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陳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1-2-5陳黎


一、經 歷

1.讀字典奠定文學基礎

陳黎從小喜愛閱讀各種報紙及武俠小說,他特別喜歡去查注釋中的注釋,無論是國文課本,還是英文教材,單字、句子的來源,文詞的典故,無一不是他好奇的對象,他要考查最底層的原意,把字詞的來龍去脈弄清楚,因此《辭海》成為他的最佳讀物。他不只把字典當作工具,甚至把字典拿來作為書籍般的吟詠、背誦,這讓陳黎對文字的敏感度提高,也為他日後的詩文寫作打下堅實基礎。

2.音樂啟蒙

陳黎小時候的家境並不富裕,母親以微薄的雇員薪水,要為丈夫還債,還要撫養三個兒子,卻為家人買了一架哥倫比亞牌的立體唱機,讓陳黎可以在唱機前,幸福的聽著〈波斯市場〉、〈軍隊進行曲〉等世界名曲。到中學時,他還用母親給的零用錢,去買一張十元的臺灣版唱片,在一臺喇叭已經壞掉的舊唱機前,一遍遍聆聽充滿雜音卻依然動聽的古典音樂。這陳舊的唱機,讓音樂成為陳黎最鍾愛的藝術,這一切都得感謝母親的關愛和啟蒙。

3.回饋家鄉

大學畢業後,陳黎回到花蓮教書。在〈海岸教室〉一詩中,他將自己對比眾多遠離家鄉在各地討生活的花蓮遊子:「你們也許正在遠方的陸上想念這港口/一千次船隻離去/我留在下午/看守這一片逐漸受蝕、後退的海岸教室」,他以看守者自居,要護衛花蓮這塊逐漸被各種自然或人為勢力侵蝕的土地。除了在教學上貢獻所學,陳黎也為在地的文化努力耕耘,曾編纂《花蓮現代文學選》的《詩卷》、《散文卷》等書,也寫作〈太魯閣.一九八九〉等詩作來記錄家鄉的歷史及人文風貌。

退休後,陳黎策畫民國九十五年第一屆太平洋詩歌節,地點選在花蓮 太平洋畔,美崙山上幽靜的松園別館。他廣邀當代作家與詩評家:余光中、楊牧、鄭愁予、席慕蓉、焦桐、蕭蕭等人,仿歐洲文藝復興時代「salon」(沙龍)的方式,讓詩人們齊聚一堂,暢談詩話。在這為期三天的活動裡,有東部寧靜祥和的山海為背景,有來自縱谷小城的歌聲飄揚,詩人與民眾在此品味詩歌的逸趣。太平洋詩歌節至今有了更多新生代詩人與創意工作者加入,結合舞蹈、話劇、音樂等種種元素,讓詩歌隨著山海的意象,走進太平洋岸的居民生活中。

二、趣聞軼事

1.筆名的由來

陳黎本名陳膺文,小時候練習寫名字,總覺得「膺文」兩字寫在一起,不容易寫得漂亮、平衡,像蹺蹺板兩端,頭重腳輕。後來中學時,從《辭海》中翻出「黎」這個字作為筆名。他說:「選這個字沒什麼道理,完全因為『黎』給人感覺很美好,視覺上很平衡。」之後陳黎才知道所謂「黎民」指的是百姓,他覺得滿適合詩人,所以從高中發表第一篇作品以後,就一直使用這個筆名。

P77-2

2.誰都可以作自己的王

陳黎以《孟子》中「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作為影響自己一生的一句話,並加上獨特的翻譯:「那些帝王聖賢、英雄豪傑他們算老幾?平凡無奇、默默無聞的我們又算老幾?都只是人呢!只要肯幹,任誰都可以作自己的王。」這句話教陳黎「看輕」那些偉人,也教他「看重」那些看似卑微、平常的小人物身上蘊含的無限美德。陳黎說:「作一個詩人,我所有的最大的武器,就是這種打破賢愚、聖賊、美醜、高卑界限的洞察;作一個老師,我最大的喜悅就是讓學生們學習感受到這種自信。」

3.千奇百怪的盒子

陳黎從事教學工作,也特別重視啟發。他曾經要學生畫盒子,結果每個人畫的都是四四方方的盒子。於是他向學生說:「盒子一定要方的嗎?一定要像講桌上的粉筆盒一樣裝千篇一律的東西嗎?不能夠裝點更快樂、更美妙的事物嗎?不能有其他樣子嗎?」言畢,學生樂得大膽畫出三角形的盒子、多邊形的盒子、不規則形的盒子,千奇百怪的盒子中都裝滿各式各樣的自由與快樂。

