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美術館的未來性:行政法人制度研究》以英法日三國制度設計為借鏡,助臺灣博物館事業迎向21世紀挑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由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策劃、典藏藝術家庭編輯製作之《博物館/美術館的未來性:行政法人制度研究》,今(21日)於北師美術館舉行新書發表記者會,擔任本書總監修的國藝會董事長林曼麗偕本書另兩位作者張瑜倩、陳彥伶均出席與會,會中在典藏雜誌社社長簡秀枝主持下,由三位作者向媒體朋友與出席貴賓說明發想本書的源起、規劃及實際執行本書內容的過程、參與本計畫的心得,以及對這本專著出版後的期許等。​

​《博物館/美術館的未來性》源於國藝會董事長 林曼麗博士所發想與主持的研究出版計畫。​計畫邀集張瑜倩、陳彥伶、邱君妮三位學者,以英、法、日三國為對象,分別爬梳在世界趨勢變化與國家政策變革中,三個國家於博物館/美術館法人制度的演進與變遷,並探討整理其相關法規的制定、執行,更加以案例分析的方式,深入剖析不同樣態的博物館/美術館在營運管理上的績效與利弊得失。​

​與此同時,林曼麗也在為本書寫就的總論中,縝密且深刻地論述了其對全球博物館/美術館發展趨勢的觀察,以及英、法、日三國制度設計的獨到之處,並且提示出臺灣在相關制度的設計上尤須關注與思考的各種面向。​

​《博物館/美術館的未來性》是一項集結諸多專業者心血投入的成果,期待藉由這項為回應臺灣當下需要所創生的專著,能有助於臺灣博物館/美術館事業迎向21世紀的挑戰。​

(新聞稿:國藝會

​《博物館/美術館的未來性:行政法人制度研究》作者簡介

林曼麗

日本國立東京大學教育學博士,現任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榮譽教授。

自日本學成返國後,任教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創設藝術教育學系,長期投身藝術教育,曾歷任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等職。擔任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期間,策辦首屆具國際視野之臺北雙年展,並以國家館名義參與威尼斯雙年展,提升臺灣當代藝術的國際能見度。2003 年首次擔任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於任期內開啟具倡議性質之專案補助政策,並在促進藝術與企業合作的概念下創設「國藝之友」組織。擔任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期間,提出「Old is New」概念,透過各種跨界合作打造博物館的創新價值,並帶動故宮轉型為現代化博物館。2011年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創設「北師美術館」,在「新型態美術館」的理念下,推動多項跨領域與實驗性的展演計畫,以及具開創性之文化交流活動。長期關注臺灣美術史之梳理與建構,歷年來策辦多項重要美術史展覽,近年更透過集結產官學界之合作,積極投入臺灣珍貴文化資產的保存與推廣。

自2017年迄今,連任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第八屆、第九屆董事長,於2018 年創設「ARTWAVE– 台灣國際藝術網絡平台」,藉主動出擊以促成臺灣當代藝術與國際的鏈結。2021年考量行政法人制度將成為國內博物館/美術館未來發展的重要趨勢,規劃並主持以英法日三國之博物館行政法人制度為對象之研究計畫,進而促成本書《博物館/美術館的未來性》之出版。

林曼麗(本書作者/國藝會董事長)。圖片來源:國藝會

林曼麗(本書作者/國藝會董事長)。圖片來源:國藝會

張瑜倩

英國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行銷學博士、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博物館學組碩士,曾擔任英國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V&A)行銷部門研究人員、英國倫敦國王學院兼任講師。現為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副教授,亦擔任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行銷與公關委員會主任委員、國際博物館協會行銷與公關委員會(ICOM MPR)理事兼秘書長。主要研究領域為藝術行銷、行銷管理、文化創意產業管理。

相信宿命論。自英返臺後曾當過幾年博物館的逃兵,漫遊於表演藝術及藝術節行銷領域;數年前命運引領、重拾博物館研究,甚至有機會參與此書出版。撰寫英國篇時,更像是坐上時光機,回到那兩年在V&A 進行組織研究的時光,得以窺探一個複雜組織的運作機制。

