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把人生放錯位置?:楊明的《一個人在島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現代人透過媒體、社群網站窺探且羨慕別人的生活,感嘆這些機會從不屬於我,手機螢幕發送各種羨慕的語氣,卻鮮少行動,於是繼續過著寂寞的日子。楊明集結十二篇在島嶼孤單的人生,他們以不同方式(無論是否正確)追求自己的幸福,但這些主角都不快樂,彷彿現代社會瀰漫著「喪」的氣息。
共同的命題便是:「誰偷走我們應該有的人生?」
〈錯置人生〉的主角以手工餅乾幻想客戶的日常,成為她屆齡三十歲前逃避失敗人生的方法,她想:「也許錯置的其實不是那些她曾經待過的城市,不是那些她行走過的街道,而是她整個人生。」(頁25)〈煙〉裡的滕曉透過蒙樂社群媒體的各國照片,誤以為他的生活比自己守在火葬場旁邊、公司被查封的狀況精彩萬分。
〈雨燕和旱獺〉更是將故事寫成一檔實境秀,梧舒在成為名編劇的路上跌跌撞撞,遇見大慶後的順遂與動心卻都是節目炒作,雖然終於讓她的作品《利順德飯店》曝光,但只有她自己知道:「她只不過是言情劇橋段中正巧出現的對象,不具意義的。」(頁172)
或許人生並不是被偷走,而是一連串主動或被動選擇的失誤。在〈被偷走的人生〉,安然的生活並不安然,意外讓他偏離原本的設定;屏昀就像是啟動蝴蝶效應的人,總是出現在安然的人生出錯的點。〈戴帽子的女孩〉〈鯨頭鸛紮著蝴蝶結〉都是女孩藉由外力(修圖與整形)改變人生的例子,任憑絲珈的修圖技巧再高超,她在現實都是「一枚煎壞了的雞蛋」(頁147),而不斷整形的君君害怕自己的小孩遺傳自己「鯨頭鸛」的特徵。
〈江岸〉〈甜白〉則是較為正面的人生。江岸透過參加料理新人賽梳理自己的人生,堅定選擇自己家鄉的元素,與人生和解;沙白甜的生命遇見梓安、煒其、以及Ishaan之後,才知道幸福早已在她六歲時埋下種子,直到幾十年才開花。
《一個人在島上》以甜白體悟幸福的真諦作結:「原來真正將她當作傻甜白的不是Abel,不是Ishaan,從來不是別人,而是她自己啊。」(頁247)自己才是自己生命的癥結,呼應書名的「一個人」。或許故事主角仍然會是孤身一人,透過窗戶演示別人的日常,唯有說服自己,那些生命裡的孤獨與幸福才是真的。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7會員
199內容數
看完書之後,找不到人對話,那就跟書說說話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ngus Y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台灣是座島嶼,原住民屬於南島語系,原本就與海洋互相依存。只是長期受到陸地中心主義影響,海洋成為阻絕島嶼連結的屏障,但對於大洋洲的島民來說,海洋反而是通往另一座島的路。
〈一紙相思〉則是七等生面對愛情的掙扎,他一邊自信一邊自卑等待對方回應,就像他第二封信所表明的:「我想問:你看到我的信會覺得負擔很重嗎?我是否太瑣碎?你明白我寫信的方法嗎?最後你懂得我對你的準備嗎?」(頁72-73)
作者蕭麗紅在序言寫道:「小說寫好時,已經三十歲了。前後三年,白天上班,晚上和假日才得空。大概年輕才有那種體力,接近尾聲時,更是寫好已經天亮,又要準備上班。」
《我的少爺時代》記錄陳銘磻從學生時期、退伍、初出社會、一直到七十歲的生活,一路走來交錯轉折,經歷戰後窮苦困乏、見證經濟起飛與藝文發達、近兩年肺炎疫情幾乎全世界停擺的年代。這23篇生命書寫代表他曾留下的軌跡,無論台灣或國外,以及工作與生活留下的痕跡。
