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怎麼去?

2022/06/19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以下一位師姐分享,來文照登:
之前還有現場請示時,有段時間常有人要請示:「往生後能否去西方極樂世界?」有一次,一個家庭裡有三張請示單,第一個問題都是問:「往生後能否去西方極樂世界?」
我問要幫忙兒子、女兒請示的媽媽:「年輕的兒子和女兒有在修行或者唸經嗎?」媽媽回答:「沒有!」我再問:「這是兒子和女兒自己想問的嗎?」媽媽回答:「不是!是我要幫他們問的。」還有人問阿伯:「我這輩子能否存到頭期款買房子?」這真是考驗阿伯的智慧,阿伯要說真話,還是說假話?而捫心自問,眾生要聽真話,還是聽假話?於是,慈悲兼智慧的阿伯回答:「有機會,但要努力!」眾生的心其實都是需要撫慰的,該摸摸頭的時候要稍微摸一下頭,他會更有動力再往前走;而該棒喝的時候也要稍微嚇一下,他會上緊鬆掉的發條,催促自己再繼續走。但我常在想,如果有天精舍辦事的因緣結束了,這些需要撫慰內心的眾生當何去何從?
荷花是夏天裡常被人栽種的植物,夏天裡南風吹來,顏色多樣、隨風搖曳的荷花,成了角落裡美麗的一景。但不知道是否有人觀察過,荷葉表面佈滿凹凸不平的紋理,能阻止水珠附著在其表面,所以水珠才能在葉面上自由滾動。荷葉上晶瑩剔透的水珠,輕輕滾動,閃耀光澤,映著天光,折射出如夢似幻的色彩,成了心中美好的一景。
將大自然中的觀察實際運用於經意裡,我們常以為親眼所見、親耳所聞都是真實的,並由此而開展出自己的想法與立場,殊不知人的眼、耳、鼻、舌、身、意有太多的限制,且常受限於個人的習慣與情緒,再加上世間是流動的,分分秒秒都在變化中,當我們以上一秒的想法做出判斷時,其實下一秒因緣的組合已經產生變化,於是我們常對人事物賦予了以偏概全的想法,從而與真相擦身而過。
《六祖壇經》以「無念」為宗,有段時間執著於文字,差點被這個「無」字搞死,後來反覆琢磨才明白,「無」不是沒有,而是要人不執著,要人超越。猶如最初始唸《金剛經》時,也常被裡面的公式:「即非,是名」搞死,心裡常繞著圈圈,這到底是「有」還是「沒有」?後來細細體味《六祖壇經》後,才知道非有、非沒有,而是知道了,便需放下,不執著。如同水珠在荷葉上自由地滾動,不貪戀荷葉、亦不執著荷葉的擁抱,只是隨著當下的因緣,該做啥便做啥!
佛菩薩已經將「密法」傳給了我們,如果還只是停留在當初的摸摸頭與需要人撫慰的階段,是看輕了自己,亦是辜負了佛菩薩。「菩薩清涼月,常遊畢竟空;眾生心垢盡,菩提月現前。」現在消黑氣都是在「心垢盡」,不要讓自己被經文數所綁,用心體悟、認真解經意,心性、智慧提升了,才能早日擺脫手指頭見到明月,返歸本真!
(分享完畢)
學佛之人大都想去淨土,想去淨土的理由很多,如世間是苦海、六道輪迴苦、去淨土能離苦得樂、去跟佛菩薩學習等等。阿伯說:「淨土法門適合各種根器,只要肯實修,一定可以修到唸佛三昧。」上述這段話的重點在「肯實修」,若肯實修,佛菩薩必定有感有應,盡力拉我們一把;若是沒有實修的意願,那任憑佛菩薩神通廣大,也只能搖頭嘆息。
上述分享中,身為母親的請示者,自作主張替沒有在修行和誦經的子女問:「往生後能否去西方極樂世界?」就像家長幫小孩申請台大或者出國留學,而沒有考量孩子本身的學習能力、興趣發展、出國意願等等。孩子們願意去極樂世界嗎?能通過通往淨土的種種考驗嗎?往生淨土的基本條件是信願行,相信有極樂世界,願意去極樂世界,唸佛誦經、斷惡修善,努力以行動累積福德資糧去極樂世界。
過去精舍也有請示者替往生親屬問:「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需多少的福德資糧?」替親屬努力誦經或做功德後,迴向成功,但是沒過幾年就又夢到親屬回來求救。佛菩薩開示是在淨土的心性考核沒過關,無法待在淨土,而轉到平民區、中天或其他等處。這就像是花大錢讓孩子出國留學,直接送去國外大學的附屬語言學校,可以直接升學,但是孩子在國外水土不服、學習不佳,學業成績未達標準,一再留級仍無法達標,只好被退學,回來哭著找爸媽。要知道極樂世界可不是容易蒙混過關的學校,更不是交高額學費就可以順利畢業的地方。
所以,現在精舍都是建議超度到佛化家庭,替往生親屬創造好的修行環境,但能否持續學佛、能否到淨土,仍是看個人的因緣。《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去極樂世界要靠自己修,不是靠別人超度,決定性是在自己,這是自性自渡。要自性自渡,不是他人渡;考試是自己的事,不是他人的事。佛祖來,沒有用心修到那個境界,還是不能去淨土,如同台大教授來,自己不認真讀書,也是不能上台大。」