深信藝術文化能夠在亂世中撫慰人心、給予力量。

張瑜倩(本書作者/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副教授)。圖片來源:國藝會

張瑜倩(本書作者/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副教授)。圖片來源:國藝會

陳彥伶

現任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當代視覺文化與實踐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以及有章藝術博物館助理研究員。2019 年獲頒法國巴黎新索邦第三大學(UniversitéSorbonne Nouvelle – Paris 3 ) 藝術與文化史學博士學位,研究專長包括視覺文化、博物館中的文化中介研究(médiation culturelle),最近關注於博物館中的跨域實踐,例如當代藝術場域中的自然史圖像,以及自然科學博物館中的當代藝術。

旅法十年期間曾於駐法國臺灣文化中心(巴文中心)任職視覺藝術專員助理,為期五年;2013 年擔任臺灣參與法國「外亞維儂藝術節」(Festival Offd’Avignon)專案行政助理;2011年曾於法國龐畢度國家藝術與文化中心(Centre national d’art et de culture Georges-Pompidou)舉辦之年度活動「Les Jeudi’s 2011」中擔任導覽團隊。

法國博物館的法人體系,是一個需要多方涉略的研究議題,必須同時了解法國博物館近代史、法律依據、行政結構,以及法國的社會與文化狀態,因此,博物館在邁向法人化的路徑上,重要的是能與各界一起理出共識,並在制度的生成過程中彼此聆聽,使博物館邁向更好的未來。

陳彥伶(本書作者/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當代視覺文化與實踐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有章藝術博物館助理研究員)。圖片來源:國藝會

陳彥伶(本書作者/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當代視覺文化與實踐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有章藝術博物館助理研究員)。圖片來源:國藝會

邱君妮

日本國立民族學博物館訪問研究員。研究專長為博物館學,關注博物館民主化、去殖民化改革及文化公民權之實踐;包容性與協作性活動。

2011年獲選為文部科學省夏季實習生於文化廳實習博物館行政工作。2013 年起於日本綜合研究大學院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期間曾任訪問研究員前往美國自然史博物館文化人類學部門等參與博物館交流研究專案。2020 年起為國立民族學博物館訪問研究員。

致力於博物館國際交流,自2012 年起協助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日本委員會爭取主辦第25屆ICOM大會,於2017至19 年任ICOM京都大會籌備處研究員,統籌溝通宣傳。現任ICOM-CAMOC城市博物館委員會理事及ICOM組織規章改革工作小組成員。

獨立行政法人制度20年發展不單是博物館管理機制,也反映出日本的社會文化思維,促進博物館開放場域,提升易及性,背後細緻的規章設計與嚴謹的工作操守不容忽視。包容多元觀點的制度建構過程是必要,正確了解與運用機制是必須,期以日本篇為起點,提供博物館相關人士攜手探討行政法人制度作為博物館事業永續經營機制的可能性。


新書資訊

raw-image

《博物館/美術館的未來性:行政法人制度研究》

總監修、作者:​林曼麗
作者:張瑜倩、陳彥伶、邱君妮
策劃單位: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出版單位: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2年1月19日

