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人生最後一堂課-死亡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醫學院的學生都有所謂的大體老師,可以幫同學抽絲剝繭,藉由身體來造福人群;但是如果有人告訴你,將在過沒多久的日子,離開人世,請問你做好了準備嗎?
我印象中的人,其實很少有人,會公開地談論死亡這件事,幾乎都是避之唯恐不及,報喜不報憂。想要了解死亡,那《回眸》這一部紀錄片,可能是一部關於死亡學的入門課程。
我光想像對於即將離開人世的被攝者,能接受拍攝這件事情,就感覺到需要花許多的時間溝通,我猜想能拍攝最大的原因,應該莫過於大悲學苑。

raw-image

大悲學苑藉由佛教的力量,陪伴即將面臨死亡的人與關心照顧的親人們,帶給大眾如何在面臨死亡前,淡然地面對它。
這次《回眸》找到陳志漢導演,這跟陳導過往的拍攝經驗有關,不管是《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講述大體老師與親人們的傷痛心境,或是《一念》的自主生死權的重症患者,到這部《回眸》,陳導似乎已從生理層面、體制層面,進化到這次的心理層面。
我認識陳志漢導演一陣子。他的外顯形象是一位非常開朗、正向、樂於分享的導演,可能也因為這樣子的個性,讓導演駕馭這類型影片,這些鮮少人會觸碰的生死題材,能夠得心應手;假若換成是較為悲觀、敏感或曾經生命經驗受傷過的導演,光是要克服自身心理層面這一關,就會花非常多的時間。

