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逆境之二「缺氧與淹水」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會釋放氧氣,這是大家所熟知的概念,但植物並非只造氧不需氧。植物和我們人一樣也會呼吸,植物透過呼吸作用產生能量,這些能量能維持植物生命的一切活動,讓植物能去吸收養分,因此植物的供氧狀況會影響其吸收養分的能力,一旦缺氧,對植物的危害非常明顯。
結構良好的土壤,孔隙間會充塞氧氣,若遭遇淹水就會造成氧氣缺乏,特別是溫度超過20°C,土壤當中的「住客」包括植物根部、微生物、動物等的需氧量大增,可以在24小時內將氧氣消耗殆盡。
如此一來,對很多植物的生長,甚至存活,就會造成逆境,當然也會影響到作物產量。凡事有例外,在缺氧逆境下,倘若正值低溫,或植物休眠期,或氧氣缺乏極為緩慢,傷害就不大,另外有些沼澤植物、水耕作物、水稻已經適應水生環境,便不受影響。
但淹水造成的逆境,可不只有水分過多、缺氧這麼單純,還有三大問題不得不考慮:一是根的代謝作用產生有毒物質,二是土壤中形成還原態之有毒物質,三是土壤中無機離子流失,就算是水稻或水耕作物也可能會有危機。
耐淹水的植物根部會有許多通氣組織,甚至發育岀和莖部相通的管道,有助於氧氣擴散。有些植物在淹水後,莖基部還形成了不定根,能接近水面獲得較多氧氣,並能有效吸收養分;有些還能長期忍受完全缺氧的狀態,長達數週或數月,直到葉片突出水面之時再導入氧氣。
不過,誠如上一篇所言,逆境也能成為栽培管理的手段之一,以蓮霧為例,在新梢停止生長時,若是保水力較好的黏質土壤,全園浸水一段時間,可以限制蓮霧樹生長,藉此讓花芽分化而提前開花。浸水的程度要依土質、樹勢來調整,否則處理過度將導致樹體衰弱,影響果實發育,甚至造成落果。
刻意製造逆境存在著無法估算的風險,可能會為樹體增加負載,提前出現弱化情形,因此避免過度操作造成的傷害,了解植物生理有其必要性,另外還要配合氣候、施用時機、加強肥培,就能盡量避免樹體受傷過度。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會員
    60內容數
    喜歡打字勝過說話,因為打錯的字可以刪除,說錯的話無法收回。 喜歡眼睛勝過嗓子,因為眼睛不會說謊,嗓子卻是魅惑人的工具。 喜歡思考和吸收知識,吸收知識主要還是幫助思考,所以最喜歡的還是思考。 只要是可以寫在紙上、放在電腦裡的,絕對不會記到腦子裡,所以請別在這裡考驗機智問答。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靖在不言中 的其他內容
    英國詩人拜倫認為「逆境是通往真理的第一條路」,逆境雖不受期待,卻不知何時降臨,一旦出現也無法逃避,對人類來說是這樣,對植物來說是否也是如此? 植物無法任意移動,若環境與氣候改變,就會遭遇逆境,只要不是最適合植物的生長條件,皆可被認定為逆境,因此植物經常處於逆境下。
    「穀雨」都是落在4月20日或4月21日,春天最後一個節氣,通常雨水會增多,有利於穀類作物的生長,雖然不是絕對有雨,但這段期間,倒是真的希望多來點雨,畢竟春耕完畢,田間需要多點雨水滋潤滋潤。 這時候也適逢梅子採收,喜歡這酸甜滋味的朋友,可以趁這個時節,多買一些來醃製。
    「清明」通常在4月4日或4月5日,與新春、端午節、中秋節是傳統四大節日,家族會團聚共度,也是二十四節氣之一,這一天會祭祖掃墓,但往往因為連假的關係,容易交通阻塞,沒有忌諱的人會選擇提前掃墓。 清明好食「蘆筍」 /挑選秘訣/ /保存方法/
    「春分」會落在3月20日或3月21日,特別是指陽光直射赤道的那一刻,這段時間的白天、黑夜一樣長,之後太陽的直射點就會慢慢往北移。 轉眼間,春天已經過了一半,農作物感染病蟲害的機率大增,要做好防治工作唷!而喜歡春茶的朋友,準備聞香了。 春分好食「胡蘿蔔」 /挑選秘訣/
    今天是「驚蟄」(3月5日,有時會落在3月6日),原本被稱為「啟蟄」,「蟄」是指動物在冬季會不吃不喝的躲藏起來,「啟蟄」是開始活動了,但漢景帝的名字有個「啟」字,為了避諱就把「啟」改成「驚」,意思完全不一樣了。 驚蟄好食「空心菜」 /挑選秘訣/ /保存方法/