4.推銷員精神

從事教職的陳黎以「推銷員」自比,既推銷物美價廉的升學知識,也推銷自己心愛的「寶物」。他在任教的班上,經常三兩下就把課本宣達完畢,取而代之的是自編的講義:可能是選印的英文歌詞,或是一篇爽快的文章,或者是陳達的歌、魯迅的詩,還不時飄送貝多芬、披頭四或安德魯.洛伊.韋伯的音樂,要不然就介紹世界名著或經典電影。他在〈推銷員精神〉一文中曾說:「我的國中學生必須學好《真善美》、《屋頂上的提琴手》裡的重要歌曲,看完卓別林的三大名片—《摩登時代》、《淘金熱》、《城市之光》,並且至少跟我買五卷、十卷古典音樂錄音帶或七本、八本世界偉大名著,才可以順利畢業。」他視「推銷」為生命的一種意義,要讓學生們在不知不覺中變化氣質、擴大視野。

5.愛戀百科全書

陳黎特別愛讀百科全書或辭典,因為他喜歡「通而鬆的學習」,不喜歡「專而精的鑽研」。百科全書或辭典,能夠具體而微的將許多知識,系統而便捷的收錄在一起,好像是附有千萬支鑰匙的寶庫,讀者可以從一個個鑰匙孔中管窺天下。他認為世界太大,美好的事物太多,如果不快馬加鞭,一一瀏覽,實在太虛此行。此外,人太容易厭煩於日常瑣事,或是被已知的經驗所局限,更需要百科全書這類的鑰匙,時時為我們打開求知之欲、快樂之門。

P77-3

三、寫作歷程

1.著作豐富

陳黎就讀花蓮中學時就開始寫作,並嘗試向報紙投稿。民國六十一年,他進入臺灣師範大學 英語學系就讀,次年開始寫詩發表,到民國六十四年的年底,他將詩作集結出版成《廟前》一書,從此步上寫詩的文學之路,其後陸續出版《動物搖籃曲》、《小丑畢費的戀歌》、《島嶼邊緣》等詩集,並獲得多項文學獎的肯定。

寫作散文是陳黎另一種快樂,他曾說:「只要換一個角度看東西,你隨時可以找到新風景;只要固定一個角度看東西,你遲早會發現大樂趣。」維持對美好事物或真心感動的追求,是陳黎對生活一貫的智慧與態度。因此他用散文記錄生活,不論是人、事、物,都以最多情、最真誠的筆調加以書寫,在《晴天書.序》就說:「它們是我個人心靈的月曆,也是我對居住的城市素樸的週記。它們是晴朗的天書,也是晴天的書—它們是我給世界的信。」自民國七十八年出版第一部散文集《人間戀歌》後,他幾乎以一年一本的速度,陸續出版《晴天書》、《彩虹的聲音》等散文集。

2.翻譯工作

大學主修英語的陳黎與一般作家稍有不同,他是一邊寫詩和散文,一邊從事翻譯工作。民國七十年,陳黎和相知相依的妻子張芬齡一起為遠景出版社翻譯《聶魯達詩集》,收錄於《諾貝爾文學獎全集》,這是他從事翻譯的起步,之後又翻譯《密絲特拉兒詩集》、《沙克絲詩集》,都收錄在《諾貝爾文學獎全集》裡。他還翻譯深具分量的《拉丁美洲現代詩選》,幫助臺灣人更加了解拉丁美洲的文學。除了在文學翻譯上有許多建樹,陳黎與妻子張芬齡志趣相投,攜手從事文學翻譯,也是文壇佳話。

3.寫作全方位

陳黎除了寫詩歌、散文,及從事翻譯,也寫歌詞、傳記及童詩。其中由郭子究作曲,陳黎填詞的〈回憶〉(臺語版),曾被選入國中音樂課本。他也曾為國家文藝獎得主作曲家盧炎撰寫傳記《冷豔的音樂火焰:盧炎》。童詩集則有民國八十六年的《童話風》、民國九十二年的《黑白狂想曲》,後者曾獲得新聞局金鼎獎。

四、寫作風格

1.詩作風格

陳黎以寫詩聞名,是八○年代臺灣的重要詩人,他將詩歌視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在《親密書》的跋中說:「詩,於我,已是一種自然的生活方式。它帶給我衝動、渴望,也帶給我安定。我與詩的親密關係,一如我與周遭親人、朋友、熟悉事物的關係。」他的詩表現多方面的主題,包括對於土地的熱愛、對於體制與僵化形式的反抗、對於日常生活中卑微事物的謳(ㄡ)歌、對於生命的體悟等,在或機智、或諷刺、或充滿象徵、或充滿創意的運筆下,將這些現實巧妙的書寫出來,也散播著熱情與悲憫。

