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傾倒畸形與變形的社會場域中,你在找什麼?談《尋人啟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人の探すだけではなく、生からさがす、死からさがす、止まない。

(圖/尋人啟弒)

(圖/尋人啟弒)

父親原田智跟女兒楓說:「我在電車上看見通緝的嫌疑犯了,舉報他就有三百萬獎金。」楓萬萬沒想到,隔天父親就失蹤了。她去了父親工作的工地,而稱為「原田智」的男人居然就是那個被通緝的犯人。於是,楓開始尋找她的父親。尋找的過程中,加害與被害的人間哀歌也悄然開唱。

這場「尋找」的行動,將主體從個體轉向群體,從情緒擴大至難處。


三幅篇章與四層的犯罪結構,除了恨意與悲傷,也帶著匱乏。

導演片山慎三以片名「尋找」為破題,將作品分為「尋找父親的女兒」、「躲藏並渴望救贖的人」以及「讓一切真相顯明的人」來描述原田智失蹤的原因。時間看似回溯,實則在一個非線性的敘事結構上。而在這樣些許斷裂的時間軸上,顯現了社會結構下無法得到、也不願被救贖的人們。原田父女失去母親後,在社會的某種意義層面上已經脫離了;而患有憂鬱症的父親是文明底下被忽略的個體,楓則是產生了無意識的匱乏感。通緝犯山內的出現,打破這樣的「日常」。楓與父親都在執行「さがす」的行動,卻衍生了兩種不同的意義。

  • さがす在漢字上可以寫成「探す」與「捜す」,前者是找到想要的東西(欲望面),後者則是具體的人或物品。

有趣的是,楓在第一篇章顯現出尋找消失的父親,但是警察卻問了她:「何をさがすのか。(你在尋找什麼?)」這句話讓楓與山內在大阪商店街上狂奔一景有了呼應。楓是尋找有形體的父親,還是父親形象呢?

(圖/尋人啟弒)

(圖/尋人啟弒)

第二與第三部分裡,這些「さがす」逐漸趨向「探す」。想要的三百萬、想死想生的念頭、想打桌球的願望等,都顯現了社會慣性的四層結構。所謂的四層結構最初來自大阪市立大學森田洋司教授的觀察:

霸凌並非加害者和受害者就能發生,還要加上周遭起鬨的觀眾、視而不見的旁觀者。

也就是說,在《尋人啟弒》裡,片山所顯現的社會意識是悲傷的,這些被探詢的事物都讓社會進入了一場看不到終點的文明暴力。

(圖/尋人啟弒)

(圖/尋人啟弒)

  • 作品的敘事結構下,沒有明確的加害者,卻出現個體鮮明的受害者。觀眾縱然沒有起鬨,卻將生存的權利轉為偽善的幫助。旁觀者則指向大環境的漠視。在這樣的結構下,以楓和智為主的敘事線,猛然在銀幕之外,擴展成負的連鎖,疏離感而生的當代社會

這部作品將座間、相撲原、山內甚至自殺網站等一連串於2000年初發生的社會事件元素放在裡面,片山未單向、粗糙否定加害者,他的旁觀帶著冷靜與溫柔,告訴我們,路是走不完的,社會的欲望也未曾填滿。就像原田父女的桌球對打,不斷重複也無法停止。

(圖/尋人啟弒)

(圖/尋人啟弒)

忘れたらあかんで。私のこと、お母さんのこと。


跟自己比起來,對方其實也沒那麼善良。

(圖/尋人啟弒)

(圖/尋人啟弒)

關於原田與山內,他們是欲望本質的外顯跟內在。原田帶著沮喪產生的抑鬱,遇見宣稱救贖生命的山內。一句「無理に生かそう」讓原田得以宣洩妻子患病的痛苦,然而在理想與現實間,他仍然撲了空。集體利益優先的社會思維下,他發現自己並沒有解決真正的問題,而是將問題本身消滅

