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登台之路》的時候,想起以前追劇當迷妹的時期,看劇之餘也愛看每部劇的幕後花絮,好奇每個浪漫場景、每場動作戲的背後,浪漫戲是不是那麼真的那麼浪漫?而動作戲的專業度與危險性總讓人看得膽戰心驚。
但是《登台之路》比戲劇只有五至十分鐘的花絮更精采,也更令人感動。每集的紀錄將近四十五分鐘的長度,濃縮了每組音樂人的幕後故事與製作音樂的過程。
這十集,比較熟悉的音樂人是 LINION 與甜約翰,還記得最初到 StreetVoice 聽音樂時,LINION 的作品就是我在 StreetVoice 聽見的第一首歌,格外深刻,自此也開始從街聲的作品與吹音樂的文章,慢慢了解獨立音樂的生態。
不小心扯遠了,總之《登台之路》能肯定的是,可以一探音樂人幕後的樣貌,所以沒辦法推薦哪一集比較值得看,會希望每一集都能被喜愛音樂的樂迷看見。
接下來,談談一些觀後心得,以文字做一些的記錄。可能會透露紀錄片的內容,如果還沒看過《登台之路》的話,建議自己斟酌往下閱讀哦!
一打十的能量值,源自哪裡?
一個專業的音樂人,究竟能做多少事情?
看完十九兩樂團、黃明志、阿爆的紀錄片,必會大大打開原本狹小的眼界,去感受音樂人登台之前,得需要打磨多少能耐,才可成就在台前的表演。
十九兩樂團的阿雞,光看著他自己把練團要使用的器材搬上搬下、接線等等,準備演唱會的同時還要擔負其他的音樂工作,若沒有這次的記錄片,好難去想像這之中繁複瑣碎的細節,要怎麼去完成?專業能力是必須,也需要有條理分明的腦袋才能打理好所有事。
但最讓人深刻的,莫過於阿雞和瑞奇在音樂裡的牽絆,看見阿雞的耐心傾聽與瑞奇天馬行空的想法在音樂裡實現。雖然不是他們的樂迷,單看著他們的故事、兩人的互動,兩個非常有才華的音樂人碰撞出來的火花,令人動容。(看第一集就可以看到泛淚,應該是我自己愛哭XD)
【延伸閱讀】
經過大風大浪的黃明志,從他的音樂故事到人生歷程,應該可以直接拍成一部電影了,所以他的登台之路你是不是應該去看一下?
看完他的紀錄片,留給我的是他執導的電影《你是豬》,寫實的揭開校園種族歧視的真相,相信不只是在馬來西亞,而是世界各地永遠都有相同的情況正在發生。黃明志把影響力放在這些必須關注的社會議題,傳遞給聽眾、觀眾,一天二十四小時不停歇的工作,只為把內心覺得不公平的情況,透過任何形式的創作去傳達。
以前聽黃明志的歌,印象認定他是另類的搞怪又搞笑創作者,但是透過《登台之路》完全推翻原本對他的看法。那些被聽眾與觀眾認為「奇怪」的背後,包裹著嚴肅的議題,再多用點心去聆聽他的作品,或許你會聽見那些不同的聲音。
黃明志這段說的比較嚴肅,我覺得是對他應有也該有的尊敬。放眼望去亞洲的音樂人似乎還沒有人能像他一樣,尊嚴曾被踐踏的體無完膚後,仍堅持自己想做的事,說想說的話,我想,他一生的登台之路並不是誰都能走的吧。
「每個人都可以聽一首母語歌或客語歌,就像我們也會聽韓文歌、日文歌一樣。」阿爆在紀錄片說的這句話,深深嵌入我腦海裡。
可能是覺得有些慚愧,自己在音樂寫作快三年的路途,只關心喜歡的音樂作品,我對音樂的包容與多元性著實需要再磨練。
阿爆的紀錄片,多著重她在專輯
《母親的舌頭》的製作與推廣原民母語,並幫助原住民歌手有舞台去表現的過程。她成立的公司「那屋瓦」便是原民文化的廠牌,旗下原住民歌手有位較知名的是珂拉琪的夏子,去年入圍金曲獎的žž瑋琪,以及我個人很喜歡的阿拉斯。
阿爆對原住民母語的傳承有多少的貢獻,全都反映在親人、朋友與合作夥伴,對她有那麼多的讚賞與肯定,她也是謙虛的說自己在做推廣而已。
所以,一個專業的音樂人究竟能做多少事情,這些力量源自於什麼?
