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文化俱樂部|蘭陽工業中樞地-太平山林業(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拼接而成的羅東森林鐵路

第一段:電氣會社代闢線
1921(大正10)年宜蘭電氣興業會社成立時,擬利用宜蘭濁水溪進行水力發電,以提供臺南製糖會社二結工場機械製糖之用。將取在入口修築堰堤,此舉將會阻塞營林所的管流運材。為解決此問題,營林所與電氣會社經多次協調後決定,由臺灣電氣會社投百萬圓經費代為先闢築土場至天送埤的鐵道,爾後再逐年買收,完成後提供給營林所做為運送原木的設施。此段鐵道於1923(大正12)年12月完工。
鐵道行經路線自土場起,經濁水(樂水)、牛鬥、清水湖(清水)至天送埤,長度約為19.36公里。
羅東森林鐵道運材列車(來源:臺灣舊照片資料庫)
第二段:糖業鐵道線
1919(大正8)年8月開始興建糖業鐵道,自二結工場向西延伸,主幹線自二結、歪仔歪越溪經過尾塹、大洲、大義、二萬五、叭哩沙到天送埤,並在1920年2月完工通車。1921(日大正10)年起營林所租糖業鐵道做為運材之用,年租約14萬日圓。自天送埤起,經三星、二萬五(今「萬富」)、大洲至歪仔歪(臺南製糖會社二結工場),長度約14.52公里。
第三段:羅東寄附線
羅東街長陳純精在當時除了爭取將出張所與貯木場改置於羅東,並允諾由羅東街民寄附興築歪仔歪至羅東之間的鐵道(羅東寄附線),此段鐵路於1924(日大正13)年1月27日完工,至此羅東森林鐵道全線通車,隨即開始試運轉。1924(日大正13)年11月30日,宜蘭線鐵道全通,太平山林木得以透過宜蘭線鐵道向外運出。
三段接成的羅東森林鐵道自土場至竹林,全長共36.95公里,行駛時間約3小時。

不再只運送木材的鐵道

羅東森林鐵道之興設,原先僅是為了輸運木材。在闢建羅東森林鐵道期間,即有三星庄的居民陳情,希望此林業鐵道可以設站協助居民運輸地方所生產的物產,如:米、大豆、甘藷、樟腦、苧麻、落花生、木材、薪炭、柑橘、芭蕉。
〈森林鐵道と三星庄民の死活問題總督に歎願書を提出〉,《臺灣日日新報》,1923年11月25日4版。
羅東森林鐵道略圖
1924(日大正13)年1月27日正式營運不久後,即有民眾請求與阿里山森林鐵道一樣可以載客。因此,自1926(日大正15)年5月18日起,羅東森林鐵道採客貨兼營的方式營運。自土場至羅東,沿途共設有10個車站,以羅東竹林驛為起始點,經歪仔歪、大洲、二萬五(萬富)、三星、天送埤、清水湖(清水)、牛鬥、濁水(樂水)至土場。
鳩之澤溫泉俱樂部(1938)(來源:宜蘭人文知識數位資料庫)
圓山鐵線橋(牛鬥大橋)(來源:宜蘭人文知識數位資料庫)

森林鐵路羅東車站啟用

因竹林驛距離宜蘭線鐵道羅東驛仍有一段距離,對主要居住於羅東驛西南側之羅東街居民而言相當不便,因此在1931(昭和6)年曾向台灣總督府陳情將竹林驛移轉至羅東驛附近,似未獲接受;在「羅東街市區計畫圖」中,在羅東驛北側可見到「營林所停車場預定地」。
《臺灣日日新報》1931年01月06日08版〈羅東竹林驛移轉陳情〉
直到戰後的1970年,為使羅東森林鐵路能與宜蘭線鐵道連接,遂增設竹林站至羅東火車站間約1公里長之延長線,並在羅東火車站北端增建了「森林鐵路羅東車站」,於1971年落成啟用,便利旅客轉運。自此,羅東森林鐵路遂以「森林鐵路羅東車站」為起點。
