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的自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二十年前南方的孤兒院來了一個孕少女,芳齡17,青澀的面容帶著憔悴,跟他許下終生的男友與家人連夜搬去了遠方的國家,關於他的號碼都是空號,關於他的訊息皆無回應,靜悄悄的消失了,無知的少女在孤兒院看著規律的受到照顧的其他孩子,在尚未到點時一床一床的安靜的玩耍自己的小手或是周邊受匿名捐贈的玩具,有些已經排遺在尿布裡不適的嚎啕大哭,少女只能看著這些感嘆自己無力撫養腹中的孩子找到能讓他在這裡生活,入住的幾天後修女來了消息,有人願意收養她腹中的孩子,並給了她一些錢養胎,接下來的日子裡,少女接受著像是救濟一般的養胎費,等待著小孩出生,夏季酷暑少女偸嘗幾口冰,冬季嚴寒少女偸喝幾口酒,最後在一個寒冷的夜裡到醫院產下了別人的孩子,此時這個孩子已不是自己的孩子,已是別人的孩子,只能看著自己產下的別人的孩子,心裡想著祝福孩子長大的願望,檢查出來,嬰兒一切都是健康的,做完月子後就可以準備與收養她孩子的夫妻到法院放棄對於孩子的所有權利,自己僅有六個月能在育幼院看看孩子,看著六個月自己產下的孩子長大,少女心疼又高興,孩子因為在孤兒院成長的關係,很安靜很乖巧,六個月的時間到了,收養的夫妻開著車來載走孩子,留下一些錢讓少女繼續讀書,這是少女最後一次在孤兒院見到不是孤兒也不是自己的孩子,時光飛逝,孩子滿周歲了,少女按耐不住想去見見孩子的心到了孩子居住的地方外的巷口看著孩子,孩子跟他的家人準備出門旅遊正笑著,養孩子的夫妻看見了少女,於是過去給少女遞上一張孩子早上拍攝的週歲紀念相片,少女走了,帶著曾經是自己的孩子的週歲照片走了,或許在他的心中自己的孩子一直都會是照片裡週歲的可愛樣貌,少女去哪了?沒人知道,也許回去讀書,也許尋找了一分安身立命的工作,這些都不得而知,因為少女太多了。
avatar-img
0會員
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Kodama T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沿著你慢慢的走著, 哥薩克的馬蹄, 也沿著你慢慢走著, 鋼鐵洪流也曾沿著你慢慢走著, 你孕育了他們, 你的水在他們體內慢慢走著, 現在, 哥薩克的血液, 在你裡面慢慢走著, 不論那一個。
起床了, 被輕輕地搖醒了, 是母親的呼喚。 起床了, 被有力的搖醒了, 是妻子的催促。 起床了, 被大力的搖醒了, 是看護的檢視。 起床了, 不, 終於不用起來了, 永遠的, 起床了。
沿著你慢慢的走著, 哥薩克的馬蹄, 也沿著你慢慢走著, 鋼鐵洪流也曾沿著你慢慢走著, 你孕育了他們, 你的水在他們體內慢慢走著, 現在, 哥薩克的血液, 在你裡面慢慢走著, 不論那一個。
起床了, 被輕輕地搖醒了, 是母親的呼喚。 起床了, 被有力的搖醒了, 是妻子的催促。 起床了, 被大力的搖醒了, 是看護的檢視。 起床了, 不, 終於不用起來了, 永遠的, 起床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曾在社交平台上討論家庭議題的粉專看到一段描述: 很多女孩長大後是沒有家的,夫家把她們當外人,有朝一日離了婚離開夫家,也回不了娘家,娘家原本就沒有她們的位置。 多麼貼切,又多麼悲哀。
安琪拉失去雙親, 因此待在孤兒院。 某日⋯ 終於有人好心收養她。
Thumbnail
每個女孩獨立的背後,都有份令人難以理解的脆弱和渴求。面對女孩內心獨有的的矛盾,以及對愛情和依賴的掙扎,都值得被理解,值得被呵護。有一天,總有那個人,帶笑陽光的笑,缷下妳的堅強。
Thumbnail
從孩子呱呱墜地開始,一言一行、一顰一笑,都緊緊牽引著父母的心。養一個孩子所投注的愛和心力,若不是自己也當了父母,是完全沒有辦法感同身受的,而生命的可貴也在於此。 前幾日看到一則故事,一位二十歲左右的年輕女孩在電話中跟媽媽謊稱自己懷孕了,媽媽先是愣了三秒,接著責備女孩不小心,第三句話就是要女孩趕
Thumbnail
