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性照顧是什麼?專訪大悲學苑《回眸》紀錄片導演陳志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靈性照顧是什麼?專訪大悲學苑《回眸》紀錄片導演陳志漢!

導演陳志漢花了兩年時間,拍攝三位臨終病人,在病榻上的倒數人生。然後把這段過程,製作成紀錄片《回眸》,陳導演說:「他好像回頭去看了他一生,所發生過的事情,所以我覺得,這部影片可以取名做《回眸》。」什麼是靈性照顧?導演為什麼要花兩年時間,拍下臨終者們的生命經驗?冬瓜行旅訪問《回眸》導演陳志漢,帶您一窺《回眸》紀錄片背後的故事!


為什麼陳志漢導演要拍攝《回眸》紀錄片?

《回眸》的拍攝過程,可以追溯到陳志漢導演的第一部紀錄長片,探討「遺體捐贈」的《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

那一次,他為了拍攝《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於是前往慈濟大學做田野調查。「那時候看到很多師父,然後我就很好奇,師父平常都在做什麼,後來我就問說,我能不能封拍這些師父呢?」結果是馬上被拒絕。

不過當時的他,大概也沒想到,幾年之後居然會有佛教團體,透過製片人陳坤厚導演找他,希望他能夠拍攝以「靈性照顧」為題材的紀錄片,也就是現在的《回眸》,「當時我就覺得,好!我就來拍一下他們在做什麼的。」


什麼是「靈性照顧」?

接受委託之後,疑惑也浮現了。陳志漢導演笑著說:「我一開始就去問師父,到底什麼是靈性照顧?你可以簡單講一句給我聽嗎?」結果,師父跟他講解了半小時。「但是講了半小時,我還是不太懂⋯⋯」他憶想,當時還是似懂非懂的他,直到投入拍攝,透過鏡頭,凝視師父跟三位臨終者的相處,他才恍然大悟。

「原來他們在做的事情,滿簡單的,前兩個醫院都會做,第一個就是,先讓你的身體舒服,控制你的症狀,讓你不會有太多的注意力在肩膀痛、肚子痛之類的。」

接下來,臨終者可以根據從出生、直到現在的人際關係,包括你的家人,進行「四道人生」,也就是道謝、道愛、道歉和道別。「把這些都做完之後,你都沒有罣礙了。你就會回到自己內心本身。所以,這個靈性照顧就像是,把你內心的那個力量引出來。當你真的面對到,我接下來真的要死了,那個力量就會出現了。」簡單來說,靈性照顧的意義,就是透過讓臨終者放下罣礙,重新得到力量。


《回眸》內提到「冰山比喻」的故事是什麼意思?

《回眸》紀錄片裡有個「冰山比喻」,它的意思大概是:我們活著的時候,就像一座冰山,有許多可見的事情,都是冰山的表層;不過冰山底下的部分,卻是無法看見——甚至是說,我們明明知道,身上有這些問題,內心卻不願意去處理,或者視而不見。

對陳志漢導演來說,這些藏在冰山之下,大家卻避而不碰的部分,都是人生關鍵的課題,就像人生命的loading一樣,永遠的掛在我們身上。「這一塊是我們平常不會去碰的,因為我們覺得,人生還很長,我們還有幾十年的時間,可以去慢慢處理,但是,其實一直在累積,沒有真的在處理。」

我們永遠都沒辦法,得知自己所剩下的時間。但是,如果我們趁著現在,選擇去面對這些問題,跟內心的黑暗面和解,甚至解開心結——當我們走到了生命盡頭,內心也會相對的比較坦然。導演語重心長地說:「我們要去意識到,有一天我們會死。我們完全沒有辦法,預料這些事情,有時候真的是多活一天,就賺一天。」


陳志漢導演在拍攝《回眸》中印象最深刻的個案?