1971年羅東車站(來源:宜蘭人文知識數位資料庫)

中華特快車強勢登場

1963年時,阿里山森林鐵路首次啟用柴油客車,取名為「中興號」,速度提高甚多,此項舉措也影響了羅東森林鐵路。1967年,蘭陽林區管理處購入了兩部由日本車輛株式會社所製造的柴油客車,取名為「中華號」特快車,以與阿里山林鐵的「中興號」有所區別。兩者的顏色也不相同,「中華號」車身為深藍色,「中興號」則是紅色。「中華號」特快車與「中興號」還有一個很具獨特性的差異,就是「中華號」還編制了中華號小姐在車上服務,沿途簡易導覽,也有倒茶水服務。
羅東森林鐵路中華號特快車(來源:「吳昭明的鐵道.人生.夢」部落格)
中華號特快車僅停靠羅東、竹林、三星、清水湖、牛鬥、樂水與土場等七站。而森林鐵路羅東車站也是因應中華號特快車的行駛而增設。
停靠於羅東車站的中華號特快車(來源:宜蘭人文知識數位資料庫)
但在1979年時,羅東森林鐵路停駛,中華號也因此停駛,後來則移到阿里山林鐵持續運行。直至1978(民國67)年9月21日,森林鐵道在黛拉颱風侵襲下軌道嚴重受損,加以客運量銳減,原木運材亦漸為林道卡車運材所取代,因此在1979(民國68)年8月1日起停止營運,結束其56年之運材任務。1986(民國75)年,自土場至羅東間的森林鐵道全數拆除。
【延伸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0會員
101內容數
"世界是一本書,不旅行的人只讀了一頁。" 用宜蘭的故事串編成旅行美好的風景與回憶,2014年成立的旅人書店致力於地方文化的發掘與分享,至今已執行策劃超過30條、數百場深度體驗路線,讓旅人們帶來更有深度與溫度的宜蘭體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旅人書店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宜蘭早期因地域封閉與交通不便,產業上主要以農業為主。進入日治時代後,隨著臺灣總督府的產業政策導引與新式產業技術的引入,傳統產業的運作方式開始有了改變。製糖業、林業、製紙業、電氣業、電化業等產業,皆引入巨額資本與現代的機械設備進行大量生產,並建設大型工場設施容納所需的大量勞工、原料、機械、產品與建築。
在宜蘭福傳以頭城、礁溪為主的天主教遣使會,在礁溪建造的聖堂正是2018年被拆毀殆半的「聖若瑟天主堂」(aka礁溪天主堂)。礁溪天主堂腹地內除了神父辦公室外,還有「慈惠幼稚園」及「文聲復健院」這兩棟神父修女進行社福工作的建築。其中,文聲復健院在小兒麻痺肆虐的年代,在羅文思神父主理下救助了上千位病童。
頭城作家李榮春的文學作品裡,常出現一座被他稱為「大金瓜」的教堂,這個教堂便是現在以「頭城天主堂」為人熟知的天主教遣使會聖堂。「遣使會」為一九五○年代來到宜蘭傳教的四個天主教會之一,教區範圍以頭城、礁溪為主,在早年較為貧困且資源缺乏的年代,這群「向窮人傳福音」到偏遠地區服務的外籍傳教士,致力於協助改善
近幾年說到羅東北成聖母升天堂,大多會以偶像劇取景地被熟知。然而天主教靈醫會在大羅東地區的重要會堂,除了位於羅東聖母醫院內的耶穌聖心堂外,便是這個同樣被指定為縣定古蹟的「北成聖母升天堂」。這個教堂不僅是規模最大,其簡化式的哥德建築形式,不僅在台灣相當少見,也成為靈醫會在宜蘭地區各地興建教堂的參照範本。
