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走入黑暗後 才能顯現光的溫暖不朽。-洪瑞麟北美館《掘光而行》觀後感 (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此篇為 掘光而行:洪瑞麟 2022.03.19-2022.08.14 觀展紀錄

照片來源除了有標註出處外,其餘則為作者peiwen展場翻拍。

上一篇請見:


raw-image


《礦工之頌》


描繪礦場工人生活的洪瑞麟,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坑道裡,用畫筆紀錄勞動者的靈魂,人性努力質樸的力量,在漫長坑道裡投射出光芒。


畫作上寫下了礦工的名字

畫作上寫下了礦工的名字

我所感動的是洪瑞麟筆下的礦工群,每一幅肖像畫皆是獨立的個體與靈魂。在現今所處的社會已離當時的礦工人生實感遙遠,在刻板印象裡,這是一群對台灣早期發展有影響力的無名勞動英雄,卻對他們的想法與生活方式理解甚為扁平。透過洪瑞麟真實的繪畫,除了勤奮的工作樣貌,等待入坑的不安,簡單易得的快樂感,皆在此展區呈現。

我想像著礦工的心情,肖像畫是服務富人而存在,卻有畫家願意為我這個小小的礦工繪製,是多麽感動的一件事。我的辛勞,我的存在價值,像是被認可。


raw-image
raw-image

著名的礦工頌將礦場裡工作的百態,紀錄拼接。


raw-image

洪瑞麟並用各種不同繪畫風格紀錄礦工的心情,所有的大作都是由小小的寫生作為靈感的紀錄。


raw-image

常聽到若有藝術家作家或是營利單位等等將弱勢族群是做創作媒材,有心人士會認為是在消費弱勢者。而洪瑞麟則是個徹底的關懷礦工的畫家,毋庸置疑。展覽收錄多則洪瑞麟的剪報。在某場礦災後,洪瑞麟甚至賣畫來給於金錢上的援助。


洪瑞麟紀錄礦工的生活不是扁平單純地在礦坑裡的樣貌,藝術家也描繪了礦工家屬的生活,孩子期盼父親從礦場回家,描繪的不是黑暗而是希望美麗的豔麗色彩。這更增加了對於礦工生活的立體度。


raw-image


從1938年到瑞芳任職礦工,原想待十年即遠赴歐洲完成藝術繪畫夢,卻完全投入於記錄礦工的勞動情懷裡,一投入即長達35年。


《桃李春風》



「畫裸女的心情跟畫礦工不一樣,一邊是很激烈的,裸女則是比較寧靜、安靜的實體,是很大的對照。」-洪瑞麟

展覽設計此區像是從黑暗的礦坑裡,看到洞口美好的光,逐漸裸女的形體完整呈現,如同展現人類最原始的慾望與期待。

raw-image

看完礦工生活,再帶入美麗的裸女,相異的作畫風格但也都是出自於洪瑞麟的筆下。線條圓潤豐腴的裸女彷彿世界上的美好事物,而礦工粗獷動感的線條,如同另一個地底下的世界,其實都是一個世界。


raw-image


人是複雜樣貌的存在,歡愉美好與剛烈勞累同時都可於一人身上展現。





raw-image


《原鄉・異鄉》



除了礦坑生活,洪瑞麟也仍專注於自然山景地描繪,在用色上跳脫了黑暗粗獷,更展現自然繽紛的色彩變幻。

1980年後洪瑞麟移民美國加州後期的畫作,顏色瑰麗以外,更帶有寧靜致遠感。不知道是否加州陽光普照,心中開闊許多,筆者非常喜歡這段後期的作品,看著令人心情平靜。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展覽的最後,是一張洪瑞麟看海的照片,不醒目卻獨佔了一片牆。

從海這邊一直走過去就是台灣了。

最後洪瑞麟對於海的那一方回望,仍有期盼,怎知後生再也沒有回到最愛的台灣。

展覽停留在此,不圓滿徒留傷感,更增添餘韻。

對於策展人最後的安排,感動不已。



掘光而行:洪瑞麟

展覽於北美館,展期至8月14日,為了解台灣藝術家洪瑞麟一生的故事與對勞工階級的人道關懷,仍建議親至現場直觀感受畫作的生命力。

展覽詳情


raw-image


Pei do Nothing 無所事事人生委員會

Peiwen.k 攝影,插畫,文字創作者。


週末去宗教博物館看特展《生死晝夜》

有體驗有沈浸,有收藏需多死後的世界的樣貌畫作,有對生與死的深省。非常值得週末去走走。

在展場寫下的感觸話語,工作人員會當場掃描在現場螢幕裡呈現,有深度又有意義。(也非常好拍照呢。)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人的ㄧ生有多長,不過呼吸間的時刻罷了。
- 《佛遺教經》


