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濁水漂流》── 沈澱在社會的最底層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世界各地都有著露宿者的蹤影,但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他們出現的原因呢?今次我為大家介紹一部有關露宿者的香港電影─《濁水漂流》。《濁水漂流》於2021年上映,故事環繞一群在深水涉露宿的人們展開。這部電影入選不少獎項的提名,如第58屆金馬獎、第15屆亞洲電影大獎、第28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等等。這部電影與主流電影不同,講及的是生活在香港中的小小人物故事,那麼,到底露宿者的生活是怎樣的呢?
《濁水漂流》的故事改編自真人真事。2012年,政府人員在無事先通告的情況下清場掃蕩深水埗露宿者物資,整件事情違反相關法規。因此,露宿者不滿政府做法,決定入稟向政府追討賠償。而電影則是以這件事情,又稱2012年通州街清場事件改編而成的故事。在電影中,輝哥剛剛出獄便遭到政治人員的清場,在他的憤怒下,他接受社工的建議,決定向政府追究賠償和道歉。雖然最後政府願意向每位露宿者作出一人二千元的和解賠償,但他們拒絕道歉。究竟輝哥是否會接受政府的和解呢?
  • 香港?
輝哥:「深水涉是個貧民窟,現在他們建造這些昂貴的樓房,窮人能住在哪裡?」
在世界各地,貧富懸殊加劇,在不同的地方都會有著隱形貧民窟。相信很少國家會完全沒有露宿者的身影。他們活在城市中,卻又活得不像城市人。他們所在之處被視為毒瘤,被視為影響市容。記起香港以前有部真人騷節目《窮富翁大作戰》,節目中邀請了一位富翁嘉賓體驗露宿者的生活。嘉賓在節目開始時被沒收所有的銀行卡,現金,以及手機。在一開始,或許他抱著一般人的想法,想著露宿者的出現是因為他們不找工作,於是嘉賓便去找工作,但當店家要求留下聯絡電話時,他才發現他根本沒有任何的聯絡方法可以留下來。在《濁水漂流》中,雖然電影並沒有拍攝到露宿者如何賺取日生開支和他們的生活有多艱辛,但電影拍攝出人們對露宿者有多蔑視。在電影中,輝哥說過:「丟我的東西還說是垃圾,我們是垃圾,可能把我們也扔掉。」「街友」,又或是露宿者被視為社會上的害蟲。他們沒有居所,到處遊走,在我看來,他們像是遊牧民族,在這個城市中,他們找不到自己的家。他們在城市中失去他們的身份,也沒有多少東西可以證明他們的身份。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為甚麼他們會成為露宿者?是因為他們犯過罪,還是以前做錯了甚麼事呢?或許是,或許都不是。在電影中,輝哥曾與同為露宿者的陳妹有過以下的對話:
輝哥:「這個地方這麼小,卻擠滿了人。」
陳妹:「沒辦法啦,每個人都想來香港。」
輝哥:「香港真的有這麼好嗎?在這一事無成。」
香港,一個在外人看起來非常國際化、都市化的地方,吸引了無數人進駐,當然在現今的情況下並沒有那麼多,但我們無可否則的是,香港曾經有一段黃金時期。隨著香港人口慢慢增加,不少追不上步伐的人被拋了下來,這就如有人往一杯半滿的水源源不絕地倒水一樣,水最終會過滿而溢出,而那麼被擠出來的人便是那些輕易被取代,或與他人相比有著較低競爭力的人。當在一個城市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位置時,會不會就沒有露宿者呢?在我看來,露宿者如同一杯飽和溶液的結晶,他們有著最晶瑩剔透的視線看穿城市的劣性。他們會知道哪裡有食物,哪裡有物資,誰是同胞,誰是異類等等。說真的,看完電影後,我對他們的觀感有所改變,雖然不是每個露宿者都有著驚人的才能,但的確他們都有著有些人沒有的技能和創造力。
  • 錢還是一個道歉?
