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05【正心療癒】教養孩子的問題,答案在父母的早年回憶|綠豆爸的幸福拼圖

2022/06/10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你好,我是綠豆爸,歡迎來到綠豆爸的幸福拼圖。星期二我們要分享的幸福拼圖是「正心療癒」。
早上我寫了一篇文章:「教養孩子的問題,答案在父母的早年回憶當中。」
什麼是早年回憶呢?就是我們從小到大,在成長的過程,我們所記得的一切人事物。
我們一定記得很多很多⋯⋯有哪一些讓我們印象特別深刻呢?哪一些在特定的事件發生的時候,會有回憶冒出來呢?
其實我們可以透過早年回憶的練習,將這些回憶的片段捕捉下來,甚至可以把它記錄下來。從這些回憶的記錄,我們就有機會理解到為什麼現在的我是這個樣子。
早年回憶來自於阿德勒心理學,阿德勒認爲,早年的經驗形塑了每一個人的生命風格。
所以,如果想知道為什麼我的生命是現在這個樣子?從早年回憶當中,會有很多的線索,可以讓我們慢慢的發現。
此外,當我們成爲了父母之後,很多時候,我們所看不慣孩子的行為,其實或許也反映著,當我們是孩子的時候,我們也曾經被看不慣。
如果我們可以透過早年回憶來發現這些曾經出現在我們生命當中,這種未被妥善處理的事件、未被好好回應的感受、或是未被滿足的需要。
如果我們可以發現,或許現在的我們,就有機會透過「正心療癒」來好好的照顧自己的內在,好好的和自己的早年的經驗重新的做修補。
當然曾經發生的事,我們沒有辦法改變。發生了就是發生了,他是一個客觀的事實。
我們可以改變的,是我們主觀的看待這件事情的角度。阿德勒會用「戴著一副有色的眼鏡來看待世界」做為舉例,過去如果我們帶著是紅色的眼鏡,那我們看到這一個事件,它就是紅色的;現在我們或許可以換上藍色的眼鏡,你看到的事件就會是藍色的。
所以同樣的在早年回憶當中,事件可能不變,可是因為我們長大了,因為我們開始療癒了,因為我們有勇氣了,或許我們可以用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同樣的事情。
當我們面對同樣的事情,可以有不同的觀點的時候,我們也就可以有不同的反應跟不同的做法了。
比如說,很多的爸媽在最近因為疫情的關係,孩子在家裡居家上課、線上學習,對於很多的爸媽來說,看到小孩沒有乖乖的坐在椅子上,坐在電腦前,爸媽立刻浮現出來的就是:「你怎麼這麼不專心啊!」
如果我們回到早年回憶去想,我相信多數我們這一代的爸媽在小時候,如果我們沒有坐好,應該也會被爸爸、媽媽或是老師說:「你都沒有坐好!坐沒有坐像!你這樣都沒有專心在上課吧!」
這就是在我們小時候所累積的經驗,然後,我們在沒有覺察的情況下,就複製到了教養現在的孩子身上。然後這樣子的行為就有可能一個世代、一個世代的傳下去⋯⋯
是誰說,一定要坐好,才能專心呢?專心一定要坐好嗎?站著可以專心嗎?趴著可以專心嗎?躺著可以專心嗎?
如果我們更深地去想,說不定有很多的大人,其實也會覺得說:「對呀!其實我好喜歡趴著哦!因為我覺得趴著是放鬆的,我反而更能夠專心呢!」
可是好像從小到大就是被其他的大仁說:「你要乖乖的坐好!如果趴著就是沒有精神,如果趴著就是不專心!」
這些被刻在我們潛意識當中的話語,也就成爲了我們現在的束縛跟枷鎖,甚至也讓我們和孩子之間有了很多的衝突。
而我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們就會覺得看到孩子的行為,自己就是那麼的不舒服、那麼的生氣。
如果我們想像我們的內在,由我們各個年齡層的自己,住在我們的潛意識裡,那我們大概就能理解,因為當時我們的那個小小孩的我,曾經被大人這樣子的罵、指責或是處罰。
所以當我現在再看到外在的小孩,他沒有坐好,如果我想要溫柔的對待他,我那一個內在的小小孩應該會覺得很不公平吧!
「為什麼他沒有坐好,你不去罵他?以前我都被爸爸、媽媽都被老師罵耶!」
這個時候,我們為了要安撫我們的內在小孩,或許我們就真的會去罵這個外在的小孩,真的在我們面前自己的小孩了。
可是罵完他之後,我們的內在小孩就真正得到安撫嗎?其實也沒有,我們內在小孩,要的是什麼?我們可以從早年回憶來得到什麼呢?
我想大家分享,早年回憶通常冒出來的,可能會是人、或者是事情、或者是地點。
第一個念頭冒出來的,應該都是可以觀察到的。比如說,看得到的、聽得到的、摸得到的,甚至可以聞到味道。這就很像我們在非暴力溝通當中的第一步:「觀察」。
所以也就是我們可以利用非暴力溝通,或者是薩提爾的冰山理論,來看看我們的早年回憶。
當我們觀察了早年回憶之後,我們就可以問自己,在這個回憶裡的自己,有什麼情緒感受?
