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疫情兩年改變人們的工作習慣與生活步調,回不去說走就走的旅行、工作方式,疫情中的畢業生面臨找工作,感到心驚驚,不論你是在校生還是社會人士,混合教學與會議將是未來十年至二十年必然的趨勢,意即實體與線上同步進行,因此各行各業都要準備基本的電腦硬體設備,給予員工配備公用筆電,並且在不裁員的情況下,時時讓員工進修新的技能,獲取新的資訊,不該留念過往的歷史資料,導致原地踏步。
“Success is the good fortune that comes from aspiration, desperation, perspiration and inspiration.” Evan Esar
疫情掀起電商革命,各大企業因應疫情趨勢,為了降低成本,不惜錄用專精網路行銷與採購、通曉電腦的資工、資管人才,達成降低企業成本的目標。然而,普遍看到的景象卻是商家陸續倒閉、轉向電商產業或變成其他企業的員工,亦或是換一位比自己能力高的人才經營自己的企業,促使企業資本轉虧為盈。今年2022年陸續有烏俄戰爭、Omicron病毒、猴痘症陸續在各國傳播,家長當然會擔心孩子感染,也會擔心自己受到波及,因此很多教育界高層都在思考如何研擬政策,除了讓孩子還能繼續上學,也讓教師、安親班老師都能順利度過因疫情造成的損失。如今,許多教師與孩子、家長都在政府的教育政策之下,進行長期的遠距教學,可是並非所有人都有電腦設備,所以孩子紛紛到安親班、圖書館借電腦設備上課,避免課程進度落後,考試淒淒慘慘,但缺乏電腦引導師,小孩子在操作電腦時,仍會長時間摸索電腦按鍵與功能。
每個人都會因為收入、疾病、能力不佳時,心裡會有憤世嫉俗的感受,但是換個角度想,當我們遇到棘手、不好收拾的事情時,該如何找到自己的方法解決眼前我們所認為的難題呢? 值得我們思考的是,我們願不願意開發新的人脈、技術、能力,促使別人與我們合作,開發新的商機?因此,許多人透過網路資源賺取名譽與收入,也有人透過網路行銷,詐騙他人的財產,因此契機的成功前提是:「不危害人們的基本權利與財產權。」
1970年代的社群主義逐漸帶動數位浪潮,進而21世紀初的數位革命帶動新世代學歷的平庸,個人的創意與更新資訊的能力將會是未來十年到二十年的趨勢,意味著世代更替之間,溝通與提問成本將是個人成就的關鍵點,因此不要覺得高學歷之人可能代表人生勝利組,其實付出的時間、選擇與努力才是個人成功的關鍵,還有與貴人的機緣,才能逐漸走向意外的收穫。
舉個近期的案例,身邊有幾位資歷深的教師,向我分享當時他們教書的年代都是純寫黑板、印下課堂講義發給學生,沒有讓學生拿智慧型手機、平板、電子書進行上課。如今,他們為了疫情與教育政策而不斷學習使用電腦,還要額外花大量時間編輯簡報、掃描講義內容、製作線上選擇題、問答題等等的考卷,還要用電腦跟學生遠距互動,對資歷深的教師使用電腦時,若求助無門,很容易做出沒有效率的課程互動,學生不開鏡頭的情況下,容易分心到其他感興趣的網頁做他們的事情,試問:教育的目的繼續存在嗎?
教育因疫情而發展為破壞式創新,如今各大學者紛紛討論是否在118新課綱中選擇讓孩子盡早為生活獨立,並培養一技之長養活自己與家人,預測普通的高中與大學在118新課綱中將會保留一部分的讀書基礎,剩下的時間應該給孩子學會探索、求生存的技能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