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桑塔格《論攝影》:視域的英雄主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桑塔格的《論攝影》被攝影人視為聖經,但他並不是一本拍攝技巧指南的工具書,而是詮釋攝影、思考攝影的書籍。我以他的目錄章節為架構,寫下自己的筆記心得;紀錄之餘,希望也可以幫助到對此書感興趣的人。本篇為第四章〈視域的英雄主義〉的部分。
攝影的美學化傾向是如此嚴重,使得傳遞痛苦的媒介最終把痛苦抵銷。相機把經驗微縮化,把歷史變成奇觀
第四章〈視域的英雄主義〉,桑塔格延續上一章對於「攝影師悲傷的情感投射」的討論,並且依照時間順序,開啟了攝影與繪畫、與文字、與歷史之間的探討;在這些對話之中,看看攝影是如何使世界變成可以消費的商品、甚至生產著這個世界。
Image by StockSnap from Pixabay

相機拍的,就是真的?

大家拍照,是為了尋找美,而且沒有人從照片裡發現醜,甚至人們也努力在相機前擺出最看的樣子:我們拍合照的時候總是擺出自己最自信的笑容對吧?就算是半鬼臉,也只是為了顯示自己的俏皮。所以,攝影因此反過來被思考著他的真實性。
攝影與繪畫之間的最大根本差異,就是你不能說照片是假的,攝影師也被認為有責揭穿抗虛偽、對抗無知。但是在拍攝之前,我們已經先決定該怎麼拍了,所以事實上「相機有效地大大推廣外表的價值」。
照片並非忠於現實,而是已成為事物如何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準則
攝影既紀實,同時也在美化

攝影,發明了全新的觀看方式

攝影其實不只是記錄,也是對世界的一種評價。人們觀看世界的方式因為相機的出現,因而出現了一種「攝影式觀看」,也就是相機提供我們新的視角、帶我們發現那不曾發現的美、讓那些視而不見的日常奇觀化
追求新的觀看方式成了攝影師的「商標」,也成為了被賦予的期待,桑塔格稱這種不計代價捕捉世界的行為為「視域的英雄主義」;相機定義美的方式變成了:「眼睛不能看或看不到的」,因為「只有相機才能供應的那種割裂的、脫離環境的視域」。
一定有不同視角!(Image by Gerhard Bögner from Pixabay )
我們對照片中被攝者的認知,也被照片支配著:它「竟是(真想不到!)」某個東西,當我們有這樣的發現時,「就會變得有趣多了」;換句話說,相機其實是「通過培養為觀看而觀看這一理念,而改變觀看本身」。

攝影與繪畫的現實主義之爭

攝影作為絕對意義上的「紀實」,便在許多方面開始蠶食鯨吞繪畫的領域,例如人類的肖像——「肖像畫的描繪對象,變得越來越像是繪畫本身,而不是坐著被畫像的人」。
但是另一方面,攝影卻開始追求現實以外的抽象概念(例如非常局部的特寫),也就是上一篇提到的超現實主義。因為,照片在本質上對於被拍攝的人事物是很難超譯的,繪畫卻可以,桑塔格說這是「繪畫對攝影的,深遠的反影響的最清晰指數」。
現實主義與攝影強烈連結的表現,並沒有出現在繪畫上,反而是與詩歌相同。攝影「致力於純粹的觀看」,「把事物從他們的脈絡中摳出來(以便用新角度看它們)」,是一種「不連貫性」、「斷裂」的孤立,將世界與歷史切割成碎片

現代主義那疏離的美

有些富有理想的攝影師,覺得自己是在從事一項任重而道遠的任務,桑塔格以 Edward Weston 為例子:「向他人揭示他們周遭活生生的世界,向他們展示自己視而不見的眼睛所錯過的。」他們期望恢復人的感官、並讓個人藉此與大然結合。
我正在提醒你後照鏡的美。(作者拍攝)
然而,「攝影觀看的習慣製造了與大自然的疏離而不是結合」,因為我們把這個世界當成是照片一樣在瀏覽,這個習慣讓我們忽略了人眼視覺與相機之間的「落差」;我們逐漸「從攝影的角度來思考」如何觀看。進而,攝影「把活的生命變成事物、把事物變成活的生命」,這些形式之美科學的、準確的美有秩序的美,成為某些攝影師新的追求標的,卻也造成我們與生活環境異化的關係。

