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逆境之三「缺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對植物來說,水太多會造成問題,水太少也是會有問題,並非是太過嬌貴的關係,而是植物「跑不了」啊!
部份農民為了提高果實甜度刻意限水,如番茄栽培,但過份處理會造成作物吸收養分困難,導致枝條變細、葉片和花序變小、果實產量低,是否值得,見仁見智。
植物缺水最直接的反應會表現在物理事件上,首先是失去膨壓。還記得「膨壓」嗎?不知道或忘記了,請回頭看一下「缺水逆境下的植物本能」和「植物對水分的吸收」這兩篇文章。
當水分減少時,我們可以預期那些依賴膨壓的活動將有最敏感的反應,葉面積、葉片數受到限制。一旦逆境解除,就能恢復,時間之快,可能白天發生,夜晚就能改善,只不過生長速率還是會受到影響,遭受過逆境者會比未受逆境者要來得差一點。
水分持續缺乏,已經發育的葉片會老化脫落,這是植物生長素「乙烯」合成促進的現象,等降雨後又會重新長出新芽,特別是落葉性沙漠植物會透過這樣的方式度過旱季,直到下一個雨季來臨。
也就是說,在長期或定期乾旱的環境,植物便演化為適合那裡生存的模樣,主要有三大類型,分別為「延遲乾旱型」、「耐旱型」、「逃避乾旱型」。
延遲乾旱型植物具有保溼能力,有的具有儲水組織,只要利用保存在土壤中的水分就能滿足所需,有的則是利用根系延伸到地下水層。耐旱型植物則是把所需的水分降到最低,因此不懼乾旱。逃避乾旱型植物的生長史很短,只在雨季出現,其他時候會以種子形式休眠。
當環境改變的速度過快,若考慮適地適種,或許就得先找那些能滿足條件的植物來選育,以達到我們經濟栽培的要求。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會員
61內容數
喜歡打字勝過說話,因為打錯的字可以刪除,說錯的話無法收回。 喜歡眼睛勝過嗓子,因為眼睛不會說謊,嗓子卻是魅惑人的工具。 喜歡思考和吸收知識,吸收知識主要還是幫助思考,所以最喜歡的還是思考。 只要是可以寫在紙上、放在電腦裡的,絕對不會記到腦子裡,所以請別在這裡考驗機智問答。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靖在不言中 的其他內容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會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這是大家所熟知的概念,但植物並非只造氧不需氧。植物和我們人一樣也會呼吸,植物透過呼吸作用產生能量,這些能量能維持植物生命的一切活動,讓植物能去吸收養分,因此植物的供氧狀況會影響其吸收養分的能力,一旦缺氧,對植物的危害非常明顯。
英國詩人拜倫認為「逆境是通往真理的第一條路」,逆境雖不受期待,卻不知何時降臨,一旦出現也無法逃避,對人類來說是這樣,對植物來說是否也是如此? 植物無法任意移動,若環境與氣候改變,就會遭遇逆境,只要不是最適合植物的生長條件,皆可被認定為逆境,因此植物經常處於逆境下。
「穀雨」都是落在4月20日或4月21日,春天最後一個節氣,通常雨水會增多,有利於穀類作物的生長,雖然不是絕對有雨,但這段期間,倒是真的希望多來點雨,畢竟春耕完畢,田間需要多點雨水滋潤滋潤。 這時候也適逢梅子採收,喜歡這酸甜滋味的朋友,可以趁這個時節,多買一些來醃製。
「清明」通常在4月4日或4月5日,與新春、端午節、中秋節是傳統四大節日,家族會團聚共度,也是二十四節氣之一,這一天會祭祖掃墓,但往往因為連假的關係,容易交通阻塞,沒有忌諱的人會選擇提前掃墓。 清明好食「蘆筍」 /挑選秘訣/ /保存方法/
「春分」會落在3月20日或3月21日,特別是指陽光直射赤道的那一刻,這段時間的白天、黑夜一樣長,之後太陽的直射點就會慢慢往北移。 轉眼間,春天已經過了一半,農作物感染病蟲害的機率大增,要做好防治工作唷!而喜歡春茶的朋友,準備聞香了。 春分好食「胡蘿蔔」 /挑選秘訣/
