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斷無滅分第二十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佛法講諸法如義,通俗的說,就是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如果看到山覺得心胸開闊,或者覺得幽遠哀傷。看到水覺得水清心爽,或者感嘆光陰似水。那都是看的人,因為自己的心境而有所感觸,一切唯識所造。

所以同樣一座山,每個人看了感觸不同,同樣一條河,每個人看了懷想不一,那都是由於看的人不一樣,所以感受也就不一樣。事實上山就是山,沒有什麼好讚嘆的。水就是水,沒有什麼好感傷的。

須菩提在一體同觀分第十八,連續確認了如來有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後,我佛接著立刻問須菩提:

「…如恆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須菩提回答說:

「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

意思就是說,即使如來具有五眼,祂看恆河沙就只是沙,沒有別的。

沙可以堆沙雕,等你堆了再說。沙可以蓋房子,等你蓋了再說。在沙沒有做其他用途之前,沙就是沙,用眼睛看用手去抓,都只是沙而已,不要想太多。

佛法說真空妙有,一切本來皆空,但是因為因緣執著,所以說有。

因此,我佛在本分裡囑咐須菩提,雖然我前面說不可以具足相(三十二相)見如來,但是在因明(邏輯)上不可以顛倒過來,說如來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並沒有具足相。說我入世為悉達多太子,苦行修練悟法得道,其實沒有這回事。

如果你這樣說,說我佛本來就已成佛,祂根本就不用苦行勤修,早就已經證得阿耨多羅三菩提了。這樣一來,眾生心想: 哦…,原來我佛早就得道,祂根本不用修就已經成佛了,那我再努力修也沒有用,因為我根本就不是佛啊!

我佛入世示現修行的苦心,就白費了。

佛法至此,也就斷滅了,眾生也不必再費心修佛了。

我佛在離相寂滅分第十四也曾說過:

「如來所得此法,此法無實無虛。」

我們的一切感覺愛恨情仇都不是真的,我佛曾經入世示現也不是假的。

西元前五世紀,在印度的迦毘羅衛國,確實曾經出現過一位淨飯王的悉達多太子,他因為不忍見眾生受苦,於是出家修行,經過了許多的苦修苦行,才證得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離苦解脫之道,並且傳授給跟隨他的弟子。