攝影與歷史,誰定義美的標準

「Weston 的影像,無論多麼值得欽佩,無論多麽美,對很多人來說已不那麼有趣了」,那些原本定義新的美的現代主義攝影師,逐漸遭到淘汰,反而是那些不完美的技術、不熟練的技巧、過於明顯的缺失的照片受到青睞。事實上——
美的準則的耗損,既有道德上的,也有感知上的。
正如前言,攝影師的商標是不斷尋找新的觀看方式,「攝影式觀看必須不斷被新的震撼更新,無論是題材或技術更新,才有可能造成侵犯普通是域的印象」。再加上當時對於樂觀歷史幻想破滅的社會氛圍,人們對於形式主義的美逐漸麻木,反而「寧願展示無序,寧願提煉一則令人燥動不安的逸文,與不願分離出一種最令人放心的『簡化形式』」。
伴隨著當代歷史價值觀,攝影的美也會隨之產生變化;但是「攝影最持久的勝利,一直是他有能力在卑微、空洞、衰朽的事物中發現美」,因此過往中產階級那股悲傷的視域,再度成為了美的主角。
照片則揭示美無所不在

真實的醜也是美

最終,「在努力要美化世界和反過來努力要撕掉世界的面具之間,最終是沒有差別的——不存在哪一方有更大的美學優勢」,攝影師悲傷的視域將一切事物都帶有情感地美化了,就算對象是社會的弱勢者——他們「對相機的侵略性毫不在意(或無力提出異議)」——因為「根據支配著攝影口味的超現實主義偏好,相機的殘忍只會產生另一種美」。甚至,「有時候是以真實性的名義」去做這件事的。
好想有種滄桑美(Image by Abir Roy from Pixabay )
有在玩街拍、拍街景的人也許有這種經驗:剛開始找不到拍攝題材的時候,常常以那些社會叫底層的人物作為起始點。但是為什麼呢?他們也是社會的一部份?他們也有尊嚴?他們也會有美的地方?也許都是心裡面潛意識的答案,這與上一篇提到的攝影師閒逛者的視線是相同的。
桑塔格特別提出新聞攝影,因為他既要提供真實的信息,又要滿足超現實主義的期待。然而,最終這些照片仍然是「疏離」我們的。關心社會的攝影師為了傳達某種意義而揭示真相,然而這個意義只是當下環境所賦予的——「不管該環境如何形成對該照片的臨時性——由其是政治性——使用,該還境都不可必免地被另一些環境取代⋯⋯將導致原先那些使用的弱化和逐漸變得不相干」;也就是說,「一張照片會隨著它在什麼樣的環境下被觀看而改變」,不同歷史背景、不同場合,都會對照片有新的使用意義與解釋方式。
無論照片多麽揭露真實的醜,最終都會因為去政治化去脈絡化而成為美。

攝影與文字,挽救意義的希望

「現在已經無法拍攝一座廉租公寓而不使其改觀⋯⋯在它們面前,相機只會說『多美』。」桑塔格引述班雅明的話,提出正確的文字說明如何可能挽救攝影:「把照片從時髦的摧殘中挽救出來,並賦予它一種革命性的使用價值」。
事實上,文字說明確實能凌駕於我們眼見的證據,「但是任何說明文字都無法永久地限制或確保一張照片的意義」,因為攝影師希望做到的,就是讓照片可以「講話」。
說明文字最終「只是對它所依附的照片的一種解釋,且必然是有限的解釋」。