你知道羅東聖母醫院院區內隱身了一座古蹟教堂嗎?這座教堂便是從聖母醫院中正南路側門口進入後,位於右手邊的「耶穌聖心堂」。耶穌聖心堂在靈醫會成立聖母醫院時便一同設置,然而現今看到的聖堂為1962年建成的建築,圓形構造相當特別,許多建築細節都具有時代意義與特色。
羅東聖母醫院、丸山療養院、聖嘉民啟智中心……這些名稱相信大多數宜蘭人都不陌生,而這些關注不同層面醫療或長照照護的機構,背後共同的交會點便是「天主教靈醫會」。靈醫會1952年來到羅東後,便以「醫療傳道」的精神服務受貧病之苦的人們,許多外籍神父和修士青年時期來到台灣後,便在這塊土地奉獻一生甚至埋骨台灣。
宜蘭早期因地域封閉與交通不便,產業上主要以農業為主。進入日治時代後,隨著臺灣總督府的產業政策導引與新式產業技術的引入,傳統產業的運作方式開始有了改變。製糖業、林業、製紙業、電氣業、電化業等產業,皆引入巨額資本與現代的機械設備進行大量生產,並建設大型工場設施容納所需的大量勞工、原料、機械、產品與建築。
在宜蘭福傳以頭城、礁溪為主的天主教遣使會,在礁溪建造的聖堂正是2018年被拆毀殆半的「聖若瑟天主堂」(aka礁溪天主堂)。礁溪天主堂腹地內除了神父辦公室外,還有「慈惠幼稚園」及「文聲復健院」這兩棟神父修女進行社福工作的建築。其中,文聲復健院在小兒麻痺肆虐的年代,在羅文思神父主理下救助了上千位病童。
頭城作家李榮春的文學作品裡,常出現一座被他稱為「大金瓜」的教堂,這個教堂便是現在以「頭城天主堂」為人熟知的天主教遣使會聖堂。「遣使會」為一九五○年代來到宜蘭傳教的四個天主教會之一,教區範圍以頭城、礁溪為主,在早年較為貧困且資源缺乏的年代,這群「向窮人傳福音」到偏遠地區服務的外籍傳教士,致力於協助改善
近幾年說到羅東北成聖母升天堂,大多會以偶像劇取景地被熟知。然而天主教靈醫會在大羅東地區的重要會堂,除了位於羅東聖母醫院內的耶穌聖心堂外,便是這個同樣被指定為縣定古蹟的「北成聖母升天堂」。這個教堂不僅是規模最大,其簡化式的哥德建築形式,不僅在台灣相當少見,也成為靈醫會在宜蘭地區各地興建教堂的參照範本。
你知道羅東聖母醫院院區內隱身了一座古蹟教堂嗎?這座教堂便是從聖母醫院中正南路側門口進入後,位於右手邊的「耶穌聖心堂」。耶穌聖心堂在靈醫會成立聖母醫院時便一同設置,然而現今看到的聖堂為1962年建成的建築,圓形構造相當特別,許多建築細節都具有時代意義與特色。
羅東聖母醫院、丸山療養院、聖嘉民啟智中心……這些名稱相信大多數宜蘭人都不陌生,而這些關注不同層面醫療或長照照護的機構,背後共同的交會點便是「天主教靈醫會」。靈醫會1952年來到羅東後,便以「醫療傳道」的精神服務受貧病之苦的人們,許多外籍神父和修士青年時期來到台灣後,便在這塊土地奉獻一生甚至埋骨台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對現代許多臺灣人而言,臺鐵的環島鐵路網就好像打從出生以來一般的理所當然。但是,過去其實有很長一段時間花蓮與台東之間的鐵路是獨立於環島路網之外的存在,而管理這條鐵路的營運中心就在今日的花蓮鐵道文化園區,其前身則可追溯到日本時代的花蓮港鐵道出張所。
Thumbnail