在拍攝期間,有兩個故事讓陳志漢導演難以忘懷,分別是年輕爸爸冠瑋,和年輕媽媽育珊的故事。前者希望,能夠繼續陪伴小孩,後者則是想要在往生之前,見到孩子最後一面。

「我那個時候,一直覺得說,臨終的這些病患啊,對他們來說,時間非常緊迫,不是說,我要多久就有多久。」臨終病患的時間,就像沙漏一樣,一直都在流逝。「我們都可以排行程表,排到明年,但對他們來說,不知道可以排多久。」在影片中,有些個案會說出「再給我一點時間,再一下就好」之類的話,就像他們無法阻止時間流逝,最後的吶喊。時間之於他們來說,只要能夠多活一天,就可以了。

raw-image


在紀錄片的製作期間,分別是去年和今年八月,陳志漢導演兩位親人往生了。

「其中一位是奶奶,她過世的時候,剛好是疫情,所以我們都沒辦法看她,只能透過視訊。」他還記得,當時自己跟奶奶這樣說:「謝謝,我們這邊都會把自己照顧好,你可以好好走。」他本來以為自己的內心,會充斥著許多難過,「但是我發現,竟然是祝福比較多,在這個過程期間,我覺得,在看待死亡這件事時,我的改變很大,不再是難過,而是祝福,希望她不要再受身體的痛苦。」

沒有多高的高漲,也沒有太過於低沉的情緒,就是一切就讓它回復到生命最原始的狀態。我們怎麼來,就怎麼走。他感嘆地說:「我們常常認為,有家人、朋友陪伴都是應得的,但是後來發現,不一定耶,他們不一定有辦法,這樣一直陪你,不管是那一個先走,都是不一定的。」


到底什麼是死亡?拍攝《回眸》過程最大的困難為何?

曾經有人問陳志漢導演,到底什麼是死亡。

他想了片刻,緩緩地說:「我們以為死亡是一道牆,好像有一天會撞牆,但是等到你意識到的時候⋯⋯它的確是一面牆,但其實,我們是可以穿透它的,牆的後面,還有一條路。」所謂的路,就是他想去的地方。「可能不同宗教,像有的人,他會蒙主恩召,回到上帝身邊,有的人回到佛祖身邊。」信仰不同,你去的地方,也都不一樣。「好像朋友要走了,自己要走了,大家祝我旅途愉快,就像單程旅行一樣。」來的時候祝福,走的時候,也是祝福。

每個個案的拍攝過程,都是在跟時間賽跑,導演認為拍攝期間最大的困難,「不是故事上面的困難,而是如何理解靈性照顧,另外一個就是,我們所拍的個案,都是一個一個離開,如果我沒有拍到,他們就走了。」而他深知肚明,受訪者們都來不及觀看影片的成品。「所以我都很節制地,去處理當中的情緒,我要讓觀眾哭,還是要讓觀眾去看這些過程,我認為這是,兩個不一樣的觀點。」


陳志漢導演希望透過《回眸》帶給觀眾的訊息!

透過這些故事,陳志漢導演希望觀眾能夠明白何謂「靈性照顧」,「還有師父們在做什麼,在過程之中,也幫助了這些家屬。」他曾經聽過一個個案,當家屬看到師父時,師父馬上就被趕出去了,「因為家屬覺得,病人都還沒走,你就要來超渡了?」最重要的是,觀眾在看完這部影片次後,有時間去整理什麼是死亡,自己的loading。

順帶一提的是,目前靈性照顧的角色,除了師父之外,還有經過培訓的志工。曾經有師父跟他說,「有志工陪伴完個案之後,需要休息半年,才有辦法回復,去做下一個個案。」

因為他們跟病人的關係,往往是相當親近。「這些志工,都很理解病人,所以,當他們陪伴兩三月之後,個案離開了,他們就會有一種,朋友走了的感覺。」


以上是大悲學苑紀錄片《回眸》導演陳志漢的採訪內容。若有任何相關疑問,可以聯絡《回眸》粉絲專頁!