何姑娘:「如果我們和解拿錢,客觀來說,我們也算勝利,道歉真的這麼重要嗎?」
輝哥:「你為甚麼一開始建議我們起訴他們?為了錢?」
何姑娘:「當然不是了。」
輝哥:「那是為了甚麼?」
這部電影非常打動人心。打動人心之處不只是劇情真實,而是電影想要傳遞的訊息:不理貧富貴賤,做錯事情就是要道歉。在電影中,輝哥等人成功獲得賠償,但前提是接受政府所提出的和解方案:每人獲款二千元,當中並不包括政府的道歉。輝哥以外的露宿者都非常開心,因為這是第一次被政府掃蕩後還可以拿到賠款,但輝哥並不這樣認為。於是他拒絕和解,意味著所有申訴者都不能拿到賠償,因此他與其他露宿者有著以下的對話:
輝哥:「要甚麼?我想要一個道歉。」
大勝:「讓你贏得一聲道歉,你不也只是一個癮君子。」
輝哥:「政府做錯事就應該要道歉。不要以為我是癮君子就好欺負。」
一聲道歉遠比賠償重要。不少人覺得輝哥這個做法很笨,為何不直接收了錢就當沒事發生過呢?不少人都會有這樣現實的一面,即使是社工也勸說輝哥接受和解,但事實上輝哥追求的並不是賠償,賠償只是形式上的懲罰,更重要的是政府對於自己錯誤行為的道歉。的確,政府在沒有提前通知的情況下掃蕩露宿者是違規行為,但為甚麼他們要這樣做呢?我認為原因就是他們不把露宿者放在眼內,在他們的眼中或許如同輝哥所說,露宿者是「垃圾」。試問清潔工人,或是我們在清理垃圾桶的時候,我們會先通知一聲嗎?並不會,因為到該清空的時候就該清一清,而在政府的眼中,露宿者或許就是這樣。他們不願意道歉,不只是因為他們不願意承認錯誤,更是他們不願意向社會低端人口道歉。政府違規掃蕩行為並非第一次,作為政府他們應該成為居民的保護傘,但他們做不到,反而成為居民的驅逐者。在電影中,輝哥說過一句令人痛心的話:「我做錯了甚麼?我要一個公道,我要那些爛人道歉,這樣要怎麼和解?我不會和解。」一座城市想要向前發展就必須解決內在問題,而不是忽略那些問題。香港為解決居住問題,賣地給建築商建造一座又一座香港市民望塵莫及的摩天大樓,連有收入的香港市民都無法攀登時,露宿者又怎會有安身之所呢?
社會的建成是為了彼此互助合作,從而更好地生存下來。然而當社會飽和時,不少看起來為大眾創造更低價值的人被市場淘汰。這樣看起來有點反烏托邦,但社會的確正在這樣運轉。我們或許不能為他們做些甚麼來改變他們的生活,但有能力的人可以雪中送炭,為他們送上一餐溫飽就已經很好了。在電影中,輝哥以死明志,告訴人們他不和解的決心。可是,世界上有多少個輝哥呢?2012年通州街清場事件引起的討論並不高,主要的原因是只是社會不太關心這群邊緣人士,亦是因為媒體也不太感有興趣,如同輝哥所說:「他們根本不想聽我們的訴求,控告政府和希望道歉甚麼的,他們沒興趣的。他們只想知道我們為甚麼吸白粉、為甚麼坐牢、為甚麼做街友,他們想像潸然淚下的故事,讓人們同情我們,捧高收視。」媒體熱愛話題性高的題材。社會正義?這些看起來非常沉重的話題並不會受到大眾廣泛的傳播。背後的原因相信大家都了解。所謂《濁水漂流》,露宿者便是在城市這杯「濁水」中找不到落腳地,隨波逐流。所以,要幫助他們便要先從改變自己開始,一點點的溫暖便可以幫助別人,何樂而不為呢?
想即時知道文章更新的朋友,可以追蹤我的IG:momo_no.name,以了解更多內容~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這個專題主要分享我對於不同類型的作品的所思所想,以及個人的情緒抒發。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轉眼間,距離《英雄本色》上映已經快要三十六年了,時代變遷,香港的社會在這些年間急速轉變。香港有著更多的外籍居民,但他們大部分都沒有機會在銀幕上出現,直至《手捲煙》。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做過推拿呢?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不喜歡受傷,也不喜歡「痛」的感覺。但痛卻伴隨我們一生。人的本身伴隨著疼痛出生,而痛與病成為人的一環,是為警醒,亦為預兆。《四樓的天堂》把身體的傷口、內心的傷痕,以至人們的病和痛都連接起來,借此帶出人因病而完整。不知道大家看完這部劇後,對生病會不會有了不一樣
《創造安娜》為何是「創造」安娜?到底安娜是如何騙過紐約上流社會的精英呢?