P77-4

2.散文風格

陳黎擅長在散文中為卑微的小人物代言,他構築了一座座橋梁,讓讀者了解小人物的遭遇,以及他們的思想與情感,從而凸顯他們的尊貴價值。例如《人間戀歌》中的〈火車〉一文,描寫啟智班學生江小雲,幻想父親會隨火車回來,並帶來一整列火車的禮物,她慷慨承諾同學,要把禮物和大家分享,這篇故事揭示了啟智班學生的純真善良與無私。〈姐妹〉一文,描寫兩個酒女從年輕到老相互扶持的故事,她們共同迎戰人生的苦難,也熱情擁抱生命,積極的在城市的一角過日子。

五、作品欣賞

1.氣 球

因不可承受之輕離家出走的地球

2.牙 籤

追求微小精細的數學美

不在乎大數目,只計較

比錙銖還小,小數點後面

一位二位三位以下

不整不快的小東西

3.小宇宙──現代俳句一百首之六十五

陽光的奶油塗在酥鬆的

心情上:星期天早晨

烤得剛剛好的吐司麵包。

【賞析】《小宇宙》一書是以一百首的三行詩組成,短而精采,可以當成閱讀陳黎作品的入門書。陳黎曾在書中自序提到,從早期關心「即物」題材的創作來說,《小宇宙》可謂「格物致詩」的詩觀表現,「(以)三行(為)囚室」是他給自己的創作目標。這一系列的組詩更是陳黎重要的代表作,在形式表現上留給不少後輩詩人寫短詩的思索與啟發。

這首詩選自《小宇宙—現代俳句一百首》的第六十五首,描寫清晨睡飽起床後,陽光從窗外透進來,心情新鮮愉悅,像剛烤過的吐司一樣酥鬆,比喻恰到好處,活靈活現,展現了作者豐富的觀察力和想像力,自平凡的生活四周,提煉出帶著甜意的詩句,讀起來充滿趣味。

P77-5

4.遠 山

遠山愈來愈遠了

曾經,在童年的早晨

跟著每一天新生的理想

晨歌般升起於心的旗臺;

曾經是棒球場的看臺,胸口的徽章

曾經是夢的屏風,淚的撲滿

遠山跟著你長大,又看著你老去

在午後的風與天線間

在人間的暮色與汙濁裡

在房子,車子,繩子,刀子,種種

規則與不規則的非積木後面──

遠山  向遠山說話

告訴你不曾說出的沉默。

遠山,在你愛的時候

一夜間又近了

【賞析】遠山是生命中曾經美好的事物和回憶,在不同的生命階段,它所代表的含義也不盡相同。它或許是理想、榮譽,或許是夢想。我們和遠山的距離也隨著年齡、心境或環境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但遠山像永恆的大地之母,始終立在我們人生的路上,默默的陪伴我們成長、老去。在充斥著煩囂、僵硬、束縛的現代生活裡,遠山更象徵自然的本質、心靈的寄託。只要我們對生命還存有愛意,只要我們處於混濁的現實還能惦念著過去生命的美好,我們的生活也會真的變得美好。遠山離我們近些,因為我們又向它走去了。

5.一 茶

於是我知道

什麼叫做一杯茶的時間

在擁擠嘈雜的車站大樓

等候逾時未至的那人

在冬日的苦寒中出現

一杯小心端過來的,滿滿的

熱茶

小心地加上糖,加上奶

輕輕攪拌

輕輕啜飲

你隨手翻開行囊中

那本短小的一茶俳句集:

「露珠的世界;然而

在露珠裡──爭吵……」

這嘈雜的車站是露珠裡的

露珠,滴在

愈飲愈深的奶茶裡

一杯茶

由熱而溫而涼

一些心事

由詩而夢而人生

如果在古代──

在章回小說或武俠小說的

世界──

那是在一盞茶的工夫

俠客拔刀殲滅圍襲的惡徒

英雄銷魂顛倒於美人帳前

而時間在現代變了速

約莫過了半盞茶的工夫

你已經喝光一杯金香奶茶

一杯茶

由近而遠而虛無

久候的那人姍姍來到

問你要不要再來一杯茶

P77-6

【賞析】一杯茶的時間究竟有多長,因為友人的逾時,詩中的「你」只能叫來一杯茶,「小心地加上糖,加上奶/輕輕攪拌/輕輕啜飲」,藉以消磨苦候的時間。這從忙碌中擠壓出的無奈閒置,是繁忙都會生活裡隨處可見的場景,現代人共有的記憶,或來自親身遭遇,或來自無數次從眼角流過的景象,「你」是陷於都市叢林中的任何一人。作者在捕捉現代人共享的時間經驗同時,更藉著茶的聯想,發展出一種相對論的時間感:「一杯茶/由熱而溫而涼/一些心事/由詩而夢而人生/如果在古代—/在章回小說或武俠小說的/世界—/那是在一盞茶的工夫/俠客拔刀殲滅圍襲的惡徒/英雄銷魂顛倒於美人帳前」。藉由一杯茶的短暫時間,讓作者得以充分表現了想像力,而最後時間過去,已經夠喝光一杯茶,讓人領會了時間的具體變化。

