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剖析|旅行故事的主人公,為何要踏上旅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古希臘史詩《奧德賽》,童話《綠野仙蹤》,動畫片《花木蘭》,其實講了同一個故事——英雄之旅。

「英雄之旅」在1949年由神話學大師約瑟夫·坎貝爾提出,他在《千面英雄》總結了世界各地神話的基本敘事模型:一位英雄從普通世界進入非常世界,獲得力量並取得勝利。英雄帶著戰利品回歸故鄉,和同胞共享利益。

《綠野仙蹤》敘事結構極為規範,許多電影教科書都把它當做「英雄之旅」的典型案例

《綠野仙蹤》敘事結構極為規範,許多電影教科書都把它當做「英雄之旅」的典型案例

百年來,人類對旅行故事的熱情從未衰減。

1957年,美國「垮掉的一代」代表作家凱魯亞克的小說《在路上》問世,反叛墮落的青年男女一路飲酒調情狂歡,開車或者搭便車橫穿美國,「公路旅行」的概念初見雛形。

1960年,《逍遙騎士》上映,「公路電影」逐漸發展成為一種成熟的電影類型,蜿蜒的公路成為主人公們完成轉變的戲劇舞臺。

早期公路片帶有濃厚的「垮掉的一代」精神,憤懣的年輕人們駕駛著各色汽車伴隨搖滾樂上路,在好萊塢青年導演們的鏡頭之下暴露自己破碎的夢。

公路片鼻祖《逍遙騎士》的主人公騎機車上路

公路片鼻祖《逍遙騎士》的主人公騎機車上路

在此之外,還有另一種更大眾化的公路故事常年活躍在好萊塢,布萊克·斯奈德總結的10種好萊塢電影類型裏稱其為「金羊毛」:主人公為了尋找某樣東西而踏上旅程,並在旅途結束後找到了自己。

金羊毛故事的重點在於旅程中主人公的內心變化,經典電影《拯救大兵瑞恩》、受《千面英雄》影響極大的《星球大戰》均可劃至其中。

raw-image

我們在撰寫旅行故事時,該怎樣給主人公合理的旅行動機呢?以下內容為「從旅行開始的故事」清單——我們討論的並非旅途上的奇聞軼事,而是,主人公為什麽要去旅行?

raw-image

1991年,兩個女人駕駛著一輛福特青鳥沖擊了被男性主導的好萊塢電影市場。無論從電影的劇情故事性還是從其社會性來看,《末路狂花》都是一部實至名歸的好電影。

raw-image

影片中,塞爾瑪是一名消極的家庭主婦,路易斯則是小餐館的女服務員,兩人約好在休息日開車進入山區露營,剛出發就遭遇不幸:塞爾瑪在酒吧後的停車場險些被一名男性強奸,路易斯趕到後一怒之下開槍射殺強奸犯。

塞爾瑪準備報警卻被路易斯攔下:所有人都看見你和他臉貼臉跳舞,所有人都不會相信他要強奸你。

為了避免被控謀殺,路易斯和塞爾瑪開始了一場逃亡之旅。

raw-image

在此之前,公路電影的主人公總是雙男主或者一男一女,《末路狂花》第一次將女性間友誼的故事放到觀眾面前:她們搶劫便利店、躲避警察,在逃亡的過程中逐漸發現真正的自我,離開無趣的日常,歡呼著沖向自由的遠方。

影片的結局在當年震驚了所有觀眾:路易斯和塞爾瑪並沒有向警察投降或者被所謂的正義拯救,而是在深吻後開著她們的福特青鳥沖向懸崖。

有媒體評價它是「一塊砸破玻璃的磚頭」,《華盛頓郵報》稱它是「超前的作品」。《末路狂花》在1991年的好萊塢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卻沒有成為女性在電影業施展拳腳的爆發點。

即使拿下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和6項奧斯卡提名,也有評論家因為影片中女性的反叛、暴力對它大吼:「《末路狂花》有明顯的法西斯傾向!」

丨圖為布拉德·皮特飾演的男性角色J.D.

丨圖為布拉德·皮特飾演的男性角色J.D.

