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呼吸密碼:氣孔如何影響生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對植物來說,氣孔(stoma)是一個必需的存在。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進行呼吸作用需要氧氣,這些都要靠著與外界的大氣進行交換才能取得足夠的量。另外,為了要運輸糖份、礦物質,植物還需要進行蒸散作用來帶動導管(木質部xylem)裡的水分,而要進行蒸散作用需要植物張開氣孔。所以不管是進行光合作用或是運輸養分,都少不了氣孔的作用。



但是,氣孔也有暗黑的一面。進行蒸散作用意味著,從根部得來的水分透過氣孔又「逃」到大氣中了。這些水分得來不易,尤其在降雨不足的時候更顯得珍貴。


在一般狀況下,對植物來說,顯然是擔心喪失太多水分會影響植物的正常運作。所以,有些植物(如雙子葉草本植物)葉片的上表皮氣孔較少,而雙子葉木本植物葉片上表皮根本沒有氣孔。


到底氣孔對植物的生長有什麼樣的影響呢?過去的一些研究,得到不一致的結論。為了釐清氣孔對植物生長的影響,歐洲的研究團隊用了兩類不同的突變株來進行研究。


這兩類,其中一類造成氣孔的密度增加了一倍,而且葉片上表皮的氣孔密度增加得非常明顯;另一類則造成氣孔的敏感性提高,顯示出來的是氣孔在平常狀況時,只會開到野生種的50-80%。


研究團隊發現,當植物同時具備這兩種突變時,氣孔的開口變得更小,顯示這兩組基因對氣孔敏感性的影響大致上是各自獨立的。


當研究團隊把植物放在低相對濕度(白天40%、晚上50%,比對照組低了20%)的環境中時,植物葉片表面的氣孔密度都增加了,尤其是上表皮增加得最多;野生種增加了17%、氣孔密度增加的突變株增加了25%,高氣孔敏感性的突變植物也有氣孔增加的現象,但是比較少。


照理說,濕度降低會使得蒸散作用變得更旺盛,這時候不是應該要降低氣孔密度嗎?研究團隊認為,在這樣的狀況下,為了更有效率地進行二氧化碳交換,植物只能提高氣孔密度。具體的機制為何,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另外,研究團隊發現,相對濕度降低,植物就長得不好。所有的植物,包括高氣孔密度的突變植物,在低濕度的環境下都長不好。但是有趣的是,氣孔密度比較高的植物,並不會因為濕度降低就長得更不好。究竟為什麼會這樣呢?研究團隊認為,這可能是因為氣孔密度高的植物長不好,並不是因為蒸散作用提高的關係,而是因為要產生更多氣孔就需要調撥更多養分,在資源有限的狀況下,植物就長得慢了。


進一步的研究顯示,植物的氣孔密度與植物的大小成反比,但是氣孔的總數卻與植物的大小無關,這也支持研究團隊認為的,氣孔密度高的植物因為要調撥更多的養分去產生氣孔,所以整體的生長就受到影響了。


總而言之,這個研究發現,氣孔密度高對植物是不利的,但是並非是因為蒸散作用,而是因為植物需要分出更多資源進行氣孔的發育。但是,由於這個研究使用的阿拉伯芥都是四週大的植物,研究團隊認為未來有必要研究氣孔密度對整個植物生命週期所產生的影響。


參考文獻:


Tulva, I., Koolmeister, K. and Hõrak, H. (2024), Low relative air humidity and increased stomatal density independently hamper growth in young Arabidopsis. Plant J. https://doi.org/10.1111/tpj.16944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 莊小昕-avatar-img
2024/07/30
謝謝老師分享,沒想到「氣孔」還有這麼多未明朗的事情在其中!那張顯微鏡下的氣孔,像一隻沉睡的眼睛。
avatar-img
老葉報報
194會員
618內容數
主要介紹關於植物的新資訊,但是也會介紹一些其他的。 版主在大學教植物生理學,也教過生物化學。 如有推薦書籍需求,請e-mail:susanyeh816@gmail.com
老葉報報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大麥曾經是人類重要的糧食之一,雖然現在食用的人並不多,但依然是重要的動物飼料原料與釀造作物之一。因此,大麥的產量當然重要。 大麥的產量由它的花序,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麥穗來決定。有趣的是,科學家發現大麥花序的形態,其實是由一套名叫CLAVATA訊息傳遞系統負責的喔!
Thumbnail
2025/04/29
大麥曾經是人類重要的糧食之一,雖然現在食用的人並不多,但依然是重要的動物飼料原料與釀造作物之一。因此,大麥的產量當然重要。 大麥的產量由它的花序,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麥穗來決定。有趣的是,科學家發現大麥花序的形態,其實是由一套名叫CLAVATA訊息傳遞系統負責的喔!
Thumbnail
2025/04/29
提到歷史上的群眾狂熱,大家很難不去想到發生在十七世紀的「鬱金香熱」。當時不知道為何,鬱金香的球莖忽然身價百倍,大家瘋了似地搶購,但是除了少數真正的園藝愛好者之外,絕大部分的民眾都只是把它當作投資。 當時最熱門的,是這種有條紋的鬱金香;後來知道,這種鬱金香是被病毒感染。 但是,為何病毒感染會製造圖案?
Thumbnail
2025/04/29
提到歷史上的群眾狂熱,大家很難不去想到發生在十七世紀的「鬱金香熱」。當時不知道為何,鬱金香的球莖忽然身價百倍,大家瘋了似地搶購,但是除了少數真正的園藝愛好者之外,絕大部分的民眾都只是把它當作投資。 當時最熱門的,是這種有條紋的鬱金香;後來知道,這種鬱金香是被病毒感染。 但是,為何病毒感染會製造圖案?
Thumbnail
2025/04/28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主要使用可見光。傳統上,科學家認為超過700奈米的長波光(也就是所謂的「紅外光」)能量太低,無法推動植物光合作用中的關鍵氧化還原反應。因此,「700奈米」被視為光合作用的紅色極限(red limit)。 不過,最近科學家們在藍綠菌中找到了突破點!
Thumbnail
2025/04/28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主要使用可見光。傳統上,科學家認為超過700奈米的長波光(也就是所謂的「紅外光」)能量太低,無法推動植物光合作用中的關鍵氧化還原反應。因此,「700奈米」被視為光合作用的紅色極限(red limit)。 不過,最近科學家們在藍綠菌中找到了突破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對陸生植物來說,運輸系統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導管(xylem)可以把植物從土壤中吸收的水分與礦物質送到地面上的莖與葉,提供葉片進行光合作用與其他合成反應所需要的原料。 但是,導管是如何從植物的頂端分生組織發育而來的?最近的研究,發現了一個研究,有了一些有趣的發現喔!
Thumbnail
對陸生植物來說,運輸系統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導管(xylem)可以把植物從土壤中吸收的水分與礦物質送到地面上的莖與葉,提供葉片進行光合作用與其他合成反應所需要的原料。 但是,導管是如何從植物的頂端分生組織發育而來的?最近的研究,發現了一個研究,有了一些有趣的發現喔!
Thumbnail
植物需要氣孔(stoma)與外界的大氣進行交換才能取得足夠的二氧化碳與氧氣。另外,植物還需要進行蒸散作用來帶動導管(木質部xylem)裡的水分,才能運輸礦物質與糖。 但是,氣孔對植物的影響到底是怎麼樣的?最近的研究,有了一些有趣的發現。
Thumbnail
植物需要氣孔(stoma)與外界的大氣進行交換才能取得足夠的二氧化碳與氧氣。另外,植物還需要進行蒸散作用來帶動導管(木質部xylem)裡的水分,才能運輸礦物質與糖。 但是,氣孔對植物的影響到底是怎麼樣的?最近的研究,有了一些有趣的發現。
Thumbnail
對絕大部分的植物來說,進行光合作用是最重要的事,而要進行光合作用就需要葉綠體(chloroplast)。所以,葉綠體能不能正常發育,對植物非常重要。 過去的研究發現一個稱為GLK的轉錄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對葉綠體發育很重要。最近又發現了更多的重要基因喔!
Thumbnail
對絕大部分的植物來說,進行光合作用是最重要的事,而要進行光合作用就需要葉綠體(chloroplast)。所以,葉綠體能不能正常發育,對植物非常重要。 過去的研究發現一個稱為GLK的轉錄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對葉綠體發育很重要。最近又發現了更多的重要基因喔!
Thumbnail
有些植物(如豆科)會與土壤中的細菌(如根瘤菌)形成根瘤(nodule)來幫助植物獲取氮。雖然根瘤可以供應植物氮素,但是要形成與維持根瘤植物也要消耗自己的養分,因此,保持適當數目的根瘤是很重要的。最近的一個研究,又發現了更多關於植物如何維持適當數目根瘤的機制。
Thumbnail
有些植物(如豆科)會與土壤中的細菌(如根瘤菌)形成根瘤(nodule)來幫助植物獲取氮。雖然根瘤可以供應植物氮素,但是要形成與維持根瘤植物也要消耗自己的養分,因此,保持適當數目的根瘤是很重要的。最近的一個研究,又發現了更多關於植物如何維持適當數目根瘤的機制。
Thumbnail
我真是看樹到了一個著迷的地步。 從樹幹的粗細,以及樹皮的濕潤程度,來推想這棵樹可能經歷了哪些氣候。再往上看看樹幹上有沒有攀附藤蔓植物,這通常發生在較粗壯的樹身上,但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某些樹受到藤蔓植物的青睞,我並沒參透。 之前聽一個廣播節目,介紹一個職業,叫做樹醫生,她說某些樹會分泌酵素來抵禦有害
Thumbnail
我真是看樹到了一個著迷的地步。 從樹幹的粗細,以及樹皮的濕潤程度,來推想這棵樹可能經歷了哪些氣候。再往上看看樹幹上有沒有攀附藤蔓植物,這通常發生在較粗壯的樹身上,但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某些樹受到藤蔓植物的青睞,我並沒參透。 之前聽一個廣播節目,介紹一個職業,叫做樹醫生,她說某些樹會分泌酵素來抵禦有害
Thumbnail
書中提到人會吃喝拉撒,而植物其實也會。這當中,植物吃跟喝我們可以理解,簡單來說就是吸收養分嘛,但,拉? 植物居然也會拉屎嗎?好像也沒看過植物的大便不是嗎? 神奇吧!聰明的你應該可以聯想到,植物也會做一個跟把自身東西排掉的行為.....↓↓↓↓↓
Thumbnail
書中提到人會吃喝拉撒,而植物其實也會。這當中,植物吃跟喝我們可以理解,簡單來說就是吸收養分嘛,但,拉? 植物居然也會拉屎嗎?好像也沒看過植物的大便不是嗎? 神奇吧!聰明的你應該可以聯想到,植物也會做一個跟把自身東西排掉的行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