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獨火塘|西拉雅釋憲案之原民會囈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歡迎回到【原獨火塘】。本週且來關心能讓各路人馬現形的「西拉雅釋憲案」。今天先說明事件來龍去脈。

raw-image

何謂「西拉雅釋憲案」?

所謂的「西拉雅釋憲案」來自於一起戶籍登記案件,我們摘要事件流程如下:

  1. 台南市西拉雅族人向台南市戶政機構申請登記平地原住民身分,以日治時期祖先設籍台南且「種族欄註記為熟、平」為佐證。戶政事務所准予登記,但因內政部已取消原住民身分中的「其他」欄位,無法輸入資料,請西拉雅申請人自行向內政部請求開放。(2012)
  2. 西拉雅人向原住民族委員會申請認定登記為平地原住民,原民會函覆:《原住民身分法》第 2 條第 2 款定義「平地原住民」為:「台灣光復前原籍在平地行政區域內,且戶口調查簿登記其本人或直系血親尊親屬屬於原住民,並申請戶籍所在地鄉(鎮、市、區)公所登記為平地原住民有案者。」

    原民會認為,所謂「登記為平地原住民有案者」,是指過去政府准予登記原住民身分期間(共四次:1956、1957、1959、1963)申請登記為平地原住民者。簡單說就是:如果 195/60 年代已有登記為平地原住民,現在就可以申請登記為平地原住民,如果當時沒有登記,現在就不能再登記。由於西拉雅人過去沒有登記為平地原住民,現在就不能請求登記為平地原住民。(2013)
  3. 西拉雅人提起訴願,原民會認定無理由駁回。
  4. 西拉雅人提請行政訴訟,請求撤銷原民會訴願決定。(2014)
  5.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維持原訴願決定。西拉雅人上訴最高行政法院。
  6. 最高行政法院撤銷原判決,發回台北高等行政法院。(2018)
  7.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更一審以《原住民身分法》第 2 條第 2 款規定恐有違憲之虞聲請釋憲。

這個釋憲案在週二(6 月 28 日)進行言詞辯論,歷時約三小時。言詞辯論終結後,憲法法庭將於法定的三個月內宣判。(參見憲法法庭新聞稿


原住民族委員會的囈語

由這個案件出發,可談的話題很多,今天我們先看原住民族委員會面對西拉雅人所發的囈語(上述第二點):

如果六、七十年前,你已經登記為平地原住民,現在你就可以要求登記為平地原住民。

何以原民會竟以這麼悖於常識的理由拒絕西拉雅人的要求,後來這理由還為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所接受?

因為,我們看待原住民族議題時,往往在兩個位置上跳來跳去,一個位置是國家權力與國家法律劃定的位置(例如作為行政機關的原民會、法律上具有原住民分身的人),另一個是超越國家的位置(例如本案中的西拉雅人,例如原運所做超越國家的主張),相關人等未見得總在相同位置上談論事情,本案就是如此:

原民會跳不出國家框架,拿廢話搪塞西拉雅人。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也跳不出國家框架,維持原訴願決定。最高行政法院指出這是個循環論證,適用法律不當,發回更審。更一審依舊不能跳出國家法律框架,又認清問題癥結就在國家,聲請釋憲是這個現況下唯一能走的道路。

週二在憲法法庭進行言詞辯論時,原民會為現行法辯護,認為「山地及平地原住民劃分模式及認定標準,皆前後銜接,一脈相承,為修憲者歷次修憲過程廣泛討論及確認」,應予維持,但「西拉雅族文化上屬於原住民族,確具重要性,應以立法方式規劃專屬於平埔族群之認定機制與權益體系」。簡單說,原民會不贊成將西拉雅人認定為「平地原住民」,如果要承認西拉雅人為原住民,那就應該在原住民族身分再創設「平埔族」。

「平地原住民」和「平埔族」本來就是殖民者出於統治方便和需要,所做出的人群區分,原民會何以這樣熱心維護?除了行政機關的僵化立場以外,還有一個令人難堪的原因——擔心平地原住民的資源被瓜分。

我們好奇的是,原民會何以認定國家分配給原住民的資源是個定數,原住民人口愈多,每人所得愈少?原民會為何不主張,當原住民變多的時候,國家應該給予更多資源?(「漢人」或「有人」會反對,不是原民會可以主張的理由,若是的話,原民會現在就可以廢除了。)

「西拉雅釋憲案」談的是身分,不是資源分配,這是我們就這個議題要強調的第一點。之後我們會繼續探討相關話題,在那之前,先分享一篇台南市議員 Ingay Tali 的文章(全文引用於下,臉書原文連結)。該文以噶瑪蘭為例,點穿原民會主張之荒唐。


從噶瑪蘭說起

By Ingay Tali

來個小問答,你知道噶瑪蘭是什麼意思嗎?

是宜蘭。嗎?

