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故事》第二二六期

更新 發佈閱讀 10 分鐘

     《新獨臂刀》

沈默說法

作為當代武俠人,我想有兩種必要的使命,其一是當然得在各種艱難、漠視的環境下持續創作,不是為了誰,而是為了自己心目中武俠還未被寫出來的可能性,奮戰不懈;其二得回過頭去看同代人,以及二十世紀武俠前輩的作品,重新給予評價,無論是知名的,抑或是被快速遺忘的、摔入深淵的武俠作家,都應該用非常當代性的方式,詮釋其作品在如今的意義與價值。而類型多產、寫作速度又快的倪匡,我總以為值得擁有更多的評述,尤其是中短篇武俠,可惜我手頭上有的倪匡武俠不多,本期就來講講《新獨臂刀》。


raw-image


【目擊武俠】:

〈沒有一件事是理所當然的──閱讀倪匡《新獨臂刀》〉

         沈默/寫

看麥特‧李維斯(Matt Reeves)編導的《蝙蝠俠》(The Batman),彷彿是目擊《梟巢喋血戰》(The Maltese Falcon)、《大眠》(The Big Sleep)、《郵差總按兩次鈴》(The Postman Always Rings Twice)、《唐人街》(Chinatown)、《鐵面特警隊》(L.A. Confidential)、《黑色追緝令》(Pulp Fiction)、《沉默的羔羊》(The Silence of the Lambs)、《火線追緝令 》(Se7en)、《驚悚》(Primal Fear)、《人骨拼圖》(The Bone Collector)、《人魔》(Hannibal)等黑色電影、驚悚電影、連續殺人魔電影,還魂或脫胎換骨於21世紀漫畫英雄改編電影,而這確實也是這部蝙蝠俠電影最有趣的地方。

在我看來,這或亦是沿襲了陶德‧菲利普斯(Todd Phillips)《小丑》(Joker)將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的《計程車司機》(Taxi Driver)、《喜劇之王》(The King of Comedy)、《殘酷大街》(Mean Streets)等移形換影到DC擴充宇宙的概念,無疑都是為謹守大眾娛樂通俗世界的漫改電影,打開了藝術性的路線,使得2000年以來的漫改電影大浪潮,擁抱了再度進化的可能。

《蝙蝠俠》強調偵探推理辦案過程融入,當然了,裡面的解謎不是太複雜,毋寧說是懸疑氣氛的展演,更多的是冷硬派小說那種咬死不放的頑固心態,裡面處理到許多犯罪小說常見的元素,同時,片中謎語人屢次強調布魯斯‧韋恩之父的過錯,彷彿在致敬勞倫斯‧卜洛克(Lawrence Block)的馬修‧史卡德系列第一本作品《父之罪》(The Sins of the Fathers)。

是這樣沒錯,人都是會犯錯的,就算他是聖人、偉大的好人,也不可能完美無缺。

而羅伯‧派汀森(Robert Pattinson)在2022版裡詮釋著背負著極大罪惡感的蝙蝠俠,相比先前意志力強大、勇於對抗自身恐懼陰影、克里斯汀‧貝爾(Christian Bale)所飾演的布魯斯‧韋恩,派汀森的表演,顯然更為頹廢也更是軟弱,渾身充滿凡人性,缺乏英雄感,但這一點反而非常吸引我,也更契合2022新版蝙蝠俠的主旨。

英雄從來不是強者,英雄是從弱者裡面長出來的,不是為了跟弱者站在一起他才變成英雄,很可能是反過來,就因為他是弱者,那個充滿創傷的人,他才有可能懂得成為英雄的必要。

華文科幻大師倪匡的武俠小說《新獨臂刀》(1993年,萬象圖書X風雲時代)收有兩篇中、短篇故事,一是〈新獨臂刀〉,另一是〈劍分飛〉──在武俠小說百年史裡,寫非長篇武俠的本就罕見,比較認真經營的應該就是倪匡和溫瑞安了,只是溫瑞安中短篇武俠往往都有相關性、延續性,共享一個武林世界觀,倪匡則是更著重於每一篇故事的核心是否妥善處理與表達,精采度、完整度都更勝過溫瑞安。如同號稱當代短篇推理小說之王的愛德華‧霍克(Edward D. Hoch),我總認為倪匡堪稱中短篇武俠之王。

〈新獨臂刀〉同時也有電影《新獨臂刀》(1971),為著名的硬派武俠導演張徹的作品,兩者情節是一致的,編劇也是倪匡。倪匡原本就與導演張徹聯合編劇、帶起60年代武俠片新風潮的《獨臂刀》(1967),而《新獨臂刀》更是將原有的獨臂刀系列武林觀推翻,重啟新的人物和事件,一如2022版《蝙蝠俠》翻過了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執導、已成經典的《黑暗騎士三部曲》(The Dark Knight Trilogy),以另一種觀點塑造新一代蝙蝠俠。