今天是「驚蟄」(3月5日,有時會落在3月6日),原本被稱為「啟蟄」,「蟄」是指動物在冬季會不吃不喝的躲藏起來,「啟蟄」是開始活動了,但漢景帝的名字有個「啟」字,為了避諱就把「啟」改成「驚」,意思完全不一樣了。 驚蟄好食「空心菜」 /挑選秘訣/ /保存方法/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會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這是大家所熟知的概念,但植物並非只造氧不需氧。植物和我們人一樣也會呼吸,植物透過呼吸作用產生能量,這些能量能維持植物生命的一切活動,讓植物能去吸收養分,因此植物的供氧狀況會影響其吸收養分的能力,一旦缺氧,對植物的危害非常明顯。
英國詩人拜倫認為「逆境是通往真理的第一條路」,逆境雖不受期待,卻不知何時降臨,一旦出現也無法逃避,對人類來說是這樣,對植物來說是否也是如此? 植物無法任意移動,若環境與氣候改變,就會遭遇逆境,只要不是最適合植物的生長條件,皆可被認定為逆境,因此植物經常處於逆境下。
「穀雨」都是落在4月20日或4月21日,春天最後一個節氣,通常雨水會增多,有利於穀類作物的生長,雖然不是絕對有雨,但這段期間,倒是真的希望多來點雨,畢竟春耕完畢,田間需要多點雨水滋潤滋潤。 這時候也適逢梅子採收,喜歡這酸甜滋味的朋友,可以趁這個時節,多買一些來醃製。
「清明」通常在4月4日或4月5日,與新春、端午節、中秋節是傳統四大節日,家族會團聚共度,也是二十四節氣之一,這一天會祭祖掃墓,但往往因為連假的關係,容易交通阻塞,沒有忌諱的人會選擇提前掃墓。 清明好食「蘆筍」 /挑選秘訣/ /保存方法/
「春分」會落在3月20日或3月21日,特別是指陽光直射赤道的那一刻,這段時間的白天、黑夜一樣長,之後太陽的直射點就會慢慢往北移。 轉眼間,春天已經過了一半,農作物感染病蟲害的機率大增,要做好防治工作唷!而喜歡春茶的朋友,準備聞香了。 春分好食「胡蘿蔔」 /挑選秘訣/
今天是「驚蟄」(3月5日,有時會落在3月6日),原本被稱為「啟蟄」,「蟄」是指動物在冬季會不吃不喝的躲藏起來,「啟蟄」是開始活動了,但漢景帝的名字有個「啟」字,為了避諱就把「啟」改成「驚」,意思完全不一樣了。 驚蟄好食「空心菜」 /挑選秘訣/ /保存方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由於氣候變遷造成乾旱時常出現,培育出抗旱的農作物已經是近年的顯學了。但是,栽培品系農作物常常都是由少數幾個品系(甚至只有一個)的祖先植物培育而來,所以很難從栽培種中找到足夠的基因資源來做這件事。因此,科學家們常常由栽培品系的野生種去找資源。 最近的研究,就使用野生番茄做材料,找出了幾個新的抗鹽基因!
Thumbnail
兩年前曾經跟大家介紹過,給植物喝酒精水溶液,植物抗旱的能力就增加了。同一個研究團隊最近再度出擊,有了更有意思的發現。 這次,研究團隊測試了好幾種不同的醇類,發現了新的抗旱飲料。
Thumbnail
想像一下,在乾旱地區,有一些神奇的草本植物。它們可以在極度缺水的情況下存活,甚至看起來完全乾枯了...但是,只要再給它們水份,它們就能迅速恢復生機。科學家們稱這些植物為「復活植物」(resurrection plants)。 這些復活植物,為什麼可以失去95%的水分還能復活呢?來看看它們的基因吧!
Thumbnail
1.氣候變遷的影響: 高溫和乾旱直接影響作物生長週期和收成品質 極端氣候事件(如乾旱、豪雨、颱風)頻率增加 具體例子:鳳梨提早轉黃、芒果果實變小、荔枝產量減少 2.農業調適策略: 選育耐熱、耐旱品種 推廣節水灌溉技術 發展設施農業(如溫室、網室) 推動農作物保險
當農夫種的花枯萎了, 他該選擇換一顆種子,還是改變環境? 每個人都該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 當花無法綻放的時候 難道不該優先考慮 它是否受到充足的日照 它是否吸收到足夠的水分 它是否種在是和它的土穰 一朵花需要的陽光、水分、養分 它都得到了嗎?
Thumbnail
耕種少不了要灌溉與施肥,而這兩種行為都會把礦物質帶進土壤中。久而久之,就會出現土壤鹽化(salinazition)的問題。 土壤鹽化造成土地無法耕種,但是,到底土壤鹽化對植物有多大的影響呢?
