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哀傷中看見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一家中四個小孩獨自生活著,最小的5歲,最大的12歲,他們是異父同母的兄弟姐妹,除了必要的採買,他們不能離開房子,因為會被房東發現而拒租;雖然已到入學年齡,但因沒有戶口而無法上學;更不能被外人知道無人照顧,因為可能會被通報而被迫分開。母親為了找「長期飯票」而長年不在家,最後甚至棄養孩子,他們必須靠哥哥照顧,一一面對生活的困難。
2005年觀賞這部 是枝裕和 在2004拍攝的 《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在電影院幾乎從頭哭到尾,直到最近在 Netflix 重看,仍需要很大的勇氣,因為它號稱是枝裕和的作品裡,看完最讓人悲傷的一部。
因大學主修兒童福利使然,不免一直想探究事件的成因,家庭失能、兒童未就學、無戶口的隱藏黑數、單親家庭的支持系統、女性的自主權及性別教育(養不起還要一直生、不停地換伴侶、再婚的困難)、社會安全網的建構……,覺得這就是一個 #家庭失能 的案例。
和真實事件相比,改編的電影溫柔許多,但沒有戲劇性的煽情,不用鄉愿的溫情主義,而以非常客觀的角度看著這四個孩子在媽媽離開以後的生活,試圖讓觀眾看見外界看不見的事,也並非批判或想提出解方,而是重現一個失序的家。當時我的孩子也在學齡前,自己在職又讀研究所,還有四位老人家要照顧,一樣有教養問題和身為母親、妻子、女兒、媳婦、學生、工作者等多重角色的壓力,有時真的很想逃離,看電影也有不同的角度。
題材本身絕對會讓人悲痛,但現實生活不是非黑即白,我們不是法官,無權批判對錯,不幸家庭有百種樣態,暫且先放下兒童教養及不當對待的道德觀,這部憂傷而內斂的電影,透過孩子的角度,讓我們更能看見平時漠視、忽略的陰暗角落。在電影中,雖被淡淡的陰鬱給包圍,也有一股溫暖的氛圍至始至終瀰漫著,或許就是手足之間無法分割的親情吧!
導演在片初是用輕快的方式呈現,一家五口搬到新家時,媽媽騙房東說只有她跟長子二人,於是其他孩子得要在車站枯等,或甚至被悶在行李箱裡「運」上樓,有點荒謬喜感的反差感。

另一種的井然有序

被迫撐起一個家的哥哥,擔任小母親的姊姊,沒有看到因為貧窮而走偏的行為,雖然哥哥曾經因渴望同儕友誼而迷失過一小段時間,但最後還是為了家人著想,姊姊則是都待在家裡照顧弟弟妹妹。
為了避免被拆穿,只有哥哥可以自由出門,有時去採買必需品,擁有一小段在便利商店看漫畫的偷閑時光;弟弟被嚴禁涉足陽台,就在家中玩電動;姊姊在洗衣服的時候匆匆踏出陽台,所以窺視外面的世界⋯⋯,難以想像的空間幽禁,被導演拍成了城堡內外的探險遊戲。
孩子們沒有太多抱怨,以嘻笑帶過生活中的灰色時光,他們的適應力過人,也因著他們對於生活的無力自主,不吵也不鬧地窩在家裡,姊姊貼心地照顧妹妹,哥哥仔細盤算每一塊錢.....都是在討母親的歡心,因為被拋棄的他們,只希望母親不會再度離去,或是可以早日返家。

