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文章
釀影評|《回眸》:死亡不是醫療流程的狀態描寫,而是一次真切的「道別」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eview」這個單字有許多意思:檢查、檢討、評論、複習。一部講述生死議題的紀錄片《回眸》的英文片名,也選用了這個詞。這部電影,與這個有許多意思的英文動詞一樣,說來簡單,但擁有許多複雜意義。
在紀錄片裡,《回眸》是什麼樣的動作?
那是當你清楚自己站在人生的盡頭,即將離開這充滿病痛的肉身之際,於是你回頭,回望著自己的人生──是檢討人生,是評論人生,也是複習自己的人生。直到最後,你不再恐懼,直向面前,走向離別。
《回眸》的導演陳志漢並非第一次執導關於生死議題的紀錄片:2017 年,他的首支紀錄長片《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拍攝莊嚴神聖的「大體老師」(遺體捐獻醫學院解剖教課用),2018 年的《一念》探討「無效醫療」及各種安寧議題,2021 年拍攝大悲學苑宗惇法師及德嘉法師的《回眸》,像是一種轉變,將鏡頭從手術房與病房的「醫療」,移至更深入病人心境的「靈性照顧」。
在病人平均剩餘壽命為三週、清楚自己生命將終結的安寧病房裡,醫護人員在病人身體上施以「緩和醫學」(疼痛控制及症狀緩解),而針對心靈的「靈性照顧」一詞,看似有些宗教意味的莊嚴肅穆,但說來其實簡單:傾聽與溝通,以及「四道」──道謝、道愛、道歉、道別。紀錄德嘉法師及宗惇法師與三位病人冠瑋、瑤華、育姍的傾聽與溝通的《回眸》,便詳實地記錄了病人們的「四道」。
在漫長的病程中,身心靈都因疾病帶來的疼痛,感受到非一般的痛苦折磨,面對死亡的不安與哀傷也越趨明顯。在白色巨塔所構築出來的「醫療」裡,死亡兩字只是流程裡的一次事件、一個狀態,但當病人真切地面對死亡,那是許許多多的「第一次」:第一次的緊張、第一次的不安、第一次真正的「告別」。
沒有人能擁有兩次死亡經歷,就連比病人本身更清楚病人身體狀況的醫護人員,也不可能體驗過。所以「靈性照顧」的用意,就是讓病人在面對第一次的情況裡,透過傾聽與溝通,一步一步回望自己的人生,解開不安;也與相處數十年的親朋好友們,真心地「四道」。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128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釀電影:專為影癡而生的媒體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4.6K會員
1.8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釀影評|《火上鍋》:陽光燦爛的日常沒有高潮起伏的劇情、沒有煽情激動的台詞,陳英雄導演的新作《火上鍋》(La Passion de Dodin Bouffant,2023)影像平靜地呈現備菜烹飪的工序,文火慢燉地勾畫出人物的日常。這些質樸的瑣碎,讓我回想起大一時代,教授在文學選讀課堂上以低沉、緩慢的聲調爬梳文章的紋理,並對字裡行間的典
Thumbnail
avatar
涵柳
2024-06-17
釀影評|《腦筋急轉彎》與《腦筋急轉彎2》:擁抱情緒,就是在擁抱自己阿焦所灌輸的各種「應該」,並不是來自於外界的教條,而是因應極權的正向自我信念所產生的一種反動──希望 Riley 可以先為未來做好準備,以免因為天真而受傷。只可惜,這個反動一樣試圖統治精神世界,結果變成另一種反噬,圈養出完美主義這頭巨獸,鋪天蓋地的自我批判就此降臨。
