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復正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2022.4.27

這兩天出門、通勤,明顯感覺路上、車上人變多了,甚至遊客也出現了。今天早上到已經來過幾次的醫院卻過門不識,原來門口掃碼和填寫健康聲明的檢查哨已全數撤掉,我想起,正是昨日,新加坡的疫情管制措施全面解封了,我們似乎這才真正進到”新加坡的日常生活”。

去年五月到八月,是新加坡在疫情下對邊境管制最嚴格的時期,名單上的國家一旦禁止入境,何時開放不知道,沒有時間表。當時台灣正值一波高峰,瞬間從極少數入新免隔離的名單變成禁止入境的國家,即使所有准證都通過了,入境許可也一律被暫緩,停止批件。為此,我們當時由台赴新的機票先是改期延後,接著又取消了,而八十幾箱海空運的家當貨櫃早已被拉走等著清關上船。

等啊等,眼看孩子們開學在即,先生的在台居留天數也即將耗盡,只好先陪先生回香港,當時香港的管制非常嚴格,必須一次又一次確定可以入境的身份與與層層檢測通關才放行,那一趟飛行的心情是:只要還沒進入香港海關,好像每一關都有可能得回頭重來的感覺。在港隔離完整整21天,女兒也度過人生中第一次在隔離旅館的生日,再飛新加坡,緊接著繼續再7天的隔離。五個多小時的航程,我們花了整整28天、一共連續672小時全家人與十只皮箱寸步不分離,才算是到了。

新加坡初期的管制手段,包括邊境管理、口罩與社交距離、聚會人數限制 (3人-5人-10人)、TraceTogether 掃碼足跡紀錄、疫苗差異化管理 (滿12歲以上沒有完成疫苗注射的人幾乎各種政府機關、商場、熟食中心、市場…都是不能進入、等於寸步難行)。雖然尚稱嚴格,我們卻沒有明顯感覺不便,生活還是相對正常。當然期間還是會聽到有許多西方人對這些管制措施的不滿與辯論,因此離開的也所在多有。

不管如何,新加坡政府調整腳步很快,一面積極拉高疫苗覆蓋率、一面提高醫療與輕症在家隔離康復量能,依據科學數據分析研判決策後,新的措施往往即刻或一兩天內就佈達執行。雖然今年初幾個月來,也曾經來到一天確診超過兩萬人的高峰期(現已降至兩三千人),生活卻是一步一步更正常化,我們也沒有感受到什麼恐慌和指責的情緒蔓延,幾乎每戶人家多多少少都有人確診的情況下(新加坡感染率報載約20%左右,等於是五個人就有一個人感染),聽到朋友確診身邊的人也多是「好好休息、早日康復,需要幫忙支援的話說一聲。」這樣的問候關心,學校裡確診的師生自己請假在家休息到康復或隔離期滿再進學校 (聽說有不少是無症狀或是很輕微),沒有生病的人並不停課。

從新加坡管制最嚴格的時期以來,歷經八個多月,終於在2022年4月26日全面大解封。戶外無須戴口罩 (室內仍強制戴口罩)、取消社交安全距離、取消聚會人數限制、撤掉進出各大場所掃碼檢查哨、取消疫苗差異化管理、不僅沒有隔離了,不管是短期旅客或長期居留者也一律取消兩天前入境檢測。雖然我感覺路上還是不少人習慣戴著口罩,一切差不多算是準備恢復到疫情前的狀態了。

從2019年底疫情爆發至今,全世界天翻地覆,科技與醫學的進步並沒有縮短人類對抗瘟疫的時間,不過疫苗發展的創新與加速的確降低了死亡的人數。疫情尚未結束,病毒也不會消失,人類能不能從歷史中學習到什麼呢?