FB : 無所事事人生委員會

IG : peidonothing 看到很愛書本的語句都會分享在限時動態,比較常用。


每月用心編寫2~3篇文章,追蹤作者,不錯過文章上線第一時間通知^^


藝文創作生存實屬不易,如果喜歡我的內容,歡迎追蹤我的專題或是FB及IG,或是表達你的喜歡,也都是讓我能持續下去的動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緩慢地咀嚼臺灣藝術家的經歷,藝術感覺就是日常生活,藝術家也只是個標籤。重點還是留下了勞工們的藝術身影,後期的用色也讓人奪目驚豔,感謝妳紀錄下來,讓我又多認識了一位畫家!
avatar-img
Peiwen K的沙龍
848會員
101內容數
無所事事盡情,讀書、寫字、畫畫、攝影、聽音樂 看似無用的興趣,卻能填補心中的缺口。過度理想浪漫主義的靈魂,無從抒發的情感。無所事事人生委員會用影像書寫情感,勾勒出一則一則的故事。主角可能是我,也是你,或是那個你也想著的那個人。喜歡的、討厭的、乖張的、壓抑的,放在這裡等待風乾。 #用影像書寫情感
Peiwen K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12/28
葉石濤的名言:「臺南,是一個適合人們做夢、幹活、戀愛、結婚、悠然過活的地方。」 這次去南美術館是為了看『春源畫室』潘麗水的門神作品,看葉石濤紀念館,順遊文學館卻又想起袁哲生。 最後再到第一間廟宇設置的文物館:普濟殿文物館觀看潘麗水的門神畫作的修復展示。 兩天六個展覽,完美達成。
Thumbnail
2023/12/28
葉石濤的名言:「臺南,是一個適合人們做夢、幹活、戀愛、結婚、悠然過活的地方。」 這次去南美術館是為了看『春源畫室』潘麗水的門神作品,看葉石濤紀念館,順遊文學館卻又想起袁哲生。 最後再到第一間廟宇設置的文物館:普濟殿文物館觀看潘麗水的門神畫作的修復展示。 兩天六個展覽,完美達成。
Thumbnail
2023/12/25
台南被譽為眾神之都的台南具有歷史人文的博物館、文學性的博物館和美術館。本文介紹了台南歷史博物館和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南科考古館,並提供了大眾運輸交通規劃和用餐建議。想讓您的週末台南之旅更充實嗎?不妨參考這篇文章,體驗一次看完六個展館的文化之旅!
Thumbnail
2023/12/25
台南被譽為眾神之都的台南具有歷史人文的博物館、文學性的博物館和美術館。本文介紹了台南歷史博物館和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南科考古館,並提供了大眾運輸交通規劃和用餐建議。想讓您的週末台南之旅更充實嗎?不妨參考這篇文章,體驗一次看完六個展館的文化之旅!
Thumbnail
2023/10/20
I普及後,人要如何更有價值能不被AI取代?上次去某個電商場合,有學員用AI寫社群貼文,讓我倒抽一口氣。這樣文學作品會被取代嗎? 問問你,還在工作嗎?
Thumbnail
2023/10/20
I普及後,人要如何更有價值能不被AI取代?上次去某個電商場合,有學員用AI寫社群貼文,讓我倒抽一口氣。這樣文學作品會被取代嗎? 問問你,還在工作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看過別人畫的礦工,再回來看洪瑞麟的礦工,就會看見他筆下的礦工身體具有動態感和力量,有重量壓在線條上,有重力加速度撞在形狀,有塵土混在色彩,最美的是映照在礦工身體上的光。
Thumbnail
看過別人畫的礦工,再回來看洪瑞麟的礦工,就會看見他筆下的礦工身體具有動態感和力量,有重量壓在線條上,有重力加速度撞在形狀,有塵土混在色彩,最美的是映照在礦工身體上的光。
Thumbnail
