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女孩》|我不是真的恨你,只希望你能聽懂我心裡的聲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關於《美國女孩》

美國女孩講述的是2003年,移民美國五年的莉莉因罹癌(林嘉欣 飾)而帶著兩個女兒芳儀(方郁婷 飾)、芳安(林品彤 飾)從洛杉磯回到台灣,與分隔兩地的丈夫宗輝(莊凱勛 飾)團聚。
芳儀長時間在美國生活,所以回到台灣之後因為對中文的不熟悉而導致成績落後,也被同學稱為「美國女孩」。他非常渴望回到美國生活,也因此與母親莉莉產生劇烈的衝突,這份反叛心理也導致家庭成員之間關係瀰漫著緊張的氛圍。
圖/二月IMMA

你我他的平凡家庭

雖然是一部看起來非常簡單樸素講述家庭生活的電影,但電影當中充滿非常多細膩的衝突細節,而這個部分也讓這部電影變得一點都不簡單了,隨著劇情的推進 可以發現每一個衝突他都是不斷不斷在疊加上去的,這個當中的情感當然也是隨之不斷地累積在所有主要演員身上。

有點距離的親人

從一開始他們他們回到這個家裡,因為長久跟父親相隔兩地,導致家庭成員之間那種既親又不親的感覺,不論是父親宗輝因為一個人長期在台灣生活久了,而產生的獨居生活習慣,讓母親莉莉感到不知所措,也讓牆上的結婚照顯得有些尷尬,又或是在番茄醬蛋炒飯那段也可以感受到,父親其實並不了解女兒們,甚至因為芳安賭氣不吃自己煮的飯兒有些惱羞成怒。
傳影互動

癌與死亡

面對母親莉莉的癌症,其實家裡中的每個人都是不知所措的,但生病的問題卻影響了當事人和身邊家人的心理與情緒,每個人都握著自己存在在這個家裡樣子,相互衝撞,他們都想要對方好,卻以雜訊的方式表達,模糊一半的真心話。
死亡對母親來說更多的是放不下,因為放不下所以總是在觀察他人的需求,並試著給予他能給的,想當然爾也會希望他人來滿足自己的需求,不論是最後吵架的那場戲,或是前面好幾段跟孩子的爸的爭吵,其實都可以感受到這個母親也算是用他的方式盡力了。
而在芳儀面對母親的情況對他所帶來的衝突時,很多媽媽視角的答案,都藉由芳宜的朋友思婷講出來,不論是當芳儀說,母親確實不能控制自己定卻能控制自己生氣,而思婷回答他,或許母親也想回去美國;以及後段兩個人在看演講比賽的講稿,思婷在芳宜提出希望母親可以更好時說:
如果這已經是他的最好了呢?
這兩個由思婷所帶來的關鍵對話,讓芳儀與母親在冥冥之中不再那麼衝突,反而體現出兩個人是很相像的,直接呼應電影前半段父親對芳儀說,他和他母親是一個樣的這句話。
傳影互動

愛與恨

從芳儀被老師詢問要不要參加演講那邊開始,愛與恨這兩種看似不一樣的情感,開始慢慢的越走越近,隨著每個角色情感的釋放,愛與恨的一體兩面就越是顯化,其實恨並不是跟愛完全不一樣的存在,恨只是愛相反的樣子,也代表:
懷恨的人,其實很多時候是想要表現心中還有愛的,只是被太多的情緒調味,而掩蓋了愛原本的樣子。

你只想到你自己

當電影爆發最後一場衝突,父親的暴力,彷彿呼應了芳儀上一秒言上的刺激。
父親的情緒暴走,也讓上一秒的台詞有些諷刺,在情緒之前確實不存在理性,反而是目前瞬間冷靜下來,而父親與母親之間的情緒互換,也更烘托出這份難以被界定是愛或恨的情緒。
愛跟恨之間一下子沒有邊界,但也沒有誰真的想要傷害誰,卻因為傷害已經造成而無法真的接近彼此。
在衝突結束後芳儀坐著公車獨自闖入了馬場,他很興奮,想立刻為馬套上馬具,但馬並不願意,芳宜哭著拜託著馬。
但在那個當下她也立刻明白,「想將馬套上馬具的自己」豈不是和父母一樣,擅自帶他們去美國又不顧他們的感受帶他們回台灣生活,無能為力的芳儀就和此刻抗拒著套上馬具的馬一樣,所以芳儀決定收手將馬拒從馬身上撤下,彷彿那就是他給自己最後的一絲自由
水花電影

