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失明者,每每搬家總會遇到許多挑戰,因為要搬動的不只是那些成堆的物品,重新適應環境更是需要心境大轉移。不過往往經過幾個月過渡期後,對周邊環境也會漸漸熟門熟路了。還記得剛搬進社區時,觀察到住民對視障者雖感陌生但很友善。像管理員大哥,起初接觸會主動詢問,眼睛不便是否需要幫忙,到了後來,看到我就會主動上前開門給我通過,真是感謝!
另外是我常光顧的早餐店。早餐店老闆寡言人熱心,用餐完畢總會詢問是否需要帶我回社區,漸漸熟絡後,老闆開始對我產生好奇。老闆問:「看你每次都能精準地知道走在馬路上那邊要轉彎,你是怎麼找到早餐店的呀?」「你常常拿著手機靠近耳朵聽,又聽得那麼快,你眼睛看不見要怎麼用手機呢?」…許多類似的提問,剛好讓我逮到機會!好好來與明眼人們分享分享。
許多人覺得,眼睛看不清或看不見的視覺障礙者,通常聽力比一般人來得好、來得靈敏,其實這不是比較級,而是視覺障礙者少了視覺功能,所以留意聲音訊息的比重會較高,因此更會判讀聲音的各種線索。
你還記得幼兒時期嗎?小朋友學著辨認字母卡片的圖案訊息,記下每個不同圖像符號,進而表達出視覺體驗的內涵。視覺障礙者也有相似學習經驗,只是接收刺激的來源不同,失明者是練習如何使用四面八方的聲音訊息來源,來表達與判斷狀況。
回到早餐店場景。由於早餐店坐落在一條小巷,沿途充滿許多空間線索。車子行經方向,汽車引擎聲能讓我立即知道馬路的相對位置,讓我知道現在過的馬路是直向或橫向。早餐店的騎樓不只有一間商店,還有一間賣爌肉飯的,店家的收音機總是大聲播放著老歌,聽著這樣的歌聲可以調整人與騎樓的距離,還能夠聞到爌肉的味道。早餐店就在巷子口之間,當背對收音機歌聲一段距離,可以聽著歌聲定位,若此時感覺到巷子口吹過來的風,就代表可以轉彎上騎樓的早餐店了!是不是很神奇呢?
其實啊,這些看似絕技的本領,每個人都能學得來呢!只要每天浸淫在黑暗的世界中,相信你對空間訊息的敏感度也會大大地提升。
能夠有這些處理生活的技能,其實筆者也花了許多時間訓練,開發身體感官,一點一點緩慢累積呢!比方透過學習展演舞台劇,從過程中逐步打開身體,去練習對內外在訊息有所觀察,也從與其他演員的肢體互動,學著判斷各自聲音訊息的相對位置。又比方學習定向行動的訓練,學著辨認空間中的任何線索,挪用這些線索在日常的食衣住行中。這些成果,也要感謝在幕後努力付出、教導我的老師們!
你對視覺障礙者好奇嗎?「社團法人台灣視覺希望協會」希望以潛移默化的服務,提供視覺障礙者創新的生活重建選擇,提供藝文參與,如舞台劇巡迴展演、廣播劇培訓等方式,增加失明者的社會參與,達到社群賦權。
歡迎各級學校、社福單位、公司行號、視障家屬進一步接洽,共同推動視覺障礙教育,提升多元友善社會。
*「HOVA 台灣視覺希望協會」 臉書粉絲:https://www.facebook.com/hovatw
*官方部落格:https://vocus.cc/user/6197662dfd89780001d5f4bf
*電子郵件:hova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