某處草棚,一名嬰兒的哭泣聲劃破了天空,身旁的婦人虛弱地望著身旁的嬰兒。欲伸手觸碰婴儿肥嘟嘟的臉上,但獨自生下此婴兒早已用盡力氣,最后望著嬰兒遺憾的永遠合上雙眼。 嬰兒的哭泣聲引來一名浪人,「吵死了,最討厭婴兒哭泣」浪人名叫楠泫,因做錯事被逐出家族,而四處為家, 碰巧在此修煉,被人打擾十分不滿。
Thumbnail
收出養意指18歲以下兒童或青少年因原生家庭重大變故失去經濟或教養能力,需要原生家庭放棄監護權與親權,尋覓新家庭的社會福利服務。最近保母虐死安置童新聞沸沸揚揚,我不是社工,但盼透過這篇文章,分享現行收出養制度中的一些故事和身為社福工作者看見的角度。
Thumbnail
沒有一個社工希望自己的個案出事。沒有一個社工願意孩子在手上出事。我不相信一個社工該受到這樣的對待。不只是社工,任何人都不該受到這樣的對待。
7年後我大學畢業,挺着大肚子回到孤兒院,和院長四目相對。 只覺得一語成讖。 這是我的命。 5 我帶着霄霄喫了很多很多的苦。 一開始想得太美好,沒什麼生活經歷,我以爲憑着我自己,努努力我也可以很好的生活。然而真正踏上社會才曉得殘酷,同時畢業的同學都在找工作的時候,只有我懷着孕在待產,生下霄霄
Thumbnail
小孤兒,你別擔心,我的陽台可以再讓你多住幾年。你可以安心長大、開花、做自己。我不會嫌你的花臭臭,我不會像傷害你媽媽的人那樣傷害你,儘管我的心也曾經被蒙蔽。
Thumbnail
█內容簡介 第一志願女中的十七歲少女自七樓一躍而下,結束短暫生命。 一切來的毫無徵兆,究竟為什麼?所有人都迫切尋求一個答案。 為什麼我們那麼需要原因?想哀悼、還是想劃清界線?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曾在社交平台上討論家庭議題的粉專看到一段描述: 很多女孩長大後是沒有家的,夫家把她們當外人,有朝一日離了婚離開夫家,也回不了娘家,娘家原本就沒有她們的位置。 多麼貼切,又多麼悲哀。
安琪拉失去雙親, 因此待在孤兒院。 某日⋯ 終於有人好心收養她。
Thumbnail
每個女孩獨立的背後,都有份令人難以理解的脆弱和渴求。面對女孩內心獨有的的矛盾,以及對愛情和依賴的掙扎,都值得被理解,值得被呵護。有一天,總有那個人,帶笑陽光的笑,缷下妳的堅強。
Thumbnail
從孩子呱呱墜地開始,一言一行、一顰一笑,都緊緊牽引著父母的心。養一個孩子所投注的愛和心力,若不是自己也當了父母,是完全沒有辦法感同身受的,而生命的可貴也在於此。 前幾日看到一則故事,一位二十歲左右的年輕女孩在電話中跟媽媽謊稱自己懷孕了,媽媽先是愣了三秒,接著責備女孩不小心,第三句話就是要女孩趕
Thumbnail
某處草棚,一名嬰兒的哭泣聲劃破了天空,身旁的婦人虛弱地望著身旁的嬰兒。欲伸手觸碰婴儿肥嘟嘟的臉上,但獨自生下此婴兒早已用盡力氣,最后望著嬰兒遺憾的永遠合上雙眼。 嬰兒的哭泣聲引來一名浪人,「吵死了,最討厭婴兒哭泣」浪人名叫楠泫,因做錯事被逐出家族,而四處為家, 碰巧在此修煉,被人打擾十分不滿。
Thumbnail
收出養意指18歲以下兒童或青少年因原生家庭重大變故失去經濟或教養能力,需要原生家庭放棄監護權與親權,尋覓新家庭的社會福利服務。最近保母虐死安置童新聞沸沸揚揚,我不是社工,但盼透過這篇文章,分享現行收出養制度中的一些故事和身為社福工作者看見的角度。
Thumbnail
沒有一個社工希望自己的個案出事。沒有一個社工願意孩子在手上出事。我不相信一個社工該受到這樣的對待。不只是社工,任何人都不該受到這樣的對待。
7年後我大學畢業,挺着大肚子回到孤兒院,和院長四目相對。 只覺得一語成讖。 這是我的命。 5 我帶着霄霄喫了很多很多的苦。 一開始想得太美好,沒什麼生活經歷,我以爲憑着我自己,努努力我也可以很好的生活。然而真正踏上社會才曉得殘酷,同時畢業的同學都在找工作的時候,只有我懷着孕在待產,生下霄霄
Thumbnail
小孤兒,你別擔心,我的陽台可以再讓你多住幾年。你可以安心長大、開花、做自己。我不會嫌你的花臭臭,我不會像傷害你媽媽的人那樣傷害你,儘管我的心也曾經被蒙蔽。
Thumbnail
█內容簡介 第一志願女中的十七歲少女自七樓一躍而下,結束短暫生命。 一切來的毫無徵兆,究竟為什麼?所有人都迫切尋求一個答案。 為什麼我們那麼需要原因?想哀悼、還是想劃清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