透過攝影消費世界

攝影提供我們佔有世界的一種方式,「通過相機人們變成現實的顧客或遊客」。
「攝影的主要效果是都把世界轉化成一家百貨公司或無牆的展覽館,每個拍攝對象都被貶職為一件消費品,或提升為一件美學欣賞品」,前者指的是「把異國情調拉近」,後者指的是「把熟悉和家常變成異國情調」。
當今 IG 的瀏覽方式也是一種展覽(IG hashtag #taiwan1 搜尋頁面截圖)
原本欲傳遞政治性意義的照片,卻被異國情調式地觀看,因為「攝影的美學化傾向是如此嚴重,使得傳遞痛苦的媒介最終把痛苦抵銷」。最終整個歷史都是去脈絡化的奇觀,甚至一切的經驗都被破碎化、而成為一樣的
「在人文主義行話中,攝影的最高使命是向人解釋人」——「當 Henri Cartier-Bresson 去中國,他證明中國有人,並證明他們是中國人」。我們透過觀看照片,與世界建立「佔有」的關係。

到本篇為止,可以發現桑塔格在每一篇的論述架構都是差不多的:從攝影出發,最後回歸到攝影與世界的關係;只不過每畫一圈,討論的深度就會更深一點。
下一篇〈攝影的信條〉可以說是桑塔格所有論點的集大成,會將本篇提到的各個攝影師的信仰流派的產生,做更細部的討論,也會從攝影師的角度去討論攝影。
avatar-img
127會員
140內容數
講求效率與結果的當代,過程似乎不再重要,連帶旅行也變得只為目的而不為體驗;透過攝影與書寫,寫下自己對台灣的小小觀察。IG:@huai0305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懷仔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桑塔格的《論攝影》被攝影人視為聖經,但他並不是一本拍攝技巧指南的工具書,而是詮釋攝影、思考攝影的書籍。我以他的目錄章節為架構,寫下自己的筆記心得;紀錄之餘,希望也可以幫助到對此書感興趣的人。本篇為第三章〈憂傷的物件〉的部分。
桑塔格的《論攝影》被攝影人視為聖經,但他並不是一本拍攝技巧指南的工具書,而是詮釋攝影、思考攝影的書籍。我以他的目錄章節為架構,寫下自己的筆記心得;紀錄之餘,希望也可以幫助到對此書感興趣的人。本篇為第二章〈透過照片看美國,昏暗地〉的部分。
桑塔格的《論攝影》被攝影人視為聖經,但他並不是一本拍攝技巧指南的工具書,而是詮釋攝影、思考攝影的書籍。我以他的目錄章節為架構,寫下自己的筆記心得;紀錄之餘,希望也可以幫助到對此書感興趣的人。本篇為第一章〈在柏拉圖的洞穴裡〉的部分。
名偵探柯南電影版《貝克街的亡靈》裡面,柯南一行人透過一款遊戲機「繭」進入遊戲;在遊戲裡,他們的所有感官都被主機電腦控制著。當代,我們也逐漸發生「被影像控制感官」的現象。 如果我們不拍照,就不會有照片,不是應該是應該是我們主導著照片嗎?怎麼會反過來被主導了呢?
說到蘭嶼,大家也許會想到大海、拼板舟、飛魚季⋯⋯但是為什麼是這些?照片作為當代旅遊的重要推手之一,也許是這些元素被挑選出來的關鍵。透過照片的複製,地方意象被強化,甚至讓遊客與當地人看到截然不同的蘭嶼⋯⋯
前些日子到訪台中的彩虹眷村,不禁想起同樣被「彩繪」的淡水老街、金瓜石老街等地方,再加上現場人手一機排隊拍照的狀況,當代的社群影像,是否成為促成大量「彩繪」出現的推手之一?
桑塔格的《論攝影》被攝影人視為聖經,但他並不是一本拍攝技巧指南的工具書,而是詮釋攝影、思考攝影的書籍。我以他的目錄章節為架構,寫下自己的筆記心得;紀錄之餘,希望也可以幫助到對此書感興趣的人。本篇為第三章〈憂傷的物件〉的部分。
桑塔格的《論攝影》被攝影人視為聖經,但他並不是一本拍攝技巧指南的工具書,而是詮釋攝影、思考攝影的書籍。我以他的目錄章節為架構,寫下自己的筆記心得;紀錄之餘,希望也可以幫助到對此書感興趣的人。本篇為第二章〈透過照片看美國,昏暗地〉的部分。
