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火車過海看香港鐵路迷的兩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經歷多年的籌劃和興建,以東鐵線名義提供服務的「沙田至中環線」過海路段,於今日正式通車。由 1967 年香港第一份地鐵規劃草案,至今五十五年,當日倡議之地鐵網絡裡的最後一塊併圖,終告成為現實。

一如早前啟用的新鐵路線,大批鐵路迷徹夜於新車站外輪候,「過五關斬六將」,先後狂奔至入閘機、月台幕門前,見證首班列車投入服務的「歷史時刻」。從新聞片段所見,不少年輕的鐵路迷準備了各式標示,又攜同不同的列車模型,迎接這個時刻,而早前於屯馬線全線通車時改編綠袖子旋律高歌一曲的羅生,更成為了今天的傳媒焦點,當事人早前亦獲鐵路公司邀請,為東鐵過海段的啟用,再次獻唱。據鐵路公司的統計,乘坐頭班車的乘客,有超過 2000 人。

網上對這些鐵路迷的行為舉止,評價毀譽參半。一些評論認為這些「鐵膠」為了小小的事情而不惜犧牲自己的睡眠時間,甚至做出誇張、擾民的表現,很沒有意義;亦有一些人說,追星的應援份子,其實不也有同樣的行為基因,只是鐵路迷關注的焦點,由明星、偶像變成鐵路罷了。

但港鐵過去的形象,和帶給香港人的仇恨,卻令在香港做一個鐵路迷,要面對著多一重的爭扎。

鐵路的營運,本來包含了不少的技術範疇和專業知識,由鑽研列車的型號和款式、機件的演進、訊號系統的操作等,乃至鐵路線的規劃以致對其他交通工具、社區發展的影響,通通都有不少東西值得鑽研。對鐵路有愛好的人,深入地探討這些範疇,再用 laymen 的方式把資訊普及予社會大眾,該是一件正常,甚至是值得鼓勵的事情。

過去多年,港鐵連年加價且服務質素不斷退步,撞車、出軌等事故居然會在「世界級管理」下的鐵路公司發生。而港鐵又被揭發在眾多地產項目持續賺大錢、高層管理混亂、新鐵路工程多番超支延誤等,皆令市民對港鐵的不滿與日俱增。2019 年社會運動期間,港鐵多次在無預警的情況下關閉遊行區域內的車站,及提早結束服務,而在 7.21 和 8.31 事件中,港鐵配合極權縱容白衣人作無差別攻擊,又毀滅黑警打死人的證據,更令港鐵在香港人心坎裡的形象,宣告破產,罷搭港鐵,也一度成為社會的風潮。

故此,好些網民覺得這些鐵路迷,忘卻了港鐵當日「出賣香港人」的本性,或多或少,是一種吃人血饅頭的表現。從近年新路線啟用的情境中,可以看得出港鐵在 PR 上的確有下過功夫,但無可否認的是,過去的種種,不是那麼容易就可以彌補得到。

鐵路網絡的拓展,以及營運商的取態,本質上該是一件切割的事情,但在香港這彈丸之地,讓多於一間鐵路營運商提供服務,又有機會構成惡性競爭(這亦是當日促成所謂的「兩鐵合併」,導致沙中線工程進度一拖再拖之原因)。港鐵多年來透過物業發展,令營運可以自給自足,加上現時獨大的情況下,鐵路規劃等本來可以是中立的議題,也會很容易跟助長港鐵霸權、加劇地產項目利益輸送等結論,拉上關係。

雖然運輸署多年來「鐵路優先」的政策一直為人詬病,把各種公共交通工具置於一種對立的狀態,但如果因為對港鐵的仇恨,而拒絕所有跟鐵路拓展和運作相關的討論,或不顧一切地不容許取消和重組巴士路線,這對未來的交通結構和城市發展,也毫無裨益。

近年,一些曾多番向公眾揭示港鐵官方沒有道出的「真相」的興趣團體,擬似已港鐵籠絡,在論述上越來越顯得像官方的「白手套」,相信這也非鐵路迷圈子和一般市民所樂見的。社會在尊重鐵路迷的興趣時,倘若鐵路迷有相對成熟的表現,且能客觀地討論鐵路相關的事宜,這該會是個雙贏局面。


