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一條沒有方向的旅程《嬰兒轉運站》/《브로커》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是枝裕和一直很喜歡探討社會潛在的問題,《小偷家族》是,《嬰兒轉運站》也是,只是場景從日本轉移到了韓國,社會本質的問題仍舊沒有改變,充斥著無奈,在艱苦中索求一點點笑容。

【什麼是《嬰兒轉運站》?】

自2009年開始,首爾由教會發起在門口設置嬰兒箱的舉動,避免未成年女性或單親媽媽因無力扶養,將嬰兒遺棄的悲劇發生,希望透過嬰兒箱,拯救每一個可能消逝的幼小生命。
根據統計,每年有超過200名嬰兒被丟到嬰兒箱,但仍有大量的嬰兒沒能透過嬰兒箱活下來。2020年11月,韓國就發生20歲的小媽媽將嬰兒放在距嬰兒箱一步之遙的水桶上,導致嬰兒身亡的事件,而《嬰兒轉運站》某方面來說,也是以此事件作為契機點,發展出交織了人口販賣、賣春、黑道、孤兒等問題的聯結網。

【宋康昊X姜棟元,嬰兒仲介的奇幻之旅】

要說專業,宋康昊與姜棟元絕不是什麼專業的人口販子,但要說不專業,這兩人似乎也沒那麼不專業。
電影中不難發現兩人相較於錢,想要的是更純粹一點的東西,姜棟元透過協助販賣嬰兒撫平自己內在被遺棄過的傷口,宋康昊則是透過金錢希望能挽回已經失去的家庭。
有趣的還有裴斗娜飾演的秀珍以及小男孩海東。
是的,海東,這個孩子太討喜了,不僅是誇口說自己要成為第二個孫興慜,更在旅行中展現了只有孩子能展現出的價值,給這段旅程帶來更多的歡笑。
我相信他是知道的,知道過了那條界線,自己被領養的機會渺茫,才會義無反顧地跳上箱型車,半威脅半強迫地加入這趟旅行,而這段短暫的旅程,也成了他對「家庭」的重要回憶。
秀珍則是我認為整部片最有魅力的一個角色,明明滿口的女權主義,但在內心深處,仍透露出一絲柔軟,一點撒嬌,與對孩子又愛又恨的複雜情感。
我甚至在想,秀珍之所以會對素英的態度那麼差,或許是帶著一種,「你獲得了我想要卻無法要的東西,為何還要遺棄他?」的情感在的。
這段旅程,成員不僅是廂型車內的五人,追趕的秀珍與同事,我認為也是這趟奇幻旅程的一部份,而透過這趟旅程,也更能讓人看到每個人內心的執著。

【最後的手是誰呢?】

最後的手是誰呢?
相鉉?還是東秀?
這個答案我想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吧,對我來說,那雙手恐怕是東秀。
就像是相鉉說的,「他們已經不需要我了。」
在這些渴求家庭的人中,相鉉是唯一的異類。
素英、海東、東秀都沒有選擇,他們都渴望家庭,但卻被命運捉弄,甚至在某方面來說,就連秀珍也是如此。
但相鉉曾擁有家庭,卻自己親手將他粉碎,或許在女兒對他說出再見的那一刻,他就已經下了決定,成為這趟旅程中唯一離開的那個人了。
是枝裕和常被冠上「以溫和的影像直視社會現實的殘酷。」,但對我來說,如何在殘酷的現實中找到那一點點的溫度,才是是枝裕和的作品中最令人感到舒暢的地方。
問題永遠不會消失,如何看待他,接受他,與他共處,也許才是順應社會殘酷的生存法則。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6會員
219內容數
一些我對比賽的看法或是足球雜談 歡迎球迷交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老王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如果可以,你會想看到自己的未來嗎? 即便未來一片黑暗,充滿絕望與無奈,你仍願意.苟延殘喘地活在這個世界上嗎?
