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別錄》025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2013/5/11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尹和靖云:「莫大之禍,皆起於須臾之不能忍,不可不謹。」
「逆境順境看襟度,臨喜臨怒看涵養。」

良因曰:
胸襟開闊的人,心中所想就只是眾生能離苦否?
因此於順逆二境皆不掛懷。
有這樣的心量,自然也不會隨著情緒起舞,或喜或怒。
此時所謂的「小不忍」及其災禍,自然也就遠離,
所以格局為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5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鋼骨佛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13/5/5 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輕當矯之以重,浮當矯之以實,褊當矯之以寬, 躁急當矯之以和緩,剛暴當矯之以溫柔, 淺露當矯之以沉潛,谿刻當矯之以渾厚。」 良因曰: 對治習氣除了空觀,也應當配合事觀的幫助。 例如覺得自己心胸狹窄,就應當多想虛空的寬宏而矯正; 正助相伴,其力甚大!
2013/5/4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人性褊急則氣盛,氣盛則心粗,心粗則神昏,乖舛謬戾,可勝言哉?」 「以和氣迎人,則乖沴滅。 以正氣接物,則妖氛消。以浩氣臨事,則疑畏釋。 以靜氣養身,則夢寐恬。」 良因曰: 當思諸法如夢,而不執取,自然以和氣迎人,又不失其正氣與浩氣。
2013/4/28 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意粗性躁,一事無成。心平氣和,千祥駢集。」 「沖繁地,頑鈍人,拂逆時,紛雜事,此中最好養火。 若決烈憤激,不但無益,而事卒以僨,人卒以怨,我卒以無成,是謂至愚。 耐得過時,便有無限受用處。」 良因曰: 世間不乏聰明人,但一生成敗的關鍵, 宜思之!
2015.5.15 良因法師 隨筆 佛鑒曰: 先師聞真淨遷化,設位辦供,哀哭過禮。 歎曰:斯人難得,見道根柢,不帶枝葉,惜其早亡,殊未聞有繼其道者。 江西叢林,自此寂寥耳。 《日錄》 【演蓮法師譯文】 佛鑒慧勤禪師說:當年先師法演和尚聽說真淨克文禪師圓寂,便為真淨禪師設立靈位上供,哀哭過禮。
2015.5.14 良因法師 隨筆 佛鑒曰: 先師節儉,一缽囊鞋袋,百綴千補,猶不忍棄置。 嘗曰:此二物相從出關,僅五十年矣。詎肯中道棄之。 有泉南悟上座,送褐布綴①,自言得之海外。冬服則溫,夏服則涼。 先師曰:老僧寒有柴炭紙衾,熱有松風水石,蓄此奚為?終卻之。 《日錄》 【注釋】 良因贊曰:
2015.5.13 良因法師 隨筆 佛鑒謂昞首座曰: 凡稱長老,要須一物無所好。一有所好,則被外物賊矣。 好嗜欲則貪愛之心生,好利養則奔競之念起。 好順從則阿諛小人合。好勝負則人我之山高。好掊克①則嗟怨之聲作。 總而窮之,不離一心。心若不生,萬法自泯。 平生所得,莫越於斯。汝宜勉旃,規正來學。
2013/5/5 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輕當矯之以重,浮當矯之以實,褊當矯之以寬, 躁急當矯之以和緩,剛暴當矯之以溫柔, 淺露當矯之以沉潛,谿刻當矯之以渾厚。」 良因曰: 對治習氣除了空觀,也應當配合事觀的幫助。 例如覺得自己心胸狹窄,就應當多想虛空的寬宏而矯正; 正助相伴,其力甚大!
2013/5/4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人性褊急則氣盛,氣盛則心粗,心粗則神昏,乖舛謬戾,可勝言哉?」 「以和氣迎人,則乖沴滅。 以正氣接物,則妖氛消。以浩氣臨事,則疑畏釋。 以靜氣養身,則夢寐恬。」 良因曰: 當思諸法如夢,而不執取,自然以和氣迎人,又不失其正氣與浩氣。
2013/4/28 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意粗性躁,一事無成。心平氣和,千祥駢集。」 「沖繁地,頑鈍人,拂逆時,紛雜事,此中最好養火。 若決烈憤激,不但無益,而事卒以僨,人卒以怨,我卒以無成,是謂至愚。 耐得過時,便有無限受用處。」 良因曰: 世間不乏聰明人,但一生成敗的關鍵, 宜思之!