    今天是「雨水」(通常落在2月18、19或20日),顧名思義,到了這段時間,雨水會增加,氣溫回升的更快了。 雨水之前,有些地方可能還有機會下雪,雨水之後就不容易了。但天氣還不是很穩定,忽冷忽熱,不管是對人或作物,都是有危害的,必須小心防寒。 雨水好食「韭菜」 /挑選秘訣/
    英國詩人拜倫認為「逆境是通往真理的第一條路」,逆境雖不受期待,卻不知何時降臨,一旦出現也無法逃避,對人類來說是這樣,對植物來說是否也是如此? 植物無法任意移動,若環境與氣候改變,就會遭遇逆境,只要不是最適合植物的生長條件,皆可被認定為逆境,因此植物經常處於逆境下。
    「穀雨」都是落在4月20日或4月21日,春天最後一個節氣,通常雨水會增多,有利於穀類作物的生長,雖然不是絕對有雨,但這段期間,倒是真的希望多來點雨,畢竟春耕完畢,田間需要多點雨水滋潤滋潤。 這時候也適逢梅子採收,喜歡這酸甜滋味的朋友,可以趁這個時節,多買一些來醃製。
    「清明」通常在4月4日或4月5日,與新春、端午節、中秋節是傳統四大節日,家族會團聚共度,也是二十四節氣之一,這一天會祭祖掃墓,但往往因為連假的關係,容易交通阻塞,沒有忌諱的人會選擇提前掃墓。 清明好食「蘆筍」 /挑選秘訣/ /保存方法/
    「春分」會落在3月20日或3月21日,特別是指陽光直射赤道的那一刻,這段時間的白天、黑夜一樣長,之後太陽的直射點就會慢慢往北移。 轉眼間,春天已經過了一半,農作物感染病蟲害的機率大增,要做好防治工作唷!而喜歡春茶的朋友,準備聞香了。 春分好食「胡蘿蔔」 /挑選秘訣/
    今天是「驚蟄」(3月5日,有時會落在3月6日),原本被稱為「啟蟄」,「蟄」是指動物在冬季會不吃不喝的躲藏起來,「啟蟄」是開始活動了,但漢景帝的名字有個「啟」字,為了避諱就把「啟」改成「驚」,意思完全不一樣了。 驚蟄好食「空心菜」 /挑選秘訣/ /保存方法/
    今天是「雨水」(通常落在2月18、19或20日),顧名思義,到了這段時間,雨水會增加,氣溫回升的更快了。 雨水之前,有些地方可能還有機會下雪,雨水之後就不容易了。但天氣還不是很穩定,忽冷忽熱,不管是對人或作物,都是有危害的,必須小心防寒。 雨水好食「韭菜」 /挑選秘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植物從哪裡吸收水呢?當然是土壤囉!但是土壤的含水能力,因為顆粒的大小而有不同;近幾年的暖化,更會加速蒸散作用。 但是,不同的土壤面臨到升溫,水分蒸發的速度不同,而它們存水與供水的能力,也受到土壤質地的影響。 到底什麼樣的土壤,受到暖化的影響比較大呢?
    Thumbnail
    植物的氣孔(stomata)有兩個重要的功能:一是讓植物取得進行光合作用所需要的原料(二氧化碳),二是防止植物脫水。 但是在高溫的時候,光合作用的酵素可能因高溫而失去活性,這時候,氣孔要不要開呢?不開無法散熱,植物就會過熱;開的話,植物就會喪失許多水分...怎麼辦?
    Thumbnail
    蒸散作用就是植物失去水分的過程。不要以為蒸散作用對植物只有害處,植物需要蒸散作用把礦物質連同水分一起運輸到植物的全身各部位,而蒸散作用又成為推動韌皮部運輸光合作用合成的養分的重要動力。所以,雖然蒸散作用會造成水分流失,但是植物卻也少不了它。 到底什麼是主要決定蒸散速率的因素,最近有了新發現!
    Thumbnail
    植物需要氣孔(stoma)與外界的大氣進行交換才能取得足夠的二氧化碳與氧氣。另外,植物還需要進行蒸散作用來帶動導管(木質部xylem)裡的水分,才能運輸礦物質與糖。 但是,氣孔對植物的影響到底是怎麼樣的?最近的研究,有了一些有趣的發現。
    Thumbnail
    想像一下,在乾旱地區,有一些神奇的草本植物。它們可以在極度缺水的情況下存活,甚至看起來完全乾枯了...但是,只要再給它們水份,它們就能迅速恢復生機。科學家們稱這些植物為「復活植物」(resurrection plants)。 這些復活植物,為什麼可以失去95%的水分還能復活呢?來看看它們的基因吧!