來自《紐約時報》的珍妮特這樣評論《末路狂花》:「我在這部影片看到了從未見過的東西——男人在故事裏並不重要」

被奉為經典的《末路狂花》帶來的影響與討論從未隨時間消失。

上映20年後的美國,新聞主播戴安·索耶宣布她即將離開節目《早安美國》,她的搭檔羅賓·羅伯茨表示她會一直想念「我的塞爾瑪」,觀眾們立馬明白了她的意思。

上映30年後的今天,我們依舊會被槍聲中的「Let』skeepgoing」打動。

raw-image

公路電影數不勝數,而公路動漫卻不多,《奇諾之旅》算得上公路動漫中最經典的一部:一位中性風少女奇諾和一輛會說話的摩托車周遊世界,進入不同國家體驗當地風土人情,只呆三天就動身離開。

能殺人之國、競技場、預言之國、移動之國、說謊者之國、同樣臉孔之國……以17年動漫TV版為例,觀眾跟著少女奇諾走過十幾個神奇國家之後,才在倒數第二集看到她旅行的開端。

少女奇諾與摩托車夥伴漢密斯

少女奇諾與摩托車夥伴漢密斯

開始旅行之前,少女奇諾住在「大人之國」。

這裏的大人都要工作,小孩則不受限製。對大人來說,只要是工作要求,即便是不願意做的事、錯誤的事,都必須笑瞇瞇地完成。小孩過了12歲生日就要接受大人手術,去掉腦子中小孩的部分,成為一名被社會所認可的優秀大人。

raw-image

「小孩子可以做喜歡的事,大人卻不能任性妄為,大人要工作。任何開心的事都不是工作。」這是大人之國的觀念

在即將接受成人手術時,從小生活在大人之國的小女孩遇見了一位叫做「奇諾」的成年男性旅行者。奇諾告訴女孩,他並沒有受過大人手術,12歲之後依然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raw-image

旅行者奇諾告訴女孩,自己的工作就是旅行,雖然過程中有不開心的事,但開心的事要多得多。如果不做自己的喜歡的事,人生又有什麽意義呢?

女孩思考了奇諾的話,向父親提出了不願意接受手術,而是自由自在做自己的想法。惱羞成怒的父親向她舉起長刀,決心處理掉自己培養出的失敗品,旅行者奇諾擋在女孩身前被刺身亡。情急之中,女孩聽從奇諾身邊摩托車的話,跨上它逃離大人之國。

女孩跨上摩托車逃離大人之國

女孩跨上摩托車逃離大人之國

在鋪滿紅花的平原中央,女孩決定以「奇諾」為名,開始嶄新的人生旅途。

raw-image

你再次和奇諾一起踏上探訪國家的旅程,不喜歡的地方呆上三天才能離開,喜歡的地方呆滿三天也要離開。盡管有些國家的情況會和你的認知發生沖突,但故事的內核便是如此:「世界並不美麗,但也因此美麗無比。」

一個普通男人,每十年就要搬一次家,同時和所有人斷聯,因為他要保守自己活了14,000年的秘密。

raw-image

一間木屋一個小院是電影的全部場景,幾位人物的談話構成了全部情節:哈佛歷史系教授John在送別會上和關系親密的同事講出了他的辭職原因,他已經在地球上生活了14,000年,認識哥倫布、梵高、佛祖,甚至自己就是耶穌。為了保守這個秘密,他不得不每十年就換一個身份生活。

這番言論本就荒誕,然而在座的心理學、生物學等各個領域的權威人士,在多次追問中竟然無法找到John發言的任何破綻——他甚至給他們展示了自己做穴居人時用的弓箭——教授們的世界觀開始動搖,觀眾和他們一起被扔在了主角的對立面瘋狂思考:相信,還是不信?

raw-image

為什麽這也算旅行開始的故事?