這是散步的好去處,跟朋友約好在這裡碰面,羅東林場的貯木池是過去太平山林場集運木材的最終站,如今已轉型為生態文化園區,是宜蘭知名的觀光景點。 貯木池由人工挖掘而成,面積約為1.5公頃,池中原本存放著大量從太平山上伐下的原木,如今已清空,僅留下一片碧綠的水池。貯木池周圍環繞著木棧道,遊客可以沿著木棧道
Thumbnail
日治時期台灣有三大官營林場:阿里山、八仙山、太平山,其中太平山林場是比較晚開發的。羅東林業文化園區即為日治時期羅東出張所及貯木池舊址。這裡是木材出口轉運站、日治時期台灣經濟出口這裡是個重要位置。
2024.03.27 交通部 為推動舊山線鐵道觀光旅遊,交通部王國材部長今日會同立法委員陳超明、苗栗縣長鍾東錦,並率臺鐵公司杜董事長微及觀光署勘查。 今(27)日現勘舊山線勝興車站、魚藤坪鐵橋及大安溪花樑鋼橋等地,經與苗栗縣政府及臺鐵公司現勘討論,指示臺鐵公司就今日所提舊山線發展策略簡報,先將軌
Thumbnail
  「桃園車站遺址」為清領時期台灣巡撫劉銘傳籌建的第1代車站「桃仔園火車碼頭」(1891)之卵石軌跡,與日治時期西移(桃園車站座像朝北,東往台北、西往新竹)的第2代車站「桃仔園停車場」(1898),及因1908年縱貫線通知後,改為「唐博風」造型(用為阻擋因下雨屋頂留下的污水)的第3代車站「桃
Thumbnail
宜蘭線北段工程通車至猴硐後,終於來到了計畫中最為險峻的三貂嶺。將基隆河與雙溪流域分隔開來的三貂嶺,早從清代便是往返台北與宜蘭的必經之路,但在過去得要花費數小時才能徒步翻越。三貂嶺隧道在工程計畫中接續在猴硐至三貂嶺的第四工區後,再度由大倉組承包下這個宜蘭線上數一數二的大工程。
Thumbnail
從縱貫線八堵站分歧至蘇澳的宜蘭線鐵路將在今年迎來通車百週年!宜蘭線過去因複雜的地形導致運轉效率低落,臺鐵便在1970-1980年代陸續展開路線截彎取直與雙線化工程。但日本時代留下的部分土木構造卻沒有因此消失,仍等待的冒險者前來發掘......。
Thumbnail
聯絡羅東和太平山山腳的土場之間的羅東森林鐵道早在1979年便配合太平山林場結束伐採作業而宣告停駛。隨著宜蘭的觀光發展,對這條鐵路的復駛引起了廣泛討論。本文由探訪蘭陽溪河床,尋找正在保存下來的土木構造物:隧道開始。文章中詳細描述了路線的踏查,隧道的地理位置,以及一些歷史背景。
Thumbnail
「羅東林鐵」為太平山林業時期所興建的一條平地線森林鐵路,從太平山土場到羅東鎮竹林車站,全長36.4公里,沿途設有十座車站,1924年全線通車,以五分車運輸木材,也載送旅客,後因太平山林木禁伐、交通發展及颱風破壞等因素,1979全面停駛,結束56年營運,停駛至今已有45年歷史!(參考導覽資料)
Thumbnail
提到林業鐵道,大多數人直覺都會想到阿里山那長達70多公里的登山本線和多條林內支線,但鐵道運材不只是阿里山的專利,位於宜蘭的太平山林場也曾是使用鐵道運材的林場之一。雖然這條鐵道早在1979年就已停駛,不過即便經過四十多年的時間,沿線尚有部分遺跡留存,這趟旅程就讓我們從天送埤到土場的車站開始吧!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對現代許多臺灣人而言,臺鐵的環島鐵路網就好像打從出生以來一般的理所當然。但是,過去其實有很長一段時間花蓮與台東之間的鐵路是獨立於環島路網之外的存在,而管理這條鐵路的營運中心就在今日的花蓮鐵道文化園區,其前身則可追溯到日本時代的花蓮港鐵道出張所。