衝著陣容而非原作粉去看《99.9不可能的翻案》電影版是可以的嗎? 答案是,並非不行,但可能會有點傻眼。 對,我指的當然就是松本潤那冷到不行的諧音笑話與杉咲花有夠浮誇的表現,本來是衝著西島秀俊與香川照之而來的我,反而被松本潤花式帥了一臉,這就是沒做好排雷工作的報應嗎?
《The Public》,直譯的話是公眾、大眾,而相較於這次台灣翻譯的《公共圖書館員》,我反而更喜歡中國對這個片名的解讀《良知堡壘》或是公眾堡壘。 從片名就能知道,《The Public》是一部與公眾議題息息相關的作品,但為何台灣會在該片上映四年後才將作品引進國內,放上大螢幕呢?
時隔大半年,《輪到你了》劇場版終於是在台灣順利上映,現場的票房看起來有些寒摻,以日劇的延伸創作來說,本片在懸疑小品的範疇中只能算是在及格邊緣,甚至一不小心就會被噴爛。 不僅在懸疑度與縝密性上有所欠缺,太多伏筆沒能回收,整體表現也僅能算是小品範疇,與日劇版前中期的環環相扣程度有明顯差距。
當一個日常使用,貼上國家安全規章的產品,在生活中逐漸侵蝕我們的身體,帶走我們所愛的親人,而製造商與國家卻官官相護,試圖掩蓋真相,尋求真理的受害者,該如何面對黑心企業的壓迫? 【《空氣殺人》的故事背景】 【《空氣殺人》是真實事件嗎?】 【《空氣殺人》能帶給我們什麼?】 這些,我說給你聽。
相信不少人近期都已經注意到《媽的多重宇宙》這部電影,尤其是字幕的炎上問題更是讓不少網友紛紛口誅筆伐,只能說双喜這次找的譯者真的猛,不過這起炎上也替《媽的多重宇宙》帶來了更大的曝光,在上映已經三周後的現在,京站的週六午夜場小廳全場坐滿,真的是很不簡單。 那麼撇除字幕的話《媽的多重宇宙》值得一看嗎?
如果可以,你會想看到自己的未來嗎? 即便未來一片黑暗,充滿絕望與無奈,你仍願意.苟延殘喘地活在這個世界上嗎?
衝著陣容而非原作粉去看《99.9不可能的翻案》電影版是可以的嗎? 答案是,並非不行,但可能會有點傻眼。 對,我指的當然就是松本潤那冷到不行的諧音笑話與杉咲花有夠浮誇的表現,本來是衝著西島秀俊與香川照之而來的我,反而被松本潤花式帥了一臉,這就是沒做好排雷工作的報應嗎?
《The Public》,直譯的話是公眾、大眾,而相較於這次台灣翻譯的《公共圖書館員》,我反而更喜歡中國對這個片名的解讀《良知堡壘》或是公眾堡壘。 從片名就能知道,《The Public》是一部與公眾議題息息相關的作品,但為何台灣會在該片上映四年後才將作品引進國內,放上大螢幕呢?