那信願行都俱足,每日唸佛誦經,也努力渡眾弘揚佛法,就可以去淨土了嗎?往生淨土的核心條件是心性與淨土相應。《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修行,心性要轉,要修到與佛菩薩心念相契,才能去淨土;若要去淨土,就要信願行,要聞思修,要把本世的任務完成,若尚要在人間磨鍊,則期待生生世世都能投胎到佛化家庭從小修起,從小耳濡目染。」上述這句話的重點在:「修行,心性要轉,要修到與佛菩薩心念相契,才能去淨土。」換句話說,就是心性清淨,黑氣消除。如果黑氣未消完,代表仍有心性盲點尚未破除,心性有待提升。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修行不好修,所以方向一定要正確,才不至於行歪走邪,到達彼岸則遙遙無期。人人都有機會到淨土,但要能不起心、不動念、不攀緣,方能清淨無礙,順利到達彼岸。」去淨土的心性考核重點為何?財色雙斷是基本必考題,破關重點在考清淨心與不動心。
以下恭錄自淨空法師《淨土大經解演義》:「極樂世界沒有一個人不想去。但是怎麼去法?這個世界統統得放下。這個很難,又不想放下,能不能把這個世界上所有東西都帶去?帶不去,連這個身體都帶不去。為什麼?這個身體跟極樂世界身體不相配。如果我們現在這個身也是金剛不壞身,也是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大概可以去,跟那邊相同。我們跟它不成比例,這個身太差了,身不要了。諸位要知道,身都不要了,何況身外之物!
只要真能放得下,沒有一個不往生。臨命終時阿彌陀佛不來接引,你可不能怪他。祂知道,祂知道什麼?知道你還沒有放下,所以祂不來接引,你要是完全放下了,祂肯定來接引你。只要有一絲一毫牽掛,佛就不來,這是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的。
在這個世界上,做再多的好事,積功累德,一定要三輪體空。還想到我做了好多功德,這你去不了,你自己在做障礙。為什麼?積功累德是你應該做的,沒有什麼值得榮耀的,是你的本分事情。所以要把這些雜念洗刷得乾乾淨淨,清淨心與清淨土相應。所以經上常講,『心淨則佛土淨』,極樂世界是淨土。」(引用完畢)
上述這段在此提兩個重點,第一是「放下」,放下就是呼應前述的「清淨心與不動心」。第二是「積功累德,一定要三輪體空」,如同上述有緣人提到六祖壇經中的「無念」,非有、亦非沒有,而是知道了,便需放下,不執著。這是一般修行人很容易犯的毛病,做好事有所求,或想去淨土成了執著,而這些都是心性障礙。有緣人比喻得很巧妙:「如同水珠在荷葉上自由地滾動,不貪戀荷葉、亦不執著荷葉的擁抱,只是隨著當下的因緣,該做啥便做啥!」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人就是一世世在輪迴,信願行要俱足,且心性要提升到某一程度,才能往生淨土,不是想去就能去;上中天,則是福德資糧夠,就可以上去。希望,是為未來埋下種子,有願就有方向;今世要去,則要具備許多條件,要用心,比別人更打拼、更認真,更要信願行、聞思修。信,相信有淨土;願,往生後願意去淨土;行,指修行,修係修自己的心,行則是付諸行動利益眾生、渡化眾生,並且勸人唸佛、多做善事。若什麼都沒有做,該怎麼去呢?肚子餓時,只吃兩粒米是不會飽的,修行亦復如是。」
地球這個娑婆世界,是宇宙中數一數二困難的學校,龍蛇混雜,各種課題都有。能夠在地球生而為人,並且得遇佛法修行,就像盲龜浮木一般難遭難遇。而西方淨土就像另一所諸上善人聚會一處的特優學校,想要去那裡學習得先通過娑婆世界的考驗。《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為什麼要在人世間歷鍊?因為還有忌妒、分別、執著、愚迷、狂妄心,修行的分數不夠,心性的提升不足;成佛離不開眾生,胸襟要擴大,要包容,要修到與淨土相應,才能回淨土。」正如《六祖壇經》所云:「自性內照三毒即除,地獄等罪一時消滅,內外明徹不異西方,不作此修如何到彼?」
再次提醒您,精舍現在推廣的是超度到佛化家庭,若是親眷往生後真有佛緣,也在靈界努力精進修行,則佛菩薩自會安排淨土之路。仍在陽世的你我,更要把握因緣,精進修行,自性自渡。祝福大家,眾生心垢盡,菩提月現前。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護法韋馱尊天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香港吃貨寶寶
    香港吃貨寶寶
    牟尼精舍不接受供養、不收錢、不推銷、也不強迫修行,單純義務只求能結善緣解決您的因果問題;牟尼精舍專解因果事件、因果問題、治因果病、...,無論婚姻、家庭、事業、家族、痼疾、學業...等問題均能請示! 歡迎有醫生看到沒醫生,有神求到無神者。不妨一試。 *本站文章皆轉載自牟尼精舍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