【各大通路皆可訂購】​

典藏網路書店 https://bit.ly/3HVUZSj​
典藏蝦皮商城 https://bit.ly/33kjHNU
博客來 https://bit.ly/3qIwgKA​
誠品線上 https://bit.ly/3fbzQaC​
讀冊 https://bit.ly/3qeWB3L​
三民 https://bit.ly/3ne9XLw​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rtco Books 典藏藝術出版的沙龍
65會員
122內容數
典藏藝術出版藝文相關論叢,範疇涵蓋電影、建築、手作、哲學、策展、文創、法律、文學、書畫、藝術市場等,將藝術以任何形式分享給所有人。 本專題希望以藝術為媒介,帶領讀者回到生活中,尋找一些日常的美好,或是一些碎碎念。
2023/10/15
宮崎說,他做動畫的原點,是「對失落的世界的憧憬」。宮崎最迷漫畫的時期,是在深陷升學考試之苦的中學時代。中學階段看起來自由,但同時也是被強迫、壓抑和鬱悶的時期,因此,想要有一個獨處的世界。為了逃避現實,於是他迷上了漫畫和動畫。創作動畫就是在創造「虛構」的世界。「那個世界解放了對僵硬現實感到疲乏的心、消
Thumbnail
2023/10/15
宮崎說,他做動畫的原點,是「對失落的世界的憧憬」。宮崎最迷漫畫的時期,是在深陷升學考試之苦的中學時代。中學階段看起來自由,但同時也是被強迫、壓抑和鬱悶的時期,因此,想要有一個獨處的世界。為了逃避現實,於是他迷上了漫畫和動畫。創作動畫就是在創造「虛構」的世界。「那個世界解放了對僵硬現實感到疲乏的心、消
Thumbnail
2023/10/03
請環顧你身邊周圍的人。這個世界上,有著數不清像大雄一樣的人,像星星一樣多。這是真的。那著實是件令人驚訝的事。但我並沒有因為這樣就要你別放棄,要努力。我說不出這種期望的話。我甚至連「活著一定會遇到好事的」,或「活著總比死了好」這種話都說不出口。
Thumbnail
2023/10/03
請環顧你身邊周圍的人。這個世界上,有著數不清像大雄一樣的人,像星星一樣多。這是真的。那著實是件令人驚訝的事。但我並沒有因為這樣就要你別放棄,要努力。我說不出這種期望的話。我甚至連「活著一定會遇到好事的」,或「活著總比死了好」這種話都說不出口。
Thumbnail
2023/09/14
對於藝術家來說,在城市博物館中,要如何以其藝術生產的觀點,跟觀眾有更好的溝通呢?海德根(Carl Heideken)提出了以一個藝術家在城市博物館中應該如何策展的見解,並從這個提問的問題意識出發,闡述他自身在諸多城市博物館工作的經驗與觀察。對藝術家來說,可以在博物館裡創造跟觀眾對話的方式,是一種很好
Thumbnail
2023/09/14
對於藝術家來說,在城市博物館中,要如何以其藝術生產的觀點,跟觀眾有更好的溝通呢?海德根(Carl Heideken)提出了以一個藝術家在城市博物館中應該如何策展的見解,並從這個提問的問題意識出發,闡述他自身在諸多城市博物館工作的經驗與觀察。對藝術家來說,可以在博物館裡創造跟觀眾對話的方式,是一種很好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關於博物館,所謂繆思的殿堂,在台灣的起步、發展及建言,透過漢寶德的前瞻視野、執行與推動,語重心長將厚重理論化為精巧易讀的談片,與前作《邁向繆思》、《繆思意境》,構成完善有緒最具參考價值的台灣博物館學三部曲!
Thumbnail
關於博物館,所謂繆思的殿堂,在台灣的起步、發展及建言,透過漢寶德的前瞻視野、執行與推動,語重心長將厚重理論化為精巧易讀的談片,與前作《邁向繆思》、《繆思意境》,構成完善有緒最具參考價值的台灣博物館學三部曲!
Thumbnail
從「邁向繆思」到暢遊「繆思意境」!博物館該是怎樣的?博物館可以或可能做些什麼、如何經營?它跟民眾之間的距離該多近、又要如何拉近?
Thumbnail
從「邁向繆思」到暢遊「繆思意境」!博物館該是怎樣的?博物館可以或可能做些什麼、如何經營?它跟民眾之間的距離該多近、又要如何拉近?
Thumbnail
檢視這些法規改革背景及貫穿其中的理念,可以見到日本政府益發重視博物館可以締造的文化藝術經濟效益,並亟欲使博物館與異業結盟,創造多樣的文化資源。