一部好的作品會有清晰的架構,當我們在構思一個故事時,我們會常常提到「起、承、轉、合」。毫無疑問,《華燈初上》的剪輯、故事安排都非常出色。那為甚麼網上那麼多人在討論《華燈初上》「爛尾」了嗎?
科技發達,人們現今在不同平台上觀看影片來打發時間,娛樂自己。Youtube、Netflix、Disney+、抖音等等。這些平台成為人們的生活之一,而《致命點擊》則是以此為主軸,展開一系列的故事。
「香港人」成為一種文化符號,代表著所有堅持「香港自由」的人,而「香港」則是那些堅持「香港自由」的人所在的地方。因此,只要有那些人在,世界各地哪裡都會是香港,只要他們還在,自由的香港還在。香港人的文化認同在這一步走到最終形態,那就是超越並內化本土意識,讓香港精神在世界遍地開花。
轉眼間,距離《英雄本色》上映已經快要三十六年了,時代變遷,香港的社會在這些年間急速轉變。香港有著更多的外籍居民,但他們大部分都沒有機會在銀幕上出現,直至《手捲煙》。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做過推拿呢?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不喜歡受傷,也不喜歡「痛」的感覺。但痛卻伴隨我們一生。人的本身伴隨著疼痛出生,而痛與病成為人的一環,是為警醒,亦為預兆。《四樓的天堂》把身體的傷口、內心的傷痕,以至人們的病和痛都連接起來,借此帶出人因病而完整。不知道大家看完這部劇後,對生病會不會有了不一樣
《創造安娜》為何是「創造」安娜?到底安娜是如何騙過紐約上流社會的精英呢?
一部好的作品會有清晰的架構,當我們在構思一個故事時,我們會常常提到「起、承、轉、合」。毫無疑問,《華燈初上》的剪輯、故事安排都非常出色。那為甚麼網上那麼多人在討論《華燈初上》「爛尾」了嗎?
科技發達,人們現今在不同平台上觀看影片來打發時間,娛樂自己。Youtube、Netflix、Disney+、抖音等等。這些平台成為人們的生活之一,而《致命點擊》則是以此為主軸,展開一系列的故事。
「香港人」成為一種文化符號,代表著所有堅持「香港自由」的人,而「香港」則是那些堅持「香港自由」的人所在的地方。因此,只要有那些人在,世界各地哪裡都會是香港,只要他們還在,自由的香港還在。香港人的文化認同在這一步走到最終形態,那就是超越並內化本土意識,讓香港精神在世界遍地開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那月的陰晴圓缺,因光的反射從各角度看來都有所差異,明明是個圓形球體,卻總無法看見完整的它,即便是在完美無缺的滿月背後,同時仍會有一半的黑暗面存在。那正如《流浪之月》中的每個人,我們都想活的像是個正常人,那背後難以明說的傷口,卻始終讓我們無法成為一個社會眼中「正常」的人,因此我們只能隱藏,只能流浪。
Thumbnail
本片在九龍城寨這片混亂、擁擠的鋼筋水泥中打造了一個如同現代武俠的故事。人與人之間的情義、各種利益間的爭奪與計算,套一句老話,有人在的地方就是江湖,千百年來彷彿都是如此。但總能在這片江湖之中找到能讓自己留下的理由。
Thumbnail
戴眼鏡的長輩說:「香港是個扭曲的城市,你們年輕的,多出去世界走走,看看世界的人,有着怎樣的生活方式。」 被插滿刺的海膽說:「到某個地方,開啟所有雷達,貪婪地吸收周遭的一切。」 多啦B夢說:「這是一個人人都有隨意門的年代。」
Thumbnail
在當代港產電影中,《潛行》的出現可能是對港片的某一種致敬,也是對港式警匪片傳統的一次回味。然而,這部影片也無形中凸顯了香港電影的多重困境和挑戰,以及在數位時代下的文化定位和市場變遷。
Thumbnail
回顧華光社區在2013年的拆除和宿舍的改建後,作者對政府的做法感到無奈和憤怒。他擔憂修復工程的商業化導致園區的本質逐漸消失,失去了原始的文化資產意義。
Thumbnail