《獨臂刀》方剛被師父之女砍下右臂情節類似於《神鵰俠侶》裡楊過被郭芙斷臂,而後以斷刀練成獨臂刀法,自成一格,且幫助了師門金刀門剋制長臂神魔,度過了滅門之禍──獨臂、斷刀對長臂的設計,無疑是缺損與俱足的對照,且短這件事也未必就輸給長,反而是另一種難以意料的狀態,由此推進去想關於異常、正常的範疇,或也就有一番新的認識。

至於〈新獨臂刀〉(或電影《新獨臂刀》)不再處理刀客與原生門派的關係,而是一個失敗者如何去適應、理解自身的挫敗和殘缺,從而組建出新的出路,再也無須逞兇鬥狠,過起心安理得的日子。

倪匡明寫年輕俠客雷力被萬年第一大俠龍異之設計,戰敗後,自斷一臂退出江湖,當起客棧店小二,與鐵匠之女巴蕉相戀,與另一後起之秀封俊傑結交,又因封俊傑遇劫,決心為其復仇,再戰龍異之。

唯〈新獨臂刀〉最有意思的還是,龍異之以正義之名行惡,設計陷阱給心高氣傲的年輕人跳坑的種種舉措,為了維護天下第一的名號,龍異之可真煞費苦心。倪匡對其心理內在活動的敘述是這麼寫的:「……要維持武林第一大俠這個號稱,可真不容易啊!……龍異之自然知道這些後起之秀的武功,和他相比,總還有一段距離,可是如要將他們打敗,令他們輸得心服口服,又要使普天下武林人物,同聲讚好,不損他大俠的令名,那可真是不容易的事!……『武林第一大俠』,這是一個令人受用之極的稱號,但也是一個附骨之蛆,一旦當上了『武林第一大俠』,就一定要一直當下去,一定要想盡一切辦法來維持它,究竟是受用還是受苦,連龍異之自己,也有點分不清了。」、「……他享有天下第一高手之名,已經十多年了,他自問一點也不快樂。……因為那實在太可怕了,他會不再得到人們的尊敬,他會變成沒沒無聞,他只要退一步,就會變得退一百步,一直退到再也沒有人知道他為止。╱所以,他一步也不能退!……在那副莊嚴的神色之下,誰也想不到,他的心中會那樣害怕,害怕退一步之後,整個人就會在江湖上消失。」

這一條強者之路何其漫長,顯而易見也跟正義未必有何相關,反倒是一套大俠經營術。為了成為最閃亮的那顆星,必須想方設法讓後起之秀墜入黑暗。這是反俠義的寫法,或者說是倪匡更誠實地去透視人性所得的殘酷結論。

武俠小說一路以來有許多繼承,包含俠義小說的包袱,就是對俠義精神無止境的推崇,進而標準化、道德化,缺乏省思的可能,只遺留為單純的教條。武俠小說後來發展的僵固、退化,當與此有關。創作有時候必須去足夠黑暗、邪惡的地方走一遭,並不是為了追求一時一地一人的正義準則,而是更大範圍去凝注去逼視人性後面那些潛藏的東西。

倪匡武俠的精義就在於,江湖夢的除魅,以及去偶像(英雄)化的世間觀照,那是真正的小說家之眼,不被舊有的道德規範束縛,是更勇猛地闖進人心裡的祕密活動,如對天下第一的執念,以及騎虎難下進退皆險的複雜心理。

包含另一短篇〈劍分飛〉亦直涉於人的內在真相:「……武林中人,每每說甚麼豪氣干雲,其實,武林中人的氣量最窄,一招半式之爭,你勝我敗之恥,常常刻骨銘心地記在心頭,永生不忘地記在心頭,就連我師父,是何等超脫之人,卻也不能例外,在死前仍然念念不忘,一定要我替他揚名,其實,今晚我又豈是願意和汪雷動手的?看到汪雷那種失刀吃驚的樣子,想想他一世英名,付諸東流,我心中也一樣不舒服!」

小說中的主人翁呂不凡是邪派的鐵劍老妖之徒,正派這邊就要群起而攻,甚至陰謀暗算之,彷彿只要以正義為名行之,無論做出多麼卑劣邪惡的事,都仍然是正義之師。倪匡精準地暴露出所謂邪正之分往往不過是意識形態、政治立場的選擇,而所謂武林不過是人類社會的隱喻體。在倪匡筆下,〈新獨臂刀〉雷力復仇後的不行走江湖是實實在在的瀟灑,〈劍分飛〉呂不凡能夠超然於正邪,更是難能可貴的全面性視野。

沒有一件事是理所當然的,任何理所當然的本身,都存放著一定程度的可疑,必得去撬破、去看穿,而後理解到所有價值觀都自有成因以及運作法則。小說之所以可貴,就在於帶領我們一起去挖掘、發現和思索,人內心本就長有聖徒與怪物的矛盾性。善惡正邪不是外來的,是人的裡面本來就具有的成分。再高貴的人,也都有骯髒齷齪的部分。反之亦然,惡人的內在難道就沒有一點點光的容身之處嗎?