與14,000歲相比,把10年人生當作一次旅行並不為過。

John的旅行開始於發現自己的身體年齡停留在35歲,在這裏,旅行突破了地理位置的改變,被加上時間維度。

raw-image

不過,一切的前提是,你要相信John的故事。

(全文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toric故事研究所的沙龍
47會員
36內容數
走在創作的道路上,我們一直在探尋什麼是「好故事」?故事好在哪裡?應該怎麼寫好故事? 在這樣的思考下,「這樣寫出好故事」專題應運而生,我們將在這個專題中,與你探討故事創作的方方面面。
2022/07/14
毫無疑問,在現今的IP市場上,帶有戀愛元素的行業劇是一個大熱方向。 那麽,一部真正的行業劇是什麽樣呢?今天我們就用《校對女孩河野悅子》這部講述小眾職業「校對」的經典IP來進行分析—— 一、故事核設計:主人公的慾望與衝突 即便是有,她的情緒和願望能夠被廣大用戶共情嗎? 讓女主更加平凡。 (完)
Thumbnail
2022/07/14
毫無疑問,在現今的IP市場上,帶有戀愛元素的行業劇是一個大熱方向。 那麽,一部真正的行業劇是什麽樣呢?今天我們就用《校對女孩河野悅子》這部講述小眾職業「校對」的經典IP來進行分析—— 一、故事核設計:主人公的慾望與衝突 即便是有,她的情緒和願望能夠被廣大用戶共情嗎? 讓女主更加平凡。 (完)
Thumbnail
2022/07/12
《艾爾登法環》是魂系遊戲開創者宮崎英高團隊和《冰與火之歌》(美劇名《權力的遊戲》)作者喬治·R·R·馬丁合作的遊戲作品,馬丁為這款遊戲撰寫世界觀,讓艾爾登法環的故事比以往的魂系故事更加宏大和錯綜復雜。 所以,我要說的第一點是: 一、碎片化敘事也是敘事 二、為什麼《艾爾登法環》的故事適合碎片化
Thumbnail
2022/07/12
《艾爾登法環》是魂系遊戲開創者宮崎英高團隊和《冰與火之歌》(美劇名《權力的遊戲》)作者喬治·R·R·馬丁合作的遊戲作品,馬丁為這款遊戲撰寫世界觀,讓艾爾登法環的故事比以往的魂系故事更加宏大和錯綜復雜。 所以,我要說的第一點是: 一、碎片化敘事也是敘事 二、為什麼《艾爾登法環》的故事適合碎片化
Thumbnail
2022/07/07
屏幕前這位朋友,我這裏有部新番,叫《間諜過家家》,見與你有緣,就安利給你了。 這番男主是個間諜,新任務是組建家庭、接近BOSS。為了完成任務,他領養了一個小女孩。 這小女孩是個超能力者,會讀心術。 為了通過入學考試,男主又給孩子找了個媽。 找到的孩子媽媽隱藏身份是個殺手。 SPY:一周之內生個娃
Thumbnail
2022/07/07
屏幕前這位朋友,我這裏有部新番,叫《間諜過家家》,見與你有緣,就安利給你了。 這番男主是個間諜,新任務是組建家庭、接近BOSS。為了完成任務,他領養了一個小女孩。 這小女孩是個超能力者,會讀心術。 為了通過入學考試,男主又給孩子找了個媽。 找到的孩子媽媽隱藏身份是個殺手。 SPY:一周之內生個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遠月》的故事很完整,它是一部標準的一個半小時電影,人物、情節、背景都交代完了。 但它可以出成三部曲,然後我會想要看那個酷酷的續集。
Thumbnail
《遠月》的故事很完整,它是一部標準的一個半小時電影,人物、情節、背景都交代完了。 但它可以出成三部曲,然後我會想要看那個酷酷的續集。
Thumbnail
在沒有電視的時代,電影成為大眾消遣的最佳選擇,國產片雖有「梁祝」和林黛、尤敏、林翠、葛蘭等明星加持,但是美國好萊塢電影席捲世界各地,無論古裝或是時裝的劇本,戰爭或是文藝的作品,都是成為當年主流文化。
Thumbnail
在沒有電視的時代,電影成為大眾消遣的最佳選擇,國產片雖有「梁祝」和林黛、尤敏、林翠、葛蘭等明星加持,但是美國好萊塢電影席捲世界各地,無論古裝或是時裝的劇本,戰爭或是文藝的作品,都是成為當年主流文化。
