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文苑
主講:Margo F. Knill
口譯:王麗雁
主持人文苑表示,《喚醒心中的詩》的原文書在2021年出版,她就告訴自己,這是自己的第二次將詩歌治療介紹給台灣的讀者機會。
很高興成真了,且很驚訝這本書得到了很大的迴響。這本書也回應了心理治療所缺少的部分,比如美學與詩性回應,這是在語言治療所無法帶來的。Margo是全球第一位發展藝術回應的創始人,很高興邀請Margo用獨特的方式分享這本書的核心精髓。
作者Margo說自己主要是將表達性藝術治療的詩應用在教育上面。新書分享會上她不只做書的介紹,同時也將朗頌詩,做一個寫作的練習,邀請大家一起進入有詩意、互動性的發表會,拿起寫作的工具一起練習。
Margo老師以自身經驗舉例,分享詩可以提供給我們生活的一些答案,寫詩就像是一場旅行,希望能抵達某一個地方。
這本書提供的不只是導覽手冊,同時也是詩性的邀請,請大家運用詩歌融入生活中,她和另一個作者Sally都希望透過詩歌能增加彈性、復原力,協助我們療癒,促進成長,希望引導讀者運用詩作為個人及專業上成長的方法,也重新體認詩帶來的力量與可能性。詩的工作也是新的學習方法,包含:神秘、驚奇、美及詩的最終本質。Margo對語言使用很好奇,例如「愛」,這詞給人感覺有點空洞,透過詩歌,就可以重新去探索。
Margo老師分享這本書的另一個作者Sally的詩作,並邀請大家分享對為何寫詩,作一個練習。
我為何寫詩
更深入地安棲於我的生活中堅守我個人經驗的真相尋找驚喜慶祝生命嚇唬自己尋找陰影面對我對自己撒的謊對想要穿透我的敞開心扉
接近神祕
──莎莉.阿特金斯
Margo分享在本書緒論p. 22,有寫出為何寫詩的原因,其中有一個原因是「愛」
如果我不相信愛,我就不會寫作。沒有「愛」的強大基礎,我的書寫將會漫無目的地游離。我的文字將乾涸和死亡。我的詞語將孤獨,並變得沮喪。我的書寫將無法發光、無法成形、無法存在。同時,「愛」有時讓我們難以言語,遍尋不著適切的文字。在共融的意義上,愛激發交流溝通的渴望。這是詩歌的語言:直接、誠實、關懷。愛想要我們好還要更好、美麗發光。經由愛,我們可以感受到被理解和滋養;我們學習優雅、眞誠地行動。我想要說,我一生就是為「愛」服務。我想要表達這一點,詩歌協助了我。
Margo老師說在寫這本書時,當時想把這本書獻給她的先生Paolo,另一個作者Sally,也同樣獻給她的先生。但是在寫作的時候,Margo的先生Paolo過世了,在這經歷的當中,Margo寫了很多詩,她發現去愛的能力並沒有消失,即使這個畢生的摯愛已死去,但愛依然存活。Margo分享了己身經驗,透過詩歌去體驗愛與存活,詩讓她的生活更具色彩、享受好的生命。
Margo老師並帶領「特別是今天」邀請大家用這個主題,寫下一些詩句。老師舉例:
特別是今天
我要給你五分鐘的時間
讓你成為小小的詩人
詩給予我們休息的空間,去思考自己的生命,詩以一種誠實、友善的方式,讓我們去凝聽,我們的靈魂需要滋養,詩歌能為我們帶來養份。
Margo老師並分享書中p. 69「有時」,並邀請大家一起來詩歌創作:
有時
事情就是這樣。我們忘記我們知道的
一次又一次,我們只記得片段它們令人難受。
疲憊是一種存在黑暗而熟悉徹骨若冰掩蔽了更深的水流在凍結的河流表面下。
一次又一次我們記得我們曾犯的所有錯誤及我們對未來的每份恐懼。
然後我們被召喚去聆聽讚美那凋零花朵的歌唱,走在落葉中在仍然濕潤的森林小徑上
帶著晨露,去站在樹的面前。再次慶祝小儀式日常生活的,咖啡的香氣在溫暖雙手的藍色杯子中,放下此刻或放下餘生這匆忙的生活方式。
──莎莉.阿特金斯(2010, p. 50)
詩歌提供了一個空間,某種程度握持我們的經驗,讓我們可以從遠處觀看。
接下來,Margo老師分享了一個個案覺得自己不夠好,用詩歌療癒的故事。K是一位四十多位的專業男性。他有自我批判的傾向,如果事情沒有做到百分之百,他就會覺得自己成就不足。他需要一切都整齊完美。但是沒有人能夠完美,而他的完美主義不斷地讓他覺得自己很失敗。直到有一天,他帶來了一首詩,談到不完美是種自由的特質:
讓我們做自己
讓我們作自己:獨特而不完美。
像野生植物,
茂盛叢生的小草一無是處又不可或缺從完美解脫。
最後,Margo老師和大家分享「鑽石寫詩」的方法,
先寫一個字
第二行寫二個形容詩
第三行寫動詞
第四行寫兩個形容詞
第五行寫任何的一個字
大家都充份在Margo老師的帶領下,盡性寫下自己的詩。
#購書連結
博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