你可以利用「正言溝通牌卡」當中的感受卡,把它挑出來,挑出來之後,你可以分成兩個部份:一個部份,是你覺得在當時就有被妥善的回應的情緒感受,所謂妥善回應就是它有被接納、它有被理解。
另外一部份就是沒有被妥善回應的,它可能被壓抑了,說:「你不要這樣想、你不要這樣子害怕」;它可能被否定了:「不可以生氣,不可以哭」,這些就是沒有被妥善回應的感受。
那現在的我們長大了。我們就可以來協助當年的自己,來好好的面對這些,沒有被好好處理的感受。
我們可以透過「正念同在」的方式,來告訴內在的自己:「其實你是可以難過的、其實你是可以害怕的,無論過去的大人怎麼跟你說,那個都是他們盡力了,那現在我們自己可以來好好的照顧自己。」
這就是我們進到早年回憶,在觀察完之後的第二步,也就是「情緒感受」。
然後我們好好的聆聽我們內在小孩,他所表達出來,當時沒有被回應好的情緒感受。
有了這一步之後,我們就可以再往下走,這個是來自於冰山理論當中的「觀點」,或者是「信念」,也就是在這個回憶當中,有人說了什麼嗎?或者有人傳達什麼樣的訊息?讓現在的你都還信以為真,都還很執著的相信著呢?
可能是要坐好、可能是要有禮貌、可能是要打招呼⋯⋯
這些都是存在於我們早年回憶當中的觀點跟信念,也就是「你應該要怎麼做?或者你不應該怎麼做?」
我們可以去發現,在回憶當中存在著這些訊息、信念。
有了這兩個層次之後,再往下一層,我們可以來發現在早年回憶當中,那些沒有被滿足過的「需要」。
可能當時的我們希望被同理、希望被尊重、希望被理解,可是當時我們的爸媽或者是老師,他們沒有能力可以給予我們這樣的滿足。
所以我們帶著匱乏。我們帶著空洞長大,這些就在我們的潛意識裡,形成了一個一個的缺憾。
現在我們真的長大了,我們也可以開始透過「正心療癒」,我們一個一個的來把這個洞慢慢的填滿。
我們試著來滿足自己的需要,透過不同的方式,好好的照顧自己的腦、身、心、靈,有很多的方法可以做你可以嘗試看看,選擇你覺得對你有幫助的方法。
所以在早年回憶當中,我們不但可以透過觀察,我們可以透過感受,透過觀點信念,最後到了需要。
我們也可以對自己提出請求,也就是過去的,我當然沒有辦法再回到過去了,那現在的我可以做些什麼?讓過去的自己,讓內在的這個小孩,它會得到滿足、它會得到被照顧呢?
或許每天給自己一個鼓勵,或許每天對著鏡子說:「我愛我自己」,或許每天給自己一個擁抱⋯⋯
這個都是自己就可以給自己的,想想看有哪些方法呢?
早年回憶並沒有一定的格式,或者一定要怎麼做,我自己會建議你的孩子幾歲,你就可以回想一下,你自己在那個年齡有哪些回憶呢?
想得出來就記錄下來,想不出來也沒有關係,很多時候想不出來是我們為了保護自己。或許有一些不好的回憶,目前被我們暫時遺忘、暫時藏起來,那就先讓它藏起來吧?我們不急。
慢慢地當我們越來越愛自己、當我們越來越有自信、當我們越來越有勇氣,你會發現原來有這麼多的回憶被自己藏起來了,它會一個一個慢慢的冒出來。
這些回憶你自己知道就好,至於它是真、是假,你也不需要去求證。
就像前面說的同一個事件,每一個人會有自己的有色眼鏡,會有自己的觀點,所以如果你回去問你的爸爸、媽媽,你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或許他們會給你一個不同的回憶,因為那是屬於他的角度、他的觀點。
對你來說最重要的,是為什麼現在你記得這個回憶?為什麼在想早年回憶的時候,它跳出來了?
他想帶給你什麼訊息?當中有什麼樣的感受?什麼樣的信念?還有什麼樣的需要?那你又能夠給自己什麼樣的行動,來滿足那些未曾滿足的自己呢?
邀請你可以從今天開始,每天試著回想一個回憶,你可以把它錄音下來,你也可以把它寫下來,甚至用畫的都可以。
這樣過了一陣子,你就可以再回頭看看你自己,在此時此刻所冒出來的早年回憶。
當我們收集了很多的早年回憶之後,我們就可以從當中去發現,原來是這些經驗,讓現在的我有這樣的性格,原來是當時沒有被妥善處理的事件,造成現在的我,可能會很直覺的害怕、很直覺的擔心或很容易生氣。
雖然不能回到過去,可是我們可以好好的照顧現在的自己,好好的滿足現在的需要,好好的接納現在的感受。
正心療癒,沒有一定的方法,但是最重要的就是要開始愛自己。祝福你能夠透過正心療癒,離自己越來越近。
也謝謝你聆聽今天的綠豆爸的幸福拼圖,如果你喜歡這個節目,歡迎你分享給您周圍的親朋好友,也邀請你可以訂閱這個節目,每天我們都會錄一段幸福拼圖和大家分享。
50會員
45內容數
趙介亭(綠豆爸)育有2子綠豆和粉圓,2006年擔任全職奶爸;2010年學習阿德勒心理學;2012年成立可能親子團;2014年成立可能非學校;2020年成立可能幸福學院,帶領夥伴學習與實踐阿德勒幸福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