2015.5.15 良因法師 隨筆 佛鑒曰: 先師聞真淨遷化,設位辦供,哀哭過禮。 歎曰:斯人難得,見道根柢,不帶枝葉,惜其早亡,殊未聞有繼其道者。 江西叢林,自此寂寥耳。 《日錄》 【演蓮法師譯文】 佛鑒慧勤禪師說:當年先師法演和尚聽說真淨克文禪師圓寂,便為真淨禪師設立靈位上供,哀哭過禮。
2015.5.14 良因法師 隨筆 佛鑒曰: 先師節儉,一缽囊鞋袋,百綴千補,猶不忍棄置。 嘗曰:此二物相從出關,僅五十年矣。詎肯中道棄之。 有泉南悟上座,送褐布綴①,自言得之海外。冬服則溫,夏服則涼。 先師曰:老僧寒有柴炭紙衾,熱有松風水石,蓄此奚為?終卻之。 《日錄》 【注釋】 良因贊曰:
2015.5.13 良因法師 隨筆 佛鑒謂昞首座曰: 凡稱長老,要須一物無所好。一有所好,則被外物賊矣。 好嗜欲則貪愛之心生,好利養則奔競之念起。 好順從則阿諛小人合。好勝負則人我之山高。好掊克①則嗟怨之聲作。 總而窮之,不離一心。心若不生,萬法自泯。 平生所得,莫越於斯。汝宜勉旃,規正來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漣漪來自於自找的波瀾 揉碎的心怎麼承得住溫柔款款 溫柔果真是股力量 想覓得一好友知心怎麼這般困難 是自己不好還是彼此不對調 從合而分走錯了道岔 來來來再組座道岔 再從分而合吧 學庸2005.01.14 作品號03-0177-03
世間的眾生因為都有生老病死,有的眾生是心也苦,身也苦,又加上他不知道修行,不瞭解無常,不知死賊時常在旁伺察。因此,菩薩或知道修行的人,就不要再加苦給眾生,所以不應該瞋彼,應當修忍辱。
我們最好學學彌勒菩薩,「大肚能容,了卻人間多少事;滿腔歡喜,笑開天下古今愁。」一笑,能化解許多的憂愁。
我們昨天說到「忍辱」,忍是我們修行很大的要素,如果沒有這個忍耐,很可能我們發出了一念善心,踏出了幾個腳步,我們就很容易,受世間無明欲念所轉移。 所以我們必定要有一分堅持,在忍之前就是持戒,守好我們的規矩,若是沒有這股忍力,也是很快會犯戒,我們的步伐同樣也會偏差,所以忍力堅持必定要有。
慈悲心呢是很重要的,他主要的就是要對治瞋恨心,瞋恨心幾乎呢每一個人都有,只是明顯不明顯,容易爆發,不容易爆發而已,那可以說是境界,還沒有現前,那麼有些人平時呢都很溫和的,欸!有一次突然間暴怒起來,哇~這就是說呢我們每一個人呢貪瞋癡的習氣,都是存在的,而且是很強的。
難道原次中華真有福報,走出分別,失小得大,吉祥亨通。 君子之道興旺,小人之道削弱。不是一個人可以做到的,取決於我們要不要做,不做永遠做不到,原生是我,次生是你,頭撞血流,照鏡同形。這就是沒有福報,還有每一個小人的責任,君子只能感嘆時不我與。 點覺一:兩心眏照,不可直視說明了兩岸之間的緊張關係,以
Thumbnail
學佛無論在家、出家都有安住 「慈忍」。「心」,安住在「慈心」,慈心就是利他心;安住在「忍辱」,常常修慈和忍辱而且可以安住,不是現在還好,緣境一來就不一樣。所以,有的人常常感慨修行很難修,脾氣很差、煩惱很重,沒有辦法保持輕安多久時間,一定現顛倒、發怒、起很多的妄想,發作的時候利他心就歸零
Thumbnail
學佛都知道「於可瞋境,不起瞋心。」這個人講話汙辱、對待我,實在是可氣,學佛的人要能夠忍得住,還不起瞋心。大家都會講,經典也念很多(但)做不到。貪、瞋、痴、慢、疑種種的緣境忍不住、修不好,所以,大部分百分之七十以上,人死都做鬼,都是「心」沒有撥轉過來。