Thumbnail
當天地為家,就朗誦一首屬於萬物的詩,將太陽化作渴愛的人,將風當作舞伴,就在花紋繁複的方布上跳舞,讓乞討的飯碗成為敲響城市的鑼鼓。即使城市是滂沱的,但仍然做夢,因為,他們真正的自由從來就不是身體上的流離失所,而是在夢裡,在他們少數得以平等地擁有一切時,在睡去以後的迷離夢境。
Thumbnail
當天地為家,就朗誦一首屬於萬物的詩,將太陽化作渴愛的人,將風當作舞伴,就在花紋繁複的方布上跳舞,讓乞討的飯碗成為敲響城市的鑼鼓。即使城市是滂沱的,但仍然做夢,因為,他們真正的自由從來就不是身體上的流離失所,而是在夢裡,在他們少數得以平等地擁有一切時,在睡去以後的迷離夢境。
Thumbnail
最近在電視上看了戴夫帕托主演的電影《綠騎士》。 電影呈現了英雄旅程的反面,如果英雄其實一直都不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如果英雄其實只是個想要同時擁有世俗快樂跟偉大名聲的普通人呢?會不會有可能,只是因為別人都把你當成通過歷練的勇者,你也就只好(或是滿心歡喜地)接受欽羨的眼光繼續演下去。
Thumbnail
最近在電視上看了戴夫帕托主演的電影《綠騎士》。 電影呈現了英雄旅程的反面,如果英雄其實一直都不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如果英雄其實只是個想要同時擁有世俗快樂跟偉大名聲的普通人呢?會不會有可能,只是因為別人都把你當成通過歷練的勇者,你也就只好(或是滿心歡喜地)接受欽羨的眼光繼續演下去。
Thumbnail
古希臘史詩《奧德賽》,童話《綠野仙蹤》,動畫片《花木蘭》,其實講了同一個故事——英雄之旅。 「英雄之旅」在1949年由神話學大師約瑟夫·坎貝爾提出,他在《千面英雄》總結了世界各地神話的基本敘事模型:一位英雄從普通世界進入非常世界,獲得力量並取得勝利。英雄帶著戰利品回歸故鄉,和同胞共享利益。
Thumbnail
古希臘史詩《奧德賽》,童話《綠野仙蹤》,動畫片《花木蘭》,其實講了同一個故事——英雄之旅。 「英雄之旅」在1949年由神話學大師約瑟夫·坎貝爾提出,他在《千面英雄》總結了世界各地神話的基本敘事模型:一位英雄從普通世界進入非常世界,獲得力量並取得勝利。英雄帶著戰利品回歸故鄉,和同胞共享利益。
Thumbnail
完整、中古奇幻版本的《沙丘》。蠻喜歡電影前五章的氛圍,沒有故事(神話)的主人公踏向了必定會死去的旅程,過程中經過了荒涼幽暗的莊園、城堡、森林、大自然,暗藏著危險以及不可知的未來。而主角內在的懦弱與空洞,讓這趟冒險就算沒有大風大浪、驚險的戰鬥,也令他害怕不已。
Thumbnail
完整、中古奇幻版本的《沙丘》。蠻喜歡電影前五章的氛圍,沒有故事(神話)的主人公踏向了必定會死去的旅程,過程中經過了荒涼幽暗的莊園、城堡、森林、大自然,暗藏著危險以及不可知的未來。而主角內在的懦弱與空洞,讓這趟冒險就算沒有大風大浪、驚險的戰鬥,也令他害怕不已。
Thumbnail
神話保有力量的時代,精靈能展翅飛翔,巫術受人景仰,騎士精神更不斷被人以歌載道;就此,新舊信仰匯流相聚,一層層堆疊出萬物有靈的豐饒。至於生與死之間的那一條線,不是起點與終點,而是從一始終的圓,有時,圍繞著人對於生命的懷疑在塌陷,有時,則圍繞著對於生命的篤定在凝鍊,宛如鐘擺一般,再再翻扯,生命的看見。
Thumbnail
神話保有力量的時代,精靈能展翅飛翔,巫術受人景仰,騎士精神更不斷被人以歌載道;就此,新舊信仰匯流相聚,一層層堆疊出萬物有靈的豐饒。至於生與死之間的那一條線,不是起點與終點,而是從一始終的圓,有時,圍繞著人對於生命的懷疑在塌陷,有時,則圍繞著對於生命的篤定在凝鍊,宛如鐘擺一般,再再翻扯,生命的看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