桑塔格的《論攝影》被攝影人視為聖經,但他並不是一本拍攝技巧指南的工具書,而是詮釋攝影、思考攝影的書籍。我以他的目錄章節為架構,寫下自己的筆記心得;紀錄之餘,希望也可以幫助到對此書感興趣的人。本篇為第一章〈在柏拉圖的洞穴裡〉的部分。
名偵探柯南電影版《貝克街的亡靈》裡面,柯南一行人透過一款遊戲機「繭」進入遊戲;在遊戲裡,他們的所有感官都被主機電腦控制著。當代,我們也逐漸發生「被影像控制感官」的現象。 如果我們不拍照,就不會有照片,不是應該是應該是我們主導著照片嗎?怎麼會反過來被主導了呢?
說到蘭嶼,大家也許會想到大海、拼板舟、飛魚季⋯⋯但是為什麼是這些?照片作為當代旅遊的重要推手之一,也許是這些元素被挑選出來的關鍵。透過照片的複製,地方意象被強化,甚至讓遊客與當地人看到截然不同的蘭嶼⋯⋯
前些日子到訪台中的彩虹眷村,不禁想起同樣被「彩繪」的淡水老街、金瓜石老街等地方,再加上現場人手一機排隊拍照的狀況,當代的社群影像,是否成為促成大量「彩繪」出現的推手之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寫作的力量:超越影像與畫作的深度表達 在現代社會,照片和畫作作為視覺藝術的代表,常被用來紀錄和傳達特定瞬間的美好或情感。 每一張照片和每一幅畫作都是藝術家眼中的世界呈現。 它們以靜態的方式捕捉了短暫的瞬間,讓觀者能夠在無需言語的情況下感受到其內涵與情感。
Thumbnail
目前攝影的學習曲線,因為器材功能的進步,而變得迅速,就像手機自從有了拍照和錄影功能後,似乎,人人都可以是攝影師,這影響到兩個層面,第一是攝影工作的薪酬不再穩定,太卷了;第二是攝影藝術性再度受質疑,它變得如AI生圖一般爆發的原創性受到質疑。 目前單眼數位相機,不,應該說是無反光鏡可換鏡頭相機,它
Thumbnail
攝影藝術是一個不斷演變的領域。文章指出,現代攝影更注重相機媒介在藝術中的運作,而非單純的拍照。這種趨勢對於亞洲以外的攝影藝術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若想深入瞭解這個趨勢,或者提升攝影技巧,文章作者設計了兩門課程供感興趣的讀者參加。
Thumbnail
拍立得處在攝影技術發展的特殊節點上。儘管以手機就能拍照的現代來說,拍立得遠遠算不上「迅速」,但對於底片時期的攝影師來說,是一個新的突破,帶來無限可能性,儘管與數位攝影的現代相比,這些可能性早已被電腦複製並超越,但當我在展場中看著攝影師在拍立得上隨機的筆觸時,仍為類比的不可磨滅性與隨機性所感動。
專業攝影師會什麼?從使用DSLR,後製,時間,地點,都可能讓自己的照片,在每年的上百上千萬中的照片中,讓自己脫穎而出。 那麼能夠變成錢的照片是哪些呢?華人中間最愛說的,什麼什麼東西,能夠吃嗎。就會發現,亞洲一帶對於藝術,就是個只能看的東西。我說“看”,不是“欣賞”哦。 怎麼“不完美”,成為驅動歷
  我心目中的理想陳述更像是,每個人首先向塞尚那樣,去思索、去努力把人知覺中的現象表現出來。相較於所謂的「客觀世界」或「物理世界」,那可能看起來有些扭曲或歪斜,但那是朝向一種「真正的人在世界裡看到的樣子」的嘗試。
Thumbnail
最近開始接觸攝影,發現有好多學問。 我覺得最困難的就是人們說的-攝影眼。 隨著年紀越來越大,好像對於藝術或是欣賞有著不同以往的感觸。 攝影眼就像是隨時可以創作的一雙眼睛,透過外在世界的樣貌, 透過相機將其勾勒,在這限縮的小圖片中,呈現出迷人的樣子。 相當有趣,就像是利用現實世界的各個角落拼
Thumbnail