Thumbnail
avatar
怒怒心理師
2024-06-16
釀影評|《腦筋急轉彎》:憂傷與快樂之間《腦筋急轉彎》談論的是「記憶」。記憶球積累著人對生命的回憶,在必要時於人的腦海中播放。不被人所在意的記憶,記憶球會逐漸變得灰暗,直到被大腦清除。而對人最為珍貴的那一次記憶會變成核心記憶球,核心記憶球顯得特別閃耀,同時被擊入大腦中的某一個島嶼,藉以形塑出一個人的性格。
Thumbnail
avatar
陳曉唯
2024-06-14
釀影評|《腦筋急轉彎2》:從今以後,再也不認識自己(也沒關係)如果說,第一集教會我們要「擁抱所有情緒」,這次就是要面對「長大」:接受世事的無法確定,以及自己的難以捉摸。我們不再是一個永遠都自信,或是懦弱,或是自私,或是羞赧的人,而是有無數個面向在時時變換。
Thumbnail
avatar
張硯拓
2024-06-14
釀影評|《千禧曼波》:流離台北,單純的人電影開頭是如此雋永,揭示了一段頭也不回的離去、一些單純的人、一整座台北的失魂、一個時代的終結。Vicky 在橋上走著,輕快地,像欲飛的鳥;手裡叼了菸,吸了又吐,頭髮飛揚;林強的音樂和天橋的藍光同時擊向觀眾──那一刻極美,鬱鬱蒼蒼的無謂和千禧台北的紊亂,藍藍的科技的光潑灑上飄揚的身影,最後沒去。
Thumbnail
avatar
文字裡的貓
2024-06-13
釀影評|《隻手探險》:最是那一隻手的溫柔如果說,不存在而感到存在的部分肢體是幻肢,那反過來看,斷手的「擬人」,是不是以為整具身體還在,所以能思考的腦、能看的眼、能聽見的耳朵,才是斷手的巨大「幻肢」?之於斷手,幻肢的巨大,承擔了孤獨的巨大:剩下的太少,失去的太多;擁有的太少,記得的太多。
Thumbnail
avatar
甜寒
2020-04-16
釀影評|《兔嘲男孩》:不是納粹,是個十歲的男孩我還很喜歡的另一幕,是當喬喬告訴在納粹青年團的好友:「我家牆裡的猶太女孩⋯⋯現在算是我女朋友了。」戴眼鏡的圓臉小男孩一邊推著炸彈一邊驚呼:「哇,太好了,你有女朋友了!」沒有任何一絲猶豫和質疑。彷彿所有美好的、與愛有關的人事物,無論背負了什麼標籤,都不需要被質疑。
Thumbnail
avatar
黃郁書
2020-02-05
釀影評|《星際救援》:我的目標不是星辰大海,而是終結孤單透過適可而止的回返,McBride 也達成了自身的救贖,他發覺父親專注地、無止盡追尋的宇宙太過龐大美麗,那裡的愛與溫度太稀缺──比他這樣的非人以為自己低限所需要的還稀缺。非人若是天生,則像是個小木偶成為人的故事:他在太陽系邊緣認識到極限,觸碰到邊界,有了邊界,才框限出他原來是人,折返出自己的疆域。
Thumbnail
avatar
甜寒
2019-09-22
釀影評|《灼人秘密》:腿張開後,也許你得到的只剩「一無所有」在這社會上,究竟有多少女性必須為了一個位置,將自己的腿張開?很多時候當你指出這件事,就會有更多批評的聲浪說你這是「女性主義過盛」與「女權主義者」,他們說現在這個社會是平等的社會了,如果有這些事,肯定是你情我願,怎麼會是被逼迫的呢?而且說到底,你也得到了些什麼,不是嗎?
Thumbnail
avatar
陳太陽
2019-08-16
釀影評|《火箭人》:一場繽紛絢爛的內省之旅《火箭人》讓觀眾進入強叔的腦袋,觀看他的困境與感受,從劇情走向看得出來,身為製片、籌畫本片多年的艾爾頓・強給了編劇與導演不少空間去呈現他生命中的黑暗面,這樣坦然的態度特別令我感動──他已大步跨過種種低潮與難關,破解成名的詛咒,逃過悲劇音樂家的命運,接受每一面的自己,因此能夠抬頭挺胸面對過去、侃侃而談
Thumbnail
avatar
Lizzy
2019-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