(圖/尋人啟弒)

(圖/尋人啟弒)

山內所給予的「救濟」是整體社會的低成長與比較間,刻意填補缺乏的偏方。屍體上的白襪,宛如山內心中純潔的想像體。那些白襪代表著許多「如果」,也指著沒有差別對待的場域。但是,這最終都成為了手上那團精液,虛無也貧乏。因此,山內在社群網站上持續實行「救濟」,到頭來發現想死與想活是並行的,沒有人真正需要他人的幫助迎向死亡。

本当に死にたい人はいなかった。

《菊與刀》如此寫道:「羞恥的情感由旁人的非難而產生,罪惡的意識由個人的良心苛責所產生。」

(圖/尋人啟弒)

(圖/尋人啟弒)

山內的關心從未朝向行動,而是朝向自己。因此,他始終認為「人間はそもそも生きるべきではない」。片山慎三刻意以一個毫無罪惡意識的犯罪者,映照出整體現代人脆弱的特性;以原田智的行動顯示活著的難處。直到,化名為ムクドリ的女孩出現。她戴著變色眼鏡,在無法客觀看待自己的情況下,寄身於社群。從責他傾向到自我負責,她選擇透過山內的幫助尋得死亡,也恰巧讓原田將她與妻子的身影重疊。她凸顯了原田與山內的渴望攻擊也渴望認同的矛盾性格。同時,再次回應さがす的母題:

  1. 當代人們追尋的事物到底是什麼?
  2. 道德與認同的邊緣,是否有比救贖更重要的事物?
  3. 選擇來臨時,我們又該如何真正的自我負責?
(圖/尋人啟弒)

(圖/尋人啟弒)

對原田而言,山內是他欲望的內面,最後也成了長久黏在鞋子下的口香糖。那種嫌惡以及不悅,再次望見現實間無法被弭平的差距。

最後,作品的三個角色牽連需要、要求及欲望三體。想死的要求、想殺人的要求和想尋找的要求都顯示異化後的匱乏,而這些客體不必透過具體的滿足,而是來自無語言關係的欲望。不斷面對客體永遠失落的當代社會,片山仍以堅定的力道打破柏拉圖的洞穴。最後父女倆的桌球長鏡頭,從有到無,試圖在「真實層面」表現永恆不變的「在場樣貌」,形塑了主體(日常)與自我(原田智/原田楓)的位置。

(圖/尋人啟弒)

(圖/尋人啟弒)

人間は何かを探しているかぎりはとりあえず生きていられる。

(圖/尋人啟弒 台版海報)

