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05 藍色世界-終結水危機 紀錄片/ 一起看看書

2023/11/10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一起看看書看最新集數分享的是一部紀錄片-2020年上映的【藍色世界-終結水危機】。

挑選這部紀錄片的原因是想要從與SDGs相關的內容出發,加上去年台灣面臨了一次重大的缺水危機,因此我們就挑選了這部紀錄片和大家分享。

快快繼續看下去吧!

過去台灣缺水的體感經驗

我出生在桃園,2002年北台灣的嚴重旱災真的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當時每週都會有幾天不供水,在停水日的某個時間點會有水車開到我們家附近,社區的住戶們會一起提著各式水桶接水回家。腳踩水窪的不舒適、人群造成的窒息感,都讓我對缺水有深刻的恐懼,以致後來當新聞報導缺水消息時,我的大腦都會自動生成「家裡囤積大量礦泉水」的畫面(是什麼AI繪圖指令嗎?笑歪XD)

但住在中南部的阿妮就沒有這樣的體感,可能是住家有自己的水塔,加上輪流停水的時間點都是上班時間,就連2021年登上BBC的大缺水,阿妮也沒有太多的感受。但其實,對某些人來說也許平靜的缺水生活,其實步步驚心。

2021年台灣大缺水登上國際版面

三年沒有颱風、雨季短促,導致水庫的蓄水量低於總容量的20%,是台灣56年來最嚴重的旱災,除了民生上的分區供水外,乾旱其實對半導體產業、農業有非常大的衝擊。

從晶圓到積體電路的過程,需要大量的超純水清洗

以最簡單的細小顆粒來說,無論是多小、肉眼根本看不出來的細小顆粒附著在晶圓上,都可能導致被附著的區域無法蝕刻出正確的電路圖形,就好比是你想要刻一個「王」的印章,結果因為卻因為模型上多一個米粒而刻成「玉」。

積體電路設計是非常精緻的,試想,一台筆電大小的電路板濃縮到一隻手機的大小,線路之間的間隔要變得多窄?除了不能刻錯圖形以外,若有金屬微粒或化學物質,可能就會導致電流走錯路或產品容易劣化。

因此製作過程中,許多環節都會使用大量的超純水清洗,提高生產的良率。

根據臺積電《2019年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資料顯示,臺積電竹科、中科和南科三個科學園區的廠區合計用水量,每天超過15萬噸。而臺積電規劃在竹科的2奈米新廠,計劃每日用水量更高達12萬噸。因此,我們在看水資源文章時,常會讀到「晶圓廠是用水怪獸」這樣的說法。

"目前,全球最高端的晶片約有90%在台灣生產,台灣的缺水問題當然可能導致全球晶片為確保供水,台灣政府在2021年大缺水期間停止對7.4萬多公頃農田的灌溉,直接對農民造成嚴重的衝擊。"

-BBC NEWs台灣缺水為何吸引了全世界關注,這次到底有多嚴重?

氣候變遷導致降雨量捉摸不定、海水淡化廠杯水車薪的支援、農民被迫停耕的損失,以及限水對生活造成的不便,都在提醒我們應該試著持續關注水資源議題。

藍色世界-終結水危機

這部紀錄片的製作人Paul O'Callaghan相信全球水危機可以在他有生之年得到解決,並以此為他的使命,希望以此紀錄片來提高人們對現有解決水危機解決方案的認識。這部紀錄片介紹的各種水資源方案橫跨了五大洲,觀影人可以隨著影片在各州間快速飛躍(有點太快了!!!XD),除了了解不同區域面臨的水資源問題,也能初步認識現代科技與各式團體在水資源問題上所做的努力。

這部紀錄片也吸引了麥特戴蒙與他的基金會Water.org出資贊助,當然,也會在影片中看到麥特戴蒙的參與和基金會在水資源領域的努力!

(podcast中以麥特戴蒙為主要製作的說法有誤,在此更正QQ)

以下我們選出三個影片中有提到的水問題和解決方法進一步和大家分享:

肯亞的Majik Water

於肯亞境內,越往內陸氣候就越乾旱,北部沙漠和半沙漠地帶面積約占全國56%,缺乏水資源導致生活在半沙漠地區的人們面臨嚴峻的傳染疾病問題,農作物因乾旱無法收成也將導致飢餓問題。

Majik water面對無法降雨的缺水危機,想到可以直接從汲取空氣中的水分。他們將空氣抽進壓縮機裡面,空氣中的水被加壓後就是像起霧一般凝結下來,經RO過濾系統後成為生活中的飲用水,以目前的能力可以在一天產生500公升的乾淨飲用水!!