對音樂的熱忱、對理想的堅持、對自我的認定等等去延伸。或許,我們可以先從以上三組音樂人的登台之路去挖掘。
互相支持並期待的成長值
從黃玠、LINION、八十八顆芭樂籽的紀錄片,看見一個團隊擁有的向心力,並支持著全體往前進的力量,是多麼的可貴。
八十八顆芭樂籽在獨立音樂圈相當的資深,我對阿強在片中談到每個團體都有自己的市場這件事很深刻,他舉例了:「比如喜歡周杰倫的人,可能會聽告五人,喜歡林俊傑的人,同時會聽大象體操或落日飛車。」
那喜歡八十八顆芭樂籽,會是什麼樣的人在聽呢?
覺得能一直待在音樂圈維持一定熱度的樂團,必有他們能讓樂迷繼續支持的原因。阿強就是很好的例子,去思索並探尋樂團的定位,把作品擴散出去,綿綿相連,連到聽眾的耳朵裡。
比較意外的,是阿強粗獷的外型與性格形成對比。一開始看紀錄片時,覺得阿強唱歌那麼有個性,性格也是相當有態度的人吧!後來聽見其他成員對阿強的評價,原來是個柔軟的人。(我不知道這樣形容對不對,是看到後面的感想總結XD)
八十八顆芭樂籽,可以這麼說,似乎是這十集裡,團員互動最融洽的樂團。樂團裡有個帶著團員前行、從理性與感性層面去統合每個人想法的核心人物,是重要的,我想也是樂團能長久經營下去的原因之一吧。
看見 LINION 在這次的《登台之路》出現很是開心,他是值得期待的音樂人。最初在 StreetVoice 聽見他的作品,後來也持續關注他的音樂,他陸續和外國音樂人合作,持續的更新專業能力,他的努力是他的音樂團隊與歌迷有目共睹的。
也在紀錄片發現 LINION 幽默風趣的一面,如果聽過他的音樂作品很喜歡的話,不妨看看他在紀錄片裡的另一面,應該會再次被圈粉(笑)。
黃玠,是我個人覺得相見恨晚的音樂人。
可是又想,十年前的我大概也不會想去聽黃玠的音樂,因為人生經歷不到那個程度,也因為還沒決心藉著寫作了解自我的過程。現在的我聽見他的音樂,時間剛剛好的美妙,一聽就愛上了。
他在《登台之路》說過一句話令人深刻:「我創作裡所有的『你』其實都是『我』,在說我自己。」
以現在來說,黃玠的作品很扎實的對應著我各方面的狀態,不能說我像他,而是他的音樂真實的說出每個人內心的某個角落。很多時候,創作人的作品都是先從自我出發,先做出相對真實的東西才能觸動聽者,這件事我一直都相信。
從朋友、合作夥伴口中的黃玠,是個纖細敏感的人,他們也陪伴著黃玠在音樂生涯蛻變。看著紀錄片裡的他有一種大男孩的氣質,這樣的氣質完全反映在他的音樂作品,黃玠的自然,在音樂裡格外的真誠,是非常真誠。
看完以上三組音樂人的登台之路,是溫暖的。需要打拼的過程有朋友及夥伴支持期待且陪伴著,或許有時候結果不盡人意,走過的路卻是無可取代的。
支撐的平衡點,付出的比較值
Tizzy Bac、怕胖團、甜約翰,他們的登台之路的確讓樂迷明白了一件事。
樂團,除了現實層面,也必須要對抗生理及心理觸發的未知數。
樂團一起創造出來的音樂作品,獲得的成績,每個團員的付出都無法被抹去,因為無法被抹去,也因為團員對樂團的在意而造成的缺口,當缺口大到一個程度的時候,衝突也產生了,選擇無視或面對,自然是樂團不能去忽視的問題。