(圖/尋人啟弒 台版海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HIH 夏日葵的沙龍
2會員
6內容數
以不同元素切入個人喜歡的電影。作為日本當代電影的研究者,衷心希望跳脫影評框架,以生命、自我對話踏上日本電影的架橋,成為徬徨之間最好的安慰。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親密感的產生,看似在於彼此秘密的減少,但「秘密」這回事在未揭開前並不存在,是人們的「相信」得以親密。在本片的主線故事裡,由安藤櫻飾演的里枝在第二任丈夫谷口意外身亡後才發現他不是他所聲稱的人,因著身分的未知,浮現她心裡的恐怕是「那麼曾經以為我們共有的感覺,還會是真的嗎?」。回頭看原文片名「ある男」,字
Thumbnail
親密感的產生,看似在於彼此秘密的減少,但「秘密」這回事在未揭開前並不存在,是人們的「相信」得以親密。在本片的主線故事裡,由安藤櫻飾演的里枝在第二任丈夫谷口意外身亡後才發現他不是他所聲稱的人,因著身分的未知,浮現她心裡的恐怕是「那麼曾經以為我們共有的感覺,還會是真的嗎?」。回頭看原文片名「ある男」,字
Thumbnail
本劇也許有些負面。 但是它探討的議題,也是現今台灣社會所面臨的問題。
Thumbnail
本劇也許有些負面。 但是它探討的議題,也是現今台灣社會所面臨的問題。
Thumbnail
有的人巴不得想被記住臉孔,有的人拚了命在抹去人生。像是俗話說的落土八分命,或網友又將某某人起底,在社會上生存的我們愈來愈難擺脫標籤與身分。對此,石川慶感同身受,認為這個世代的人,自幼就被強加上許多對身份的認定;而平野啓一郎則說,近幾年來,自己時常思考著「人從過去被解放而自由生存」的可能性。
Thumbnail
有的人巴不得想被記住臉孔,有的人拚了命在抹去人生。像是俗話說的落土八分命,或網友又將某某人起底,在社會上生存的我們愈來愈難擺脫標籤與身分。對此,石川慶感同身受,認為這個世代的人,自幼就被強加上許多對身份的認定;而平野啓一郎則說,近幾年來,自己時常思考著「人從過去被解放而自由生存」的可能性。
Thumbnail
提到家人,你會說自己「認識」或者「知道」對方?或者這不重要,對你來說,家人只是一個「存在」?
Thumbnail
提到家人,你會說自己「認識」或者「知道」對方?或者這不重要,對你來說,家人只是一個「存在」?
Thumbnail
集結每周粉專上的短評。這周是:《尋人啟弒》。
Thumbnail
集結每周粉專上的短評。這周是:《尋人啟弒》。
Thumbnail
改編日本社會案件「座間九屍命案」,爸爸、女兒、殺人魔的視角切換,反轉再反轉,錯綜複雜的劇情與安樂死、長照議題值得省思。
Thumbnail
改編日本社會案件「座間九屍命案」,爸爸、女兒、殺人魔的視角切換,反轉再反轉,錯綜複雜的劇情與安樂死、長照議題值得省思。
Thumbnail
這場「尋找」的行動,將主體從個體轉向群體,從情緒擴大至難處。透過三幅篇章與四層的犯罪結構,除了恨意與悲傷,也帶著匱乏。另外,片山慎三以三個角色牽連需要、要求及欲望三體。想死的要求、想殺人的要求和想尋找的要求都顯示異化後的匱乏。
Thumbnail
這場「尋找」的行動,將主體從個體轉向群體,從情緒擴大至難處。透過三幅篇章與四層的犯罪結構,除了恨意與悲傷,也帶著匱乏。另外,片山慎三以三個角色牽連需要、要求及欲望三體。想死的要求、想殺人的要求和想尋找的要求都顯示異化後的匱乏。
Thumbnail
小說是呈現人類心理階級的好途徑,寂寞的人們做出各種愚行去追求活著的真實感,日本作家向田邦子的作品將這一切到位呈現。
Thumbnail
小說是呈現人類心理階級的好途徑,寂寞的人們做出各種愚行去追求活著的真實感,日本作家向田邦子的作品將這一切到位呈現。
Thumbnail
今年春季有齣小品《生啊死啊父親啊》,在我心中不輸《大豆田》、《喜劇開場》。不過可能台灣OTT沒有引進(我已每週寫給KKTV許願),網路討論度不高,但對年過30的人來說,是非能引起共鳴的作品。
Thumbnail
今年春季有齣小品《生啊死啊父親啊》,在我心中不輸《大豆田》、《喜劇開場》。不過可能台灣OTT沒有引進(我已每週寫給KKTV許願),網路討論度不高,但對年過30的人來說,是非能引起共鳴的作品。
Thumbnail
精彩的戲劇題材與人設,探討許多現今社會議題,像是性別認同、高齡化照護、勞資剝削與過勞,以及媒體嗜血心態等,將整部影集的廣度與深度提升到台劇的新境界。
Thumbnail
精彩的戲劇題材與人設,探討許多現今社會議題,像是性別認同、高齡化照護、勞資剝削與過勞,以及媒體嗜血心態等,將整部影集的廣度與深度提升到台劇的新境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