    開始種植綠豆,是我覺得很簡單也很適合的一件事。因為只要澆水就行了。我一直認為,教室外面的窗台是最適合種綠豆的地方,因為日照十分充足。當初有許多植物都因為過度日曬又缺乏澆水而枯竭,總是在植物瀕臨垂危之際送給吉叔。 卻沒想到,實際開始種植以後,綠豆發芽抽高的太快,竟然是因為吸收不到陽光而拼命向上長;卻
    Thumbnail
    在沙漠或旱地中收集水分是一項挑戰,但植物和昆蟲的策略以及科技創新提供了多種從空氣中提取水分的方法。本文將介紹從自然界和科技創新中獲得靈感的方式,包括植物和昆蟲的策略以及麻省理工學院和沙烏地阿拉伯的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開發的水分提取技術。
    Thumbnail
    陽台上不知名,卻常見的小草,如果在以前,肯定被當成雜草拔除,不但不需要照顧,拔除之後還會一直長,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類型。而有些嬌弱的植物,即使細心呵護,也不知為何總是水土不服,無法存活太久。 果然,我的陽台是適者生存的試煉埸(笑)。 今天佇足陽台,想拍點什麼植物,在植物尚未甦醒的,我
    Thumbnail
    本題從時事碳匯出發,衍伸到園藝領域中相當重要的根系生長問題,如何促進植物根系生長是本題的重點,藉由施予氮肥、施用植物生長促進根系細菌(PGPR)、給予適當的栽培介質三種方法進行解析。
    Thumbnail
    極端氣候越來越嚴重,冬季暖化對農民生產造成影響。本文以觀葉秋海棠為例,探討冬季暖化對作物生產的影響,及作物如何應對乾旱及高溫逆境。提出針對高溫或乾旱造成災損的目標,並舉出三項可能策略,包括育種、推廣植物工廠系統和調整作物種植策略。
    Thumbnail
    植物從哪裡吸收水呢?當然是土壤囉!但是土壤的含水能力,因為顆粒的大小而有不同;近幾年的暖化,更會加速蒸散作用。 但是,不同的土壤面臨到升溫,水分蒸發的速度不同,而它們存水與供水的能力,也受到土壤質地的影響。 到底什麼樣的土壤,受到暖化的影響比較大呢?
    Thumbnail
    植物的氣孔(stomata)有兩個重要的功能:一是讓植物取得進行光合作用所需要的原料(二氧化碳),二是防止植物脫水。 但是在高溫的時候,光合作用的酵素可能因高溫而失去活性,這時候,氣孔要不要開呢?不開無法散熱,植物就會過熱;開的話,植物就會喪失許多水分...怎麼辦?
    Thumbnail
    蒸散作用就是植物失去水分的過程。不要以為蒸散作用對植物只有害處,植物需要蒸散作用把礦物質連同水分一起運輸到植物的全身各部位,而蒸散作用又成為推動韌皮部運輸光合作用合成的養分的重要動力。所以,雖然蒸散作用會造成水分流失,但是植物卻也少不了它。 到底什麼是主要決定蒸散速率的因素,最近有了新發現!
    Thumbnail
    植物需要氣孔(stoma)與外界的大氣進行交換才能取得足夠的二氧化碳與氧氣。另外,植物還需要進行蒸散作用來帶動導管(木質部xylem)裡的水分,才能運輸礦物質與糖。 但是,氣孔對植物的影響到底是怎麼樣的?最近的研究,有了一些有趣的發現。
    Thumbnail
    想像一下,在乾旱地區,有一些神奇的草本植物。它們可以在極度缺水的情況下存活,甚至看起來完全乾枯了...但是,只要再給它們水份,它們就能迅速恢復生機。科學家們稱這些植物為「復活植物」(resurrection plants)。 這些復活植物,為什麼可以失去95%的水分還能復活呢?來看看它們的基因吧!
    開始種植綠豆,是我覺得很簡單也很適合的一件事。因為只要澆水就行了。我一直認為,教室外面的窗台是最適合種綠豆的地方,因為日照十分充足。當初有許多植物都因為過度日曬又缺乏澆水而枯竭,總是在植物瀕臨垂危之際送給吉叔。 卻沒想到,實際開始種植以後,綠豆發芽抽高的太快,竟然是因為吸收不到陽光而拼命向上長;卻
    Thumbnail
    在沙漠或旱地中收集水分是一項挑戰,但植物和昆蟲的策略以及科技創新提供了多種從空氣中提取水分的方法。本文將介紹從自然界和科技創新中獲得靈感的方式,包括植物和昆蟲的策略以及麻省理工學院和沙烏地阿拉伯的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開發的水分提取技術。
    Thumbnail
    陽台上不知名,卻常見的小草,如果在以前,肯定被當成雜草拔除,不但不需要照顧,拔除之後還會一直長,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類型。而有些嬌弱的植物,即使細心呵護,也不知為何總是水土不服,無法存活太久。 果然,我的陽台是適者生存的試煉埸(笑)。 今天佇足陽台,想拍點什麼植物,在植物尚未甦醒的,我
    Thumbnail
    本題從時事碳匯出發,衍伸到園藝領域中相當重要的根系生長問題,如何促進植物根系生長是本題的重點,藉由施予氮肥、施用植物生長促進根系細菌(PGPR)、給予適當的栽培介質三種方法進行解析。
    Thumbnail
    極端氣候越來越嚴重,冬季暖化對農民生產造成影響。本文以觀葉秋海棠為例,探討冬季暖化對作物生產的影響,及作物如何應對乾旱及高溫逆境。提出針對高溫或乾旱造成災損的目標,並舉出三項可能策略,包括育種、推廣植物工廠系統和調整作物種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