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年,接獲時報出版趙政岷董事長的來信,問我對軍事諜報的小說有沒有興趣?對於喜歡創作不同類型小說的我來說,這的確是個挑戰,後來在趙董事長的介紹之下,我認識了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的吳建國校長,兩人開始合作《最後的交火》。
在幾次和吳校長的接觸,知道他對於寫作充滿興趣,不過擔任要職及事務繁忙,加上這本《最後的交火》除了建立在真實事件上,還有很多的想像與發揮空間,我們討論了好幾次,達成寫作共識,就開始兩地接力的創作。
《最後的交火》對我來說,最大的挑戰不只是它建立在歷史上,而是,要怎麼把那種夾雜在砲火當中,為了生存而不得不做出殘酷的選擇,那種迫於大時代背景所產生的無奈寫出來?
為此,我翻閱了很多資料,除了以前歷史課本上所講的國共戰爭,還去重新看過「異域」,將當時台灣、大陸、美國、泰國、越南、寮國的近代歷史翻了一遍,雖然故事立基點在那個時代,但在那個時代,我總覺得還有更多我們不知道的事。加上吳建國校長之前出版的「破局:揭祕!蔣經國晚年權力佈局改變的內幕」一書,都成為這本書的寫作養份。
對於撰寫故事,我可以說駕輕就熟,但要處理這樣的題材,卻顯得沉重,尋找資料的時間,比撰寫故事的時間還要久,雖然校長也協助我許多,告訴我當時候發生的許多事,包括當時的兩邊戰火,國際情勢等,我還是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先將歷史摸熟,再在裡頭,挖掘出許多可供發揮的內容,也找到了許多似真非真的人物,有些被埋在風沙底下的名字,還有用刀槍刻劃出來的名字,為這本書提供更豐富的想像。
《最後的交火》時空緊接著「異域」這部電影所闡述的時空,在撰寫時,更能夠感覺到無奈。當然我不是當事人,也沒有真的經歷過那殘酷的時代,那讀完歷史,我總是不自覺想著,如果是我在那個時候、那個地方,我會做出什麼選擇?我又會做出什麼事?在其它的和平地方,還有夢想、還有未來可追,而處在當時的時空,只有一個目標──
生存。
從來沒有可愛的戰爭,再名不見經傳的戰役,永遠都會有傷亡,更何況是那些發生過、大型的戰爭呢?
從籌備撰寫到接力著作的時間就高達兩年,在這兩年除了疫情,還爆發烏俄戰爭,戰爭帶來的一切,真的是人民所可以承受得了?除了戰爭,還有其它方法嗎?我們遇到的大大小小事,從個人來看這個世界所發生的一切,就像是螻蟻看著參天大樹,即使知道它正在枯朽,也只有無奈。
小說之所以是小說,因為它不完全是史實,可以從小說裡的事件,表達出你的觀點;小說之所以是小說,因為它可以寫出真正的事件,讓世人知道,曾經發生過什麼樣的事情? 《最後的交火》要當小說來看也好、史事看待也罷,或許我們都能夠從其中,得到一點收獲。
作者:吳建國、梅洛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