Thumbnail
安住好自己的心,如天地般無私的愛養萬物,如水般不爭的來行”善”的真諦,如此才能真正親近萬物,成為萬物之所需,善助對方的同時成就自己的價值。而其中”不爭”的意涵,則是道裡最關鍵的特性之一。如何做到不爭呢?老子在本章以負面表述的方式,說明人在求道、學習、處事的過程,人心容易掉入”爭”的情境。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漣漪來自於自找的波瀾 揉碎的心怎麼承得住溫柔款款 溫柔果真是股力量 想覓得一好友知心怎麼這般困難 是自己不好還是彼此不對調 從合而分走錯了道岔 來來來再組座道岔 再從分而合吧 學庸2005.01.14 作品號03-0177-03
世間的眾生因為都有生老病死,有的眾生是心也苦,身也苦,又加上他不知道修行,不瞭解無常,不知死賊時常在旁伺察。因此,菩薩或知道修行的人,就不要再加苦給眾生,所以不應該瞋彼,應當修忍辱。
我們最好學學彌勒菩薩,「大肚能容,了卻人間多少事;滿腔歡喜,笑開天下古今愁。」一笑,能化解許多的憂愁。
我們昨天說到「忍辱」,忍是我們修行很大的要素,如果沒有這個忍耐,很可能我們發出了一念善心,踏出了幾個腳步,我們就很容易,受世間無明欲念所轉移。 所以我們必定要有一分堅持,在忍之前就是持戒,守好我們的規矩,若是沒有這股忍力,也是很快會犯戒,我們的步伐同樣也會偏差,所以忍力堅持必定要有。
慈悲心呢是很重要的,他主要的就是要對治瞋恨心,瞋恨心幾乎呢每一個人都有,只是明顯不明顯,容易爆發,不容易爆發而已,那可以說是境界,還沒有現前,那麼有些人平時呢都很溫和的,欸!有一次突然間暴怒起來,哇~這就是說呢我們每一個人呢貪瞋癡的習氣,都是存在的,而且是很強的。
難道原次中華真有福報,走出分別,失小得大,吉祥亨通。 君子之道興旺,小人之道削弱。不是一個人可以做到的,取決於我們要不要做,不做永遠做不到,原生是我,次生是你,頭撞血流,照鏡同形。這就是沒有福報,還有每一個小人的責任,君子只能感嘆時不我與。 點覺一:兩心眏照,不可直視說明了兩岸之間的緊張關係,以
Thumbnail
學佛無論在家、出家都有安住 「慈忍」。「心」,安住在「慈心」,慈心就是利他心;安住在「忍辱」,常常修慈和忍辱而且可以安住,不是現在還好,緣境一來就不一樣。所以,有的人常常感慨修行很難修,脾氣很差、煩惱很重,沒有辦法保持輕安多久時間,一定現顛倒、發怒、起很多的妄想,發作的時候利他心就歸零
Thumbnail
學佛都知道「於可瞋境,不起瞋心。」這個人講話汙辱、對待我,實在是可氣,學佛的人要能夠忍得住,還不起瞋心。大家都會講,經典也念很多(但)做不到。貪、瞋、痴、慢、疑種種的緣境忍不住、修不好,所以,大部分百分之七十以上,人死都做鬼,都是「心」沒有撥轉過來。
Thumbnail
安住好自己的心,如天地般無私的愛養萬物,如水般不爭的來行”善”的真諦,如此才能真正親近萬物,成為萬物之所需,善助對方的同時成就自己的價值。而其中”不爭”的意涵,則是道裡最關鍵的特性之一。如何做到不爭呢?老子在本章以負面表述的方式,說明人在求道、學習、處事的過程,人心容易掉入”爭”的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