眼睛充滿力量

母親看似不負責任,做事不考慮後果,長成了荒唐的大人,在碰到困難的時候只會選擇逃避。電影對她雖不同情,也沒有把她拍成一個冷血、惡毒的母親,反而在家時處處顯露出溫柔和耐心,與孩子們的互動緊密。
透過觀察和理解,她相信大兒子能不負所托,也會適時激勵;她知道大女兒的嚮往和在意,細心幫她上指甲油妝點;交代小兒子要謹守的事項;也會幫小女兒細心梳理頭髮,在餐桌上,她興味盎然地跟四個孩子談天說地,就算晚歸,還是耐心指導孩子的功課。
大兒子成為家的支柱,扛起了所有的責任,一切都只為了「活下去」這樣一個不該成為煩惱的目標。小小年紀已經懂得太多處世之道,展現的穩定態度讓人揪心,他的眼神犀利也帶著悲傷,更有對弟妹們的細心觀察和體貼。

開心的圓夢之旅

導演在電影中常配上輕快的音樂,尤其是四兄妹決定一起出去「玩」—到便利超市去買一堆零食泡麵,竟然成了連觀眾都感染到幸福的圓夢之旅了。
他們在公園開心玩著遊樂器材,發現了長在水溝蓋上的植物,採集了種子,回家種出屬於他們的生意盎然,導演想捕捉的是:從孩子的眼光看到什麼?感覺到什麼?選擇過什麼?曾經想過什麼?
人生原本就是一場來去,享有一輩子的安逸和一瞬間的幸福,其實在本質上,也沒有那麼不同,只在於能不能把握當下。

人性中的良善

超商年輕店員默默遞送即期的飯糰、幫哥哥解釋化解偷竊誤會的女店員、陪伴他們一段生活的中學女孩紗希,雖然經濟困窘無法餵飽一張張的嘴,撐起一個有燈火的家,但憑著友情和善意,點燃一枝枝微亮的燭光。
感覺導演淡化「大人」的角色,連伸出援手的中學女孩都是被霸凌者,或許想呈現人越長大,越社會化,就離原本的善良、憐憫、同理,更遙遠了一點,也不敢勇敢地伸出援手。

匱乏中的驚喜和愛

為了保護弟妹,他做了很多暖心的舉動,例如過年的時候請超商店員模仿母親的字跡,送紅包給弟妹們。他與姊姊都有默契,不告訴弟弟妹妹母親再也不回來的真相。
姊姊只能躲在母親的衣櫃中,懷念母親衣物上殘留的味道,感覺被擁抱,雖然她心中多少也明白,母親可能再也不回來了。她也為弟妹著想,把自己本來要存起來買鋼琴的錢,給哥哥去買生活用品。哥哥購買食材同時,仍為妹妹繞路挑選最愛的巧克力。