畢竟聽到「噶瑪蘭」一詞,馬上會聯想宜蘭的客運、甚至在宜蘭生產的威士忌,歷史上蘭陽平原命名、設治也都以噶瑪蘭為名,在文獻上可以看到包含「蛤仔難」、「甲仔難」、「其武蘭」等用字,之前分享過了,看到大清國時代的用字,記得要「閩音」識讀。

其實精確來說,這個 Kebalan / Kavalan 的讀音,來自於一個從海外遷徙到此地的族群,他們為了識別於當時在山區的群體(即泰雅),而以 Kebalan / Kavalan 自稱在平原地區居住的我群,這就是我們現在認識的「噶瑪蘭族」。

那既然是先於其他族群到此地墾殖居住,想必在蘭陽平原上除去泛稱「漢」民族之外的,應該都是噶瑪蘭吧?那可不!

經歷 1760s、1770s 林氏墾殖集團入侵、1790s吳沙奪墾,噶瑪蘭族人逐漸南遷至花蓮地區,1878 年與撒奇萊雅族因同遭大清國徭役苛政、侵犯族人婦女而共同起義反抗,卻在加禮宛/達固湖灣戰役不幸落敗被屠村南逃,分循縱谷與海岸線避居最南至現瑞穗、長濱之阿美族領域圈。直至 2002 年自阿美族正名而出。

但微妙的是,作為母源地的宜蘭境內,如今卻「少見」族人,目前登記為噶瑪蘭族人者,43% 定籍於花蓮縣境內。附圖第一張是最新的資料,統計到 2022 年 5 月底;另一張,則是Ingay 2017 年在部落大學任課時所作圖(參 https://tinyurl.com/3p8rrerb )。

要說是 18 世紀末的南遷嗎?其實不盡然。另一個原因是:在花蓮境內的族人順利正名,但在宜蘭境內的族人,卻陰錯陽差的被排除在目前原住民族之外。即便,他們同樣有著「熟」註記。

所以回頭看看這幾天炎上的族群議題,面對因之以名的宜蘭「噶瑪蘭」族人,還要這樣被排除在列子之外嗎?

又,倘若如風向所領,欲將尚未正名的「熟註記族人」另納「平埔原住民」專法、專會、專座位,一個族群硬生生被撕裂兩半,情何以堪?

