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林寶訓》卷三 167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016.8.3 良因法師 隨筆

raw-image

雪堂曰:

「死心住雲巖,室中好怒駡。衲子皆望崖而退。

方侍者①曰:『夫為善知識,行佛祖之道,號令人天,當視學者如赤子。

今不能施慘怛之憂,垂撫循之恩,用中和之教,

奈何如仇讐,見則詬罵,豈善知識用心乎?』

死心拽拄杖趁之曰:

『爾見解如此,他日諂奉勢位,苟媚權豪,賤賣佛法,欺网聾俗定矣。

予不忍,故以重言激之,安有他哉。

欲其知恥改過,懷慕不忘,異日做好人耳。』」

《聰首座記聞》

【注釋】

①方侍者:北宋吉州禾山・超宗慧方禪師。又作惠方臨江江西省)人,俗姓。少依禪居寺,十七歲(一說十九歲)試經得度。歷參諸名宿,後得法於黃龍死心悟新禪師,執侍十四年。宣和年間(1119~1125),弘法於隆慶寺,後移居禾山,又遷豫章雲巖建炎三年(1129)示寂,壽五十七,僧臘三十八。有《超宗慧方禪師語錄》一卷行世。


【演蓮法師譯文】

雪堂道行禪師說:

死心悟新禪師住持雲巖時,凡有學者入室扣問,他總是聲色俱厲地責駡教訓學者,以致學者皆望崖而退,不敢相近。」

當時慧方禪師死心禪師的弟子,也是侍者,就勸諫師父說:『作為教化一方的善知識,行的是佛祖慈悲濟世之道,故能號令人天,因此應該視學者如嗷嗷待哺的嬰兒,今和尚對學者既不能施慈悲惻隱之念,又不肯垂撫育隨順之恩,更不用適中溫和的教育方法,反而視學者如仇敵一般,一見面就怒駡,這哪裡像是善知識的用心呢?』

死心禪師方侍者不但不能領會師父的苦心,反而對師父亂加批評起來,便拿起拐杖作勢要追打方侍者,並指著方侍者罵說:「像你現在這般見解,將來必定成為一個沒骨氣的人,只知道去諂媚宰官、巴結權貴,裨販如來大法去欺騙那些無知的凡夫俗子罷了。我只是不忍心見現今的學者因循無知,不明至道,所以才不得不把話說得重一些,以激勵他們的心志。你以為我真得把他們當做仇敵看待?我的本意,實在只是希望他們能夠知道慚愧,努力改過自新,謹記我今日對他們的激勵教訓,使他們將來能做一個好禪僧啊!』」

raw-image

良因贊曰:

如《大慧普覺禪師塔銘》所說:

「欲迪群迷 俾趨正教 嘻笑怒罵 佛事熾然

情生智隔 疑謗興焉 天目巍巍 終古莫移」

因此開悟之大德,無論嘻笑或者怒罵,無非啟迪後學之方便。

也都是徹底悲心的流露,學人莫以凡心測聖智。

若我等凡夫效法,往往則畫虎不成反類犬。

唯有長居學地,於善知識莫生虛妄分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鋼骨佛心的沙龍
77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鋼骨佛心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10/19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開示:「那些隨順自己自由意識生活的人,往往會失敗;不會作卻裝會的,也會失敗。」 「自以為是,從文字般若上去學佛而不躬行的人,終為文字所縛,心不得解脫。」 「念佛,念到心中只單純一念,無其它雜思想,便能預知時至。若還有其它思想,妄念障住,雖念佛也無法預知時至。」
Thumbnail
2022/10/19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開示:「那些隨順自己自由意識生活的人,往往會失敗;不會作卻裝會的,也會失敗。」 「自以為是,從文字般若上去學佛而不躬行的人,終為文字所縛,心不得解脫。」 「念佛,念到心中只單純一念,無其它雜思想,便能預知時至。若還有其它思想,妄念障住,雖念佛也無法預知時至。」
Thumbnail
2022/09/25
廣欽老和尚語錄:良因法師 著 「如果情執不斷,嘴裡念佛,念念還是墮娑婆。如果懇切至誠,放下萬緣,那麼,一念之間,便能到西方。 萬緣牽扯,割捨不下,那麼,百年萬年還是在三界內。」 父母只是讓我們借著他們的身體來投胎,不論是恩是怨,都是業緣,只有立誓成道報親恩,才是修行的正因。 傳某師與傳某師在客堂談及
Thumbnail
2022/09/25
廣欽老和尚語錄:良因法師 著 「如果情執不斷,嘴裡念佛,念念還是墮娑婆。如果懇切至誠,放下萬緣,那麼,一念之間,便能到西方。 萬緣牽扯,割捨不下,那麼,百年萬年還是在三界內。」 父母只是讓我們借著他們的身體來投胎,不論是恩是怨,都是業緣,只有立誓成道報親恩,才是修行的正因。 傳某師與傳某師在客堂談及
Thumbnail
2022/09/25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生於遜清光緒十八年十月二十六日,圓寂於一九八六年正月初五,生於福建省惠安縣。於泉州承天寺出家。師出家之後,專志苦修, 食人所不食,為人所不為,常坐不臥,一心念佛。 師常入定,曾一定數月,不食不動,甚或鼻息全無, 眾人誤謂師已圓寂,屢請方丈準備火化。時律宗高僧弘一大師,聞之,趕
Thumbnail
2022/09/25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生於遜清光緒十八年十月二十六日,圓寂於一九八六年正月初五,生於福建省惠安縣。於泉州承天寺出家。師出家之後,專志苦修, 食人所不食,為人所不為,常坐不臥,一心念佛。 師常入定,曾一定數月,不食不動,甚或鼻息全無, 眾人誤謂師已圓寂,屢請方丈準備火化。時律宗高僧弘一大師,聞之,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若人會得,不妨有箇入處;若也不會,莫道不疑好。
Thumbnail
若人會得,不妨有箇入處;若也不會,莫道不疑好。
Thumbnail
值此殊勝佛陀初轉法輪日,亦是慈悲 龍德上師陞座紀念日的珍貴、吉祥緣起,觀音山特別發起共同登記護持保育放流,供養慈悲 龍德上師,祈願慈悲 龍德上師法體康泰、長壽久住娑婆世間,法輪恆轉、廣大饒益十方有情。
Thumbnail
值此殊勝佛陀初轉法輪日,亦是慈悲 龍德上師陞座紀念日的珍貴、吉祥緣起,觀音山特別發起共同登記護持保育放流,供養慈悲 龍德上師,祈願慈悲 龍德上師法體康泰、長壽久住娑婆世間,法輪恆轉、廣大饒益十方有情。
Thumbnail
我在初學佛,遇到一個老禪師是這樣修行的。罵他罵得很難聽、講他很難聽的話,一直罵他......老禪師被罵的時候不敢笑,低頭:「對不起......阿彌陀佛......對不起......」被罵完了以後,人走了,禪師才笑。人家問:「法師你笑什麼?」老禪師說:「我想說他怎麼這麼厲害!專程撥一個時間在這
Thumbnail
我在初學佛,遇到一個老禪師是這樣修行的。罵他罵得很難聽、講他很難聽的話,一直罵他......老禪師被罵的時候不敢笑,低頭:「對不起......阿彌陀佛......對不起......」被罵完了以後,人走了,禪師才笑。人家問:「法師你笑什麼?」老禪師說:「我想說他怎麼這麼厲害!專程撥一個時間在這
Thumbnail
善導大師-念佛與懺悔(象山慶24.3.12)       善導的教學理論,以《觀無量壽經》為主;此經以阿闍世王與提婆達多的五逆惡行為緣,而發起韋提希夫人厭穢欣淨,求見彌陀、求生西方的「定散」十六觀,最後以救度下品罪人,教令稱名往生為結穴;善導《觀經四帖疏》以此確定彌陀之「弘願」念佛,為(淨土)三經
Thumbnail
善導大師-念佛與懺悔(象山慶24.3.12)       善導的教學理論,以《觀無量壽經》為主;此經以阿闍世王與提婆達多的五逆惡行為緣,而發起韋提希夫人厭穢欣淨,求見彌陀、求生西方的「定散」十六觀,最後以救度下品罪人,教令稱名往生為結穴;善導《觀經四帖疏》以此確定彌陀之「弘願」念佛,為(淨土)三經
Thumbnail
大慧宗杲禪師: 士大夫學此道,多求速效,宗師未開口時,早將心意識領解了也。及乎緩緩地跟著,一似落湯螃蟹,手忙腳亂無討頭處。殊不知閻家老子面前,受鐵棒,吞熱鐵圓者,便是這領解。求速效者更不是別人。所謂希得返失,務精益麤,如來說為可憐愍者。 聖嚴法師:  這段話指出有些知識份子傾向於急著得到結果,
Thumbnail
大慧宗杲禪師: 士大夫學此道,多求速效,宗師未開口時,早將心意識領解了也。及乎緩緩地跟著,一似落湯螃蟹,手忙腳亂無討頭處。殊不知閻家老子面前,受鐵棒,吞熱鐵圓者,便是這領解。求速效者更不是別人。所謂希得返失,務精益麤,如來說為可憐愍者。 聖嚴法師:  這段話指出有些知識份子傾向於急著得到結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