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別錄》009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2013/3/16 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劉直齋云:存心養性,須要耐煩耐苦,耐驚耐怕,方得純熟。」

良因曰:
不是但於供香、靜坐、品茗、清談中,就能體會道;
而是要將所學,不辭勞苦的,於境界中歷練,般若之智方能純熟。
因此,雖說煩、苦、驚、怕,是人所不欲;但倘若道之所趨,亦唯心之所趨。
願淘汰習氣,所行精進,忍終不悔!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5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鋼骨佛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格言別錄》 2013/3/10 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一動於欲,欲迷則昏。一任乎氣,氣偏則戾。」 良因曰: 心之所趨,則氣之所趨。 當情昏時則氣動,一點小小境界,往往就能使人心浮氣躁。 所以境界不過是個觸發點,而真正的問題,其實是來自於欲心攪擾。 故情昏氣動,遇事則戾。
《格言別錄》 2013/3/9 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以虛養心,以德養身,以仁養天下萬物,以道養天下萬世。」 良因曰: 讓心多份空曠而不壅塞,以德行作為操守之標的, 於萬物慈悲心不失,終究會歸不生滅之理體。 在佛法尚未東漸時,孔老等賢聖出世,即為後世大乘佛法作鋪路。 如是相參,勿分河飲水。
2013/3/3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自家有好處,要掩藏幾分,這是涵育以養深。 別人不好處,要掩藏幾分,這是渾厚以養大。」 良因曰: 每個人都有根深蒂固的習氣,真正修行人對此,唯有念茲在茲; 只有失去慚愧心時,才會誇耀己德,詆毀人失。 《遺教經》:「有愧之人則有善法;若無愧者,與諸禽獸無相異也」
《格言別錄》 2013/3/2 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觀天地生物氣象,學聖賢克己工夫。」 良因曰: 懂得觀察、聆聽,世間就是最好的老師。 由觀察「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中,體會君子的美德; 及「春觀百花開,秋賭黃葉落」中,感受世間無常,而證辟支弗; 到觀音菩薩於聞聲中,修耳根圓通,而徹證法身… 基礎
《格言別錄》 2013/2/23 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凜閒居以體獨,卜動念以知幾, 謹威儀以定命,敦大倫以凝道, 備百行以考德,遷善改過以作聖。」 良因曰: 於獨處時不動念,安處於自性;遇境時亦慎守念之萌動; 從四威儀及敦倫盡份中,篤行聖人之道,而非清談; 在實踐中斷惡修善,以期與聖道相契。
《格言別錄》 2013/2/23 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何謂至行?曰:庸行。何謂大人?曰:小心。」 為何真正的修行人,都保持低調、且戒慎恐懼的態度? 如同蕅益大師開示: 「須將無始虛妄濃厚習氣盡情放下,放至無可放處,淡性自得現前。」 良因曰: 也就是說, 只有放下對世間的濃烈執取, 淡至無可淡處,
《格言別錄》 2013/3/10 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一動於欲,欲迷則昏。一任乎氣,氣偏則戾。」 良因曰: 心之所趨,則氣之所趨。 當情昏時則氣動,一點小小境界,往往就能使人心浮氣躁。 所以境界不過是個觸發點,而真正的問題,其實是來自於欲心攪擾。 故情昏氣動,遇事則戾。
《格言別錄》 2013/3/9 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以虛養心,以德養身,以仁養天下萬物,以道養天下萬世。」 良因曰: 讓心多份空曠而不壅塞,以德行作為操守之標的, 於萬物慈悲心不失,終究會歸不生滅之理體。 在佛法尚未東漸時,孔老等賢聖出世,即為後世大乘佛法作鋪路。 如是相參,勿分河飲水。
2013/3/3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自家有好處,要掩藏幾分,這是涵育以養深。 別人不好處,要掩藏幾分,這是渾厚以養大。」 良因曰: 每個人都有根深蒂固的習氣,真正修行人對此,唯有念茲在茲; 只有失去慚愧心時,才會誇耀己德,詆毀人失。 《遺教經》:「有愧之人則有善法;若無愧者,與諸禽獸無相異也」
《格言別錄》 2013/3/2 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觀天地生物氣象,學聖賢克己工夫。」 良因曰: 懂得觀察、聆聽,世間就是最好的老師。 由觀察「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中,體會君子的美德; 及「春觀百花開,秋賭黃葉落」中,感受世間無常,而證辟支弗; 到觀音菩薩於聞聲中,修耳根圓通,而徹證法身… 基礎
《格言別錄》 2013/2/23 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凜閒居以體獨,卜動念以知幾, 謹威儀以定命,敦大倫以凝道, 備百行以考德,遷善改過以作聖。」 良因曰: 於獨處時不動念,安處於自性;遇境時亦慎守念之萌動; 從四威儀及敦倫盡份中,篤行聖人之道,而非清談; 在實踐中斷惡修善,以期與聖道相契。