生命的堅韌

在長男女身上看見了責任感、體貼、善解人意的特質,現實逼迫他們提早長大,他們擁有比一般小孩更加強韌的生命力,對於夢想也很有堅持,對待家人既負責又體貼,即便面臨生存的困境,也不偷不搶,有所堅持,並沒有因為窮困而走到歧路。
四個孩子自立自強,也學會求生本能,渴了去公園打水,餓了就吃著便利商店的即期品,電影中的畫面總洋溢美好陽光,光線照進失序混亂的家中,陽光照不進的角落,就像缺少了大人的照顧與庇蔭,提早面臨人生的難題,展現了堅韌的生命力。孩子們在體驗到死亡的同時,瞬間長大了,哥哥在片末仰望著天空耀眼的太陽,對「未來」仍抱有一絲期待,與弟妹們相依相扶持。
人不可能永遠活在美好中。再大的傷痛,日子還是會像沒有發生過那樣地前進,最終,無人知曉的悲傷往事,安安靜靜地躺在土壤中。或許,在夏日清晨的微風輕拂後,能被記得、被傾聽、被理解,然後,牽起手繼續過日子。
保有希望,會找到自己的 生存方式。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9會員
117內容數
人生裡面最好的情景,是愛自己,好好生活,吃得下睡得著,並能發自內心微笑。 這麼簡單,卻很少人做到。「愛」是強迫不來的,「愛自己」也是一樣。 簡單來說,愛自己就是接受自己,接納自己的好與壞,重要的根本是,發揮自己的獨一無二! 人生不應受任何框架限制,每一步都是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值得好好被對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愛自己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她常常覺得快喘不過氣,明明是最愛的伴侶,走過婚姻的風風雨雨,現在看見他臥床卻無能為力。考慮一對兒女都在工作,不忍心將照顧的工作讓他們一起分擔,自己提早退休,原本以為可以享受人生、攜手共遊,卻被綁在病床邊晨昏定省。
常常,以為自己看到了,卻沒有真正的看見。 很簡單的《#一一》, 也很不簡單。 就像我們的心,可以單純, 也能有豐富的情感層次。
家人的互動需要透過不同的形式表達愛意,無論是食物、行為或是言語,各種樣態不拘,總之,用對方願意且喜歡接受的。 在有些人眼中,家人竟然逐漸變成陌生人。渴望愛的心沒有被好好接著,期待的回應成了一場空,付出的時間、心力彷彿是空氣。或許,啟動愛意流動的鑰匙只是幾個字: 我愛你,對不起,謝謝你,請原諒我。
「為什麼在家裡會覺得壓力很大?」應該很有人都有感覺。「從什麼時候開始,這個家變成一秒惹怒我們的地方?」或許也是我們心中的吶喊。  還有,還有,「去哪?跟誰?幾點回來?」、「跟你說過多少次了」、「你應該要更努力一點」、「你整天在家有什麼好累的?」、「你知不知道我是為你好」……,這些話我們很熟悉,聽了很
她一股腦地倒了滿肚的苦水:「婆婆自公公走後就住在我們家,沒辦法呀!她堅持不住安養院、不請外勞,否則就到處控訴被棄養,我們也不忍心讓她獨居,因為她會出很多狀況讓我們收拾不完。先生又是獨子,只好一肩挑起來,但公寓空間實在很小,婆婆不願睡主臥,又不能爬上兒子的雙層床,也不睡和室地板,只願意睡在沙發,說這
如果親子間的相處,能夠以幽默的方式看待,會不會更輕鬆自在?「放養」其實也是一種智慧和學習。 愛要讓彼此都能迎向陽光 放養式教育的一般定義,是讓孩子在不刻意控制的環境中成長,讓孩子從小就適當地接觸自然、社會樣貌,較早的接受歷練,有別於嚴厲的、教條式的規範教育,甚至在玩中培養其規則意識,有目的性逐步
她常常覺得快喘不過氣,明明是最愛的伴侶,走過婚姻的風風雨雨,現在看見他臥床卻無能為力。考慮一對兒女都在工作,不忍心將照顧的工作讓他們一起分擔,自己提早退休,原本以為可以享受人生、攜手共遊,卻被綁在病床邊晨昏定省。
常常,以為自己看到了,卻沒有真正的看見。 很簡單的《#一一》, 也很不簡單。 就像我們的心,可以單純, 也能有豐富的情感層次。