有生,也有死。

這是一段自然的循環。不管生或死,重要的是,要如何把自己的人生過得精彩。感謝三位即將面臨死亡的老師,感謝他們的家屬允許,讓我們看見人生重要的一課(刻),也感謝大悲學苑,能夠探究每個人不想面對與陌生的一塊領域。
《回眸》告訴我們,死亡並不可怕,死亡是每個人必經之路,只是有些人走的早,有些人走的晚,難過是必然。
我想活著的人,時不時地回眸一望,不管是望向天空或是望向海邊,還是望向一起曾經經歷過的總總,只要還有思念與回憶,我們一直都會永遠在一起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有料有料料五六
16會員
80內容數
「有料有料~~~」 >常有屁孩 >不時吃吃 >我龍我驕傲 >電影最好 >不要痛風
有料有料料五六的其他內容
2023/05/24
我們不能忘的是,我們本來所擁有的天賦,再靠著一些時間的沉澱與努力,我想有朝一日,也能夠像「哈塔」這樣,充滿黑歷史,卻能由黑轉白,成為更好的人。
Thumbnail
2023/05/24
我們不能忘的是,我們本來所擁有的天賦,再靠著一些時間的沉澱與努力,我想有朝一日,也能夠像「哈塔」這樣,充滿黑歷史,卻能由黑轉白,成為更好的人。
Thumbnail
2023/02/15
安坑輕軌通了之後,看到許多媒體報導安坑美食或景點,已經有許多大家早已知道的名店,像是布佬廚房,這邊就不多加贅述,我們來聊聊,如果你來安坑一整天,用我38年的經驗,介紹一整天的美食給大家做選擇。
Thumbnail
2023/02/15
安坑輕軌通了之後,看到許多媒體報導安坑美食或景點,已經有許多大家早已知道的名店,像是布佬廚房,這邊就不多加贅述,我們來聊聊,如果你來安坑一整天,用我38年的經驗,介紹一整天的美食給大家做選擇。
Thumbnail
2022/12/04
先說說我過往的煮菜經驗!要買菜、洗菜、切菜、準料、抓完美比例調味,重點是剩下的食材,常常會放在冰箱,等待下一個有緣的菜出現,如果不是很勤煮的人,食材就會放到過期! 但是內心小劇場又希望不要外食! 選「Fami煮煮」就對了! 我是真的覺得「Fami煮煮」很好!不是業配!就算業配也不會找我流量那麼低的人
Thumbnail
2022/12/04
先說說我過往的煮菜經驗!要買菜、洗菜、切菜、準料、抓完美比例調味,重點是剩下的食材,常常會放在冰箱,等待下一個有緣的菜出現,如果不是很勤煮的人,食材就會放到過期! 但是內心小劇場又希望不要外食! 選「Fami煮煮」就對了! 我是真的覺得「Fami煮煮」很好!不是業配!就算業配也不會找我流量那麼低的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早年讀余德慧 嘆服於他淵博的學識 心折於他精煉的文字 近年來看法卻又有不同... 原本只是以為他博覽群書 後來體悟其實來自生命根底的履踐 是生死之間互融的嘆息 勇於承認 生命原本就是場破局 這對青年人的我來說 太過殘酷 卻也從往後諸般的生命歷練裡 體悟唯有死亡是唯一確定的
Thumbnail
早年讀余德慧 嘆服於他淵博的學識 心折於他精煉的文字 近年來看法卻又有不同... 原本只是以為他博覽群書 後來體悟其實來自生命根底的履踐 是生死之間互融的嘆息 勇於承認 生命原本就是場破局 這對青年人的我來說 太過殘酷 卻也從往後諸般的生命歷練裡 體悟唯有死亡是唯一確定的
Thumbnail
這些年在醫院的安寧病房,會看到穿著袈裟的法師跟著醫療團隊查房,他們不是到醫院化緣、作法事,更不是來傳教的,而是安寧醫療團隊的成員,協助臨終病人探索生命與死亡的靈性層面,思索生命的意義,同時也引導病人進行瀕死的準備,讓他們能無所畏懼的面對死亡,產生內在的生命力量,進而學習超越生死障礙的能力。 佛教臨床
Thumbnail
這些年在醫院的安寧病房,會看到穿著袈裟的法師跟著醫療團隊查房,他們不是到醫院化緣、作法事,更不是來傳教的,而是安寧醫療團隊的成員,協助臨終病人探索生命與死亡的靈性層面,思索生命的意義,同時也引導病人進行瀕死的準備,讓他們能無所畏懼的面對死亡,產生內在的生命力量,進而學習超越生死障礙的能力。 佛教臨床
Thumbnail
今天下午參加了一場精彩的座談,探討人生中非常重要的課題,以下先轉貼今周刊的部分即時報導,之後我會陸續分享我從蓮花基金會裡學到的”陪你善終” ….陪你善終,不僅是陪家人走最後一哩路,是學習放下摯愛,與理解自我價值的人生體悟,在告別以前,把愛好好留下來。如同作家李偉文所述,「人活著就必須面對兩個問題,生
Thumbnail
今天下午參加了一場精彩的座談,探討人生中非常重要的課題,以下先轉貼今周刊的部分即時報導,之後我會陸續分享我從蓮花基金會裡學到的”陪你善終” ….陪你善終,不僅是陪家人走最後一哩路,是學習放下摯愛,與理解自我價值的人生體悟,在告別以前,把愛好好留下來。如同作家李偉文所述,「人活著就必須面對兩個問題,生
Thumbnail
聖嚴法師曾提醒:「死亡是人生的必然,我們可以做的,就是隨時準備死亡的到來。」但是,絕大多數人或許來自內心深處對死亡的恐懼,所以總是以忙碌工作或追逐聲光刺激來逃避,不知不覺陷入華人社會對人最惡毒的詛咒:「不得好死。」其實這句罵人的話,也顯露了我們對善終的渴望。 根據專家,也就是本書作者臨床宗教師的經驗
Thumbnail
聖嚴法師曾提醒:「死亡是人生的必然,我們可以做的,就是隨時準備死亡的到來。」但是,絕大多數人或許來自內心深處對死亡的恐懼,所以總是以忙碌工作或追逐聲光刺激來逃避,不知不覺陷入華人社會對人最惡毒的詛咒:「不得好死。」其實這句罵人的話,也顯露了我們對善終的渴望。 根據專家,也就是本書作者臨床宗教師的經驗
Thumbnail
★沒有人能免於死亡─這是我們為什麼要學習面對它。 ●「死亡是我們人生中無可避免的最後階段,是一種自然法則。我確定學生們藉由學習死亡,能深刻領悟生命的可貴,懂得反思周遭事物,成長為有品格的文明之人。」 ●死亡是個難以啟齒的討論主題。許多人認為死亡學(thanatology)就是在談論死因、死亡條件和死
Thumbnail
★沒有人能免於死亡─這是我們為什麼要學習面對它。 ●「死亡是我們人生中無可避免的最後階段,是一種自然法則。我確定學生們藉由學習死亡,能深刻領悟生命的可貴,懂得反思周遭事物,成長為有品格的文明之人。」 ●死亡是個難以啟齒的討論主題。許多人認為死亡學(thanatology)就是在談論死因、死亡條件和死
Thumbnail
靈性照顧是什麼?專訪大悲學苑《回眸》紀錄片導演陳志漢!陳志漢花了兩年時間,拍攝三位臨終病人,在病榻上的倒數人生。然後把這段過程,製作成紀錄片《回眸》,陳導演說:「他好像回頭去看了他一生,所發生過的事情,所以我覺得,這部影片可以取名做《回眸》。」什麼是「靈性照顧」?到底什麼是「死亡」?
Thumbnail
靈性照顧是什麼?專訪大悲學苑《回眸》紀錄片導演陳志漢!陳志漢花了兩年時間,拍攝三位臨終病人,在病榻上的倒數人生。然後把這段過程,製作成紀錄片《回眸》,陳導演說:「他好像回頭去看了他一生,所發生過的事情,所以我覺得,這部影片可以取名做《回眸》。」什麼是「靈性照顧」?到底什麼是「死亡」?
Thumbnail
《回眸》告訴我們,死亡並不可怕,死亡是每個人必經之路,只是有些人走的早,有些人走的晚,難過是必然。 我想活著的人,時不時地回眸一望,不管是望向天空或是望向海邊,還是望向一起曾經經歷過的總總,只要還有思念與回憶,我們一直都會永遠在一起的。
Thumbnail
《回眸》告訴我們,死亡並不可怕,死亡是每個人必經之路,只是有些人走的早,有些人走的晚,難過是必然。 我想活著的人,時不時地回眸一望,不管是望向天空或是望向海邊,還是望向一起曾經經歷過的總總,只要還有思念與回憶,我們一直都會永遠在一起的。
Thumbnail
當「死亡」在你生命裡,以非常貼近的姿態出現,它就在你面前以你無法忽略過去的音量,迫切地大聲鳴叫著、警告著──無論人生經驗多寡或人生經歷豐不豐富,每個人站在生命的最後一關,面對人生僅此一次的「死亡」之際,那可能是人這一輩子最真實最毫不掩飾的情感場景。
Thumbnail
當「死亡」在你生命裡,以非常貼近的姿態出現,它就在你面前以你無法忽略過去的音量,迫切地大聲鳴叫著、警告著──無論人生經驗多寡或人生經歷豐不豐富,每個人站在生命的最後一關,面對人生僅此一次的「死亡」之際,那可能是人這一輩子最真實最毫不掩飾的情感場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