※ 陳黎文學倉庫:可查詢陳黎的相關作品與影音資料。(網址:
http://faculty.ndhu.edu.tw/~chenli/)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安咕醬的沙龍
79會員
603內容數
文言文養成
安咕醬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6/15
一、生 平 1.生於臺南,長於日本 朱耀沂(ㄧˊ)的父親朱昭陽原在日本政府工作。母親懷孕後,專程返臺待產,並在臺南娘家生下了朱耀沂。只是月子尚未坐滿,又帶著甫出世的嬰兒回到日本,與先生團聚。因此,朱耀沂自幼在日本成長、受教育。 2.返臺定居後的中學生活 3.與臺灣大學的因緣 4.退休後仍勤於著作
2022/06/15
一、生 平 1.生於臺南,長於日本 朱耀沂(ㄧˊ)的父親朱昭陽原在日本政府工作。母親懷孕後,專程返臺待產,並在臺南娘家生下了朱耀沂。只是月子尚未坐滿,又帶著甫出世的嬰兒回到日本,與先生團聚。因此,朱耀沂自幼在日本成長、受教育。 2.返臺定居後的中學生活 3.與臺灣大學的因緣 4.退休後仍勤於著作
2022/06/15
1-2-自學二陳幸蕙 作者介紹補充資料 一、經 歷 1.寂寞童年與作家夢 陳幸蕙放學回家寫完功課後,就把家裡養的貓放在膝上,把《安徒生童話》拿來讀。這樣的日子雖然寂寞,卻也因此在閱讀的天地裡忘掉寂寞,甚至樂在其中。她曾說:「那時候因為年齡小,不知天高地厚,所以就發願成為一個作家。」 2.選讀中文系
2022/06/15
1-2-自學二陳幸蕙 作者介紹補充資料 一、經 歷 1.寂寞童年與作家夢 陳幸蕙放學回家寫完功課後,就把家裡養的貓放在膝上,把《安徒生童話》拿來讀。這樣的日子雖然寂寞,卻也因此在閱讀的天地裡忘掉寂寞,甚至樂在其中。她曾說:「那時候因為年齡小,不知天高地厚,所以就發願成為一個作家。」 2.選讀中文系
2022/06/15
1-2-9王溢嘉 一、經 歷 1.求學階段 2.棄醫從文 後來《健康世界》雜誌創刊,想找一位兼具醫學背景及編輯經驗的人出任總編輯,於是邀請王溢嘉擔任編務。直到退休,王溢嘉致力傳播健康理念、普及醫學知識,未曾懈怠。 二、趣聞軼事 1.淡水姻緣 P141-3 2.「通才」與「四不像」 3.野鵝的故事
2022/06/15
1-2-9王溢嘉 一、經 歷 1.求學階段 2.棄醫從文 後來《健康世界》雜誌創刊,想找一位兼具醫學背景及編輯經驗的人出任總編輯,於是邀請王溢嘉擔任編務。直到退休,王溢嘉致力傳播健康理念、普及醫學知識,未曾懈怠。 二、趣聞軼事 1.淡水姻緣 P141-3 2.「通才」與「四不像」 3.野鵝的故事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今日下午,參加由擦亮花火與高雄立圖書館所舉辦的一場對談活動。計畫創辦人林達陽邀請陳義芝一同來對談本次活動,兩位目前皆為文學作家,因此他們選定二月的主題「不合群」來談談以下這個議題「做一個永遠跋涉的旅人───時代的噪音早已淹沒內心的音樂,惟有決定離開過,才能真心再回來」。
Thumbnail
今日下午,參加由擦亮花火與高雄立圖書館所舉辦的一場對談活動。計畫創辦人林達陽邀請陳義芝一同來對談本次活動,兩位目前皆為文學作家,因此他們選定二月的主題「不合群」來談談以下這個議題「做一個永遠跋涉的旅人───時代的噪音早已淹沒內心的音樂,惟有決定離開過,才能真心再回來」。
Thumbnail
開過飛機、待過醫療業、當過模特和老師。 人生系作家,自暈體質,是心理男也是心理女。 📝閱讀書評/心理成長/航空科普/原創小說/生活感悟 📖知音可貴難覓,說書只為知己,一朝聽書即為子期。
Thumbnail
開過飛機、待過醫療業、當過模特和老師。 人生系作家,自暈體質,是心理男也是心理女。 📝閱讀書評/心理成長/航空科普/原創小說/生活感悟 📖知音可貴難覓,說書只為知己,一朝聽書即為子期。
Thumbnail
會接觸到這篇文章,來自於另一本書《理想的讀本:國文1》第一冊,這是某次在台北的日式建築—文房中,偶然發現的書籍,這套書總共有五冊,主要依照目前高中國文的選文做各冊對應的補充選文,每冊選取15篇,內容包含古典、現代、與翻譯作品,或是從40核心古文被刪減掉的作品,讀者可以讀古今中外的經典篇章。 值
Thumbnail
會接觸到這篇文章,來自於另一本書《理想的讀本:國文1》第一冊,這是某次在台北的日式建築—文房中,偶然發現的書籍,這套書總共有五冊,主要依照目前高中國文的選文做各冊對應的補充選文,每冊選取15篇,內容包含古典、現代、與翻譯作品,或是從40核心古文被刪減掉的作品,讀者可以讀古今中外的經典篇章。 值
Thumbnail
我是如此幸運,能夠擁有與陳哥同桌吃飯、喝咖啡的緣份。或許他在音樂圈裡是人人敬重的「陳老師」,但在我心中,他永遠是那個最和藹可親的「陳哥」。
Thumbnail
我是如此幸運,能夠擁有與陳哥同桌吃飯、喝咖啡的緣份。或許他在音樂圈裡是人人敬重的「陳老師」,但在我心中,他永遠是那個最和藹可親的「陳哥」。
Thumbnail
採訪陳瀅州、羅詩雲。走上文學研究,像背反之影,懷著老派的浪漫,放慢了腳步鑽研文本的一字一句,如負載千鈞,為了一夕微光。這條路走得曲折,理由卻很單純。
Thumbnail
採訪陳瀅州、羅詩雲。走上文學研究,像背反之影,懷著老派的浪漫,放慢了腳步鑽研文本的一字一句,如負載千鈞,為了一夕微光。這條路走得曲折,理由卻很單純。
Thumbnail
早熟敏感的少年,喜愛文學進而寫詩,投稿,看見絞盡腦汁的詩句變成報上的鉛字欣喜若狂,這是詩人常見的啟蒙經驗,然而,在台灣現代詩人協會認識的陳千武是「跨越語言的一代」。 陳千武明白,他如毛毛蟲正經歷漫長的煎熬,有一天,將蛻變成蝶,帶著詩的想像力,破繭而出,盡情飛翔─這個過程,他整整花了十三年。
Thumbnail
早熟敏感的少年,喜愛文學進而寫詩,投稿,看見絞盡腦汁的詩句變成報上的鉛字欣喜若狂,這是詩人常見的啟蒙經驗,然而,在台灣現代詩人協會認識的陳千武是「跨越語言的一代」。 陳千武明白,他如毛毛蟲正經歷漫長的煎熬,有一天,將蛻變成蝶,帶著詩的想像力,破繭而出,盡情飛翔─這個過程,他整整花了十三年。
Thumbnail
1983年生的陳昌遠,高雄人,時報文學新詩評審獎得主,並以《工作記事》的創作企劃獲第6屆楊牧詩獎。如今在台北生活、擔任記者的陳昌遠,在此之前是高雄某印刷廠技術員,任職10年之久,專責印製報紙。從南方北漂到生活速度激增的台北,且從不太需要對話的工作內容,轉進訪談為主的媒體環境,陳昌遠適應得頗為艱辛。唯
Thumbnail
1983年生的陳昌遠,高雄人,時報文學新詩評審獎得主,並以《工作記事》的創作企劃獲第6屆楊牧詩獎。如今在台北生活、擔任記者的陳昌遠,在此之前是高雄某印刷廠技術員,任職10年之久,專責印製報紙。從南方北漂到生活速度激增的台北,且從不太需要對話的工作內容,轉進訪談為主的媒體環境,陳昌遠適應得頗為艱辛。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