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民國:不一樣的中國史.迴音

2023/01/23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過年小孩充電時間,當然是要看本新出版的書啊!過年嘛!看新書拜電子出版之賜,有興趣的題目,儘管不都同意,但還是覺得趣味盎然。
本書是楊照先生不一樣的中國史的思索集結,也沈澱自開設敏隆講堂、趨勢講座的整理,說明在他的理解下,臺灣史、中國史乃至於對史學教育的想像。忝為教育史專業的碩士,對其論點竟有不甚同意又說不明白的困頓,足見小書確有值得一讀之處。
談起自己的史學專業和媒體從業背景,面對中國乃至於臺灣近代史,梳理了不談中國巨變,不足以說明臺灣動盪的脈絡,夾雜著國際局勢的影響,臺灣史的複雜,恐怕不能脫離大國的利益糾葛。
許多的史實,包含民國以來大家輩出,思想上、研究上的一脈相承,隨著介石父子的敗逃及特務整肅,政治軍事的力量影響著社會乃至文化的發展,這段歷史血淚斑斑,無從自成一格,擺脫敗逃的大變動所帶來的各方面影響。
而殖民統治的結束,必然遺留的種種,和利益重新分配的血腥燒殺擄掠,成了幾個世代的悲劇。然而忘記過去無以面對未來,結痂下的膿瘡難以長出力量。誠實的面對歷史,但孰重孰輕的價值判斷,就剪不斷理還亂了。
談到臺大的師長,真的是大時代的故事。學者捍衛學術自由和研究學風,說是對抗政治,也看得到師生情誼。那些師長張開雙臂,保護看顧自己的學生,那些無法衡量的關心。
胡適、陳寅恪、傅斯年乃至余英時、黃仁宇等,那些開風氣繼道學的大學者,為時代留下許多珍貴的遺產,重新審視承先啟後的種種因素,與史料堆砌或等而下之的片段名詞,自然大不相同。從歷史中看見的古往今來,是回首來時路也照見無限可能的未來,教條式的皇帝唐虞夏商周再背到宋元明清,豈能真實看見想像中的大一統與宮鬥都不該是歷史的主線,盤根錯節的族群互動也才能免於獨尊漢族儒術的弊病。
不一樣的中國史是一個理解中國臺灣在近代的糾葛的嘗試,批判了以同心圓史觀為根基的歷史教育,忽略了臺灣史的複雜背景若不放在各樣脈絡中恐怕難以理解的現實,但過去強調中國史為基底的歷史教育也是大有問題。去中國化的老問題糾結了許多的政治認同與意識型態,過猶不及恐怕都不是最佳解。意識形態的決策,有時並不真的解決問題,說是撥亂反正,撥亂可能有,但反正就倒是未必。每個改革都帶著批判過去,但不都需要推翻重來,也該冷靜看待,尋求問題的較佳解。
推薦給對圖書館熱門套書不一樣的中國史有興趣的朋友,先讀這本新書,應該是有助於理解套書的脈絡。也推薦給對近來歷史教育改革轉向有興趣的朋友,不論是否贊同,這都是一本經過思索、有脈絡的論述。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86會員
446內容數
講幹話是生活必須,除了拇指搭配我就爛微笑之外,還可以從新的角度,看待挫折,以及那些僥倖成功的人嘴裡吐出來的毒雞湯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