今天看著有線新聞和 NOW TV 報導相關的新聞訊息時,發現有線仍然使用「通車」的字眼,可是 NOW TV 卻全面用上中國用語「開通」,也是一個觀察新聞媒體取態的細節位。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Wright Fu的沙龍
365會員
112內容數
Wright Fu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1
一段著緊過的關係,一度獲得了撰寫續集的機會,只是已再次遏然而止。
Thumbnail
2025/04/21
一段著緊過的關係,一度獲得了撰寫續集的機會,只是已再次遏然而止。
Thumbnail
2025/03/21
客觀和主觀的因素,同時存在
Thumbnail
2025/03/21
客觀和主觀的因素,同時存在
Thumbnail
2025/02/11
起碼,有意逃離某些魔掌的人,Pixelfed 仍然值得一試。
Thumbnail
2025/02/11
起碼,有意逃離某些魔掌的人,Pixelfed 仍然值得一試。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南迴鐵路的紀錄片, 記錄了建造到電氣化的故事, 以及這段時間的人文社會變化。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南迴鐵路的紀錄片, 記錄了建造到電氣化的故事, 以及這段時間的人文社會變化。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2020年12月23日,南迴鐵路電氣化通車,為臺灣鐵路環島電氣化最後一英里路,導演蕭菊貞電氣化前最後的時光裡,留下珍貴的鐵道人文紀錄片。 一段長98.2公里的枋寮到台東的南迴線,眾人以它為生,也以它為樂,它乘載了眾人的記憶。
Thumbnail
2020年12月23日,南迴鐵路電氣化通車,為臺灣鐵路環島電氣化最後一英里路,導演蕭菊貞電氣化前最後的時光裡,留下珍貴的鐵道人文紀錄片。 一段長98.2公里的枋寮到台東的南迴線,眾人以它為生,也以它為樂,它乘載了眾人的記憶。
Thumbnail
紀錄片《南方,寂寞鐵道》是敘述關於台灣南迴鐵路從開通到結束的一群人的共同記憶,開墾鐵道的原住民工人、駕駛不好駛的火車鐵道員、還有依靠火車來去從年輕到老的乘客、或是後來追逐火車最後倩影的鐵道宅。在全面電氣化即將淘汰舊火車,有著台灣人的記憶和多少悲歡離合,老照片張張出現不只是回憶,也是台灣一幕幕鐵路史。
Thumbnail
紀錄片《南方,寂寞鐵道》是敘述關於台灣南迴鐵路從開通到結束的一群人的共同記憶,開墾鐵道的原住民工人、駕駛不好駛的火車鐵道員、還有依靠火車來去從年輕到老的乘客、或是後來追逐火車最後倩影的鐵道宅。在全面電氣化即將淘汰舊火車,有著台灣人的記憶和多少悲歡離合,老照片張張出現不只是回憶,也是台灣一幕幕鐵路史。
Thumbnail
人生就如搭乘一班單程的火車之旅,終點必須下車,單看一路過程、途中風光是否精彩!
Thumbnail
人生就如搭乘一班單程的火車之旅,終點必須下車,單看一路過程、途中風光是否精彩!
Thumbnail
以下兩類人,你們覺得誰會是最冷漠的? A原本非常熱情的人,因為一再的失望,最終選擇冷漠。 B原本就是冷漠的人。
Thumbnail
以下兩類人,你們覺得誰會是最冷漠的? A原本非常熱情的人,因為一再的失望,最終選擇冷漠。 B原本就是冷漠的人。
Thumbnail
​「交通」很大程度決定我們對「旅行」的想像。​1908 年,臺灣出現第一條「縱貫鐵路」,能一路從基隆搭到打狗,給予人們「環臺旅遊」的概念雛形。​對於國家來說,鐵路不是只有旅行的意義,還有更重要的軍事跟經濟的運輸目的,這也是為什麼,日治時期的鐵道會迅速發展起來的原因。​
Thumbnail
​「交通」很大程度決定我們對「旅行」的想像。​1908 年,臺灣出現第一條「縱貫鐵路」,能一路從基隆搭到打狗,給予人們「環臺旅遊」的概念雛形。​對於國家來說,鐵路不是只有旅行的意義,還有更重要的軍事跟經濟的運輸目的,這也是為什麼,日治時期的鐵道會迅速發展起來的原因。​
Thumbnail
社會在尊重鐵路迷的興趣時,倘若鐵路迷有相對成熟的表現,且能客觀地討論鐵路相關的事宜,這該會是個雙贏局面。
Thumbnail
社會在尊重鐵路迷的興趣時,倘若鐵路迷有相對成熟的表現,且能客觀地討論鐵路相關的事宜,這該會是個雙贏局面。
Thumbnail
【清訊新聞/台北中心報導】 📷 圖:企鵝交通手札發文 更多請看:https://www.facebook.com/123247158304395/posts/1065542620741506/ 贊助、支持清訊新聞持續報導: https://reurl.cc/Vj7MZR --- -----
Thumbnail
【清訊新聞/台北中心報導】 📷 圖:企鵝交通手札發文 更多請看:https://www.facebook.com/123247158304395/posts/1065542620741506/ 贊助、支持清訊新聞持續報導: https://reurl.cc/Vj7MZR --- -----
Thumbnail
復古的冷氣平快車從內灣啟程,沿著海線出發,環過山線而返,舊式車種或許是初代社員的記憶,嗅著一點點輪子與軌道間磨合的鐵鏽味,聽著窗外因車體快速駛過而搖動的樹葉沙沙作響,景緻不斷更迭,長長的車窗像膠片,能夠倒帶回三十年前。
Thumbnail
復古的冷氣平快車從內灣啟程,沿著海線出發,環過山線而返,舊式車種或許是初代社員的記憶,嗅著一點點輪子與軌道間磨合的鐵鏽味,聽著窗外因車體快速駛過而搖動的樹葉沙沙作響,景緻不斷更迭,長長的車窗像膠片,能夠倒帶回三十年前。
Thumbnail
#10月16日 「地下鐵路,為你建造」的時代——香港人你還記得嗎? 四十年來家國何堪回首 ! 今日,「港鐵」首次「#四線故障」,低頭睇手機的你,怨聲或繼續吞下,頭也繼續低下,氣也忍下...... 公
Thumbnail
#10月16日 「地下鐵路,為你建造」的時代——香港人你還記得嗎? 四十年來家國何堪回首 ! 今日,「港鐵」首次「#四線故障」,低頭睇手機的你,怨聲或繼續吞下,頭也繼續低下,氣也忍下...... 公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