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分享】林達陽X陳義芝:做一個永遠跋涉的旅人

2023/02/05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圖一 講者活動照片)
今日下午,參加由擦亮花火高雄立圖書館所舉辦的一場對談活動。計畫創辦人林達陽邀請陳義芝一同來對談本次活動,兩位目前皆為文學作家,因此他們選定二月的主題「不合群」來談談以下這個議題「做一個永遠跋涉的旅人───時代的噪音早已淹沒內心的音樂,惟有決定離開過,才能真心再回來」。

大綱:

  • 對談者簡介
  • 我與文學的初見
  • 人生的抉擇
  • 不動搖的內心
  • 面對人群與寫作之間的平衡
  • 相關問答

對談者簡介

他的個人網站:https://poemlin.mystrikingly.com/
  • 陳義芝,筆名有陳辛陳棄疾異植,目前為台灣詩人、散文家及文學評論家。曾經擔任中學教師、聯合報副刊主編、台師大國文教授…等。主要的作品有《晚來天隨筆》(散文)、《無盡之歌》(新詩)、《傾心:人生七卷詩》(文學評論)…等。

我與文學的初見

在那個年代,講者陳羲芝老師的家境並不是很好,中學時期的他,在每晚的晚自習(7~9點),拿出文學雜誌觀看,看著看著,開始嘗試寫作短文,投稿到相關期刊。直到17歲那年,由於學校每天早上都會有廣播,而講者對於廣播者的愛慕與眷戀非常深厚,將這些心情寫成短文,投稿到報紙上,雖然最終沒有追到對方,不過這是他文學啟蒙的開始。

人生的抉擇

當時中學畢業的他,選擇了師專繼續就讀,他思考著我要去哪當小學老師?台北嗎?但是他又喜歡寫作,每天待在校刊社看文學、寫文章。
某天,大學老師跟他說:「你不要搞這些有的沒的,很浪費時間。」此後,他想了想他的人生,我到底要做什麼?爾後,他去考了高普考,但是做了幾天,覺得那裡的環境氛圍不是很適合,因而辭去公務人員的職位,轉而往中小學教師發展。他說了一句話:「人生的選擇要給自己一條退路。
過了好幾年,他的好友詩人-瘂弦找他去報社工作。但是,報社的工作只有兩萬,而擔任教職的工作薪水高,而且還會有其他的費用可以補貼。他不禁開始想著「我要用我的價值去報社,還是為了金錢而待在學校繼續擔任教師呢?」隨後,他也進入報社與亞弦一同工作。
直到2000多年左右,多家報社(自由時報、聯合報、蘋果日報等等)的崛起,使得對文壇的影響深遠。之後,他去高雄師範大學念了國文研究所,並且從助理教授做起,再當上副教授與教授等職位。
他說道:「人生不要太狹隘地在一條道路上,多摸索與探索別的事情,你怎麼知道會沒有用呢!去了,才會有新的可能。

不動搖的內心

進入了21世紀,Blog、Facebook與instagram相繼的出現,但是陳義芝老師並未從使用過。他自己說,自己是農業時代的人,認為寫作都是必須用心、用腦一字一字地寫出來,強調手寫的重要,所以一直到現在很多作品都會先手寫個初稿後,再用電腦打字。他也有line,但是不常用,他認為其實不用這些社群媒體,很清淨又乾淨,畢竟身為一個文學創作者,不能太亢奮。寫作就是一個「感心」的事情,不能有過多雜七雜八的情緒。
知名作家沈從文也說過:「情就是詩」,情是任何創作或是書寫者必備的東西,尤其是寂寞,寂寞才會伴隨著滄桑感。最後,他也說到他不使用這些社群媒體是從以前到現在不改變的決心,雖然可能會錯失許多事物,但是這世上「有得必有失麻」。

面對人群與寫作之間的平衡

我們知道寫作需要寂寞的空間,但是在陳義芝老師的生涯中我們可以看出從教職與報社間是很難迴避人群的,他是怎麼在這兩者間達到平衡的呢?
其實這是沒有答案的,並非得一定要非常乾淨與安靜,人生其實就是在這人性雜質當中去去除與過濾,沒有外在的故事與經歷要怎麼去寫詩?所以參與事務、參與社會的人生對於自身寫作也是有一大幫助的。人生有太多太多干擾與羈絆,這是很正常的事,要有激盪、要有收斂,才能讓人生更加完整。

相關問答

Q:文學是什麼...?到底有沒有用呢?
文學其實是「文化的具體標誌」,他不是拿來解決社會上的問題。而是不管在哪個時候,都是一種自我療癒。
Q:在寫作時,有時候文字好像沒辦法精準地寫道我們的內心,要怎麼去面對?
這永遠都是挑戰,寫作難免會遇到力有未逮的時候,有時候可以用不同的句式,像是疑問句、感嘆句等等,然後多閱讀!

補充資料

1.2022年新作品:夢幻書
【自由副刊】 陳義芝/夢幻書https://art.ltn.com.tw/article/paper/1474493
遇見一首詩:陳義芝 / 夢幻書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eG64OWs8dg
2.【遇見一首詩】特別節目:專訪陳義芝
3.文學的漫漫長路──從發表、出版到編選-陳義芝x簡媜x吳鈞堯

再次感謝「擦亮花火 / 文學計畫」所舉辦的對談活動,更多活動資訊可以點選他們的粉絲專業查看唷。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3會員
97內容數
哈囉!我是冠彰,大家都叫我袋鼠。 從高中開始到現在不斷走在教育的道路上,意識到教育、社會與全球是息息相關,然而有太多結構性問題讓我感到困擾與煩憂。未來將成為#社會助人教育NPO工作者,期待在教育、社會、城鄉、永續以負責、毅力與省思的方式,讓自己成為「助人的永續人才」道路前進。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