吾人如果想要離苦解脫,就要遵照他的弟子們紀錄下他所說的經典,老老實實地去領悟修行,把執著一點一點的放下,才能夠離苦得樂,清淨自在。

除此之外,別無他道。

以上,是在下拜讀本分的心得。

敬請各位先覺指教。


以下是我另外書寫,關於職場的專題,歡迎參考>>>

1.管理成功心法: https://vocus.cc/managersmind/home

2.法蘭克管理語錄: https://vocus.cc/frankworktalk/home

3.職場成功心法: https://vocus.cc/workandlife/hom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慕風的沙龍
68會員
107內容數
三十多年前,從東部鄉下來到繁華的台北,從好奇新鮮到奮鬥打拼...。一轉眼,人生就這麼走到艱苦燦爛的盡頭。一路上有悲傷,有心酸,有歡笑,也有風光。儘管終究一身滄桑,但是埋藏在靈魂深處的,卻一直是那一個,奔跑在東部田野間的,單純小男生。
慕風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1/06
我們很難拒絕名利的誘惑。我們為了高薪高位,可以做到日夜加班妻離子散,也一往無悔。
Thumbnail
2024/11/06
我們很難拒絕名利的誘惑。我們為了高薪高位,可以做到日夜加班妻離子散,也一往無悔。
Thumbnail
2024/10/02
一個人擺在地球上,連追蹤颱風的氣象衛星都看不見。哪裡?有我呢?
Thumbnail
2024/10/02
一個人擺在地球上,連追蹤颱風的氣象衛星都看不見。哪裡?有我呢?
Thumbnail
2024/06/26
我在那座小屋裡,可以放下我所有的貪噌癡愛恨,感受到無比的清淨。
Thumbnail
2024/06/26
我在那座小屋裡,可以放下我所有的貪噌癡愛恨,感受到無比的清淨。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我們的一切感覺愛恨情仇都不是真的,我佛曾經入世示現也不是假的。
Thumbnail
我們的一切感覺愛恨情仇都不是真的,我佛曾經入世示現也不是假的。
Thumbnail
如果可以放下這些成見,見山是山見水是水,我們才會活得清淨自在一些。
Thumbnail
如果可以放下這些成見,見山是山見水是水,我們才會活得清淨自在一些。
Thumbnail
我們在修得清淨心之前,看到一樣事物,總是會有很多想法,殊不知山就是山、水就是水,沒有什麼特別的意義。
Thumbnail
我們在修得清淨心之前,看到一樣事物,總是會有很多想法,殊不知山就是山、水就是水,沒有什麼特別的意義。
Thumbnail
修佛可得無量福德。我相法相,都不應該執著。
Thumbnail
修佛可得無量福德。我相法相,都不應該執著。
Thumbnail
「當知自性。不可以有心求。不可以無心得。不可以語言造。不可以寂默通。」 — 蓮池大師《阿彌陀經疏鈔》
Thumbnail
「當知自性。不可以有心求。不可以無心得。不可以語言造。不可以寂默通。」 — 蓮池大師《阿彌陀經疏鈔》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現在,佛陀——「真實」的佛陀,仍然活著,因為「祂」就是「法」本身,是「真理 (saccadhamma)」。而那能使一個人變成佛的「真理 (saccadhamma)」仍然存在,它並不曾逃避到任何地方去!它產生出了兩種佛:一在身,另一在心。 佛陀告訴阿難:「真正的法,唯有通過修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現在,佛陀——「真實」的佛陀,仍然活著,因為「祂」就是「法」本身,是「真理 (saccadhamma)」。而那能使一個人變成佛的「真理 (saccadhamma)」仍然存在,它並不曾逃避到任何地方去!它產生出了兩種佛:一在身,另一在心。 佛陀告訴阿難:「真正的法,唯有通過修
Thumbnail
世尊言:「彼何意念?善實!有一法,若如來,燈作如來、應、正遍知受取?」
Thumbnail
世尊言:「彼何意念?善實!有一法,若如來,燈作如來、應、正遍知受取?」
Thumbnail
如果像有人主張的那樣,說金剛經是大乘初期的創作,以般若的「空」義貫通,因而金剛經講的是「緣生無實性」的道理,那麼,在金剛經中出現了「法體」、「法性」等用語,就是對於上述說法的最好的否證。
Thumbnail
如果像有人主張的那樣,說金剛經是大乘初期的創作,以般若的「空」義貫通,因而金剛經講的是「緣生無實性」的道理,那麼,在金剛經中出現了「法體」、「法性」等用語,就是對於上述說法的最好的否證。
Thumbnail
 夫讀經看教  語言皆須宛轉歸就自己 夫語須辨緇素。須識總別語。須識了義.不了義教語。了義教辨清。不了義教辨濁。說穢法邊垢揀凡。說清法邊垢揀聖。從九部教說。向前眾生無眼。須人雕琢。若於聾俗人前說。直須教渠出家持戒。修禪學惠。若是過量俗人。亦不得向佗恁麼說。如維摩詰.傅大士等類。若於沙門前說。佗沙門
Thumbnail
 夫讀經看教  語言皆須宛轉歸就自己 夫語須辨緇素。須識總別語。須識了義.不了義教語。了義教辨清。不了義教辨濁。說穢法邊垢揀凡。說清法邊垢揀聖。從九部教說。向前眾生無眼。須人雕琢。若於聾俗人前說。直須教渠出家持戒。修禪學惠。若是過量俗人。亦不得向佗恁麼說。如維摩詰.傅大士等類。若於沙門前說。佗沙門
Thumbnail
以下為兩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分享一   剛接觸精舍時,初初認識佛法,覺得終於找到正法,心中偷偷想著,我一定要回淨土,再也不想來這個殘忍、互相殺戮而且危險的人間了,但隨著開出的各種罪業,業債如須彌山那麼高時,我才知道自己離淨土有多麼遙遠!
Thumbnail
以下為兩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分享一   剛接觸精舍時,初初認識佛法,覺得終於找到正法,心中偷偷想著,我一定要回淨土,再也不想來這個殘忍、互相殺戮而且危險的人間了,但隨著開出的各種罪業,業債如須彌山那麼高時,我才知道自己離淨土有多麼遙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