我非常喜歡〈劍分飛〉的最後一幕描寫,呂不凡搭著帆船在湖心,看見了流星,「……然而天際的一亮,一閃即滅,天空又恢復了黑暗,而他心頭的創傷,卻永遠存在。呂不凡閉上了眼睛,他不要看到天空,不要看到流星,不要看到一切。可是,他在閉上了眼睛之後,卻看到了甄飛鳳的倩影,他突然之間,大聲笑了起來。他的笑聲如此之驚人,在寂靜的湖面上,迅速地傳了開去,令得早已睡著了的倦雁,一齊振翅,飛了起來!」

寫景,卻也抒心。倪匡的寫作本事在這個尾聲裡盡顯,不凡與飛鳳,最後他們都以帶著創傷、離開群體的方法成全自身。我以為,倪匡不被武俠的格局所困,越過了俠義的狹隘目光,直直盯著武俠的本質:自由。此所以,他的人物們都能夠超脫傷痛與人生,找到一顆自由之心,演繹完整的灑脫,而那確乎是詩意難擋的開闊胸懷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武俠故事》的沙龍
128會員
296內容數
<p>「武俠電子報」是由幾位愛好武俠的朋友輪流撰寫,內容包括書評、影評等各式評論。只要是與「武俠」相關,或能以「武俠」的視角切入的各種事件,都是武俠電子報的守備範圍。</p>
2025/04/12
我在〈月暈〉結尾語帶雙關地寫道:「明日再無武俠。此地再無神祇。卻有一股生機,在江湖之外,如暗夜之月光,冉冉發祥……」明日工作室不辦溫武了,武俠也看似不再有光輝的明日。但我還是想發著自己的微弱月光。而我確信沈默也是如此。
Thumbnail
2025/04/12
我在〈月暈〉結尾語帶雙關地寫道:「明日再無武俠。此地再無神祇。卻有一股生機,在江湖之外,如暗夜之月光,冉冉發祥……」明日工作室不辦溫武了,武俠也看似不再有光輝的明日。但我還是想發著自己的微弱月光。而我確信沈默也是如此。
Thumbnail
2025/02/28
我踽踽而行在北京黃昏的胡同裡,向千年的古城致敬,青石板上黝黑的污漬,不知道曾是哪位無名英雄留下的血跡,人類的文明是用鮮血堆積出來的,但是教訓已經足夠了嗎?
Thumbnail
2025/02/28
我踽踽而行在北京黃昏的胡同裡,向千年的古城致敬,青石板上黝黑的污漬,不知道曾是哪位無名英雄留下的血跡,人類的文明是用鮮血堆積出來的,但是教訓已經足夠了嗎?
Thumbnail
2025/02/13
郭家二姐妹,個性差異如此之大,其實可以想見父母照料之難,現在人常談親子關係,尊重小孩的自我,但是真正做起來談何容易?換個角度來看,父母的替代作用不要太高,別把小孩想像成自己的延伸,也許更容易親子互動。
Thumbnail
2025/02/13
郭家二姐妹,個性差異如此之大,其實可以想見父母照料之難,現在人常談親子關係,尊重小孩的自我,但是真正做起來談何容易?換個角度來看,父母的替代作用不要太高,別把小孩想像成自己的延伸,也許更容易親子互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之前偶然在YT上面看到「TEEPR叭啦叭啦研究室」分享,說閃電俠好看,於是在閒來無事的晚上,跟著男友跑去電影院觀看了。 以下有雷,斟酌觀看唷! 我很少進電影院看DC英雄的片子,漫威的還多些,DC有進電影院看過的就只有神力女超人以及小丑而已,所有蝙蝠俠跟超人的電影我都沒進電影院看過,這次會突發奇想,也
Thumbnail
之前偶然在YT上面看到「TEEPR叭啦叭啦研究室」分享,說閃電俠好看,於是在閒來無事的晚上,跟著男友跑去電影院觀看了。 以下有雷,斟酌觀看唷! 我很少進電影院看DC英雄的片子,漫威的還多些,DC有進電影院看過的就只有神力女超人以及小丑而已,所有蝙蝠俠跟超人的電影我都沒進電影院看過,這次會突發奇想,也
Thumbnail
DC 電影宇宙的轉捩點, 也許受影評影響導致期待有點高, 看完的感覺還算中上水準。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DC 電影宇宙的轉捩點, 也許受影評影響導致期待有點高, 看完的感覺還算中上水準。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最近討論的過程中,可以發現關於著重的點差異在我更重視角色塑造,而夥伴更在意一個好的劇情。 之前討論過程中提過GTA擁有好劇情這樣的案例,是夥伴忽略的點。顯見組內需要更開闊的心胸去看各種作品,並試著剖析是我們需要做到的。謀殺故事、英雄與反派故事其中的衝突點都是一個可以拿來在教育意義或文化加值的討論點。