我只希望你不要真的離開

你想死就死啊!反正你也沒有好好活著!
這句話看似芳儀對母親最無禮的控訴,但在他們任何一方的心理,其實都不真的如此希望死亡的到來,對芳儀來說,他只能用憤怒控訴母親所有的悲觀。
芳儀身上的叛逆,應該很多人都能在他身上看到青少年的自己,面對生活的改變,心裡一定會有那種不知所措的無力感,也會覺得來到這個環境自己有點格格不入,雖然他以叛逆、憤怒的樣子來表現,但這些憤怒背後,其實是個傷心的孩子。
但在那樣的年紀,連芳儀自己可能都不是很了解這個難過的情緒,因此大部分時候他只能用憤怒來表現,直到最後他來到馬場那場戲,他才真的因為理解這個隱藏在心裡那種酸澀的思緒而留下了眼淚。
傳影互動

後記

很喜歡這一連串的衝突到了最後,那種風平浪靜的微妙感,一切感覺又再度恢復正常卻還是又有那麼一點不安定的餘韻存在,那樣的慢下來的感覺更凸顯了最後掏耳朵的情感。
在這段芳儀問媽媽:「記不記得他曾經問過下輩子要做什麼動物?」,媽媽說他只記得芳儀的選擇,並不記得自己的了,這呼應著他一直以來表現愛的方式,最後媽媽問芳儀:「還是認為這不是他的家嗎?」
芳儀沒有回答,只是期待的看著妹妹回到家,我想對芳儀來說,家不再是一個地方,而是因為家人而完整的所在。