Thumbnail
這是散步的好去處,跟朋友約好在這裡碰面,羅東林場的貯木池是過去太平山林場集運木材的最終站,如今已轉型為生態文化園區,是宜蘭知名的觀光景點。 貯木池由人工挖掘而成,面積約為1.5公頃,池中原本存放著大量從太平山上伐下的原木,如今已清空,僅留下一片碧綠的水池。貯木池周圍環繞著木棧道,遊客可以沿著木棧道
Thumbnail
日治時期台灣有三大官營林場:阿里山、八仙山、太平山,其中太平山林場是比較晚開發的。羅東林業文化園區即為日治時期羅東出張所及貯木池舊址。這裡是木材出口轉運站、日治時期台灣經濟出口這裡是個重要位置。
2024.03.27 交通部 為推動舊山線鐵道觀光旅遊,交通部王國材部長今日會同立法委員陳超明、苗栗縣長鍾東錦,並率臺鐵公司杜董事長微及觀光署勘查。 今(27)日現勘舊山線勝興車站、魚藤坪鐵橋及大安溪花樑鋼橋等地,經與苗栗縣政府及臺鐵公司現勘討論,指示臺鐵公司就今日所提舊山線發展策略簡報,先將軌
Thumbnail
  「桃園車站遺址」為清領時期台灣巡撫劉銘傳籌建的第1代車站「桃仔園火車碼頭」(1891)之卵石軌跡,與日治時期西移(桃園車站座像朝北,東往台北、西往新竹)的第2代車站「桃仔園停車場」(1898),及因1908年縱貫線通知後,改為「唐博風」造型(用為阻擋因下雨屋頂留下的污水)的第3代車站「桃
Thumbnail
宜蘭線北段工程通車至猴硐後,終於來到了計畫中最為險峻的三貂嶺。將基隆河與雙溪流域分隔開來的三貂嶺,早從清代便是往返台北與宜蘭的必經之路,但在過去得要花費數小時才能徒步翻越。三貂嶺隧道在工程計畫中接續在猴硐至三貂嶺的第四工區後,再度由大倉組承包下這個宜蘭線上數一數二的大工程。
Thumbnail
從縱貫線八堵站分歧至蘇澳的宜蘭線鐵路將在今年迎來通車百週年!宜蘭線過去因複雜的地形導致運轉效率低落,臺鐵便在1970-1980年代陸續展開路線截彎取直與雙線化工程。但日本時代留下的部分土木構造卻沒有因此消失,仍等待的冒險者前來發掘......。
Thumbnail
聯絡羅東和太平山山腳的土場之間的羅東森林鐵道早在1979年便配合太平山林場結束伐採作業而宣告停駛。隨著宜蘭的觀光發展,對這條鐵路的復駛引起了廣泛討論。本文由探訪蘭陽溪河床,尋找正在保存下來的土木構造物:隧道開始。文章中詳細描述了路線的踏查,隧道的地理位置,以及一些歷史背景。
Thumbnail
「羅東林鐵」為太平山林業時期所興建的一條平地線森林鐵路,從太平山土場到羅東鎮竹林車站,全長36.4公里,沿途設有十座車站,1924年全線通車,以五分車運輸木材,也載送旅客,後因太平山林木禁伐、交通發展及颱風破壞等因素,1979全面停駛,結束56年營運,停駛至今已有45年歷史!(參考導覽資料)
Thumbnail
提到林業鐵道,大多數人直覺都會想到阿里山那長達70多公里的登山本線和多條林內支線,但鐵道運材不只是阿里山的專利,位於宜蘭的太平山林場也曾是使用鐵道運材的林場之一。雖然這條鐵道早在1979年就已停駛,不過即便經過四十多年的時間,沿線尚有部分遺跡留存,這趟旅程就讓我們從天送埤到土場的車站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