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淑女鳥》的What if this is the best version?到《媽的多重宇宙》裡秀蓮在這個宇宙中把自己活成了最無用的版本,A24似乎不打算停止繼續向觀眾丟出這些人生大哉問。
預告中可以看到,在其他千萬個宇宙中,秀蓮可以是熠熠生輝的演員、身懷絕技的廚師、豪氣萬千的功夫俠女,可是在這裡,秀蓮只有一間殘破不堪的洗衣店,一個叛逆的女兒跟永遠狀況外的丈夫。這個秀蓮每天推著生活的巨石,一遍又一遍,隔天再來一遍,他沒有時間也不敢想,沒有了這顆巨石生活會是甚麼樣子。隨時會壓垮他的巨石不知何時開始成為了他的庇護所、舒適圈,帶她逃離心不在焉的夫妻關係、多年未解的父女心結和怎麼樣都搞不懂也不聽話的女兒。
就像所有英雄之旅一樣,秀蓮也收到了無法拒絕的邀請,在這個階段秀蓮發現了其他宇宙中的自己是多麼優秀,只要秀蓮沒有跟現在的丈夫威門結婚。沒有你,我居然可以這麼好嗎?選擇這件事很奇妙.看似做了一個選擇,同時也是放棄了其他千千萬萬個選擇,所以人們多麼害怕選錯,但是以故事的結尾來看,似乎不存在選錯的問題。這不是一昧的樂觀相信所有的選擇都是最好的選擇的故事,我最喜歡的是,秀蓮也動搖過,他曾經想要留在那個身著華服,享盡眾人目光追隨的宇宙。雖然被強制回歸(因為會破壞宇宙平衡喔不然你去問奇異博士),但最後的最後秀蓮仍然是有意識地留在他的原生宇宙。
我常常想,自己到底有沒有努力活出最好的自己,答案總是沒有。在我腦中事情總是能有更好的發展,如果能早點看透社會好好念書、如果我沒去讀那間學校、如果我早點開始諮商、如果我有把大學念完,我覺得我會成為更好的人。然而α(阿法)威門的一句:「你的無用正是你的有用之處。」在故事脈絡裡可以理解成,因為秀蓮的無用而使他自身可以成為容器,承接所有其他宇宙的秀蓮的能力。而在隱喻層面,我個人腦補成,一個人若沒有特別的專長或身份反而是自由的,他將可以遊走在各個框架之間選擇自己要如何看待世界,選擇要成為怎樣的人。
這樣看來,只要換掉任何一件我後悔的曾經,我就不再是現在的自己。然而追求社會認可的好,值得換掉我現在的生活嗎?細數了此刻生命中的珍寶,才發現我並不願意拿他們當作交換成為世界上更好的人。思考到最後,好不好會成為一個假議題,更重要的也許是,想像中的更好的自己是如何形成的,會不會是我借用想像中更好的自己,來逃避當下的我其實可以做得更多?
母親這個身份也是秀蓮自我認同中很重要的一環,只是記憶中在洗衣店快樂奔跑的女孩是如何成為刺青、棄學的同性戀女兒,秀蓮就是搞不懂。然而遊走在各個宇宙的秀蓮,在追逐女兒Joy的過程中才真正看見女兒內心的狂暴與不安,渴望認同與失望。在華人社會,秀蓮這樣的母親是很常見的,能力強、獨斷、講話難聽,沒時間感受到小孩的挫折或是給予安慰,漸漸的那些小小的失望累積成了巨大的黑洞,而在暗喻自我毀滅的黑色貝果完全吞噬掉Joy之前,秀蓮才懂得用對方想要的方式愛他,也在自己和父親的關係中學習到永遠不要放棄自己的小孩。
這個過程彷彿給了所有不被理解的內在小孩一個擁抱,很多人一直以來的問題:「我媽為什麼要那樣?」都得到了解答。秀蓮用生活的巨石隱藏曾經受過的傷,若不是α威門找上門來,若不是看過了這麼多個宇宙,秀蓮是沒有機會拋下石頭往內心探索的,而大家現實中的媽媽多半沒有機會遨遊在各個宇宙之間,也沒有契機經歷秀蓮這樣的改變,所以就用電影中的媽媽來代替理解吧。
這部調性怪怪的電影其實很像某極端的藝術電影,用荒謬來包裝那些別人說過的話,卻新意十足,身為人類無法逃避的愛和關係還有自我成長,都被這部《媽的多重宇宙》囊括在內,讓笑過哭過的我們用一種平行宇宙的方式理解自己和媽媽。(千萬不要勉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