家人的互動需要透過不同的形式表達愛意,無論是食物、行為或是言語,各種樣態不拘,總之,用對方願意且喜歡接受的。 在有些人眼中,家人竟然逐漸變成陌生人。渴望愛的心沒有被好好接著,期待的回應成了一場空,付出的時間、心力彷彿是空氣。或許,啟動愛意流動的鑰匙只是幾個字: 我愛你,對不起,謝謝你,請原諒我。
「為什麼在家裡會覺得壓力很大?」應該很有人都有感覺。「從什麼時候開始,這個家變成一秒惹怒我們的地方?」或許也是我們心中的吶喊。  還有,還有,「去哪?跟誰?幾點回來?」、「跟你說過多少次了」、「你應該要更努力一點」、「你整天在家有什麼好累的?」、「你知不知道我是為你好」……,這些話我們很熟悉,聽了很
她一股腦地倒了滿肚的苦水:「婆婆自公公走後就住在我們家,沒辦法呀!她堅持不住安養院、不請外勞,否則就到處控訴被棄養,我們也不忍心讓她獨居,因為她會出很多狀況讓我們收拾不完。先生又是獨子,只好一肩挑起來,但公寓空間實在很小,婆婆不願睡主臥,又不能爬上兒子的雙層床,也不睡和室地板,只願意睡在沙發,說這
如果親子間的相處,能夠以幽默的方式看待,會不會更輕鬆自在?「放養」其實也是一種智慧和學習。 愛要讓彼此都能迎向陽光 放養式教育的一般定義,是讓孩子在不刻意控制的環境中成長,讓孩子從小就適當地接觸自然、社會樣貌,較早的接受歷練,有別於嚴厲的、教條式的規範教育,甚至在玩中培養其規則意識,有目的性逐步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片的架構其實在預告中就顯露了,所以故事與反轉相較更多的比重在喬許哈奈特的從容應付,重罪犯面對包圍陣仗的同時安撫女兒的鏡頭語言很特別,少女敏銳觀察出爸爸的心不在焉,讓感官放大的要角(一個專注在追星一個專注在躲避)另有一番真摯呈現。
Thumbnail
突然看到這部多年前的電影,分享關於人不想被遺忘、家人是什麼、選擇歸屬群體及結束關係的想法 :)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本精彩的懸疑小說,從三個女性角色的故事出發,發展出盤根錯節的劇情,引導出意想不到的結局,也探討了家庭環境對她們的行為和人生選擇的重大影響。
Thumbnail
曉海的父親拋家棄子不顧、堂而皇之住進小三的寓所,櫂的母親追隨男人至蕞爾小島、意亂情迷下家中大小事都無法自理。一位是家境岌岌可危、我見猶憐的在地女生,另一位是見過都市繁華、遠道從京都來的俊俏小生,在有此令人困擾的家庭背景下,兩人時常成為鎮上茶餘飯後消遣的話題。彼此惺惺相惜,不受待見的倆人逐漸有了交集。
Thumbnail
看完「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內心有一種深沉不見底的悲哀! 電影是改編自轟動整個日本社會的1988年東京西巢鴨兒童遺棄事件,描述被母親遺棄的同母異父四兄妹如何自立自生。 影片一開頭:母親為了不被新房東驅趕,將最小的兩個孩子「裝進行李箱」偷渡進公寓 ;傍晚時大哥明再去車站接二姊京子回家。接著一家
Thumbnail
   《橫山家之味》是描寫長大離家的孩子們和年老雙親共度一個夏日的家庭倫理劇。沒有發生特別事件。頂多只有快到中間才解開「為何那一天家人要團聚」的小小謎題,還有家人之間瑣碎又時而語出驚人的對話而已。   劇本初稿寫於二〇〇六年秋天,其實同一劇名的大綱早在五年前就有了。
Thumbnail
日本電影--青春,半生不熟 電影簡介 玉子是一個沒有工作的大學畢業生,與經營運動器材店的離異父親住在一起。玉子把時間花在睡覺、吃飯、看電視、看漫畫和玩電子遊戲上。她父親會養她,但希望她能找到一份工作。 影片中的玉子,就對每件事都缺乏熱情,這故事可能是許多年輕人可能面臨的現實縮影。大部份的人
Thumbnail
「正因為沒有血緣,所以少了點期望。」 「能夠選擇自己的家人,羈絆會比較深吧。」 《小偷家族》描述沒有血緣關係的一家人;一起生活、一起旅行、一起在屋簷下「聽」著煙火的一家人。直到某次偷東西被抓包後,才被公權力介入,拆散了一家人。導演是枝裕和在本片企圖描繪何謂「家」,以及在多元成家的