* 圖為新加坡植物園裡二戰被日本佔領時期留下來的防空洞,人類能不能從戰爭史中學習到什麼?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Erin.生活在他方
5會員
217內容數
曾經遠颺北方雪國,此回移居新加坡,開啟我的南洋航道。 生活在他方,他方成了家。我用旅人的眼睛過生活;用生活的心情天天在旅行。 除了炎熱的天氣、除了肉骨茶海南雞飯,新加坡這個蕞爾小島還有什麼?讓我帶你跟著我一起探索張望獅城的今與昔,用不同的視角看見此地的趣味與美好。La vie est d'ailleurs!
Erin.生活在他方的其他內容
2023/03/19
2022.5.17 為了收一本女兒閱讀完忘了忘進書櫃的書,意外發現自己還是記得把這本愛書帶在身邊。 把書本拿到陽台,就著晨光,讀了起來。
Thumbnail
2023/03/19
2022.5.17 為了收一本女兒閱讀完忘了忘進書櫃的書,意外發現自己還是記得把這本愛書帶在身邊。 把書本拿到陽台,就著晨光,讀了起來。
Thumbnail
2023/02/09
2022.5.15 四、五月來,新加坡除了天氣轉熱,萬物更進入一種生機蓬勃、蓄勢待發之勢,本來小蟲子就不少的熱帶地區,這陣子更是大爆發,像是跟著一起大解封似的迫不及待衝出牢寵。 別說好一陣子不見的壁虎寶寶兄弟姊妹又常出來逛大街,有一晚居然從我肩頭衣服內揣出一隻金龜子 (到底是什麼時候怎麼進去的??
Thumbnail
2023/02/09
2022.5.15 四、五月來,新加坡除了天氣轉熱,萬物更進入一種生機蓬勃、蓄勢待發之勢,本來小蟲子就不少的熱帶地區,這陣子更是大爆發,像是跟著一起大解封似的迫不及待衝出牢寵。 別說好一陣子不見的壁虎寶寶兄弟姊妹又常出來逛大街,有一晚居然從我肩頭衣服內揣出一隻金龜子 (到底是什麼時候怎麼進去的??
Thumbnail
2023/01/27
2022.5.6 下了公車,女兒說今天想換一條路走回家。 其中一排組屋的中段,接近小販中心入口處,是一間水果店。因為只收現金不接受電子支付,我嫌麻煩,向來甚少去購買。這天,從騎樓下走過,最靠近走道的攤子上擺著幾大把幾大把紅艷艷、毛茸茸的果實,猶帶水氣生猛之姿攫住我的目光。
Thumbnail
2023/01/27
2022.5.6 下了公車,女兒說今天想換一條路走回家。 其中一排組屋的中段,接近小販中心入口處,是一間水果店。因為只收現金不接受電子支付,我嫌麻煩,向來甚少去購買。這天,從騎樓下走過,最靠近走道的攤子上擺著幾大把幾大把紅艷艷、毛茸茸的果實,猶帶水氣生猛之姿攫住我的目光。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2022.4.27 這兩天出門、通勤,明顯感覺路上、車上人變多了,甚至遊客也出現了。今天早上到已經來過幾次的醫院卻過門不識,原來門口掃碼和填寫健康聲明的檢查哨已全數撤掉,我想起,正是昨日,新加坡的疫情管制措施全面解封了,我們似乎這才真正進到”新加坡的日常生活”。
Thumbnail
2022.4.27 這兩天出門、通勤,明顯感覺路上、車上人變多了,甚至遊客也出現了。今天早上到已經來過幾次的醫院卻過門不識,原來門口掃碼和填寫健康聲明的檢查哨已全數撤掉,我想起,正是昨日,新加坡的疫情管制措施全面解封了,我們似乎這才真正進到”新加坡的日常生活”。
Thumbnail
離開墨爾本機場,澳洲家人隨即帶我們到市區餐廳飽餐一頓,習慣性等餐點上桌才摘下口罩,環顧整個餐廳和路上熙來攘往的行人,還不習慣隨處可見的清晰臉龐,戴口罩的我們彷彿來自另一個時空,在澳洲的第一周,我一直處於戴與不戴口罩的尷尬時分,根本沒有人在乎,總覺是庸人自擾。
Thumbnail