Majiwater的官方網站

其實這是屬於仿生科技的一環,因為Majikwater的想法源自於肯亞的納米比亞甲蟲(它長的好可愛Q///Q),牠的殼上有一顆一顆的親水端凸點,其餘的部分則是蠟質的疏水端。空氣中的水份在甲蟲的表面凝結後,將會被疏水端排斥、往親水端靠攏,漸漸變成大顆的水滴,待累積的水量夠重的時候,就會滑到牠的頭部,供應自己需要的飲用水,是不是超酷的!!

除了紀錄片的Majik watwer模仿納米亞甲蟲水外,英國也有科學家在房屋的屋瓦上設計這種凸點,讓水凝結下來後收集使用。這樣的屋瓦讓非洲的醫院能用自己收集的水作為製作藥物的水源,真的很聰明欸Q口Q。

荷蘭的家庭灰水系統

家庭排放廢水可以分成灰水和黑水兩類,灰水(grey water)泛指浴室、洗手台或者洗衣用水,家庭蒐集的雨水也屬於家庭灰水;而黑水(black water)又可以稱為汙水,是指馬桶、廚房和洗碗機廢水等,這類有較高病原體污染風險的廢水,要過濾或消毒重新使用的難度非常高。換句話說,由於灰水不會與生物排泄物接觸,因此,是可以透過分解、過濾來做二次利用。

在紀錄片中就提到,荷蘭的水同盟組織利用現有的科技技術,讓住宅擁有將灰水循環再利用的能力,影片中,使用灰水循環系統的家庭表示一個月節省了三千公升的水,一年也就可以節省超過三萬公升的水,由此可見,從個人做起也可以累積出龐大的效益。

巴黎萊雅的無水工廠理念

工業生產過程往往也需要耗費大量水資源,業者能怎麼思考呢?紀錄片以巴黎萊雅的工廠為例,他們將水資源再利用列為工廠的管理目標之一,建立工廠水資源再循環系統,將排出的廢水淨化再利用,並提出「無水工廠」的概念,希望能引入第一批都市用水後,利用再循環系統將工廠廢水反覆使用,目標是往後都不再加入新的都市用水,此計畫也開始再水源危機嚴重的地帶執行,譬如因地下水超抽而有下陷危機的墨西哥。

那文章一開始提到的用水怪獸-半導體產業有沒有可能也有類似的作法呢?我們發現其實Intel在建立晶圓廠的同時,也有成立自己的廢水處理廠,將廢水淨化至飲用水標準後,送回廠區進行再利用,減低自來水用量,並以「全球廠區的總用水量不再增加」為2030年的企業願景之一。

除了仿生科技、由自家到工廠,我們都有可以付出或嘗試的努力外,影片中也有其他例子,包含利用廢水養殖藻類間接提供再生能源、大型過濾系統提供都市水汙染的解方,以及印度製衣業者對水資源所做的努力等,好多的例子能激發自己對解決水問題的想像,推薦大家去看紀錄片,或利用我們的podcast多聽其它例子XDD。

我們能做什麼

  • 思考個人的用水習慣:只好想辦法將RO過濾系統排放的廢水再利用了!!誰要加入!!
  • 支持ESG企業,提供消費者端的正向鼓勵:改變需要支持也需要資金,若我們能將此納入選擇的考量,相信能讓更多的企業願意看見、願意加入改變的行列。
  • 持續關注政府的政策:利用法律規範工廠廢水的處理、提高水費使國民改變用水習慣等,都是目前在網路上有看到的倡議方向。當我們有意識水資源的重要後,持續關注政府政策也是我們身為國民的責任。公視2021年的水資源深入報導:

傳統水資源缺乏,台灣新水源如何開發?|獨立特派員 第696集 (抗旱總動員-新水源救援)

絲絲心裡話

開始做議題相關的討論後才發現,議題真的有好多面向,每個面向又有好多資訊可以深入了解,一個小小的紀錄片分享也需要花好多時間蒐集和整理資料。

也許現在還知道得很少、整理得很淺,但未來一定能更深更廣!!

(為什麼在這裡自我鼓勵XD)

很感謝你能看到這裡,文章的內容和podcast很不一樣,歡迎也去聽聽看喔!!

壹拾陸podcast: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mj8ynxh08te01tc3hrtg3b8/platforms

更新超級慢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ixteen16.podcast/


再度下台一鞠躬~

4會員
6內容數
在這個系列的專題中我們將介紹和導讀最近閱讀的書籍或看到的紀錄片,希望能藉由一些圖文工具讓大家更輕鬆的加入閱讀的行列!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