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在這|無形受傷的女兒 莎莉:如果這已經是身為一個母親的最好了呢?

2022/05/10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靈魂|莎莉 攝影|海安

父親過世後,她成為母親情緒唯一的出口

大一時,莎莉的父親因胃癌過世,母親的性格也因此產生了變化。
父親還在世時,他是母親的依靠、是情緒的出口,是個能為了生活、家人任勞任怨的一家之主。但在這個支柱消失之後,弟弟又因為工作時常不在家,莎莉也就成為了承接母親情緒的唯一出口。
在莎莉的印象裡,沒有看過父親難過的樣子,不是沒有,只是他從不表現。即便是經歷過痛苦萬分的化療,伴隨著時不時的乾嘔、體力急劇下降、沒有食慾等副作用,但她也從來沒有看過父親掉過一滴眼淚。
莎莉說,她曾經問過母親「父親身上有什麼特質最讓她喜歡?」,她說「是不管遇到任何事,總是可以表現處變不驚的沈穩,這讓身為妻子的她感到安心。」化療的過程很痛苦,父親卻一直是默默承受,讓母親覺得即便內心再怎麼害怕,也能因為看著父親身為男人的堅強,而感到有信心一同面對。
因此在父親過世之後,身為長女的她,也自然而然地湧現出該要成為母親依靠的想法。
靈魂|莎莉 攝影|海安

對母親來說,孩子是她的唯一,對孩子來說卻不是

畢業後的她,在追尋夢想和現實之間努力地尋找平衡點,不想將就著無趣的工作,卻也不想繼續成為母親經濟上的負擔,但急於成為母親的依靠,想要踏入社會成為大人的她,卻始終沒有在母親身上感受到信任。
找到工作前的準備被質疑,獲得夢想職業後的喜悅也被狠狠地頗上一盆冷水。「早知道不應該讓妳去讀圖傳系的,感覺畢業沒什麼出路 ⋯⋯ 」、「妳確定妳可以?」、「最好是!」,無論做什麼決定,都是質疑和打擊的話語優先脫口而出。
「我一直覺得我媽的想法是『孩子永遠都是孩子』,她希望她永遠都被孩子需要著,但我和我弟一直都在成長,學習到的事物、遇到的人,只會越來越多,不會越來越少,總有一天會不再需要她過於全面的保護。」莎莉說。
對她的母親來說,她的人生裡只剩下孩子,可是對逐漸成長的孩子們來說,依賴母親的程度只會愈來愈少。
雖然能體諒從母親身上傳遞出的「為了妳好」,但單方面的承受,讓問題始終都無法被解決。「有時難免會想『到底為什麼都是我要承受這些情緒勒索?』但是到最後也只能妥協吧。媽媽包容的是我『孩子』的身份,而我想我是包容著她自己不願意承認的,身為一個媽媽的自尊心。」莎莉說。
靈魂|莎莉 攝影|海安

無意造成傷害的母親,與無形受傷的女兒

每回爭吵,她總是陷入矛盾。想要搬出去住的念頭時常在腦子裡打轉,卻又不忍心真的丟下母親幾近一個人的生活。
「之前在韓國當交換學生的時候,一週一兩次主動打視訊電話給她的時候,真的都能感受到她的開心,即使不講話,但我都看得出來她連眼睛都在笑!」但是回到同一個屋簷下後,就又得承攬下母親生活中的所有負能量。
「當她越渴望我們靠近,那些舉動反而越容易將我們推開。」莎莉說,母親明明是希望她和弟弟能偶爾帶自己出遊,卻總以『怕安排去哪裡你們不想去』、『怕挑了這個你們又不想吃』為由,把所有她期待的旅遊規劃和事前功課,都丟到女兒了的身上。
但每一回的規劃為了避免讓母親走太多路、可以隨時坐下來休息,大多會找咖啡廳或餐廳一起吃飯;知道母親喜歡自然風景多於城市街景,偶爾便會選擇郊區一些的行程。但出遊的過程中,卻總是時不時地收到母親隨口一句的抱怨,嫌棄戶外蚊子太多、覺得室內冷氣太冷不想待了、餐點分量太少不滿意⋯⋯,雖然明白那些都是母親無心的直言,但是不經意地說出這些充滿負面情緒的話語,也一次次的削減了她想和母親出門的意願。「換位思考,任何人被這樣不斷的抱怨、嫌棄,即便知道不是有心,但多少還是會受傷的吧?」莎莉反問道。
而這也如同惡性循環一般,在逐漸失去和母親出門的意願後,母親的抱怨卻又回到了「為什麼想跟你們出個門就這麼難?」的問題上。本來可以製造快樂出遊回憶的時光,都被負能量一點一點地抹殺掉了,要一次一次的再重新建立起來,也不容易了。
靈魂|莎莉 攝影|海安

如果這已經是身為一個母親的最好了呢?

莎莉是我大學同學,對她的印象是人像攝影課時,評圖照片上都會出現的模特兒(系花的概念XD),但是大學時卻沒有和她單獨好好聊天過。
直到出社會後,因為相同的工作性質才有了更深的交流。那時想約莎莉聊聊,除了想更深入的認識她之外,也想藉由她的經驗,稍微放下對未來的迷惘。
「妳有看過《美國女孩》嗎?」她突然問到,於是開始聊起我們的「母親」。
同樣被單親媽媽扶養長大的我,我對於「母親」的感受也非常矛盾、複雜、糾結,儘管內心知道母親很辛苦,卻對從小到大承受負面情緒而感到困擾。
「為什麼是我?」雖然內心想要快點獨立離開,卻又捨不得讓母親一個人。
我記得小時候母親突然和我說「其實身為母親、外公外婆的長女、又是舅舅的姊姊,我常常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可以做得更好。」但是那時懵懂的我,卻沒有接住母親的求救訊號。
母親節,你和母親和解了嗎?
母親們,妳和自己和解了嗎?
社會上對於母親的標準特別嚴格,
父親做家事會視為幫忙,但是母親做卻是天經地義。
當做錯事時,別人會罵「你媽怎麼沒有把你教好?」。
當小孩出生時,母親Line上的暱稱,就改為「某某某媽媽」,
她們失去自己的名字,同時也失去自己的夢想。
也許,我們也該放下對於「好母親」的條件與要求,
如果要將孩子視為一個獨立的個體,那母親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妳到底在氣妳媽什麼?」
「我只是覺得她可以再做得更好。」
「但如果這已經是她的最好了呢?」——《美國女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照片版權為海安所有,請勿隨意轉載、使用。
歡迎「追蹤」「按愛心」支持創作者有動力繼續寫下去!(●´ω`●)ゞ
海安 Szuan
海安 Szuan
長期關注社會的幽暗處,紫斑症、精神疾病、無家者等議題。在文字裡失序,在攝影裡得到救贖,再由設計恢復理性,在反覆中思考自我。 曾為出版社企劃編輯,現今為平面攝影、平面設計、文字工作自由者。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