戒之。慎之。

Ingay 個人還是秉持過去在運動路徑上的價值觀,支持所有未正名的族群,早日取得自己的認同與身分。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原獨俱樂部的沙龍
116會員
283內容數
多元不是言語,而是實踐,若你不得其門而入,且讓我們充作你的領路人,踏進原住民族的世界,遇見不同的世界觀與價值觀,學習不同的知識和邏輯。
2022/07/28
如果今天殖民者及其後裔全數退出台灣,台灣也就沒有原住民族可言了。每一個非原住民的台灣人存在的本身,都造就台灣原住民的存在。沒有加害人,就沒有被害人。這不是任何人喜歡不喜歡,樂意不樂意的問題,單純是個事實問題。
Thumbnail
2022/07/28
如果今天殖民者及其後裔全數退出台灣,台灣也就沒有原住民族可言了。每一個非原住民的台灣人存在的本身,都造就台灣原住民的存在。沒有加害人,就沒有被害人。這不是任何人喜歡不喜歡,樂意不樂意的問題,單純是個事實問題。
Thumbnail
2022/07/21
台灣的法律制度和澳洲差距極大,但這不影響我們思考澳洲這項判決的核心思想:原住民與土地的連結不能被國家以任何方式抹煞,作為國家法律制度根基的憲法也不能夠。
Thumbnail
2022/07/21
台灣的法律制度和澳洲差距極大,但這不影響我們思考澳洲這項判決的核心思想:原住民與土地的連結不能被國家以任何方式抹煞,作為國家法律制度根基的憲法也不能夠。
Thumbnail
2022/07/14
若人數較眾就排擠他人參政,那麼人數最多的阿美族不時時刻刻在排擠其他平地原住民?阿美族的夷將・拔路兒當了那麼久原民會主委,難道不排擠賽德克參政嗎?
Thumbnail
2022/07/14
若人數較眾就排擠他人參政,那麼人數最多的阿美族不時時刻刻在排擠其他平地原住民?阿美族的夷將・拔路兒當了那麼久原民會主委,難道不排擠賽德克參政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台灣的法律制度和澳洲差距極大,但這不影響我們思考澳洲這項判決的核心思想:原住民與土地的連結不能被國家以任何方式抹煞,作為國家法律制度根基的憲法也不能夠。
Thumbnail
台灣的法律制度和澳洲差距極大,但這不影響我們思考澳洲這項判決的核心思想:原住民與土地的連結不能被國家以任何方式抹煞,作為國家法律制度根基的憲法也不能夠。
Thumbnail
我們看待原住民族議題時,往往在兩個位置上跳來跳去,一個位置是國家權力與國家法律劃定的位置,另一個是超越國家的位置,相關人等未見得總在相同位置上談論事情。
Thumbnail
我們看待原住民族議題時,往往在兩個位置上跳來跳去,一個位置是國家權力與國家法律劃定的位置,另一個是超越國家的位置,相關人等未見得總在相同位置上談論事情。
Thumbnail
《氣候變遷因應法》排除原住民族,不同於《促進轉型正義條例》排除原住民,其間差別在於《氣候變遷因應法》是「多邊關稅戰略組織」,是全球產業鏈被強制嵌入「氣候行動條件」的產物。在國際與國內壓力之下,《氣候變遷因應法》自然著眼於企業、財團、國際競爭考量而設計管制手段,這也是草案最迫切維護的利益。
Thumbnail
《氣候變遷因應法》排除原住民族,不同於《促進轉型正義條例》排除原住民,其間差別在於《氣候變遷因應法》是「多邊關稅戰略組織」,是全球產業鏈被強制嵌入「氣候行動條件」的產物。在國際與國內壓力之下,《氣候變遷因應法》自然著眼於企業、財團、國際競爭考量而設計管制手段,這也是草案最迫切維護的利益。
Thumbnail
這兩種身份彼此不見得互相干涉,而台灣原住民族政策協會的主張,是要將後者(原住民族的身分認定)以前者(族群身分的認定)方式來進行,一方面削弱國家控制原住民族的權力,一方面鞏固族群集體權的行使。
Thumbnail
這兩種身份彼此不見得互相干涉,而台灣原住民族政策協會的主張,是要將後者(原住民族的身分認定)以前者(族群身分的認定)方式來進行,一方面削弱國家控制原住民族的權力,一方面鞏固族群集體權的行使。
Thumbnail
一個代表性嚴重不足的民意決策機制產生的法律,不看時代演進產生的性別爭議、不看當時副主委荒腔走板的言論,也不論明明原民會可以採登記制或加註制的建議,只是因為「反正立委沒有異議啊」,就拿來當擋箭牌。
Thumbnail
一個代表性嚴重不足的民意決策機制產生的法律,不看時代演進產生的性別爭議、不看當時副主委荒腔走板的言論,也不論明明原民會可以採登記制或加註制的建議,只是因為「反正立委沒有異議啊」,就拿來當擋箭牌。
Thumbnail
釋憲案外溢的不必要的指控跟爭議,都是因為中華民國未積極推動土地返還、未積極肯認自決自治而引起。既得利益者站在殖民者的角度認定國家之所以要辨認原住民,是因為要給予福利跟優惠;但原住民成為原住民,本就不需要國家認證。
Thumbnail
釋憲案外溢的不必要的指控跟爭議,都是因為中華民國未積極推動土地返還、未積極肯認自決自治而引起。既得利益者站在殖民者的角度認定國家之所以要辨認原住民,是因為要給予福利跟優惠;但原住民成為原住民,本就不需要國家認證。
Thumbnail
這樣子申請身分法釋憲的問題,引起的反而不是原住民對非原住民群體的抗爭或抗辯,而是造成原住民群體內部自己跟自己在吵架,就是我們原住民自己在罵原住民啦,已經引起一個某種程度的世代對立跟認同的焦慮。好像有一點警總的概念說,現在是要來吵,說誰比較有資格當正統的原住民,自己跟原住民在吵架。
Thumbnail
這樣子申請身分法釋憲的問題,引起的反而不是原住民對非原住民群體的抗爭或抗辯,而是造成原住民群體內部自己跟自己在吵架,就是我們原住民自己在罵原住民啦,已經引起一個某種程度的世代對立跟認同的焦慮。好像有一點警總的概念說,現在是要來吵,說誰比較有資格當正統的原住民,自己跟原住民在吵架。
Thumbnail
維護現行制度的行政機關也好,學者也好,往往強調國家資源有限,立法者被迫要為資源分配作出取捨。「國家資源有限」是事實,然而這不表示原住民的正義就應該和其他公民議題一樣,成為國家分配正義的對象。
Thumbnail
維護現行制度的行政機關也好,學者也好,往往強調國家資源有限,立法者被迫要為資源分配作出取捨。「國家資源有限」是事實,然而這不表示原住民的正義就應該和其他公民議題一樣,成為國家分配正義的對象。
Thumbnail
如果一個社會的多數成員,連這兩種文化偏見和歧視都看不出來,也不覺得有必要求取改變,那麼我們是否也可以合理的說,這個社會上多數的人並沒有意願思考原住民族在歷史上受過的不正義?
Thumbnail
如果一個社會的多數成員,連這兩種文化偏見和歧視都看不出來,也不覺得有必要求取改變,那麼我們是否也可以合理的說,這個社會上多數的人並沒有意願思考原住民族在歷史上受過的不正義?
Thumbnail
原住民族和國家之間的衝突,主要不在於上述「過去威權獨裁體制的政治壓迫」及其後果,而在於原住民族以主權者的身分向殖民者索還一切,包括土地和統治權力。原住民族與墾殖國家之間的衝突是你死我活的衝突,因為兩者在同樣的空間裡宣稱主權。
Thumbnail
原住民族和國家之間的衝突,主要不在於上述「過去威權獨裁體制的政治壓迫」及其後果,而在於原住民族以主權者的身分向殖民者索還一切,包括土地和統治權力。原住民族與墾殖國家之間的衝突是你死我活的衝突,因為兩者在同樣的空間裡宣稱主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