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說的第一段裡,是枝裕和用女孩由里開場,描繪著東京城市裡,一個堆置著連丟棄都被遺忘的雜物的一角。這讓我想到《空氣人形》裡,透明的女孩躺著的那個垃圾場。有人說過,比起「失去」或「死亡」,是枝裕和的鏡頭一直對準的,其實是「被留下的一方,他的生活是什麼」。但在《小偷家族》裡,是枝裕和似乎又更大膽了一些的把一個一個鏡頭,對準了「被遺棄的人們」,他們的生活是什麼。由里和翔太是被遺棄的孩子,初枝是被遺棄的太太與母親,信代和阿治是被遺棄的勞工(童年似乎也藏有更多的過去),亞紀則是在內心裡被遺棄的女兒,而他們一起住在東京一處被社會遺棄的平房裡,一個關心的鏡頭從來不願聚焦的所在。
但是一旦是社會鏡頭聚焦處,這個小偷家族的故事由記者或者警方講起,我們看到的現實裡,卻是不可避免的殘忍。而是枝裕和給了他們每個人新的名字,讓這些被遺棄的人們在這個家裡重新有了生命。雖然躲躲藏藏,雖然看不見隅田川上的煙火,但在這個家裡他們至少擁有聲音的幸福、一起吃可樂餅的幸福、一起去海邊擁有記憶的幸福。換做精神分析的語言,是這個破碎的家涵容(contain)了每個人的黑暗與痛苦,才能夠安心的溫柔的輕撫對方的傷口。而那些複雜的矛盾的情感,也許就像是小說最末的雪人,那樣的溫暖。
也許最直接的,《小偷家族》就像是《橫山家之味》的負片,在那有我們看不見的親情和溫柔,還有屬於一個家很模糊的形狀。只是和小說裡信代猜測的不同,即使沒有血緣關係,離開時我們還是會發現,原以為早就結束的情感其實只是隱藏在內心深處。小說裡的翔太和由里好像也和我們一樣的焦慮,不知道,那隻幼蟲是否順利成蟬了呢,真的不要緊嗎,而由里的算數,能不能夠繼續數下去呢?
【新書簡介】
第71屆坎城影展金棕櫚獎得獎作品!
日本2018年年度最具代表性電影《小偷家族》,
導演 是枝裕和 親自撰寫小說版!
是枝導演親自描繪出,電影中無法說盡的「家庭」型態。
毫無血緣關係的人,是否能組成家庭?
沒有生育,是否能為人父母?
只能靠「犯罪」來連結彼此的一家人,
──他們偷的,是親情。
在東京某個老舊住宅區,柴田治與兒子祥太為了維持生計,平日會到超市或雜貨店偷竊商品。這一天傍晚,正當兩人順利完成「工作」準備回家途中,看見一位挨餓受凍的小女孩樹里,阿治不忍心便把她帶回家。妻子信代起初很反對,但考量到女孩的狀況,決定接納她為「家人」,與祖母初枝、信代的妹妹亞紀,一家六口共同生活。他們將女孩取名為凜,扶養她成長──儘管內心明白這麼做其實是「綁架」,大家仍試圖用自己的方式守護著女孩。然而某天發生了一起事件,使得這個家的「祕密」逐漸被揭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