨意亂走。身處三明治階段的中年,因為工作因為家庭,我們或許沒有辦法像年輕人一樣,背起簡單行囊就出發四海流浪,但是總可以每個月放縱自己幾天進行個小型的流浪吧?
而且走路,特別是慢走,或者是漫走,這種無確切目地與趕行程的閒逛,在當今這過度功利化,過度快速的時代,有特別的意義,不去想新的事物、不去想成就、不去想人間瞬息起伏的得失,那麼在漫走流浪過程中,我們就可以慢慢感受到全新的生命慢慢在滋長,這是一種很難描述,也很神秘的有機過程,所謂有機,就像是一棵樹,我們永遠不知道那一片葉子會先發芽,樹枝會往那個方向延展,我也希望自己的生命是有機的,隨時充滿新發現的驚喜。
我相信當我們開始漫遊,開始慢走,因為慢,才能看到天空、雲朵和蝴蝶,當我們可以聽見風聲,聞到花的味道,感受到周遭的一切,我們才開始有了生活,然後在大自然的節奏重新找回自我的存在。
旅行作家羅柏卡普蘭曾經這麼寫著:「在大眾觀光的年代裏,冒險逐漸變成內在的事情,而閱讀可以將你帶到那些他人只距離幾呎卻永遠看不到的地方。」
旅行對現代人來說已經不再只是增廣見聞或是到此一遊的景點搜集,而該像是閱讀一本書,用外在的風景來呼應自己的心靈。
是的,就像張曉風老師所說的:「山川靜好,歲月無驚,我們仍有長路待行。」
我相信當我們開始漫遊,開始慢走,因為慢,才能看到天空、雲朵和蝴蝶,當我們可以聽見風聲,聞到花的味道,感受到周遭的一切,我們才開始有了生活,然後在大自然的節奏重新找回自我的存在。旅行作家羅柏卡普蘭曾經這麼寫著:「在大眾觀光的年代裏,冒險逐漸變成內在的事情,而閱讀可以將你帶到那些他人只距離幾呎卻永遠看不到的地方。」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一青是我在2004年1月出版的「我的野人朋友―16個守護自然的遊俠故事」中的一位主角。(書中介紹她的文章附在後面)。 好多年前她就移居英國,但是每年總會有幾次回台灣看家人,每次回來我們也會一起喝個下午茶聊聊天。 不受騙的環境記者―鄭一青 寫於2003年9月 我要報導「真相」 改革的關鍵在社會價值
    法國哲學家蒙田說:「一隻船槳在水中看起來就像是彎的,但實際上它卻是直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看到了什麼,而是必須釐清在什麼情況下看到的!」 其實類似的概念,在二千多年前希臘大哲學家亞里斯多德就曾經說:「對一切萬物,重要的不是看,而是怎麼看。」 通常我們除了很直覺地看之外,還有一種「看」,稱為「觀察」。
    其實數量才是關鍵。 還有一個研究報告,裏面提到若是我們一下子吃進大約四湯匙的鹽巴,也會急性中毒!所以再好的東西,對人體有益的食物,一下子吃了太多,也都會有問題的。同樣的,有些也許有問題的東西,只要數量不是太多,其實人體大都可以代謝掉,不必太恐慌。
    今晚看顧瑜君教授送的余德慧老師的書,看到一段話 因為在幽暗裡, 渴望亮光, 所以螢光就成了 全新全意的明晰 今年有看螢火蟲嗎?願大家都如詩一般的居住在這世界裡 提著燈籠飛翔的小精靈 「姊姊,你說誇不誇張,我居然有同學從來沒有看過活生生的螢火蟲耶!」讀醫學系的雙胞胎女兒B寶跟讀傳播學院的姊姊A寶講。
    當我們一打開紙本書、開始閱讀,書就會消失。」以牙醫師兼親子作家身分廣為人知的李偉文,如此形容紙本閱讀的神奇,「透過閱讀,孩子可以進入作者的思緒或學問所構築的世界,學習更專注、吸收更深刻。」 家裡隨處都是書 閱讀讓孩子對世界好奇 借書中人物觀點取代訓誡 價值觀潛移默化
    人事行政局公告的紀念日表單裡,今天是文藝節(以前好像稱為詩人節)以及牙醫師節。 文藝節訂在今天還可以理解(民國初年五四白話文運動),但是為何牙醫師節選在今天就百思不得其解?(另外有一個大家熟知的醫師節定在國父孫中山的誕辰日,十一月十二日是可以理解的)。 得獎致詞 我代表得獎醫師代表致詞。