Thumbnail
在沙漠或旱地中收集水分是一項挑戰,但植物和昆蟲的策略以及科技創新提供了多種從空氣中提取水分的方法。本文將介紹從自然界和科技創新中獲得靈感的方式,包括植物和昆蟲的策略以及麻省理工學院和沙烏地阿拉伯的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開發的水分提取技術。
Thumbnail
每每看到戶外迎向陽光花開燦爛的日日春,總想著家裡也來種上一盆,但每次從花巿買回來都種不了多久即枯萎,我發現這種不易照顧的盆栽裡面,都會放很多的稻穀殼,不知是太巧合還是怎麼回事,就算買回來放蔭涼處幾週再換掉盆土也一樣,沒幾個月就不行了,整株枯萎。 這是唯一一盆很難得存活超過一年的植栽,也是花巿買的,
Thumbnail
極端氣候越來越嚴重,冬季暖化對農民生產造成影響。本文以觀葉秋海棠為例,探討冬季暖化對作物生產的影響,及作物如何應對乾旱及高溫逆境。提出針對高溫或乾旱造成災損的目標,並舉出三項可能策略,包括育種、推廣植物工廠系統和調整作物種植策略。
Thumbnail
這陣子梅雨季開始,滂沱大雨帶來水資源,讓水庫不缺水,「水」無色無味,平淡無奇不像飲料那麼好喝,但它卻是人體必需的能量。 若天天喝飲料,完全沒喝「水」,真的能受得了嗎? 若受得了,我想也壞了身子了,感情走到平淡期,就像一杯平淡的開水,無味,但你還是需要「水」,因為它是身體的能量,怎能放棄這杯水呢?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由於氣候變遷造成乾旱時常出現,培育出抗旱的農作物已經是近年的顯學了。但是,栽培品系農作物常常都是由少數幾個品系(甚至只有一個)的祖先植物培育而來,所以很難從栽培種中找到足夠的基因資源來做這件事。因此,科學家們常常由栽培品系的野生種去找資源。 最近的研究,就使用野生番茄做材料,找出了幾個新的抗鹽基因!
Thumbnail
兩年前曾經跟大家介紹過,給植物喝酒精水溶液,植物抗旱的能力就增加了。同一個研究團隊最近再度出擊,有了更有意思的發現。 這次,研究團隊測試了好幾種不同的醇類,發現了新的抗旱飲料。
Thumbnail
想像一下,在乾旱地區,有一些神奇的草本植物。它們可以在極度缺水的情況下存活,甚至看起來完全乾枯了...但是,只要再給它們水份,它們就能迅速恢復生機。科學家們稱這些植物為「復活植物」(resurrection plants)。 這些復活植物,為什麼可以失去95%的水分還能復活呢?來看看它們的基因吧!
Thumbnail
1.氣候變遷的影響: 高溫和乾旱直接影響作物生長週期和收成品質 極端氣候事件(如乾旱、豪雨、颱風)頻率增加 具體例子:鳳梨提早轉黃、芒果果實變小、荔枝產量減少 2.農業調適策略: 選育耐熱、耐旱品種 推廣節水灌溉技術 發展設施農業(如溫室、網室) 推動農作物保險
當農夫種的花枯萎了, 他該選擇換一顆種子,還是改變環境? 每個人都該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 當花無法綻放的時候 難道不該優先考慮 它是否受到充足的日照 它是否吸收到足夠的水分 它是否種在是和它的土穰 一朵花需要的陽光、水分、養分 它都得到了嗎?
Thumbnail
耕種少不了要灌溉與施肥,而這兩種行為都會把礦物質帶進土壤中。久而久之,就會出現土壤鹽化(salinazition)的問題。 土壤鹽化造成土地無法耕種,但是,到底土壤鹽化對植物有多大的影響呢?
Thumbnail
在沙漠或旱地中收集水分是一項挑戰,但植物和昆蟲的策略以及科技創新提供了多種從空氣中提取水分的方法。本文將介紹從自然界和科技創新中獲得靈感的方式,包括植物和昆蟲的策略以及麻省理工學院和沙烏地阿拉伯的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開發的水分提取技術。
Thumbnail
每每看到戶外迎向陽光花開燦爛的日日春,總想著家裡也來種上一盆,但每次從花巿買回來都種不了多久即枯萎,我發現這種不易照顧的盆栽裡面,都會放很多的稻穀殼,不知是太巧合還是怎麼回事,就算買回來放蔭涼處幾週再換掉盆土也一樣,沒幾個月就不行了,整株枯萎。 這是唯一一盆很難得存活超過一年的植栽,也是花巿買的,
Thumbnail
極端氣候越來越嚴重,冬季暖化對農民生產造成影響。本文以觀葉秋海棠為例,探討冬季暖化對作物生產的影響,及作物如何應對乾旱及高溫逆境。提出針對高溫或乾旱造成災損的目標,並舉出三項可能策略,包括育種、推廣植物工廠系統和調整作物種植策略。
Thumbnail
這陣子梅雨季開始,滂沱大雨帶來水資源,讓水庫不缺水,「水」無色無味,平淡無奇不像飲料那麼好喝,但它卻是人體必需的能量。 若天天喝飲料,完全沒喝「水」,真的能受得了嗎? 若受得了,我想也壞了身子了,感情走到平淡期,就像一杯平淡的開水,無味,但你還是需要「水」,因為它是身體的能量,怎能放棄這杯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