《回眸》粉絲專頁 點此前往

原文刊載於:冬瓜行旅 點此前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單程旅行社 小冬瓜的沙龍
2會員
7內容數
2023/03/09
死亡是每個人都會面對的問題,但是我們的教育卻是避談的。這樣的文化對於個人和家庭都可能造成焦慮困擾,甚至遺憾。2014年10月,郭慧娟老師引進了英國的「死亡咖啡館」活動,沒想到在台灣引起諸多迴響。「死亡咖啡館」都在做什麼呢?
Thumbnail
2023/03/09
死亡是每個人都會面對的問題,但是我們的教育卻是避談的。這樣的文化對於個人和家庭都可能造成焦慮困擾,甚至遺憾。2014年10月,郭慧娟老師引進了英國的「死亡咖啡館」活動,沒想到在台灣引起諸多迴響。「死亡咖啡館」都在做什麼呢?
Thumbnail
2023/02/04
就像一般的伴侶一樣,同志伴侶在愛情的生命告終時,也會面臨喪禮的現實。由於同志喪禮過去並不普遍,因此大家對這類喪禮仍然非常陌生,甚至不確定會遇到哪些困難。那麼,同志伴侶舉辦的喪禮和傳統喪禮有何不同?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同志喪禮在執行的時候如此困難?
Thumbnail
2023/02/04
就像一般的伴侶一樣,同志伴侶在愛情的生命告終時,也會面臨喪禮的現實。由於同志喪禮過去並不普遍,因此大家對這類喪禮仍然非常陌生,甚至不確定會遇到哪些困難。那麼,同志伴侶舉辦的喪禮和傳統喪禮有何不同?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同志喪禮在執行的時候如此困難?
Thumbnail
2023/01/03
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2022年的最新作品《搞砸的那一天》,是以網路上滿佈的社會新聞為素材出發,探討當代人在看似喧囂的生活中,所感受的孤獨與困境。本劇演出以社會上定義的「魯蛇」一族為描繪對象,八段故事中的八個角色,在他們人生最「阿砸」、徹底被宣告失敗的那個時刻,被切片放大成本劇演出所呈現出的魔幻時刻。
Thumbnail
2023/01/03
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2022年的最新作品《搞砸的那一天》,是以網路上滿佈的社會新聞為素材出發,探討當代人在看似喧囂的生活中,所感受的孤獨與困境。本劇演出以社會上定義的「魯蛇」一族為描繪對象,八段故事中的八個角色,在他們人生最「阿砸」、徹底被宣告失敗的那個時刻,被切片放大成本劇演出所呈現出的魔幻時刻。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15. 感謝維琪分享我2016的貼文,我們有再做些增潤: 謝謝陳信文弟兄 當下一刻就是救恩來臨的 神聖一刻🙏🙏🙏 #奇蹟課程 下文出自弟兄2016的貼文, Q: 當在面臨自己的親人在受病痛折磨時,是要如何不當真的平常心面對? 如何仍保有平安喜樂? 覺得知道奇蹟跟
Thumbnail
15. 感謝維琪分享我2016的貼文,我們有再做些增潤: 謝謝陳信文弟兄 當下一刻就是救恩來臨的 神聖一刻🙏🙏🙏 #奇蹟課程 下文出自弟兄2016的貼文, Q: 當在面臨自己的親人在受病痛折磨時,是要如何不當真的平常心面對? 如何仍保有平安喜樂? 覺得知道奇蹟跟
Thumbnail
這些年在醫院的安寧病房,會看到穿著袈裟的法師跟著醫療團隊查房,他們不是到醫院化緣、作法事,更不是來傳教的,而是安寧醫療團隊的成員,協助臨終病人探索生命與死亡的靈性層面,思索生命的意義,同時也引導病人進行瀕死的準備,讓他們能無所畏懼的面對死亡,產生內在的生命力量,進而學習超越生死障礙的能力。 佛教臨床
Thumbnail