離開墨爾本機場,澳洲家人隨即帶我們到市區餐廳飽餐一頓,習慣性等餐點上桌才摘下口罩,環顧整個餐廳和路上熙來攘往的行人,還不習慣隨處可見的清晰臉龐,戴口罩的我們彷彿來自另一個時空,在澳洲的第一周,我一直處於戴與不戴口罩的尷尬時分,根本沒有人在乎,總覺是庸人自擾。
Thumbnail
後第五波疫情的一點政治隨想
Thumbnail
後第五波疫情的一點政治隨想
Thumbnail
回不去的疫情前,但當大家都在重建疫情後的新運作軌道,除了疫情外,還有更多值得專注的事情。用大家都熟悉的角度來看新加坡在疫情中的轉變,這不就是典型的把危機看作轉機嗎?面對危機除了找解方外,還能怎樣扭轉情勢,這才更值得去思考的地方。 我們正在黑暗中前行,終點快到了!
Thumbnail
回不去的疫情前,但當大家都在重建疫情後的新運作軌道,除了疫情外,還有更多值得專注的事情。用大家都熟悉的角度來看新加坡在疫情中的轉變,這不就是典型的把危機看作轉機嗎?面對危機除了找解方外,還能怎樣扭轉情勢,這才更值得去思考的地方。 我們正在黑暗中前行,終點快到了!
Thumbnail
新加坡Omicron疫情趨穩之際,並擴大鬆綁多項防疫措施。
Thumbnail
新加坡Omicron疫情趨穩之際,並擴大鬆綁多項防疫措施。
Thumbnail
2021年7月27號台灣迎來降二級的微解封,雙北於8月3號才正式開放內用。 歷經兩個多月的三級警戒,緊縮管控,迎來的微解封,在奧運精彩比賽的背景音樂中,防疫新生活,口罩不離身,隔板能隔起的是一段距離,但隔不了相聚的心。
Thumbnail
2021年7月27號台灣迎來降二級的微解封,雙北於8月3號才正式開放內用。 歷經兩個多月的三級警戒,緊縮管控,迎來的微解封,在奧運精彩比賽的背景音樂中,防疫新生活,口罩不離身,隔板能隔起的是一段距離,但隔不了相聚的心。
Thumbnail
不是啊,為什麼我的生活好像又繞回2020年3月?所以我們還有幾集可以逃R
Thumbnail
不是啊,為什麼我的生活好像又繞回2020年3月?所以我們還有幾集可以逃R
Thumbnail
還要再關三周......
Thumbnail
還要再關三周......
Thumbnail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公眾的個人防疫知識不足,加上菜市場一如往常地操作,快餐店、商場等服務業者沒人佩戴口罩,行政大樓也沒有任何的進出管制,等等,單靠僅有的“標準作業程序”,我們本來就沒有在“防範”。
Thumbnail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公眾的個人防疫知識不足,加上菜市場一如往常地操作,快餐店、商場等服務業者沒人佩戴口罩,行政大樓也沒有任何的進出管制,等等,單靠僅有的“標準作業程序”,我們本來就沒有在“防範”。
Thumbnail
當全世界為了防疫而忙的交頭爛額時,有大量中國移民的新加坡卻可以穩定的控制疫情,並以治癒人數獨佔全世界最高,除了有特撥預算的支持,病患診療費用由國家支出,各級學校上下有效率的應變,包括大量減少校職員員工及學生聚會的頻率,每天的消毒洗手等措施,以及嚴格執行隔離政策,課堂上,更是透過導師時間宣導“國家防禦
Thumbnail
當全世界為了防疫而忙的交頭爛額時,有大量中國移民的新加坡卻可以穩定的控制疫情,並以治癒人數獨佔全世界最高,除了有特撥預算的支持,病患診療費用由國家支出,各級學校上下有效率的應變,包括大量減少校職員員工及學生聚會的頻率,每天的消毒洗手等措施,以及嚴格執行隔離政策,課堂上,更是透過導師時間宣導“國家防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