    一青是我在2004年1月出版的「我的野人朋友―16個守護自然的遊俠故事」中的一位主角。(書中介紹她的文章附在後面)。 好多年前她就移居英國,但是每年總會有幾次回台灣看家人,每次回來我們也會一起喝個下午茶聊聊天。 不受騙的環境記者―鄭一青 寫於2003年9月 我要報導「真相」 改革的關鍵在社會價值
    法國哲學家蒙田說:「一隻船槳在水中看起來就像是彎的,但實際上它卻是直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看到了什麼,而是必須釐清在什麼情況下看到的!」 其實類似的概念,在二千多年前希臘大哲學家亞里斯多德就曾經說:「對一切萬物,重要的不是看,而是怎麼看。」 通常我們除了很直覺地看之外,還有一種「看」,稱為「觀察」。
    其實數量才是關鍵。 還有一個研究報告,裏面提到若是我們一下子吃進大約四湯匙的鹽巴,也會急性中毒!所以再好的東西,對人體有益的食物,一下子吃了太多,也都會有問題的。同樣的,有些也許有問題的東西,只要數量不是太多,其實人體大都可以代謝掉,不必太恐慌。
    今晚看顧瑜君教授送的余德慧老師的書,看到一段話 因為在幽暗裡, 渴望亮光, 所以螢光就成了 全新全意的明晰 今年有看螢火蟲嗎?願大家都如詩一般的居住在這世界裡 提著燈籠飛翔的小精靈 「姊姊,你說誇不誇張,我居然有同學從來沒有看過活生生的螢火蟲耶!」讀醫學系的雙胞胎女兒B寶跟讀傳播學院的姊姊A寶講。
    當我們一打開紙本書、開始閱讀,書就會消失。」以牙醫師兼親子作家身分廣為人知的李偉文,如此形容紙本閱讀的神奇,「透過閱讀,孩子可以進入作者的思緒或學問所構築的世界,學習更專注、吸收更深刻。」 家裡隨處都是書 閱讀讓孩子對世界好奇 借書中人物觀點取代訓誡 價值觀潛移默化
    人事行政局公告的紀念日表單裡,今天是文藝節(以前好像稱為詩人節)以及牙醫師節。 文藝節訂在今天還可以理解(民國初年五四白話文運動),但是為何牙醫師節選在今天就百思不得其解?(另外有一個大家熟知的醫師節定在國父孫中山的誕辰日,十一月十二日是可以理解的)。 得獎致詞 我代表得獎醫師代表致詞。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是的,本著造福世人的前提下,終於將女神篇也催生出來啦,總不能讓人說我重女輕男(喂 #之前同系列的文章有男神篇,連結如下: https://vocus.cc/article/6554b1d5fd89780001ff20d3 #不計名次,單純按照想到的順序做排列。 #不一定全是演員。
    Thumbnail
    《沒有國家的冠軍》從命名到劇情都具有巧思,以三人為主線故事,三人各自有其負責的任務。孫基禎是精神象徵、南昇龍是溫和帶領協助者,徐潤福則是接下接力棒的下一位希望。故事透過馬拉松這項運動,無疑也是告訴世人:提高國際能見度這條路是如同馬拉松班,需要耐力、持久力,更需要大家一起。
    Thumbnail
    你有沒有以下的情況,總是被家人或是朋友道德綁架:「你怎麼不考高中? 大家都考高中!!」「妹妹,妳這樣穿不會有人喜歡」「你怎麼又胖了,怎麼還在吃!!」
    Thumbnail
    好的股票高出低進好輕鬆!! 指數回檔,個股強不過大盤,但是,選擇個股要在指數回檔之時,尋找出轉強的股票介入。 指數連跌六天,個股也耐不住指數的回檔,但是,好的股票被帶下來實則是另一個不錯的進場點,重點在於什麼是好的股票有前景的股票即是好股 2634漢翔為軍工股,指數回檔股價也跟著回檔,回檔至前波
    Thumbnail
    認識幾位朋友,因為曾遇到的挫折、苦難,給自己貼上了:我不好、我沒資格等各種自我懷疑的標籤,至今仍難以撕下。過去的自己也曾如此,在低潮時出現負面的聲音,使我想要去探究,要如何擺脫苦難曾帶給自己的創傷,不使自己一次又一次在低潮時陷入自我懷疑的輪迴? 近期在一本書中找到了解答......