這些年在醫院的安寧病房,會看到穿著袈裟的法師跟著醫療團隊查房,他們不是到醫院化緣、作法事,更不是來傳教的,而是安寧醫療團隊的成員,協助臨終病人探索生命與死亡的靈性層面,思索生命的意義,同時也引導病人進行瀕死的準備,讓他們能無所畏懼的面對死亡,產生內在的生命力量,進而學習超越生死障礙的能力。 佛教臨床
Thumbnail
靈性照顧是什麼?專訪大悲學苑《回眸》紀錄片導演陳志漢!陳志漢花了兩年時間,拍攝三位臨終病人,在病榻上的倒數人生。然後把這段過程,製作成紀錄片《回眸》,陳導演說:「他好像回頭去看了他一生,所發生過的事情,所以我覺得,這部影片可以取名做《回眸》。」什麼是「靈性照顧」?到底什麼是「死亡」?
Thumbnail
靈性照顧是什麼?專訪大悲學苑《回眸》紀錄片導演陳志漢!陳志漢花了兩年時間,拍攝三位臨終病人,在病榻上的倒數人生。然後把這段過程,製作成紀錄片《回眸》,陳導演說:「他好像回頭去看了他一生,所發生過的事情,所以我覺得,這部影片可以取名做《回眸》。」什麼是「靈性照顧」?到底什麼是「死亡」?
Thumbnail
最近,Netflix 於12/30 要下架一系列 #是枝裕和 的電影,我不禁急了起來,在百忙之中,還是列了一串電影清單,想要看完他的作品。選了 1998 年發行的電影《下一站,天國》,純粹是在看到電影簡介下方,寫著「在人間與天堂之間有個中途站,剛離世的人都會在此尋找此生關鍵時刻的回憶
Thumbnail
最近,Netflix 於12/30 要下架一系列 #是枝裕和 的電影,我不禁急了起來,在百忙之中,還是列了一串電影清單,想要看完他的作品。選了 1998 年發行的電影《下一站,天國》,純粹是在看到電影簡介下方,寫著「在人間與天堂之間有個中途站,剛離世的人都會在此尋找此生關鍵時刻的回憶
Thumbnail
影視小說常安排有些人在快要過世之前,會看到已經過世的親人來跟他們說話,有時候也會安排突然像是有陰陽眼的橋段,這些是真的嗎?直到我閱讀張明志醫師的《死亡癱瘓一切的知識:臨終前的靈性照護》之後,才知道這有專有名詞:「靈性困擾」。面對這種靈性困擾,應該採取什麼做法呢?
Thumbnail
影視小說常安排有些人在快要過世之前,會看到已經過世的親人來跟他們說話,有時候也會安排突然像是有陰陽眼的橋段,這些是真的嗎?直到我閱讀張明志醫師的《死亡癱瘓一切的知識:臨終前的靈性照護》之後,才知道這有專有名詞:「靈性困擾」。面對這種靈性困擾,應該採取什麼做法呢?
Thumbnail
有沒有幻想過,獨自一人倒數生命,每一幕歡笑、淚水和遺憾淹過鼻子,那是一個通往未知的結束或開始。身兼殯葬禮儀師和生死教育者的陳培興看盡生死,曾以為總有一天會麻木,卻不斷被逝者的故事撼動。他把每一個用生命刻劃的故事、每一個「不見棺材不流淚」教訓變成教材帶進校園,讓大家思考生死,珍惜這一趟期間限定的旅程。
Thumbnail
有沒有幻想過,獨自一人倒數生命,每一幕歡笑、淚水和遺憾淹過鼻子,那是一個通往未知的結束或開始。身兼殯葬禮儀師和生死教育者的陳培興看盡生死,曾以為總有一天會麻木,卻不斷被逝者的故事撼動。他把每一個用生命刻劃的故事、每一個「不見棺材不流淚」教訓變成教材帶進校園,讓大家思考生死,珍惜這一趟期間限定的旅程。
Thumbnail
《回眸》告訴我們,死亡並不可怕,死亡是每個人必經之路,只是有些人走的早,有些人走的晚,難過是必然。 我想活著的人,時不時地回眸一望,不管是望向天空或是望向海邊,還是望向一起曾經經歷過的總總,只要還有思念與回憶,我們一直都會永遠在一起的。
Thumbnail
《回眸》告訴我們,死亡並不可怕,死亡是每個人必經之路,只是有些人走的早,有些人走的晚,難過是必然。 我想活著的人,時不時地回眸一望,不管是望向天空或是望向海邊,還是望向一起曾經經歷過的總總,只要還有思念與回憶,我們一直都會永遠在一起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