更多內容

更新時間:
週二|晚上八點
《美國女孩》電影海報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8會員
86內容數
電影用影像說故事,那是第一次的創作,觀眾的體驗行程第二次的創作,文字電影院就像是翻譯機,透過我的體驗將電影的細節轉譯,用文字的方式寫下對一部電影的想像,闡述對我而言的「那部電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二月 IMMA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關於《就這樣,我們把金魚放入了泳池》 青春與青春的意義 無聊當有趣,青春就是矛盾 但這些都僅止於想像,現實就是「無聊」,改變就是「不可能」。 無論這裡是天堂或地獄,都代表出生即是死亡。 明明喊著活著就像行屍走肉,卻笑著大喊著:「Born to be zombie!」;笑著做完惡作劇,卻說著好無聊。
關於《青春養成記》 青春其實很複雜 青春 v.s 家庭 《青春養成記》的主軸圍繞著家庭、同儕與個人之間的關係,電影中以華人家庭為背景,因此許多我們熟知的傳統禮教也都出現在電影當中,例如:百善孝為先、三從四德,這些禮教確實是種美德,然而就如電影一開頭所說的: 紅熊貓的一體兩面 擁抱內在小孩 後記
關於《媽的多重宇宙》 電影以華裔移民秀蓮為家庭、事業的問題而忙碌作為開始,這天既是秀蓮爸爸生日,也是稅務處理的最後期限,在這期間不但要阻止女兒出櫃、處理洗衣店的事物,還得去稅務局向刁鑽的稅務員大嬸解釋稅務問題。 媽的!成為別人很容易,演自己真的太難了! 個人造業個人擔 宇宙的多重秘密 後記
關於《天堂電影院》 劇情描述在鐵路車站叫賣奶茶的男孩——薩邁,因為一天和家人去看電影,而被電影深深吸引,再一次偷溜進電影院被趕出來時,遇見了放映師,以便當作為交換薩邁走進了放映室,看見了電影放映的所有歷程,於是他突發奇想,決定和三五好友展開土法煉鋼,秘密進行一場「讓電影走出電影院」的計畫。 後記
關於《大災難家》 好瘋!真的好瘋! 永不放棄的神秘人物—湯米·維索 湯米是整部電影中最奇葩的角色,一開始以為他說他洛杉磯有房子,以及有大把錢拍片可能都是個幌子或是騙局,沒想到都是真的,而真實的人物也是如此,他神秘的身世幾乎是到《大災難家》上影的前後,透過一些節目以及訪問才逐漸被公佈出來。
關於《盜夢睡務員》 故事講述在一個政府開始記錄每個人的夢境,並根據夢境內容「課稅」的世界中,稅務員普萊伯在拜訪民宅路上,他遇到優雅老婦人,捲入一場宇宙之旅,他們必須一起找回家的路,擺脫政府控制束縛,追逐愛與自由夢想,奇幻冒險的神祕旅程就此開始…… 夢境與現實,我們都被「下廣告」了?!
關於《就這樣,我們把金魚放入了泳池》 青春與青春的意義 無聊當有趣,青春就是矛盾 但這些都僅止於想像,現實就是「無聊」,改變就是「不可能」。 無論這裡是天堂或地獄,都代表出生即是死亡。 明明喊著活著就像行屍走肉,卻笑著大喊著:「Born to be zombie!」;笑著做完惡作劇,卻說著好無聊。
關於《青春養成記》 青春其實很複雜 青春 v.s 家庭 《青春養成記》的主軸圍繞著家庭、同儕與個人之間的關係,電影中以華人家庭為背景,因此許多我們熟知的傳統禮教也都出現在電影當中,例如:百善孝為先、三從四德,這些禮教確實是種美德,然而就如電影一開頭所說的: 紅熊貓的一體兩面 擁抱內在小孩 後記
關於《媽的多重宇宙》 電影以華裔移民秀蓮為家庭、事業的問題而忙碌作為開始,這天既是秀蓮爸爸生日,也是稅務處理的最後期限,在這期間不但要阻止女兒出櫃、處理洗衣店的事物,還得去稅務局向刁鑽的稅務員大嬸解釋稅務問題。 媽的!成為別人很容易,演自己真的太難了! 個人造業個人擔 宇宙的多重秘密 後記