時隔大半年,《輪到你了》劇場版終於是在台灣順利上映,現場的票房看起來有些寒摻,以日劇的延伸創作來說,本片在懸疑小品的範疇中只能算是在及格邊緣,甚至一不小心就會被噴爛。 不僅在懸疑度與縝密性上有所欠缺,太多伏筆沒能回收,整體表現也僅能算是小品範疇,與日劇版前中期的環環相扣程度有明顯差距。
當一個日常使用,貼上國家安全規章的產品,在生活中逐漸侵蝕我們的身體,帶走我們所愛的親人,而製造商與國家卻官官相護,試圖掩蓋真相,尋求真理的受害者,該如何面對黑心企業的壓迫? 【《空氣殺人》的故事背景】 【《空氣殺人》是真實事件嗎?】 【《空氣殺人》能帶給我們什麼?】 這些,我說給你聽。
相信不少人近期都已經注意到《媽的多重宇宙》這部電影,尤其是字幕的炎上問題更是讓不少網友紛紛口誅筆伐,只能說双喜這次找的譯者真的猛,不過這起炎上也替《媽的多重宇宙》帶來了更大的曝光,在上映已經三周後的現在,京站的週六午夜場小廳全場坐滿,真的是很不簡單。 那麼撇除字幕的話《媽的多重宇宙》值得一看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片的架構其實在預告中就顯露了,所以故事與反轉相較更多的比重在喬許哈奈特的從容應付,重罪犯面對包圍陣仗的同時安撫女兒的鏡頭語言很特別,少女敏銳觀察出爸爸的心不在焉,讓感官放大的要角(一個專注在追星一個專注在躲避)另有一番真摯呈現。
Thumbnail
生活是自己的感受 不是別人的看法-作家余華。 《輝耀姬物語》是導演高畑勳以日本古典文學《竹取物語》為藍本所改編的動畫電影。 電影描述一對居住於山林的夫妻,在竹子裡發現一名嬰兒,並且將她扶養長大的故事。 看完輝耀姬物語,深深覺得結局帶來的後勁好大,悲傷好像一條絲線,一直不斷延續。
Thumbnail
突然看到這部多年前的電影,分享關於人不想被遺忘、家人是什麼、選擇歸屬群體及結束關係的想法 :)
Thumbnail
《我們生了一個小孩》是一部探討重組家庭血緣關係的電影。故事圍繞著40歲男主角在第二段婚姻中,與第一段婚姻的小孩以及新生命之間的情感變化展開。透過角色間的情感互動,探討了親子關係、親密感以及血緣關係的真相。
Thumbnail
看完「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內心有一種深沉不見底的悲哀! 電影是改編自轟動整個日本社會的1988年東京西巢鴨兒童遺棄事件,描述被母親遺棄的同母異父四兄妹如何自立自生。 影片一開頭:母親為了不被新房東驅趕,將最小的兩個孩子「裝進行李箱」偷渡進公寓 ;傍晚時大哥明再去車站接二姊京子回家。接著一家
Thumbnail
導演相米慎二以他經常關注的兒少成長議題,結合溫暖深沉的影像與魔幻寫實風格,成就了電影紅紅豔豔的成長樂章。當思緒在舞蹈、情感在跳躍,穿插其中的意識流長鏡頭,帶領觀眾流向使人迷離、漂泊的汪洋裡,同小蓮一起,擁抱成長過程中所面對的傷、尋回一些失去的夢,最後回歸探覓電影的主旨:家庭的真實與流動。
Thumbnail
以一起嬰兒販賣事件為主軸,講述一群社會邊緣人聚在一起,組成幸福卻轉瞬就崩毀的家庭。儘管場景搬到韓國,讓它似乎多了一點不同的化學效應,但不知道是因為並沒有一次從頭看到尾,還是情節真的太像,它所帶來的感觸並沒有原本期待的那麼深刻。
*角色屬於原作,OOC屬於我 千切豹馬 你牽著紅髮紅眼小男孩走在百貨公司裡,他臉和國際選手千切豹馬的長相一個模樣刻出來。 沒錯,小男孩就是千切的孩子,則你是他的母親,你並沒有帶球跑路,只是你帶著孩子出遊玩,因為你跟其他好姐妹提議說“我們幾個帶著孩子出遊玩,再把家裡東西全部都帶走
Thumbnail