《格言別錄》 2013/2/23 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何謂至行?曰:庸行。何謂大人?曰:小心。」 為何真正的修行人,都保持低調、且戒慎恐懼的態度? 如同蕅益大師開示: 「須將無始虛妄濃厚習氣盡情放下,放至無可放處,淡性自得現前。」 良因曰: 也就是說, 只有放下對世間的濃烈執取, 淡至無可淡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我們在生活當中也會有種種焦慮不安——我希望得到什麼,我希望遠離什麼,一直不斷攀緣,最後搞得自己焦慮不安。這個時候我們要練習一下能夠寬心,提醒自己要放下。 所以,我們修行人瞭解自己很重要。我自己能夠做到幾分?我的優點在哪裡?我的缺點在哪裡?對自己的認識很重要。
學佛者生活要如法 法若不住心 即是空過人生 空過人生就會懈怠 懈怠則將墮落 若能以勇猛的精神 行於正法中 無有間歇就是精進 稱為「精進菩提分」 又名 「精進覺支」
在修禪過程當中,要依空性的智慧,一方面修無我觀,另一方面破除對境界的執著,不管好的境界、壞的境界,都不要執著。
所以這平常就要訓練。訓練不只是說我平常行門用功而已,或者是說我靜坐用功而已,而是說你要掌握這種止觀的方法,把它用在一切動一切靜的狀態當中,時時刻刻都能夠保持正念正知。
我們想一想,前面講的凡夫心,不斷地作繭自縛,自己障礙自己,自己傷害自己,那種苦是沒有意義的,是苦上加苦。 反過來我們修行止觀,剛開始會有點累,但是慢慢修行到一個階段,有了突破之後,那就不再是累,而是法喜。你會很期待每一次功課的到來,靜下來拜佛、經行,然後靜坐。它決定是有真實功德、真實義趣的。
所以我們修行人應該守住我們的正念正知。知道你現在在做什麼,比如說我們現在就是——我專心地說法,各位專心地聽法,我們不去思考未來的事情,也不去思考過去的事情,就安住在當下。
Thumbnail
學佛無論在家、出家都有安住 「慈忍」。「心」,安住在「慈心」,慈心就是利他心;安住在「忍辱」,常常修慈和忍辱而且可以安住,不是現在還好,緣境一來就不一樣。所以,有的人常常感慨修行很難修,脾氣很差、煩惱很重,沒有辦法保持輕安多久時間,一定現顛倒、發怒、起很多的妄想,發作的時候利他心就歸零
Thumbnail
讀《十善業道經》就可以知道,口業要好好修,將來有無礙的辯才。不要說是佛法,辯才好,講一個童話故事,人家都感動得半天。講佛法人家愛聽,聽了以後怎麼樣?銘記不忘;銘記不忘如何?依教奉行;依教奉行怎麼樣?得證佛果、解脫自在。不是講了就算了,講了以後要有這些相續。
Thumbnail
智諭法師:【什麼是念佛中的聞而不聞】  念佛的人,心要注意到「平」。所謂心平,就是心清淨,心清淨,就是心無所住,樂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苦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大家要注意到。  樂的時候,要不忘一個「捨」字;苦的時候,要不忘記一個「忍」字。苦樂是平常的事,凡聖都要遭受到的。不要說是凡夫,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我們在生活當中也會有種種焦慮不安——我希望得到什麼,我希望遠離什麼,一直不斷攀緣,最後搞得自己焦慮不安。這個時候我們要練習一下能夠寬心,提醒自己要放下。 所以,我們修行人瞭解自己很重要。我自己能夠做到幾分?我的優點在哪裡?我的缺點在哪裡?對自己的認識很重要。
學佛者生活要如法 法若不住心 即是空過人生 空過人生就會懈怠 懈怠則將墮落 若能以勇猛的精神 行於正法中 無有間歇就是精進 稱為「精進菩提分」 又名 「精進覺支」
在修禪過程當中,要依空性的智慧,一方面修無我觀,另一方面破除對境界的執著,不管好的境界、壞的境界,都不要執著。
所以這平常就要訓練。訓練不只是說我平常行門用功而已,或者是說我靜坐用功而已,而是說你要掌握這種止觀的方法,把它用在一切動一切靜的狀態當中,時時刻刻都能夠保持正念正知。
我們想一想,前面講的凡夫心,不斷地作繭自縛,自己障礙自己,自己傷害自己,那種苦是沒有意義的,是苦上加苦。 反過來我們修行止觀,剛開始會有點累,但是慢慢修行到一個階段,有了突破之後,那就不再是累,而是法喜。你會很期待每一次功課的到來,靜下來拜佛、經行,然後靜坐。它決定是有真實功德、真實義趣的。
所以我們修行人應該守住我們的正念正知。知道你現在在做什麼,比如說我們現在就是——我專心地說法,各位專心地聽法,我們不去思考未來的事情,也不去思考過去的事情,就安住在當下。
Thumbnail
學佛無論在家、出家都有安住 「慈忍」。「心」,安住在「慈心」,慈心就是利他心;安住在「忍辱」,常常修慈和忍辱而且可以安住,不是現在還好,緣境一來就不一樣。所以,有的人常常感慨修行很難修,脾氣很差、煩惱很重,沒有辦法保持輕安多久時間,一定現顛倒、發怒、起很多的妄想,發作的時候利他心就歸零
Thumbnail
讀《十善業道經》就可以知道,口業要好好修,將來有無礙的辯才。不要說是佛法,辯才好,講一個童話故事,人家都感動得半天。講佛法人家愛聽,聽了以後怎麼樣?銘記不忘;銘記不忘如何?依教奉行;依教奉行怎麼樣?得證佛果、解脫自在。不是講了就算了,講了以後要有這些相續。
Thumbnail
智諭法師:【什麼是念佛中的聞而不聞】  念佛的人,心要注意到「平」。所謂心平,就是心清淨,心清淨,就是心無所住,樂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苦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大家要注意到。  樂的時候,要不忘一個「捨」字;苦的時候,要不忘記一個「忍」字。苦樂是平常的事,凡聖都要遭受到的。不要說是凡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