Thumbnail
檢視這些法規改革背景及貫穿其中的理念,可以見到日本政府益發重視博物館可以締造的文化藝術經濟效益,並亟欲使博物館與異業結盟,創造多樣的文化資源。
Thumbnail
​​《博物館/美術館的未來性》源於國藝會董事長 林曼麗博士所發想與主持的研究出版計畫。​計畫邀集張瑜倩、陳彥伶、邱君妮三位學者,以英、法、日三國為對象,分別爬梳在世界趨勢變化與國家政策變革中,三個國家於博物館/美術館法人制度的演進與變遷,並探討整理其相關法規的制定、執行...
Thumbnail
​​《博物館/美術館的未來性》源於國藝會董事長 林曼麗博士所發想與主持的研究出版計畫。​計畫邀集張瑜倩、陳彥伶、邱君妮三位學者,以英、法、日三國為對象,分別爬梳在世界趨勢變化與國家政策變革中,三個國家於博物館/美術館法人制度的演進與變遷,並探討整理其相關法規的制定、執行...
Thumbnail
「任何的制度沒有絕對的好或絕對的壞,換句話說不是yes或no的問題,而是how to do的問題。」——林曼麗 本書是一項集結諸多專業者心血投入的成果,期待藉由這項為回應臺灣當下需要所創生的專著,能有助於臺灣博物館/美術館事業迎向21世紀的挑戰。
Thumbnail
「任何的制度沒有絕對的好或絕對的壞,換句話說不是yes或no的問題,而是how to do的問題。」——林曼麗 本書是一項集結諸多專業者心血投入的成果,期待藉由這項為回應臺灣當下需要所創生的專著,能有助於臺灣博物館/美術館事業迎向21世紀的挑戰。
Thumbnail
博物館的財務問題確實使全世界各國政府感到頭痛。可是「文創」能否自根本上解決問題,與若干年前開始談到「行政法人」時面臨同樣的困惑。
Thumbnail
博物館的財務問題確實使全世界各國政府感到頭痛。可是「文創」能否自根本上解決問題,與若干年前開始談到「行政法人」時面臨同樣的困惑。
Thumbnail
本來這種書我都是自己看一看增廣見聞,就還給圖書館了。 但因為讀得太津津有味,還是想把有趣的部分給筆記下來。 作者 #古賀太 從事美術展企劃相關工作長達二十多年,先是在「國際交流基金會」從事將日本美術引薦到海外的業務;其後至「朝日新聞社」的文化事業部,負責策畫美術展與商借國外藝術品;也曾擔任藝術記者
Thumbnail
本來這種書我都是自己看一看增廣見聞,就還給圖書館了。 但因為讀得太津津有味,還是想把有趣的部分給筆記下來。 作者 #古賀太 從事美術展企劃相關工作長達二十多年,先是在「國際交流基金會」從事將日本美術引薦到海外的業務;其後至「朝日新聞社」的文化事業部,負責策畫美術展與商借國外藝術品;也曾擔任藝術記者
Thumbnail
邀集眾多有才有志之士,深耕臺灣藝術,共創產業美好光景, 為這個時代的藝術產業,如此果敢思惟並介入,望闊行遠! 是以步履所及,功不唐捐!
Thumbnail
邀集眾多有才有志之士,深耕臺灣藝術,共創產業美好光景, 為這個時代的藝術產業,如此果敢思惟並介入,望闊行遠! 是以步履所及,功不唐捐!
Thumbnail
胼手胝足建立座標,璀麗燦爛化為星圖,鍾經新擔任兩屆畫廊協會理事長的任期,邀集眾多有才有志之士,深耕臺灣藝術,共創產業美好光景,為這個時代的藝術產業,如此果敢思惟並介入,望闊行遠!是以步履所及,功不唐捐!
Thumbnail
胼手胝足建立座標,璀麗燦爛化為星圖,鍾經新擔任兩屆畫廊協會理事長的任期,邀集眾多有才有志之士,深耕臺灣藝術,共創產業美好光景,為這個時代的藝術產業,如此果敢思惟並介入,望闊行遠!是以步履所及,功不唐捐!
Thumbnail
在我們討論公共美術館背後的政治權力之前,先試想一位對藝術感興趣的觀眾踏入美術館心路歷程: 他或她,可能來自與藝術無甚相關的背景,偶然在城市某個角落被展覽的廣告吸引後,使用搜尋引擎和臉書粉絲頁確認美術館的詳細資訊。
Thumbnail
在我們討論公共美術館背後的政治權力之前,先試想一位對藝術感興趣的觀眾踏入美術館心路歷程: 他或她,可能來自與藝術無甚相關的背景,偶然在城市某個角落被展覽的廣告吸引後,使用搜尋引擎和臉書粉絲頁確認美術館的詳細資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