初讀《發光白鳥的洞穴》,有些相似吳明益老師的《複眼人》,說著生態平衡的故事,只是姚若潔的小說並未讓末日預言成真,垃圾渦流存在主角們的記憶裡,如魅影緊緊跟隨。然而,位於英吉利海峽的萊特島就像一座桃花源:沒有網路的生活、自給自足的社會、甚至存在著尚未界定物種的白鳥。
〈李榮春文學尋蹤〉便提到黃智溶在頭城老街尋訪李榮春故居,終於發現可能的老宅時,屋內殘破且搖搖欲墜的階梯阻礙他探索;然而,這也成為遺跡保留的原因:「讓頭城和平老街成為一個,充滿文學想像與傳說的故鄉。」
台灣是座島嶼,原住民屬於南島語系,原本就與海洋互相依存。只是長期受到陸地中心主義影響,海洋成為阻絕島嶼連結的屏障,但對於大洋洲的島民來說,海洋反而是通往另一座島的路。
〈一紙相思〉則是七等生面對愛情的掙扎,他一邊自信一邊自卑等待對方回應,就像他第二封信所表明的:「我想問:你看到我的信會覺得負擔很重嗎?我是否太瑣碎?你明白我寫信的方法嗎?最後你懂得我對你的準備嗎?」(頁72-73)
作者蕭麗紅在序言寫道:「小說寫好時,已經三十歲了。前後三年,白天上班,晚上和假日才得空。大概年輕才有那種體力,接近尾聲時,更是寫好已經天亮,又要準備上班。」
《我的少爺時代》記錄陳銘磻從學生時期、退伍、初出社會、一直到七十歲的生活,一路走來交錯轉折,經歷戰後窮苦困乏、見證經濟起飛與藝文發達、近兩年肺炎疫情幾乎全世界停擺的年代。這23篇生命書寫代表他曾留下的軌跡,無論台灣或國外,以及工作與生活留下的痕跡。
初讀《發光白鳥的洞穴》,有些相似吳明益老師的《複眼人》,說著生態平衡的故事,只是姚若潔的小說並未讓末日預言成真,垃圾渦流存在主角們的記憶裡,如魅影緊緊跟隨。然而,位於英吉利海峽的萊特島就像一座桃花源:沒有網路的生活、自給自足的社會、甚至存在著尚未界定物種的白鳥。
〈李榮春文學尋蹤〉便提到黃智溶在頭城老街尋訪李榮春故居,終於發現可能的老宅時,屋內殘破且搖搖欲墜的階梯阻礙他探索;然而,這也成為遺跡保留的原因:「讓頭城和平老街成為一個,充滿文學想像與傳說的故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流浪的月》主要描寫的是被社會視為誘拐犯的十九歲大學生「文」,和被誘拐走的九歲少女「更紗」,在「文」被警察抓走,而「更紗」則被強迫住到育幼院,兩人在十五年後意外重新相遇的故事。 各自被社會認為有缺陷的加害者與被害者,卻只有彼此能夠互相理解。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一個人生活哲學的文章,描述作者從小到大在家庭、宗教和社會中的感悟和轉變,表達了對於自在和獨立的追求。作者分享了從學校霸凌到軍中壓迫的經歷,以及對於人性看法的轉變,最後表達了在自在中找到的美好和意義。文章富有個人情感和思索,適合愛好心靈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讀者閱讀。
Thumbnail
【解憂圖書館01】:我這一無是處的人生 【閲讀處方】《用你的不平等優勢創業》——找到你獨一無二的天賦才能 作者:逸菁 你曾經也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嗎?在我們這個社會上面,好像很難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我們好像是在這個社會裏面微不足道的一個零件,重複的參與工作這個流程。 在我的人生經歷這個關卡
Thumbnail
  許多時候,我們也都想逃離。只是,我們終究無法完全離群索居。但所謂的「共生」,究竟又是什麼呢?