Thumbnail
《小曉》是一部觸動人心的電影,描繪了過動症小孩在家庭和學校中的成長經歷。從小曉的孤獨旅程、家庭微妙關係、老師的溫柔陪伴到社會對過動症的刻板印象,影片深刻反映了困境下的愛和勇氣。主要角色包括小曉、母親薇芳、班導保羅等。觀眾將在故事中體驗到深刻的共鳴。
Thumbnail
在是枝裕和的眼中,始終沒有人懷著純粹的惡意,只有在嚴峻環境下的緊密連結。棄嬰的道德問題屢見不鮮,究竟是不生還是盡可能地給予孩子一個良好的環境才稱得上負責?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片的架構其實在預告中就顯露了,所以故事與反轉相較更多的比重在喬許哈奈特的從容應付,重罪犯面對包圍陣仗的同時安撫女兒的鏡頭語言很特別,少女敏銳觀察出爸爸的心不在焉,讓感官放大的要角(一個專注在追星一個專注在躲避)另有一番真摯呈現。
Thumbnail
突然看到這部多年前的電影,分享關於人不想被遺忘、家人是什麼、選擇歸屬群體及結束關係的想法 :)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本精彩的懸疑小說,從三個女性角色的故事出發,發展出盤根錯節的劇情,引導出意想不到的結局,也探討了家庭環境對她們的行為和人生選擇的重大影響。
Thumbnail
曉海的父親拋家棄子不顧、堂而皇之住進小三的寓所,櫂的母親追隨男人至蕞爾小島、意亂情迷下家中大小事都無法自理。一位是家境岌岌可危、我見猶憐的在地女生,另一位是見過都市繁華、遠道從京都來的俊俏小生,在有此令人困擾的家庭背景下,兩人時常成為鎮上茶餘飯後消遣的話題。彼此惺惺相惜,不受待見的倆人逐漸有了交集。
Thumbnail
看完「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內心有一種深沉不見底的悲哀! 電影是改編自轟動整個日本社會的1988年東京西巢鴨兒童遺棄事件,描述被母親遺棄的同母異父四兄妹如何自立自生。 影片一開頭:母親為了不被新房東驅趕,將最小的兩個孩子「裝進行李箱」偷渡進公寓 ;傍晚時大哥明再去車站接二姊京子回家。接著一家
Thumbnail
   《橫山家之味》是描寫長大離家的孩子們和年老雙親共度一個夏日的家庭倫理劇。沒有發生特別事件。頂多只有快到中間才解開「為何那一天家人要團聚」的小小謎題,還有家人之間瑣碎又時而語出驚人的對話而已。   劇本初稿寫於二〇〇六年秋天,其實同一劇名的大綱早在五年前就有了。
Thumbnail
日本電影--青春,半生不熟 電影簡介 玉子是一個沒有工作的大學畢業生,與經營運動器材店的離異父親住在一起。玉子把時間花在睡覺、吃飯、看電視、看漫畫和玩電子遊戲上。她父親會養她,但希望她能找到一份工作。 影片中的玉子,就對每件事都缺乏熱情,這故事可能是許多年輕人可能面臨的現實縮影。大部份的人
Thumbnail
「正因為沒有血緣,所以少了點期望。」 「能夠選擇自己的家人,羈絆會比較深吧。」 《小偷家族》描述沒有血緣關係的一家人;一起生活、一起旅行、一起在屋簷下「聽」著煙火的一家人。直到某次偷東西被抓包後,才被公權力介入,拆散了一家人。導演是枝裕和在本片企圖描繪何謂「家」,以及在多元成家的
Thumbnail
《小曉》是一部觸動人心的電影,描繪了過動症小孩在家庭和學校中的成長經歷。從小曉的孤獨旅程、家庭微妙關係、老師的溫柔陪伴到社會對過動症的刻板印象,影片深刻反映了困境下的愛和勇氣。主要角色包括小曉、母親薇芳、班導保羅等。觀眾將在故事中體驗到深刻的共鳴。
Thumbnail
在是枝裕和的眼中,始終沒有人懷著純粹的惡意,只有在嚴峻環境下的緊密連結。棄嬰的道德問題屢見不鮮,究竟是不生還是盡可能地給予孩子一個良好的環境才稱得上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