關於《天堂電影院》 劇情描述在鐵路車站叫賣奶茶的男孩——薩邁,因為一天和家人去看電影,而被電影深深吸引,再一次偷溜進電影院被趕出來時,遇見了放映師,以便當作為交換薩邁走進了放映室,看見了電影放映的所有歷程,於是他突發奇想,決定和三五好友展開土法煉鋼,秘密進行一場「讓電影走出電影院」的計畫。 後記
關於《大災難家》 好瘋!真的好瘋! 永不放棄的神秘人物—湯米·維索 湯米是整部電影中最奇葩的角色,一開始以為他說他洛杉磯有房子,以及有大把錢拍片可能都是個幌子或是騙局,沒想到都是真的,而真實的人物也是如此,他神秘的身世幾乎是到《大災難家》上影的前後,透過一些節目以及訪問才逐漸被公佈出來。
關於《盜夢睡務員》 故事講述在一個政府開始記錄每個人的夢境,並根據夢境內容「課稅」的世界中,稅務員普萊伯在拜訪民宅路上,他遇到優雅老婦人,捲入一場宇宙之旅,他們必須一起找回家的路,擺脫政府控制束縛,追逐愛與自由夢想,奇幻冒險的神祕旅程就此開始…… 夢境與現實,我們都被「下廣告」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面對蘿莉誘惑,不會就範的正直大叔」讓娜娜認識什麼是「好男人」,什麼是「愛的互動」。
Thumbnail
《美國女孩》是臺灣導演阮鳳儀執導的時代成長劇情電影,由方郁婷、林嘉欣、莊凱勛及林品彤共同主演。劇情取自於導演的親身經歷,描述原本已經移民的一家人,因為母親生病的緣故,讓在美國已經擁有自己生活的女孩,必須回台灣重新適應,而水土不服造成家庭衝突及成長的故事。 本片為導演首次執導長片,便入圍7項金馬
看到小芙蓉度家人失敗,忽然驚覺:我們為什麼沒有家人?林小清求佛把自己變成小芙蓉再去度父母和妹妹,阿彌陀佛答應了說:阿彌陀佛二十六願就靠你來寫了。父親一見我就對我說:容兒,你為什麼回來了?父親說過不去見阿彌陀佛,不去極樂世界,是了,這個男人是誰?小芙蓉說:爸爸,我忘了對你說,這是我極樂世界的男朋友,名
Thumbnail
西元2007年上映的美國劇情片~P.S.我愛你,是我16年前看過最感人肺腑的愛情電影。故事場景在美國曼哈頓,小倆口感情甜蜜,但偶爾還是會口角吵架。女主角荷莉30歲時(婚後不久),丈夫蓋瑞卻不幸罹患腦癌,不敵病魔而過世了! 荷莉自我封閉,悲痛欲絕.難過不已!她的好姐妹來到她家裡,帶來生日蛋糕和蓋
Thumbnail
《我的出走日記》第五集影評,在這集的尾聲,美貞說,她不討厭也不喜歡父母,但她討厭哥哥跟姊姊。因為覺得媽媽總是因為子女而不幸福,所以如果自己遇到不好的事,絕對不能讓媽媽知道。看到這裡,不禁想起媽媽的那段自言自語,如果他們都能互相說出口,那美貞會不會不感到這麼孤單,媽媽會不會不被孩子們誤解。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嘉玲的媽媽過世了,方思語在治療的過程中,同時也在為自己的遺憾找到了彌補的方法。四年後,方思語與林玉芳相遇,展開一段觸動人心的故事。
Thumbnail
電影《惡女》的劇情,雖然聚焦在立美與秀蘭之間的鬥智攻防,但劇中,立美、秀蘭與立美的父親,這三人間的關係裡,牽纏的中老年人情感需求,與子女怎麼處理長輩情感關係,更讓我有感,明(2025)年起,台灣就進入超高齡社會,每5人有一人超過65歲,這樣的家庭議題,將不再少見,如果你的父母想談戀愛,你會怎麼處理?
Thumbnail
  本片為導演阮鳳儀的自傳式電影,描述主角芳儀(方郁婷 飾)1997年隨母親(林嘉欣 飾)與妹妹(林品彤 飾)移居美國生活,2003年因母親罹患乳癌而搬回台灣,父親(莊凱勛 飾)則常出差往返大陸與台灣。回到台灣的兩位姊妹須重新習慣既熟悉又陌生的台灣(體罰教育、交新朋友等),及只聽得懂中文、忙
Thumbnail
含煙回到台灣養身體,臉色愈來愈紅潤,體重也逐漸增加,但卻發現該來的月事卻沒來,難不成懷孕了?她驚慌地告訴阿成,兩人還沒結婚,含煙沒有工作,一旦回美國,恐怕得自費負擔醫療費用,阿成說:「要不你就留在台灣待產,等孩子出生再回來美國?」 含煙驚慌地找母親商量,家裡還有古板的老奶奶掌家,爸爸是德高望重的文