Thumbnail
最近討論的過程中,可以發現關於著重的點差異在我更重視角色塑造,而夥伴更在意一個好的劇情。 之前討論過程中提過GTA擁有好劇情這樣的案例,是夥伴忽略的點。顯見組內需要更開闊的心胸去看各種作品,並試著剖析是我們需要做到的。謀殺故事、英雄與反派故事其中的衝突點都是一個可以拿來在教育意義或文化加值的討論點。
Thumbnail
倪匡武俠的精義就在於,江湖夢的除魅,以及去偶像(英雄)化的世間觀照,那是真正的小說家之眼,不被舊有的道德規範束縛,是更勇猛地闖進人心裡的祕密活動,如對天下第一的執念,以及騎虎難下進退皆險的複雜心理。
Thumbnail
倪匡武俠的精義就在於,江湖夢的除魅,以及去偶像(英雄)化的世間觀照,那是真正的小說家之眼,不被舊有的道德規範束縛,是更勇猛地闖進人心裡的祕密活動,如對天下第一的執念,以及騎虎難下進退皆險的複雜心理。
Thumbnail
「The Batman」(2022)'s "The"?《蝙蝠俠》(2022)想說什麼?謎語、謊言及真相!What does《The Batman》say?Riddle、Lies and Truth! 1. 摘要: 2. The Batman:Why「The」? 5. 後記:反思
Thumbnail
「The Batman」(2022)'s "The"?《蝙蝠俠》(2022)想說什麼?謎語、謊言及真相!What does《The Batman》say?Riddle、Lies and Truth! 1. 摘要: 2. The Batman:Why「The」? 5. 後記:反思
Thumbnail
2022年版的【蝙蝠俠】無意想要用什麼觀點再創「蝙蝠俠」這個角色,相反地,它非常傳統遵守著「黑色電影」類型的拍法,反而有著不同於漫威家大業大宇宙無窮擴張的拍法,也不同於過去DC單打獨鬥全看創作者風格美學而走的路線。
Thumbnail
2022年版的【蝙蝠俠】無意想要用什麼觀點再創「蝙蝠俠」這個角色,相反地,它非常傳統遵守著「黑色電影」類型的拍法,反而有著不同於漫威家大業大宇宙無窮擴張的拍法,也不同於過去DC單打獨鬥全看創作者風格美學而走的路線。
Thumbnail
2022年版本的蝙蝠俠,回到最初蝙蝠俠以偵探起家的核心,以一連串的謎團,建構起悲劇英雄的本質,若從外在的英雄旅程可分為:「誰是謎語人?」、「謎語人的目的究竟是什麼?」,進而一步步挖掘這爛到骨子裡的共犯結構;而蝙蝠俠的內在英雄旅程則是追尋「父母死亡的真相?」、「我所追尋的正義,是否正義?」
Thumbnail
2022年版本的蝙蝠俠,回到最初蝙蝠俠以偵探起家的核心,以一連串的謎團,建構起悲劇英雄的本質,若從外在的英雄旅程可分為:「誰是謎語人?」、「謎語人的目的究竟是什麼?」,進而一步步挖掘這爛到骨子裡的共犯結構;而蝙蝠俠的內在英雄旅程則是追尋「父母死亡的真相?」、「我所追尋的正義,是否正義?」
Thumbnail
有句俗話是這麼說的:逼上梁山。曾經讀過的幾段水滸篇章裡,對於草莽群聚的梁山泊總有個既定的印象:英雄氣短,窮途末路。無論怎麼說,這些描述似乎總有個無路可走的意味存在。 同樣的局面似乎貼合著如今台灣的武俠書寫類型。「朋友間常常開玩笑說我是台灣武俠第一人,但是現在台灣寫武俠的人有多少,能夠出版的又有多少,
Thumbnail
有句俗話是這麼說的:逼上梁山。曾經讀過的幾段水滸篇章裡,對於草莽群聚的梁山泊總有個既定的印象:英雄氣短,窮途末路。無論怎麼說,這些描述似乎總有個無路可走的意味存在。 同樣的局面似乎貼合著如今台灣的武俠書寫類型。「朋友間常常開玩笑說我是台灣武俠第一人,但是現在台灣寫武俠的人有多少,能夠出版的又有多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