都說攝影和設計可以是藝術,也可以是科學,過去想要成為優秀的攝影師,除了需要購買價格不斐的想躋(入門單眼、進階大砲),另外還需要具備個人創意和技術,同時也需要對攝影的基本用語和相機設定有深入的了解。 以下Joy彙整攝影入門的基礎知識,包括光圈、快門、感光度等基本用語介紹,另外還有影像原始資料、拍攝模
Thumbnail
人並不是那麼容易覺察自己的盲目,人其實不容易分辨自己看到的究竟是「實像」或「虛像」;除非真能處在另一個維度,自提其神於太虛,俯身自瞰;如其不然,未必不可能終身處於盲目的狀態..。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寫作的力量:超越影像與畫作的深度表達 在現代社會,照片和畫作作為視覺藝術的代表,常被用來紀錄和傳達特定瞬間的美好或情感。 每一張照片和每一幅畫作都是藝術家眼中的世界呈現。 它們以靜態的方式捕捉了短暫的瞬間,讓觀者能夠在無需言語的情況下感受到其內涵與情感。
Thumbnail
目前攝影的學習曲線,因為器材功能的進步,而變得迅速,就像手機自從有了拍照和錄影功能後,似乎,人人都可以是攝影師,這影響到兩個層面,第一是攝影工作的薪酬不再穩定,太卷了;第二是攝影藝術性再度受質疑,它變得如AI生圖一般爆發的原創性受到質疑。 目前單眼數位相機,不,應該說是無反光鏡可換鏡頭相機,它
Thumbnail
攝影藝術是一個不斷演變的領域。文章指出,現代攝影更注重相機媒介在藝術中的運作,而非單純的拍照。這種趨勢對於亞洲以外的攝影藝術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若想深入瞭解這個趨勢,或者提升攝影技巧,文章作者設計了兩門課程供感興趣的讀者參加。
Thumbnail
拍立得處在攝影技術發展的特殊節點上。儘管以手機就能拍照的現代來說,拍立得遠遠算不上「迅速」,但對於底片時期的攝影師來說,是一個新的突破,帶來無限可能性,儘管與數位攝影的現代相比,這些可能性早已被電腦複製並超越,但當我在展場中看著攝影師在拍立得上隨機的筆觸時,仍為類比的不可磨滅性與隨機性所感動。
專業攝影師會什麼?從使用DSLR,後製,時間,地點,都可能讓自己的照片,在每年的上百上千萬中的照片中,讓自己脫穎而出。 那麼能夠變成錢的照片是哪些呢?華人中間最愛說的,什麼什麼東西,能夠吃嗎。就會發現,亞洲一帶對於藝術,就是個只能看的東西。我說“看”,不是“欣賞”哦。 怎麼“不完美”,成為驅動歷
  我心目中的理想陳述更像是,每個人首先向塞尚那樣,去思索、去努力把人知覺中的現象表現出來。相較於所謂的「客觀世界」或「物理世界」,那可能看起來有些扭曲或歪斜,但那是朝向一種「真正的人在世界裡看到的樣子」的嘗試。
Thumbnail
最近開始接觸攝影,發現有好多學問。 我覺得最困難的就是人們說的-攝影眼。 隨著年紀越來越大,好像對於藝術或是欣賞有著不同以往的感觸。 攝影眼就像是隨時可以創作的一雙眼睛,透過外在世界的樣貌, 透過相機將其勾勒,在這限縮的小圖片中,呈現出迷人的樣子。 相當有趣,就像是利用現實世界的各個角落拼
Thumbnail
都說攝影和設計可以是藝術,也可以是科學,過去想要成為優秀的攝影師,除了需要購買價格不斐的想躋(入門單眼、進階大砲),另外還需要具備個人創意和技術,同時也需要對攝影的基本用語和相機設定有深入的了解。 以下Joy彙整攝影入門的基礎知識,包括光圈、快門、感光度等基本用語介紹,另外還有影像原始資料、拍攝模
Thumbnail
人並不是那麼容易覺察自己的盲目,人其實不容易分辨自己看到的究竟是「實像」或「虛像」;除非真能處在另一個維度,自提其神於太虛,俯身自瞰;如其不然,未必不可能終身處於盲目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