每一個城市都有街友,如果有機會深入理解他們,許多刻板印象就會隨著善解而消失。一般人都以為租一間小套房或雅房也不是多困難的事,一個月幾千元就租得到,不可能連幾千元都賺不到,可見一定是懶惰或是怕辛苦,才會淪為街友。 深入探訪街友之後,才發現他們白天都有工作,幾個小時的零工,掃街、粗工、發傳單等等,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在這座漂浮的島上,每一個人都是漂浮的,誰都失去了自己的根,誰也無法預視未來的景象。結果彼此都怯於發聲,當隱忍過頭終於發聲了,卻又過於喧嘩而傷了誰。此般弱弱相殘的失語狀態,大概就是台灣的文化陰影吧。
Thumbnail
出生在台灣的貧苦家庭,只要不怕吃苦,翻身的機會很大,甚至可以一百八十度大翻轉,從貧轉富。若是出生在印度種姓制度下的賤民家庭,那就是世襲的賤民,一生都脫離不了遭人輕賤的命運。一樣是人,有些人窮得有希望,有些人窮得半點盼頭都沒有,那就是依報的不同,縱然都有幸「得人身」,卻也必須由我們前生造的好壞來受報,
先進的城市,也有著陽光照不進的角落,《香港製造》中描繪的就是生活在那種老舊社區的青少年。電影名所謂的香港製造,也是指製造出青少年們的香港,髒亂與擁擠的環境,是我作為外人少見的一面,卻是養育出他們的環境,真實的鏡頭呈現,以我的視角來看,足以刷新我對香港的認識。 不過即使他們在那種環境下成長,也沒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那月的陰晴圓缺,因光的反射從各角度看來都有所差異,明明是個圓形球體,卻總無法看見完整的它,即便是在完美無缺的滿月背後,同時仍會有一半的黑暗面存在。那正如《流浪之月》中的每個人,我們都想活的像是個正常人,那背後難以明說的傷口,卻始終讓我們無法成為一個社會眼中「正常」的人,因此我們只能隱藏,只能流浪。
Thumbnail
本片在九龍城寨這片混亂、擁擠的鋼筋水泥中打造了一個如同現代武俠的故事。人與人之間的情義、各種利益間的爭奪與計算,套一句老話,有人在的地方就是江湖,千百年來彷彿都是如此。但總能在這片江湖之中找到能讓自己留下的理由。
Thumbnail
戴眼鏡的長輩說:「香港是個扭曲的城市,你們年輕的,多出去世界走走,看看世界的人,有着怎樣的生活方式。」 被插滿刺的海膽說:「到某個地方,開啟所有雷達,貪婪地吸收周遭的一切。」 多啦B夢說:「這是一個人人都有隨意門的年代。」
Thumbnail
在當代港產電影中,《潛行》的出現可能是對港片的某一種致敬,也是對港式警匪片傳統的一次回味。然而,這部影片也無形中凸顯了香港電影的多重困境和挑戰,以及在數位時代下的文化定位和市場變遷。
Thumbnail
回顧華光社區在2013年的拆除和宿舍的改建後,作者對政府的做法感到無奈和憤怒。他擔憂修復工程的商業化導致園區的本質逐漸消失,失去了原始的文化資產意義。
Thumbnail
每一個城市都有街友,如果有機會深入理解他們,許多刻板印象就會隨著善解而消失。一般人都以為租一間小套房或雅房也不是多困難的事,一個月幾千元就租得到,不可能連幾千元都賺不到,可見一定是懶惰或是怕辛苦,才會淪為街友。 深入探訪街友之後,才發現他們白天都有工作,幾個小時的零工,掃街、粗工、發傳單等等,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在這座漂浮的島上,每一個人都是漂浮的,誰都失去了自己的根,誰也無法預視未來的景象。結果彼此都怯於發聲,當隱忍過頭終於發聲了,卻又過於喧嘩而傷了誰。此般弱弱相殘的失語狀態,大概就是台灣的文化陰影吧。
Thumbnail
出生在台灣的貧苦家庭,只要不怕吃苦,翻身的機會很大,甚至可以一百八十度大翻轉,從貧轉富。若是出生在印度種姓制度下的賤民家庭,那就是世襲的賤民,一生都脫離不了遭人輕賤的命運。一樣是人,有些人窮得有希望,有些人窮得半點盼頭都沒有,那就是依報的不同,縱然都有幸「得人身」,卻也必須由我們前生造的好壞來受報,
先進的城市,也有著陽光照不進的角落,《香港製造》中描繪的就是生活在那種老舊社區的青少年。電影名所謂的香港製造,也是指製造出青少年們的香港,髒亂與擁擠的環境,是我作為外人少見的一面,卻是養育出他們的環境,真實的鏡頭呈現,以我的視角來看,足以刷新我對香港的認識。 不過即使他們在那種環境下成長,也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