「正因為沒有血緣,所以少了點期望。」 「能夠選擇自己的家人,羈絆會比較深吧。」 《小偷家族》描述沒有血緣關係的一家人;一起生活、一起旅行、一起在屋簷下「聽」著煙火的一家人。直到某次偷東西被抓包後,才被公權力介入,拆散了一家人。導演是枝裕和在本片企圖描繪何謂「家」,以及在多元成家的
Thumbnail
在是枝裕和的眼中,始終沒有人懷著純粹的惡意,只有在嚴峻環境下的緊密連結。棄嬰的道德問題屢見不鮮,究竟是不生還是盡可能地給予孩子一個良好的環境才稱得上負責?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片的架構其實在預告中就顯露了,所以故事與反轉相較更多的比重在喬許哈奈特的從容應付,重罪犯面對包圍陣仗的同時安撫女兒的鏡頭語言很特別,少女敏銳觀察出爸爸的心不在焉,讓感官放大的要角(一個專注在追星一個專注在躲避)另有一番真摯呈現。
Thumbnail
生活是自己的感受 不是別人的看法-作家余華。 《輝耀姬物語》是導演高畑勳以日本古典文學《竹取物語》為藍本所改編的動畫電影。 電影描述一對居住於山林的夫妻,在竹子裡發現一名嬰兒,並且將她扶養長大的故事。 看完輝耀姬物語,深深覺得結局帶來的後勁好大,悲傷好像一條絲線,一直不斷延續。
Thumbnail
突然看到這部多年前的電影,分享關於人不想被遺忘、家人是什麼、選擇歸屬群體及結束關係的想法 :)
Thumbnail
《我們生了一個小孩》是一部探討重組家庭血緣關係的電影。故事圍繞著40歲男主角在第二段婚姻中,與第一段婚姻的小孩以及新生命之間的情感變化展開。透過角色間的情感互動,探討了親子關係、親密感以及血緣關係的真相。
Thumbnail
看完「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內心有一種深沉不見底的悲哀! 電影是改編自轟動整個日本社會的1988年東京西巢鴨兒童遺棄事件,描述被母親遺棄的同母異父四兄妹如何自立自生。 影片一開頭:母親為了不被新房東驅趕,將最小的兩個孩子「裝進行李箱」偷渡進公寓 ;傍晚時大哥明再去車站接二姊京子回家。接著一家
Thumbnail
導演相米慎二以他經常關注的兒少成長議題,結合溫暖深沉的影像與魔幻寫實風格,成就了電影紅紅豔豔的成長樂章。當思緒在舞蹈、情感在跳躍,穿插其中的意識流長鏡頭,帶領觀眾流向使人迷離、漂泊的汪洋裡,同小蓮一起,擁抱成長過程中所面對的傷、尋回一些失去的夢,最後回歸探覓電影的主旨:家庭的真實與流動。
Thumbnail
以一起嬰兒販賣事件為主軸,講述一群社會邊緣人聚在一起,組成幸福卻轉瞬就崩毀的家庭。儘管場景搬到韓國,讓它似乎多了一點不同的化學效應,但不知道是因為並沒有一次從頭看到尾,還是情節真的太像,它所帶來的感觸並沒有原本期待的那麼深刻。
*角色屬於原作,OOC屬於我 千切豹馬 你牽著紅髮紅眼小男孩走在百貨公司裡,他臉和國際選手千切豹馬的長相一個模樣刻出來。 沒錯,小男孩就是千切的孩子,則你是他的母親,你並沒有帶球跑路,只是你帶著孩子出遊玩,因為你跟其他好姐妹提議說“我們幾個帶著孩子出遊玩,再把家裡東西全部都帶走
Thumbnail
「正因為沒有血緣,所以少了點期望。」 「能夠選擇自己的家人,羈絆會比較深吧。」 《小偷家族》描述沒有血緣關係的一家人;一起生活、一起旅行、一起在屋簷下「聽」著煙火的一家人。直到某次偷東西被抓包後,才被公權力介入,拆散了一家人。導演是枝裕和在本片企圖描繪何謂「家」,以及在多元成家的
Thumbnail
在是枝裕和的眼中,始終沒有人懷著純粹的惡意,只有在嚴峻環境下的緊密連結。棄嬰的道德問題屢見不鮮,究竟是不生還是盡可能地給予孩子一個良好的環境才稱得上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