【掘光而行:洪瑞麟】 素有「礦工畫家」美譽的藝術家洪瑞麟(1912-1996),今年110歲冥誕。 多年來常在台北市立美術館看到洪瑞麟的畫作,印象一直停留在關於「勞動者、礦工」的畫作,此次參觀才知道原來有這麼多作品,真的是了解藝術家終生創作旅程的好機會。 #掘光而行 #洪瑞麟 #臺北市立美術館
Thumbnail
【掘光而行:洪瑞麟】 素有「礦工畫家」美譽的藝術家洪瑞麟(1912-1996),今年110歲冥誕。 多年來常在台北市立美術館看到洪瑞麟的畫作,印象一直停留在關於「勞動者、礦工」的畫作,此次參觀才知道原來有這麼多作品,真的是了解藝術家終生創作旅程的好機會。 #掘光而行 #洪瑞麟 #臺北市立美術館
Thumbnail
『從海這邊一直走過去就是台灣了。』 最後洪瑞麟對於海的那一方回望,仍有期盼,怎知後生再也沒有回到最愛的台灣。展覽停留在此,不圓滿徒留傷感,更增添餘韻。
Thumbnail
『從海這邊一直走過去就是台灣了。』 最後洪瑞麟對於海的那一方回望,仍有期盼,怎知後生再也沒有回到最愛的台灣。展覽停留在此,不圓滿徒留傷感,更增添餘韻。
Thumbnail
初次看到洪瑞麟的畫作是在北師美術館的《不朽的青春》展覽,在生活紀實的畫面中,洪瑞麟選擇紀錄較少關注的礦工生活,紀錄台灣勞工當時生活樣貌。從此洪瑞麟在我的印象裡就標籤成礦工的紀實畫家,但畫家為何選擇描繪勞動著的樣貌作為發展的主軸,也許是更值得深究之處。
Thumbnail
初次看到洪瑞麟的畫作是在北師美術館的《不朽的青春》展覽,在生活紀實的畫面中,洪瑞麟選擇紀錄較少關注的礦工生活,紀錄台灣勞工當時生活樣貌。從此洪瑞麟在我的印象裡就標籤成礦工的紀實畫家,但畫家為何選擇描繪勞動著的樣貌作為發展的主軸,也許是更值得深究之處。
Thumbnail
此為《已結束的展覽紀錄還會有意義嗎?》系列文最終篇! 常問自己,拍這些展覽的意義為何,而對他人的意義又是如何? 除了在展期分享推廣藝文活動以外,又有什麼幫助? 世上藝術作品極多,當展覽結束後,也許再也沒機會看到這些作品,那這些展覽紀錄該何去何從? 《感性機器:後資本主義時代的自我療癒》
Thumbnail
此為《已結束的展覽紀錄還會有意義嗎?》系列文最終篇! 常問自己,拍這些展覽的意義為何,而對他人的意義又是如何? 除了在展期分享推廣藝文活動以外,又有什麼幫助? 世上藝術作品極多,當展覽結束後,也許再也沒機會看到這些作品,那這些展覽紀錄該何去何從? 《感性機器:後資本主義時代的自我療癒》
Thumbnail
常問問自己,拍這些展覽的意義為何,對我自身而言,藉由寫作磨練自己的觀點,或是藉由攝影訓練自己觀看的角度。 而對他人的意義又是如何? 除了在展期分享推廣藝文活動以外,又有什麼幫助? 世上藝術作品極多,當展覽結束後,也許再也沒機會看到這些作品,那這些展覽紀錄該何去何從?
Thumbnail
常問問自己,拍這些展覽的意義為何,對我自身而言,藉由寫作磨練自己的觀點,或是藉由攝影訓練自己觀看的角度。 而對他人的意義又是如何? 除了在展期分享推廣藝文活動以外,又有什麼幫助? 世上藝術作品極多,當展覽結束後,也許再也沒機會看到這些作品,那這些展覽紀錄該何去何從?
Thumbnail
當代是什麼?花蓮是什麼?石材是我們的外(街道屋舍建材)也是我們的裡(經濟產業),如果將六度分離理論運用在產業與人的關係,會不會洄瀾石報展間外的跳浪十組作品,都與這些有關聯?也許是家人曾在石材業工作得以養活度日;也許是生活在石材業的周遭,聲響與塵灰是兒時記憶。用時代底色一詞談龐大卻無形瀰漫在我們生活中
Thumbnail
當代是什麼?花蓮是什麼?石材是我們的外(街道屋舍建材)也是我們的裡(經濟產業),如果將六度分離理論運用在產業與人的關係,會不會洄瀾石報展間外的跳浪十組作品,都與這些有關聯?也許是家人曾在石材業工作得以養活度日;也許是生活在石材業的周遭,聲響與塵灰是兒時記憶。用時代底色一詞談龐大卻無形瀰漫在我們生活中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