Thumbnail
一個白人女孩,一個黑人保母。 一個經濟生活無憂,一個為了生活遠赴他鄉。 一個還只是孩子,一個即將成為阿嬤。 但他們都失去了母親。 他們緊密地依附著,卻也要遇到分離前最後的狂歡。 這部電影大概就是講了,這樣一場為了分離而出現的狂歡,既讓兩人享受最後的時光,卻也讓彼此理解,人生終究要分離的痛苦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面對蘿莉誘惑,不會就範的正直大叔」讓娜娜認識什麼是「好男人」,什麼是「愛的互動」。
Thumbnail
《美國女孩》是臺灣導演阮鳳儀執導的時代成長劇情電影,由方郁婷、林嘉欣、莊凱勛及林品彤共同主演。劇情取自於導演的親身經歷,描述原本已經移民的一家人,因為母親生病的緣故,讓在美國已經擁有自己生活的女孩,必須回台灣重新適應,而水土不服造成家庭衝突及成長的故事。 本片為導演首次執導長片,便入圍7項金馬
看到小芙蓉度家人失敗,忽然驚覺:我們為什麼沒有家人?林小清求佛把自己變成小芙蓉再去度父母和妹妹,阿彌陀佛答應了說:阿彌陀佛二十六願就靠你來寫了。父親一見我就對我說:容兒,你為什麼回來了?父親說過不去見阿彌陀佛,不去極樂世界,是了,這個男人是誰?小芙蓉說:爸爸,我忘了對你說,這是我極樂世界的男朋友,名
Thumbnail
西元2007年上映的美國劇情片~P.S.我愛你,是我16年前看過最感人肺腑的愛情電影。故事場景在美國曼哈頓,小倆口感情甜蜜,但偶爾還是會口角吵架。女主角荷莉30歲時(婚後不久),丈夫蓋瑞卻不幸罹患腦癌,不敵病魔而過世了! 荷莉自我封閉,悲痛欲絕.難過不已!她的好姐妹來到她家裡,帶來生日蛋糕和蓋
Thumbnail
《我的出走日記》第五集影評,在這集的尾聲,美貞說,她不討厭也不喜歡父母,但她討厭哥哥跟姊姊。因為覺得媽媽總是因為子女而不幸福,所以如果自己遇到不好的事,絕對不能讓媽媽知道。看到這裡,不禁想起媽媽的那段自言自語,如果他們都能互相說出口,那美貞會不會不感到這麼孤單,媽媽會不會不被孩子們誤解。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嘉玲的媽媽過世了,方思語在治療的過程中,同時也在為自己的遺憾找到了彌補的方法。四年後,方思語與林玉芳相遇,展開一段觸動人心的故事。
Thumbnail
電影《惡女》的劇情,雖然聚焦在立美與秀蘭之間的鬥智攻防,但劇中,立美、秀蘭與立美的父親,這三人間的關係裡,牽纏的中老年人情感需求,與子女怎麼處理長輩情感關係,更讓我有感,明(2025)年起,台灣就進入超高齡社會,每5人有一人超過65歲,這樣的家庭議題,將不再少見,如果你的父母想談戀愛,你會怎麼處理?
Thumbnail
  本片為導演阮鳳儀的自傳式電影,描述主角芳儀(方郁婷 飾)1997年隨母親(林嘉欣 飾)與妹妹(林品彤 飾)移居美國生活,2003年因母親罹患乳癌而搬回台灣,父親(莊凱勛 飾)則常出差往返大陸與台灣。回到台灣的兩位姊妹須重新習慣既熟悉又陌生的台灣(體罰教育、交新朋友等),及只聽得懂中文、忙
Thumbnail
含煙回到台灣養身體,臉色愈來愈紅潤,體重也逐漸增加,但卻發現該來的月事卻沒來,難不成懷孕了?她驚慌地告訴阿成,兩人還沒結婚,含煙沒有工作,一旦回美國,恐怕得自費負擔醫療費用,阿成說:「要不你就留在台灣待產,等孩子出生再回來美國?」 含煙驚慌地找母親商量,家裡還有古板的老奶奶掌家,爸爸是德高望重的文
Thumbnail
一個白人女孩,一個黑人保母。 一個經濟生活無憂,一個為了生活遠赴他鄉。 一個還只是孩子,一個即將成為阿嬤。 但他們都失去了母親。 他們緊密地依附著,卻也要遇到分離前最後的狂歡。 這部電影大概就是講了,這樣一場為了分離而出現的狂歡,既讓兩人享受最後的時光,卻也讓彼此理解,人生終究要分離的痛苦