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8.6 良因法師 隨筆
高菴曰:
「住持大體,以叢林為家。區別得宜,付授當器。
舉措係安危之理,得失關教化之源。為人模範,安可容易。
未見住持弛縱,而能使衲子服從;法度凌遲,而欲禁叢林暴慢。
昔育王諶遣首座①,仰山偉貶侍僧②,載于典文,足為令範。
今則各狥私欲,大墮百丈規繩,懈與夙興,多缺參會禮法。
或縱貪饕而無忌憚,或緣利養而致喧爭。
至於便僻醜惡,靡所不有。
烏乎!望法門之興,宗教之盛,詎可得耶?」
《龍昌集》
【注釋】
①育王諶遣首座:北宋慶元府育王寺・無示介諶禪師,浙江溫州人,俗姓張,得法於長靈守卓禪師。其性格剛毅,有鐵面之稱。有一天,常住普請全寺大眾參加勞動,寺中首座推說有病。等大眾出去之後,首座卻帶著侍者陪客人在一起喝茶聊天。剛好被知事看見了,就上前質問首座,反被首座用話語奚落了一頓。知事把此事稟告介諶禪師,介諶禪師即令擊鐘集眾,當眾斥責首座,並且要把首座逐出寺門,後經眾人求情才免了,但還是免去首座的職位,讓他到擇木堂招待官客。首座心中悶悶不樂,有一天郡守到寺,首座既不相迎,也不理會,卻和原先的侍者在閒聊。介諶禪師得知後,把二人呼來痛斥一頓,然後把他們趕出寺門。
②仰山偉貶侍僧:北宋袁州仰山・行偉禪師,得法於黃龍慧南禪師。為人剛正,處事法度極嚴,使某人幹某事,沒有人敢違逆他。有一天,他列舉十二人名單交給維那師,通知他們明天俱到方丈室接受安排職事。及至茶會時,惟永泰師缺席。當時首座向行偉禪師解釋說:侍僧永泰遊方尚未回來,可以另請別人。行偉禪師同意了。不料有人卻向行偉禪師稟告說:「永泰師其實在寺,是首座故意把他隱藏起來的。」行偉禪師當下面色嚴肅起來,立即派人去搜尋,果然把永泰師找到。永泰就向行偉禪師陳訴說:「我是因為自己笨拙沒能力,怕無法擔當所安排的職務,所以才躲避起來,其實首座也不知道我在寺。」行偉禪師不容分辯,令擊鐘集眾,告白大眾說:「昧心欺眾,在他人猶不可為,何況身為首座?」當即把二人逐出寺院。
【演蓮法師譯文】
高菴善悟禪師說:
「作為住持的人不可存有私心,要把叢林當做一個大家庭看待,凡所做的事都要適宜,安排職事要選擇適當的人才。因為住持的一舉一動,都牽涉著整個叢林的安危,於一得一失之間,也與推行教化有著密切的關聯。況且身為住持要做大眾的楷模,可不是那麼容易的啊!
從來沒有見過當住持的人弛廢放縱、不自檢束,而能使寺眾欽佩服從的。也沒有聽說過規矩法度已經破壞殆盡,而能禁止叢林中那些橫暴侮慢的人。
我們從《僧寶傳》的記載中,看到阿育王寺的介諶和尚譴責首座和仰山行偉禪師貶斥侍僧這兩段公案,足可以作為叢林的典範。
然而,當今許多叢林中的住持,各隨己欲,縱情任性,肆意破壞當年百丈祖師所建立的清規法度,連叢林中本有的早參、晚參的常規也都免了,又多缺於平常省會的的禮法。或恣心任意貪圖享受而肆無忌憚,或因爭奪利養而吵鬧不休。
至於性情乖戾、行為怪僻等種種醜惡不堪的事,無所不有。唉!叢林中有這樣的住持,還企望著佛教能夠發揚光大、法門得于興盛,怎麼可能呢?」
良因贊曰:
淨土宗十一祖省庵大師,據說每日只會課一支香,並造《寸香齋銘》:
「尊客相逢,勿談世諦,寸香為期,唯道是語。
不近人情,不拘俗禮。知我罪我,聽之而已 。」
由此可見古德皆是唯道是念,只因功夫相續也難;
只要看佛號在我們心中,能維持多久便知。
因此大德作風,有時貌似不近人情,但其實是為了眾生的解脫,
徹底悲心的流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