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心化金融,或 DeFi,是一種金融產品在公共去中心化區塊鍊網絡上可用的系統。這使它們對任何人開放使用,而不是通過銀行或經紀商等中間人。與銀行或經紀賬戶不同,使用 DeFi 不需要政府頒發的身份證、社會安全號碼或地址證明。更具體地說,DeFi 指的是一種系統,通過該系統,寫在區塊鏈上的軟件可以讓買家、賣家、貸方和借款人進行點對點互動或與嚴格基於軟件的中間人互動,而不是促進交易的公司或機構。
使用多種技術和協議來實現去中心化的目標。例如,去中心化系統可以由開源技術、區塊鍊和專有軟件的組合組成。使買賣雙方或貸款人和借款人之間的協議條款自動化的智能合約使這些金融產品成為可能。無論使用何種技術或平台,DeFi 系統旨在消除交易方之間的中介。
儘管其生態系統中鎖定在智能合約中的交易代幣和資金量一直在穩步增長,但 DeFi 是一個新興行業,其基礎設施仍在建設中。對 DeFi 的監管和監督很少或不存在。
什麼是 DeFi?
在金融服務中使用技術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如今,銀行或其他金融服務公司的大多數交易都是在技術的幫助下完成的。然而,技術的作用僅限於作為此類交易的促進者。公司仍然必須應對司法管轄區的法律術語、競爭性金融市場和不同的標準,以使交易成為可能。憑藉其常用軟件協議堆棧和構建它們的公共區塊鏈,DeFi 將技術置於金融服務行業交易的前沿和中心。
DeFi 通常被置於區塊鍊和加密貨幣領域。但它的範圍要廣泛得多。要了解導致去中心化金融發展的思維過程,了解金融生態系統的當前狀態非常重要。
現代金融基礎設施建立在“中心輻射”模式之上。主要經濟活動中心,如紐約和倫敦,作為金融服務業的運營中心,並影響輻條的經濟活動——區域中心或孟買或米蘭等金融強國,可能不像樞紐那樣具有全球重要性,但仍然發揮作用作為各自經濟的神經中樞。
經濟繁榮或困難從樞紐向外輻射,再向全球經濟的其他部分輻射。這種相互依存的模式在全球金融服務公司的運作中重複出現。他們在世界各地的樞紐和當地分支機構、合作夥伴關係或投資中設有總部。其業務的蔓延意味著該組織本身受到其每個金融管轄區的大量法律和法規的約束。它們的影響力使這些機構對維持全球經濟平衡具有系統重要性,並且對於維持或創建新的金融服務基礎設施是必要的。
儘管這種模式在上個世紀運作良好,但金融危機以及隨後的大衰退揭示了這種架構的缺陷。幾家大型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表問題產生了經濟下滑和全球經濟衰退的多米諾骨牌效應。
去中心化金融使用技術來消除中心化模式的中介,並能夠在任何地方為任何人提供金融服務,無論其種族、年齡或文化身份如何。 DeFi 服務和應用程序大多構建在公共區塊鏈上,它們要么複製基於通用技術標準的現有產品,要么提供為 DeFi 生態系統定制設計的創新服務。同時,DeFi 應用程序通過明確迎合個人用戶而非機構的個人錢包和交易服務,為用戶提供了更多的資金控制權。
DeFi 的現狀
去中心化金融仍處於其發展的開始階段。截至 20211 年 3 月,DeFi 合約中鎖定的總價值超過 410 億美元。鎖定的總價值是通過將協議中的代幣數量乘以美元價值來計算的。儘管 DeFi 的總數聽起來可能很大,但重要的是要記住它是名義上的,因為許多 DeFi 代幣缺乏足夠的流動性和交易量來在加密市場進行交易。
DeFi 生態系統仍然充斥著基礎設施事故和黑客攻擊。在快速發展的 DeFi 基礎設施中,騙局也比比皆是。 DeFi“地毯式拉動”,即黑客耗盡資金協議而投資者無法進行交易的行為很常見,儘管有完善的協議可以顯著降低這種風險。
去中心化金融生態系統的開放和相對分散的性質也可能給現有的金融監管帶來問題。當前的法律是根據獨立的金融管轄區的想法制定的,每個管轄區都有自己的一套法律和規則。 DeFi 的無邊界交易跨度為此類監管提出了重要問題。例如,誰應對跨境、協議和 DeFi 應用程序發生的金融犯罪負責?
智能合約是 DeFi 監管的另一個關注領域。除了比特幣的成功,DeFi 是“代碼就是法律”論點的最明顯例子,其中法律代表了一組通過不可變代碼編寫和執行的規則。智能合約的算法使用必要的結構和使用條款進行編碼,以在兩方之間進行交易。但是,軟件系統可能會由於多種因素而發生故障。
例如,如果不正確的輸入導致系統崩潰怎麼辦?或者,如果編譯器(負責編譯和運行代碼)出錯。誰對這些變化負責?在 DeFi 成為大眾使用的主流系統之前,需要解決這些和許多其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