Thumbnail
第九封 生命的意義不只存在於愛情 看看身邊的人事物,你所擁有的美好 意義不只有存在愛情裡
Thumbnail
吳依光之後回首,遲遲领悟,人跟命運的關係,就像魚跟水,魚明明澈底浸潤於水中, 却對水的存在不怎麽上心,非得等到有日,水濁了、温度不對勁了,鱼才會温吞地想,今天這水,真是怪啊。吳依光對父母的困惑,也她發現「命運」的過程。她怎麼會是這對父母的小孩,而不是其他父母的呢? 名叫吳依光的人,她的命運的毛
潘越雲的 "一次幸福的機會" 世上的遺憾,本來就很多,幸福或悲苦,都只能淡淡地接受。 因為,沒有人不是一座孤島。總有某些時空下,沒有人不是一座孤島。 人生,就是一場悲壯的獨行。途中相遇的幸福,分離,本該是微笑輕嘆置之,卻忍不住需要一首歌的溫柔,紓解一下胸中的塊壘。 然後,還是獨行。
Thumbnail
這是一本書中的故事,描述主角面對生活、工作和反抗的內在衝突,以及處理少女自殺事件所遭遇的心境變化。書中描寫了主角吳依光的掙扎和改變,透過溫柔的文筆來呈現生命的光芒。
Thumbnail
人通常都會對這世界,對生命,充滿了疑問,要過怎樣的生活?人生目標是什麼?遭到挫折時如何克服?能堅持自我的追尋嗎?怎樣去超越自己?如何善盡個人對社會的責任? 關於自我的追尋,李察.巴哈勵志的寓言故事《天地一沙鷗》有深刻的闡述。小說中的海鷗強納森,不甘於當一隻在沙灘搶食小魚和麵包屑的平凡海鷗,為了追求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流浪的月》主要描寫的是被社會視為誘拐犯的十九歲大學生「文」,和被誘拐走的九歲少女「更紗」,在「文」被警察抓走,而「更紗」則被強迫住到育幼院,兩人在十五年後意外重新相遇的故事。 各自被社會認為有缺陷的加害者與被害者,卻只有彼此能夠互相理解。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一個人生活哲學的文章,描述作者從小到大在家庭、宗教和社會中的感悟和轉變,表達了對於自在和獨立的追求。作者分享了從學校霸凌到軍中壓迫的經歷,以及對於人性看法的轉變,最後表達了在自在中找到的美好和意義。文章富有個人情感和思索,適合愛好心靈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讀者閱讀。
Thumbnail
【解憂圖書館01】:我這一無是處的人生 【閲讀處方】《用你的不平等優勢創業》——找到你獨一無二的天賦才能 作者:逸菁 你曾經也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嗎?在我們這個社會上面,好像很難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我們好像是在這個社會裏面微不足道的一個零件,重複的參與工作這個流程。 在我的人生經歷這個關卡
Thumbnail
  許多時候,我們也都想逃離。只是,我們終究無法完全離群索居。但所謂的「共生」,究竟又是什麼呢?
Thumbnail
第九封 生命的意義不只存在於愛情 看看身邊的人事物,你所擁有的美好 意義不只有存在愛情裡
Thumbnail
吳依光之後回首,遲遲领悟,人跟命運的關係,就像魚跟水,魚明明澈底浸潤於水中, 却對水的存在不怎麽上心,非得等到有日,水濁了、温度不對勁了,鱼才會温吞地想,今天這水,真是怪啊。吳依光對父母的困惑,也她發現「命運」的過程。她怎麼會是這對父母的小孩,而不是其他父母的呢? 名叫吳依光的人,她的命運的毛
潘越雲的 "一次幸福的機會" 世上的遺憾,本來就很多,幸福或悲苦,都只能淡淡地接受。 因為,沒有人不是一座孤島。總有某些時空下,沒有人不是一座孤島。 人生,就是一場悲壯的獨行。途中相遇的幸福,分離,本該是微笑輕嘆置之,卻忍不住需要一首歌的溫柔,紓解一下胸中的塊壘。 然後,還是獨行。
Thumbnail
這是一本書中的故事,描述主角面對生活、工作和反抗的內在衝突,以及處理少女自殺事件所遭遇的心境變化。書中描寫了主角吳依光的掙扎和改變,透過溫柔的文筆來呈現生命的光芒。
Thumbnail
人通常都會對這世界,對生命,充滿了疑問,要過怎樣的生活?人生目標是什麼?遭到挫折時如何克服?能堅持自我的追尋嗎?怎樣去超越自己?如何善盡個人對社會的責任? 關於自我的追尋,李察.巴哈勵志的寓言故事《天地一沙鷗》有深刻的闡述。小說中的海鷗強納森,不甘於當一隻在沙灘搶食小魚和麵包屑的平凡海鷗,為了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