    Thumbnail
    最近跟一位朋友偶然聊到他對於"宿命"的擔憂 對於命運或是宿命 總離不開""注定"或"必做" 而他最近也正陷入對類似事情的擔憂 但恰巧最近有點體悟 所以我是這樣跟他說的...
    📚因果濟世集  □片名:【有聲書】食道癌末期,走出安寧病房  □內文片段: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去年八月時精舍還有網路問事,因為爸爸不小心在家裡跌倒傷到尾椎骨,我遂寫E-mail請示有無干擾?之後精舍佛菩薩開示是爸爸前兩世因利益衝突用棍子打人以致半身不遂,故遭此報。去年我
    憂鬱症可說是二十一世紀的健康殺手,甚至造成人類失能的疾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報告,全球共有超過3.5億人罹患憂鬱症,而在台灣根據統計2017年有在服用醫生處方抗憂鬱藥物的人數達133萬人,這是有就醫領藥的紀錄,實際上根據衛生福利部的研究數據提到台灣憂鬱症的盛行率約占總人口數8.9%,就是說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是的,本著造福世人的前提下,終於將女神篇也催生出來啦,總不能讓人說我重女輕男(喂 #之前同系列的文章有男神篇,連結如下: https://vocus.cc/article/6554b1d5fd89780001ff20d3 #不計名次,單純按照想到的順序做排列。 #不一定全是演員。
    Thumbnail
    《沒有國家的冠軍》從命名到劇情都具有巧思,以三人為主線故事,三人各自有其負責的任務。孫基禎是精神象徵、南昇龍是溫和帶領協助者,徐潤福則是接下接力棒的下一位希望。故事透過馬拉松這項運動,無疑也是告訴世人:提高國際能見度這條路是如同馬拉松班,需要耐力、持久力,更需要大家一起。
    Thumbnail
    你有沒有以下的情況,總是被家人或是朋友道德綁架:「你怎麼不考高中? 大家都考高中!!」「妹妹,妳這樣穿不會有人喜歡」「你怎麼又胖了,怎麼還在吃!!」
    Thumbnail
    好的股票高出低進好輕鬆!! 指數回檔,個股強不過大盤,但是,選擇個股要在指數回檔之時,尋找出轉強的股票介入。 指數連跌六天,個股也耐不住指數的回檔,但是,好的股票被帶下來實則是另一個不錯的進場點,重點在於什麼是好的股票有前景的股票即是好股 2634漢翔為軍工股,指數回檔股價也跟著回檔,回檔至前波
    Thumbnail
    認識幾位朋友,因為曾遇到的挫折、苦難,給自己貼上了:我不好、我沒資格等各種自我懷疑的標籤,至今仍難以撕下。過去的自己也曾如此,在低潮時出現負面的聲音,使我想要去探究,要如何擺脫苦難曾帶給自己的創傷,不使自己一次又一次在低潮時陷入自我懷疑的輪迴? 近期在一本書中找到了解答......
    Thumbnail
    最近跟一位朋友偶然聊到他對於"宿命"的擔憂 對於命運或是宿命 總離不開""注定"或"必做" 而他最近也正陷入對類似事情的擔憂 但恰巧最近有點體悟 所以我是這樣跟他說的...
    📚因果濟世集  □片名:【有聲書】食道癌末期,走出安寧病房  □內文片段: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去年八月時精舍還有網路問事,因為爸爸不小心在家裡跌倒傷到尾椎骨,我遂寫E-mail請示有無干擾?之後精舍佛菩薩開示是爸爸前兩世因利益衝突用棍子打人以致半身不遂,故遭此報。去年我
    憂鬱症可說是二十一世紀的健康殺手,甚至造成人類失能的疾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報告,全球共有超過3.5億人罹患憂鬱症,而在台灣根據統計2017年有在服用醫生處方抗憂鬱藥物的人數達133萬人,這是有就醫領藥的紀錄,實際上根據衛生福利部的研究數據提到台灣憂鬱症的盛行率約占總人口數8.9%,就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