Tizzy Bac 面對團員的失去,怕胖團團員之間的磨合,甜約翰全員一起做心理諮詢,玩樂團也許比想像的還要不容易。
忘了從哪裡讀過一段話(真的忘記了……):「樂團的每一次的演出就少一次,珍惜樂團還能演出的機會,到現場去支持,因為不知道下次是否還可以看見演出。」
為什麼?當時我讀到這段文字的時候,心中只有疑惑。
不知道下次演出是不是少了哪個團員?不知道是不是休團後就不再回來?或是有著無法跨越的因素?這三組樂團的登台之路,某種程度也反映著如此的情況。
三組的樂團的紀錄片,是最能喚起樂迷的動身支持的力量。也帶給此刻在寫文的我省思,聽音樂一回事,現場演出的撼動感又是另一回事,提醒著時間許可之餘,到現場去支持喜歡的樂團,是多重要的事。
樂迷能做的是等待與支持,當核心問題面對之後,樂團要做的便是回饋樂迷的等待與支持。
提高決勝值的舞台演出
「大團誕生」是十集中最讓我大開眼界的一集。
能在這次的《登台之路》了解籌備一場演出的過程,StreetVoice 這個平台的核心內容是什麼?讓我想到了最初來方格子的時候,是個讓各類創作者盡情發揮的平台,讓創作的價值被看見的理念。
StreetVoice 是培養並讓獨立音樂人的作品被聽見的平台,小樹老師說:「當你在街聲上發第一首歌開始,我們就開始一直關注你,而且作品很好的話,持續有作品產出,我們是很願意在這個系統裡面,陪著你一起長大的。」
對於上台演出的樂團而言,這無疑是個被看見與聽見的機會。表演好不好,樂迷買不買單,端看樂團未來對自我的要求與努力。
我個人很喜歡黃宣在紀錄片說的話:「我想給創作者,一個很大的東西是,不要太在意自己作品的好壞,先完成了比較重要。因為你一定會想太多,這個作品好爛我不要發了。先把作品丟了再說,丟了你就有機會,在 StreetVoice 也好,慢慢累積喜歡你音樂的人,也許下一個見證大團的就是你。」
這些話,好像也是在對我說一樣(笑)。
自我懷疑牢籠,是每個創作者的通病;克服再克服,精進再精進,也是每個創作者必須做的事。
最後,當然要再推薦《登台之路》給沒看過的人。
如果你也對獨立音樂圈的環境,對音樂人幕後的故事感興趣的話,那麼《登台之路》,是你一定要選擇觀看的紀錄片。會打破你一點點的想像,卻也提升了對音樂圈的欣賞與尊敬。
追蹤 琳聽FB 關注最新文章發佈消息、更多音樂及寫作日常分享。
推薦你閱讀
- 音樂日常|音樂創作二三事之何方神聖合體啦!
- 音樂日常|琳聽 2021 年 StreetVoice 街聲個人年度精選歌單
專屬聽友分享表單
不限中文歌、不限歌曲/歌手,只要是你喜歡的音樂,歡迎分享給琳聽。
琳聽的音樂分享播放清單都在琳聽音樂盒的 YouTube 頻道,歡迎訂閱!
喜歡這篇文章的話歡迎分享出去、留言給我、贊助、按個愛心和拍拍手讓我知道,歡迎追蹤琳聽一起聽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